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7573发布日期:2018-06-23 00:4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



背景技术:

内窥镜系统经历了百年发展,应用广泛,近年来,很多公司开发了很多不同型号的内窥镜,应用于医学和民用工业。越来越广泛的内窥镜的使用,便于临床诊断,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和提高手术水平。

目前,公告号为CN2061782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内窥镜镜头,它包括镜筒、孔片、透镜和镜头座,镜筒呈中空结构,镜筒一端设有第一通孔,孔片和透镜均位于镜筒内,使得第一通孔、孔片和透镜依次排列分布,孔片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中心线和透镜的主光轴相互重合,镜筒另一端与镜头座螺纹连接。

当内窥镜镜头内部的透镜越多,内窥镜镜头的成像越高清,当镜筒内部的透镜过多后,更换镜片就十分困难,调节更加不方便,同时也难以更换孔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镜头内部镜片多更换镜片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包括:前镜头部,所述前镜头部包括前镜筒,所述前镜筒内部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光圈,所述前镜筒远离所述光圈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一透镜的外压环,所述前镜筒远离所述外压环一端的外壁滑移设置有连接环;

后镜头部,所述后镜头部包括通过所述连接环与所述前镜筒连接的后镜筒,所述后镜筒内部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所述后镜筒内部远离所述第四透镜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第六透镜的内压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窥镜头可以分为前镜筒和后镜筒,前镜筒和后镜筒插接连接并通过连接环连接成整体,整体的拆装便捷,可以快速更换内部的透镜和光圈。入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圈、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投影到覆盖玻璃上,影像明显且清晰。

进一步的,所述前镜筒内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设置有前卡环,所述前镜筒内部设置有用于安置所述光圈的安置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卡环将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分隔,避免两者凸部的接触,安置环内可以放置光圈,防止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后镜筒远离所述第六透镜的一端内设置有后卡环,所述后镜筒内壁沿其轴线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分隔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后卡环将光圈和第四透镜分隔,分隔环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分隔,避免两者凸部的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后镜筒内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滑槽,所述分隔环外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滑槽滑移适配的滑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分隔环周壁的滑块在滑槽内滑移,进而使得分隔环不会晃动和转动,压紧后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前镜筒朝向所述后镜筒的一端同轴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后镜筒朝向所述前镜筒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固定环适配的环形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镜筒的固定环可以插接进入到后镜筒的环形槽内并且形成整体,使得前镜筒和后镜筒处于同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远离所述前镜筒一端的内壁设置内螺纹,所述后镜筒远离所述第六透镜一端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啮合的外螺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前镜筒和后镜筒插接后,通过连接环将两者固定并形成整体,连接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环远离所述前镜筒的一端同轴设置有缓冲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转动过程中可以将前镜筒和后镜筒紧密联合,缓冲圈可以使得连接环的移动距离更大,同时还能起到密封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为凸凹镜,所述第二透镜为凹凸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为平凸镜,所述第五透镜为双凸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透镜的形状可以增加内窥镜头的照射的清晰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前镜筒和后镜筒的相互插接配合,使得整体的拆装便捷,组合方便,同时可以快速更换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透镜和光圈;

(2)入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光圈、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投影到覆盖玻璃上,影像明显且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4是前镜头部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后镜头部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前镜头部;1、前镜筒;2、第一透镜;3、第二透镜;4、第三透镜;5、光圈;6、外压环;7、连接环;8、前卡环;9、安置环;10、固定环;11、内螺纹;12、缓冲圈;200、后镜头部;21、后镜筒;22、第四透镜;23、第五透镜;24、第六透镜;25、内压环;26、后卡环;27、分隔环;28、滑槽;29、滑块;30、环形槽;31、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高清摄像内窥镜头,如图1所示,包括前镜头部100和后镜头部200。

如图2和图4所示,前镜头部100包括前镜筒1,前镜筒1呈圆筒状,前镜筒1内部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同轴安置有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和光圈5,前镜筒1内部于第二透镜3和第三透镜4之间与前镜筒1同轴固定有前卡环8,前镜筒1靠近光圈5一端的内部固定有用于安置光圈5的安置环9。第一透镜2为凸凹镜,第二透镜3为凹凸镜,第三透镜4为平凸镜,其中,第一透镜2的凹部与第二透镜3的凹部相对设置,第二透镜3的凸部与第三透镜4的凸部相对设置。通过前卡环8将第二透镜3和第三透镜4分隔,避免两者凸部的接触,另外,通过安置环9内可以放置光圈5,防止光圈5的脱落。

