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3394发布日期:2019-08-13 19:0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一种能可拆卸地装入成像设备主机中的盒,且该盒作为一个整体单元包括有一个电子照相感光组件和至少诸如充电器,显影器,清洁器等等之类的处理器的一个。由于处理盒相对于设备主机是可拆卸地安装的,因此便于设备的保养。采用电子照相成像方式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这样工作的:通过成像设备的光对充电器均匀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组件进行有选择的曝光来形成静电潜像,该潜像由显影器用调色剂显影成调色剂像,所形成的调色剂像由转印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58361a公开了一种可拆卸的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该处理盒设置有一个驱动感光鼓旋转的第一联轴器和一个驱动显影辊旋转的第二联轴器,以及支撑感光鼓的第一框架和支撑显影辊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可相对于第一框架绕一支点旋转。在成像设备中配置有驱动第一联轴器的第一驱动头和驱动第二联轴器的第二驱动头,其中,第一驱动头和第二驱动头之间以固定的间距安装在成像设备中。当执行图像形操作时,第一驱动头的轴线与感光鼓的轴线大致同轴,第二驱动头与显影辊的轴线大致同轴,以稳定的将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当不需要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成像设备中的迫推机构迫推第二框架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脱离接触以延长感光鼓和显影辊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在未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感光鼓和显影辊的接触污染,该现有技术中处理盒是以感光鼓和显影辊分离的姿态安装并定位在成像设备中。因此,该现有技术采用了一个迫推弹簧将第二联轴器中与第二驱动头啮合的动力接收端迫推至一个与显影辊轴线偏离的位置,该偏离的位置使得动力接收端可以正常与第二驱动头啮合。此种结构,需要额外增设弹簧部件,另外还需要增加一个与动力接收端一起移动的支撑部件,使得第二联轴器的结构变得复杂,增加了处理盒制作成本,并且也增加了处理盒的组装工时,另外,过于复杂的联轴器结构也会使得处理盒需要有较大的空间来组装第二联轴器,使得处理盒的体积变大,增加包装和运输成本。

另外,在该现有技术中,还采用了另一种结构,该结构中取消了迫推弹簧,在第一框架上设置有保持部件,当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时,保持上述动力接收端处于一个与显影辊轴线偏离的位置,该偏离的位置也会使得动力接收端正常与第二驱动头啮合。此种结构中,由于第二框架和第一框架是相对移动的,因此将保持部件设置在第一框架中会增加组装的难度,并且在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移动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动力接收端从上述保持部件中脱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盒,,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处理盒在第二联轴器处占用大的空间,使得处理盒的体积变大,增加处理盒包装运输成本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结构复杂的第二联轴器会大大增加处理盒的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再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第二联轴器的动力接收端容易从设置在第一框架中的保持部件中脱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成像设备中,所述成像设备具有第一驱动头和第二驱动头,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鼓,

第一框架,可旋转的支撑感光鼓;

显影辊;

第二框架,可旋转的支撑显影辊;

所述第二框架可相对于第一框架绕一个支点旋转,所述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可在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显影辊接触的第一位置和所述感光鼓与所述显影辊分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第一联轴器,接收所述第一驱动头的驱动力并可驱动所述感光鼓旋转;

第二联轴器,接收所述第二驱动头的驱动力并可驱动所述显影辊旋转;

所述第二框架上还设置有保持部,所述第二联轴器包含可相对于所述第二框架移动的动力接收部分,所述动力接收部分接收外力时可相对于保持部移动。

所述第二联轴器上还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动力接收部分移动的底端驱动部分,所述保持部设置为保持所述动力接收部分处于所述底端驱动部分的上端。

所述第二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轴承部,所述动力接收部可被所述第二轴承部可旋转的支撑,所述保持部从所述第二轴承部处延伸。

所述第二框架上还设置有第二轴承部,所述动力接收部可被所述第二轴承部可旋转的支撑,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动力接收部位于所述第二轴承部的上部。

所述保持部沿着所述第二轴承部的径向方向向内突出。

所述保持部构造为可弹性支撑所述动力接收部分的弹性构件。

所述保持部构造为波点状凸起。

所述保持部设置在所述动力接收部分的下侧,所述动力接收部分接收外力时可越过所述保持部。

所述保持部构造为波点状凸起。

所述第二联轴器上还设置有可相对于所述动力接收部分移动的底端驱动部分,所述保持部为磁性件,所述第二框架上设置有可与所述磁性件配合以保持动力接收部分处于所述底端驱动部分上端的第二磁性体。