如图2所示,前镜筒1远离光圈5一端的外部螺纹转动连接有用于压紧第一透镜2的外压环6,外压环6的外径等于前镜筒1的外径,外压环6的内径小于前镜筒1的内径。前镜筒1的一端安装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3后,通过外压环6将第一透镜2压紧,此时的第一透镜2同时将第二透镜3压紧在前卡环8上。

如图2和图5所示,后镜头部200包括后镜筒21,后镜筒21呈圆筒状,后镜筒21内部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同轴设置有第四透镜22、第五透镜23和第六透镜24,后镜筒21远离第六透镜24的一端内同轴固定有后卡环26,后镜筒21内壁沿其轴线方向滑移设置有用于分隔第四透镜22和第五透镜23的分隔环27。第六透镜24为凸凹镜,第四透镜22为平凸镜,第五透镜23为双凸镜,其中,第四透镜22的凸部与第五透镜23的一侧凸部相对设置,第六透镜24的凹部与第五透镜23另一侧的凸部相对设置。通过后卡环26将光圈5和第四透镜22分隔,分隔环27将第四透镜22和第五透镜23分隔,避免两者凸部的接触。

如图5所示,后镜筒21内壁沿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滑槽28,滑槽28优选为四个且后镜筒21轴线旋转对称设置,分隔环27外壁沿其轴线方向固定有多个与滑槽28滑移适配的滑块29,滑块29的横截面为三角形。隔环周壁的滑块29可在后镜筒21内壁的滑槽28内滑移,进而使得分隔环27安装过程中不会晃动和转动,分隔环27压紧后更加稳定。

如图2所示,后镜筒21内部远离第四透镜22一端的内部螺纹转动设置有用于压紧第六透镜24的内压环25,内压环25的内径小于后镜筒21的内径。后镜筒21的一端先安装第四透镜22,再插入分隔环27,接着依次插入第五透镜23和第六透镜24,最后通过外压环6将第六透镜24压紧,此时的第六透镜24同时将第四透镜22、分隔环27和第三透镜4压紧在后卡环26上。

如图3所示,前镜筒1朝向后镜筒2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固定环10,后镜筒21朝向前镜筒1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固定环10适配的环形槽30。前镜筒1的固定环10可以插接进入到后镜筒21的环形槽30内并且形成整体,使得前镜筒1和后镜筒21处于同轴线上。前镜筒1远离外压环6一端的外壁同轴滑移设置有连接环7,连接环7远离前镜筒1一端的内壁设置内螺纹11,后镜筒21远离第六透镜24一端的外壁设置有与内螺纹11啮合的外螺纹31。当前镜筒1和后镜筒21插接后,通过内螺纹11和外螺纹31的啮合,连接环7将前镜筒1和后镜筒21固定并形成整体,连接更加稳固。连接环7远离前镜筒1的一端同轴固定有缓冲圈12,缓冲圈12由橡胶材料制成。通过缓冲圈12可以使得连接环7的移动距离更大,同时还能起到密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内窥镜头可以分为前镜筒1和后镜筒21,前镜筒1远离后镜筒21的一端内依次插入第二透镜3和第一透镜2并用外压环6压紧,前镜筒1靠近后镜筒21的一端内依次插入第三透镜4、安置环9和光圈5;后镜筒21远离前镜筒1的一端内依次插入第四透镜22、分隔环27、第五透镜23、第六透镜24和内压环25;最后将前镜筒1和后镜筒21插接成整体并通过转动连接环7使得两者紧密联系。

本实用新型区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前镜筒1和后镜筒21,前镜筒1和后镜筒21可以相互插接连接并形成整体,整体的拆装便捷,同时可以快速更换内部的透镜和光圈5。入射光线依次通过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光圈5、第四透镜22、第五透镜23和第六透镜24投影到覆盖玻璃上,影像明显且清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