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采用简单的联轴器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感光鼓和显影辊采用独立的驱动而带来感光鼓和显影辊之间的传动不稳定,进而降低图像形成稳定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在联轴器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中在联轴器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中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1中的处理盒中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2中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现有的一种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中的处理盒在联轴器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中的处理盒中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3中的处理盒中第二框架相对于第一框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4中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的处理盒a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第二框架2可相对于第一框架1绕一支点旋转。第一框架1中容纳有感光鼓3,感光鼓3被第一框架1支撑并可旋转,第二框架2中容纳有显影辊和送粉辊等部件。在第一框架1的侧端设置有第一联轴器5,其可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一驱动头(图中未示出)啮合以接收第一驱动力并驱动感光鼓3旋转。第二框架2的侧端设置有第二联轴器6,其可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二驱动头(图中未示出)啮合以接收第二驱动力并驱动显影辊和送粉辊等部件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联轴器6设置为直接驱动送粉辊4旋转,送粉辊4通过设置在处理盒上的齿轮系(图中未示出)将第二联轴器6接收的驱动力传递至显影辊9中并驱动显影辊9旋转。在第一框架的侧端还设置有第一支架7,第一支架7上设置有第一轴承部701,第一轴承部701可旋转的支撑感光鼓3。第二框架的侧端设置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8上设置有第二轴承部801,第二轴承部801可旋转的支撑送粉辊4。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联轴器5的一端设置成直接与感光鼓3的内圆过盈配合以将驱动力传递至感光鼓3中,沿着送粉辊4的轴线方向,第二联轴器6靠近处理盒外侧的外端设置有用于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二驱动头啮合的动力接收爪602,靠近送粉辊4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卡合部601,送粉辊4靠近驱动啮合部601的一侧设置有d形的卡合端401,在驱动卡合部601上设有与该d形的卡合端401配合的d形口(图中未示出)。

如图4所示,当第二框架2相对于第一框架1处于第一位置时,感光鼓3和显影辊9保持接触,此位置时可进行显影打印操作。如图5所示,当第二框架2相对于第一框架1处于第二位置时,感光鼓5和显影辊9处于分隔状态,此位置是成像设备给第二框架2施加一个外力f使得第二框架2相对于使得感光鼓3和显影辊9处于分隔状态。本实施例中,将第二轴承部801设置成与第二联轴器6的外缘间隙配合,即第二联轴器6相对于第二轴承部801可活动,同时将驱动卡合部601与送粉辊4的卡合端401也设置成间隙配合,即第二联轴器其6相对于送粉辊4可活动,将当第二框架2相对于第一框架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二联轴器6可在第二轴承801允许的范围内活动。在本实施例中,将感光鼓3与显影辊9的脱离接触状态设置成比刚刚脱离接触多一点距离,即第二框架2相对于第一框架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设置成移动一个很小的行程,因此,第二联轴器6实际需要活动的行程也是一个很小的活动行程,这样设置即可以保证感光鼓和显影辊在不执行图像形成操作时分离以延长使用寿命,又可以保证在整个第二框架2的移动过程中,第二联轴器6的动力接收爪601始终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二驱动头保持啮合。换句话说,通过调整成像设备推动第二框架2的移动距离,即可实现保证第二框架2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联轴器6不会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二驱动头脱离啮合的功能。

实施例2

如图6所述,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其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支架81上取消了第二轴承部。本变形实施例中,第二联轴器6相对于送粉辊4同样可活动,具有活动量,此时可以增加一个同时穿过第二联轴器6和送粉辊4末端的轴销,可防止第二联轴器6从送粉辊4的末端脱离,同时又可以满足将驱动力传递至送粉辊4的功能。

实施例3

如图7所示,现有的成像设备中,有一部分类型的成像设备设置为当处理盒a安装入成像设备b中是沿着大致与感光鼓3的轴线平行的e方向安装的,当处理盒安装至预定位置后,合上成像设备的机器门盖100时会抬升处理盒a,抬升处理盒是为了使得设置在处理盒上端的电接触点(图中未示出)接触成像中的电输出点(图中未示出),同时也是为了使得感光鼓3与成像设备中的转移带(图中未示出)接触,此种成像设备中,当成像设备的机器门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驱动头是缩进的,第二驱动头是保持伸出而不会缩进的,也就是说,当打开机器门盖并安装处理盒时,在机器门盖打开的状态下,第一联轴器不会与缩进的第一驱动头啮合,而第二联轴器则会与未缩进的第二驱动头啮合,在机器门盖100合上的过程中,第一驱动头伸出与第一联轴器啮合,而第二联轴器中与第二驱动头啮合的动力接收爪则保持与驱动头的啮合状态。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3提供的处理盒在联轴器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联轴器61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机构,同时在第二轴承8201处设置了保持部8202。第二联轴器61包含动力接收部分61a、中间传递部分61b以及底端驱动部分61c,在动力接收部分11上设置有可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二驱动头啮合的动力接收爪61a1,底端驱动部分61c上设置有送粉辊驱动部61c2,其可与设置在送粉辊4末端的轴401连接以传递驱动力至送粉辊。中间传递部分61b上设置第一凹槽61b1和第二凹槽61b2,第一凹槽61b1和第二凹槽61b2在一个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动力接收部分61a上设置有与第一凹槽61b1配合的第一肋61a2,第一肋61a2可沿着第一凹槽61b1的延伸方向在第一方向滑动,底端驱动部分61c上设置有与第二凹槽61b2配合第二肋61c1,第二肋61c1可沿着第二凹槽61b2的延伸方向在第二方向滑动。通过上述结构,驱动力收部分61a可相对于送粉辊4在一个与送粉辊4的轴线交叉的方向上移动,并且即使在动力接收部分61a不与送粉辊4同轴的时候也能将驱动力传递至送粉辊中。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第二轴承部8201处设置有保持部8201,当处理盒未安装入成像设备中,保持部8201保持第二联轴器61的动力接收部分61a1处于第二轴承部8201的上部,并且动力接收部分61a1的的轴线与送粉辊4的轴线偏离,具体的说是动力接收部分61a1的轴线的水平高度要高于送粉辊4的水平高度,该位置设置成使得当处理盒安装入成像设备中,动力接收部分61a1可以顺利与第二驱动头啮合。保持部件8201设置为第二轴承部8201延伸的弹性片,当合上机器门盖100,处理盒a被抬升,动力接收部分61a与第二驱动头啮合保持不移动,第二框架2则被抬升,动力接收部分61a1将克服保持部8202的弹性力而移动至轴承部8201的下部。当第二框架被抬升至预定位置后,动力接收部分61a的轴线将会与送粉辊4的轴线大致同轴,以稳定的将第二驱动头的驱动力传递至送粉辊4中。当处理盒遇到成像问题需要取出时,打开机器门盖100,此时处理盒被下移,第二框架2也下移,但是动力接收部分61a1还是与第二驱动头保持啮合,动力接收部分61a1又从新从第二轴承部8201的下部移动到上部并被保持部8202定位在上部。换句话说,将动力接收部分61a1设置成在受到外力时可相对于第二框架移动,并且可相对于保持部移动,即可达到上述处理盒安装和取出时第二联轴器的动力接收部分61a1与成像设备中的第二驱动头可以顺利啮合的脱离啮合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4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保持部8203不需要设置成弹性的结构,只需要将保持部8203设置沿着轴承部82的径向方向突出的距离超过动力接收部分61a1的外缘,即可保持动力接收部分61a1处于第二轴承部82的上部,本实施例中将保持部8203具体设置成波点状,使得动力接收部分61a1可以在受力的时候越过波点的顶点即可实现动力接收部分61a1在第二轴承部上的移动。

以上各实施例中具体将第二联轴器设置成相对于送粉辊可活动。可选择的,第二联轴器也可以直接与显影辊连接来驱动显影辊旋转,或者第二联轴器还可以与其它设置设在第二框架中的旋转部件连接,例如搅拌架,再通过第二框架中的齿轮系传动系统来驱动显影辊旋转以实现显影打印的功能。要实现显影辊和感光鼓之间在接触和脱离接触之间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第一联轴器和第二联轴器与成像设备中的各驱动头啮合,只需要将第二联轴器设置成相对于显影辊可活动即可。

为了保持动力接收部分处于第二轴承部的上部,除了利用机械支撑的结构,还可以采用磁性支撑的机构,例如可以在动力接收部分上设置一个磁体,在第二框架上也设置一个磁体,利用上述两个磁体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将动力接收部分保持在第二轴承部的上部。

本发明提供的处理盒,通过优化第二联轴器处的结构,可同时带来以下几个技术效果:a.第二联轴器6在将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力传递至显影辊9中时将变得更加稳定,b.大大降低第二联轴器6的制作成本,c.可以减小第二联轴器6的尺寸,进而降低包装运输成本,d.可同时解决现有的一部分成像设备机器门盖开合时会带动处理盒移动而引起的第二联轴器与第二驱动头啮合不顺畅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