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25650发布日期:2018-11-14 01:06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光结构,适用于在路由器、机顶盒等设备的壳体上以辅助显示光信号。

背景技术

无线路由器产品已经日益成为当今社会的家庭必需品,随着上网的需求要来越重要,连接家庭终端的无线路由器的性能、设计变得愈发重要。与此同时,路由器的设计逐渐的按照家具化的方向进行设计,将路由器融入到家庭的布局中,并且提升家庭布局的美观性,是消费者的需求。

路由器中具有用于显示相关信息的光信号源,为了使光信号能够清晰准确地显示,符合提高家庭布局美观性的需求,需要设置一定的结构加以辅助,从而能够达到美观的目的。在制备路由器等电子设备的壳体的材料通常是塑料材料,由于塑胶本身存在透光、间隙等因素,如何将led光源发出的光线正确的导出,并且消除无关的光污染是势在必行的。

目前的一种导光结构是导光柱,即扣合式的导光结构,具体的,其结合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具体的结构图,图2是装配图。导光柱通过出光面、导光柱上两侧耳朵和壳体进行配合从而实现导光柱的紧固,这种导光柱安装较为便利,导光效果不错;但是这种结构只适合出光面较小,导光柱较窄的情况下,一旦导光结构变宽变大,必须加强两侧耳朵的卡和量,否则批量生产难以保证配合强度;另外如果卡和量设计较大,则面临安装和拆卸困难无法进行更换的难题。

关于传统的导光柱的热熔结构:传统的导光柱热熔结构依靠导光柱与机身塑料配合的前提下,通过加热融化使导光柱和塑胶机身溶接到一起,这种固定方式比较牢靠,但是操作复杂,没办法进行后期的拆解更换;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光线会从熔接处溢光,比较难以处理,另外热熔受塑胶材质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综上,目前的导光结构存在着以下缺点:结构过于复杂,安装不牢固;导光效果不好而且组装不便等,批量生产会导致产品质量不均一顾客满意度下降。现有产品中由于固定结构复杂,很不利于大批量生产,螺丝固定装配时间延长,产能下降并且增加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导光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导光结构的发明,是针对目前路由器指示灯外观而设计的。本专利讲述的导光结构设计简单而巧妙,能够减少生产成本。同时组装简单,安装简便,导光效果好,能够很好的提高工厂产品良率,增加企业效益,提高客户满意度。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结构,用于对数通产品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包括承载光源的主体部和位于主体部顶部的导光部,导光部具有第一特征面和第二特征面,第一特征面位于导光部上面向光源的一侧,第二特征面位于第一特征面的相对侧;导光部与主体部呈l状。

优选的,所述第二特征面上设置有出光部,出光部的基部位于第二特征面上,出光部的末端部设有出光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特征面和第二特征面均为由多个子平面以一定角度结合组成的组合面。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基部与主体部两侧连接,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的本体与主体部分离形成臂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之间具有长度差。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为弹性结构。

优选的,所述出光部为片状结构,出光部的厚度由基部向末端部渐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特征面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一直面,第二特征面上设有与第一特征面对应的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第一斜面和第一直面之间、第二斜面和第二直面之间均具有一角度。

优选的,所述出光部设置于第二直面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特征面上设有用于覆盖出光部外其他区域的遮光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导光结构简单,导光效果好,并且组装很方便,依靠和底壳的结构配合实现装配,不需要使用螺丝、热熔等传统固定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益;产品经过测试无损坏,通过遮光麦拉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的光线溢出,能够保持产品的稳定均一。

导光柱两侧有两个细长的臂,不会增加模具生产难度和产量,两个臂和底壳上的筋位进行配合,实现定位和锁紧,配合溢光处卡入壳体内部,实现牢固的装配关系。

具体的,其优点如下:

1、导光柱出光面为条形,出光均匀温和,

2、导光柱通过与电子设备等母体或者pcb板配合进行组装,装配简单,牢固,适合工业大批量生产,能够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

3、导光柱结构简单,一体式设计,通过两侧设计不同的臂与下壳体的筋位进行配合达到固定效果,结构新颖,好用。

4、导光柱设计匹配有麦拉片,通过改变麦拉片的种类可以实现均光、遮光、调光强等功能,同时装配简便、牢靠,对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的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目前的导光结构的装配图;

图3是本发明的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导光结构搭配遮光片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导光结构的六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导光结构的与产品组装后的使用图;

图7是本发明的配合结构图。

图中:1主体部,2导光部,3第一特征面,4第二特征面,5出光部,6出光面,7第一弹臂,8第二弹臂,9第一斜面,10第一直面,11第二斜面,12第二直面,13遮光片,14第三斜面,15第一筋位,16第二筋位,17第一停止筋位,18第二停止筋位,19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

如果无特殊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实施例1:

一种导光结构,用于对数通产品的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引导,如图3所示,是针对背景技术里提到的目前所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所作出的改进方案。具体的技术问题如如图1中的出光面结构,以及装配结构。

在本方案经过改进后的方案中,其结构具体如下:首先,包括承载光源的主体部1和位于主体部1顶部的导光部2。

主体部1用于放置所需要的点光源;将点光源放置在主体部1上后,光线照射在导光部2上,在导光部2的作用下,将光线引导至预定的位置,并且导光部2起到聚光、防止溢光的现象发生。

其中,导光部2具有第一特征面3和第二特征面4,第一特征面3位于导光部2上面向光源的一侧,第二特征面4位于第一特征面3的相对侧。也就是说,导光部2具有两个面,这两个面用于对点光源发散出来的光线进行引导,而第一特征面1朝向的是点光源,而第二特征面2是背向点光源;这两个面是位于导光部2两侧的正反面。光线由点光源发出后,照射至第一特征面3上,光线通过首次穿过第一特征面3,并结合第二特征面4将光线最终引导至预定的区域,形成预定的光束,达到预定的效果。

在此,本方案的导光部2与主体部1在总体上呈l状。也就是说,如果将主体部1水平放置,导光部2是竖向设置的,这样,导光部2与主体部1呈现的是l状的连接结构。这样的结构设置,使得位于主体部1上的点光源可以直接将光线射在导光部2的第一特征面3上,本方案中,导光部2具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第一特征面3,第一特征面3可以接手更多的光线,能够将光全部收纳。

在所述第二特征面4上设置有出光部5,出光部5的基部位于第二特征面4上,出光部5的末端部设有出光面6。

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特征面3后,在第二特征面4的配合下,最终汇集到出光部5的基部,光线沿着出光部5的基部向末端部传输,最终汇集在出光部5的末端的出光面6上,在出光面6上得到所需要的光束。

如图3-7所示,所述第一特征面3和第二特征面4均为由多个子平面以一定角度结合组成的组合面。也就是说,第一特征面3和第二特征面4都不是一个平面,而是由几个不同的平面组成的面,第一特征面3和第二特征面4是相互配合的,因此,组成两个面的子面也是相互配合的。

其中,所述第一特征面3包括第一斜面9和第一直面10,第一斜面9和第一直面10的两个面具有一个角度,具体的,是主体部1的上表面连接的是第一斜面9,然后第一斜面9与第一直面10连接,主体部1的上表面、第一斜面9和第一直面10共同构成了一个l状的面,其中,第一特征面3是该l状的面的一部分。

第二特征面4上设有与第一特征面3对应的第二斜面11和第二直面12,第二斜面11和第二直面12之间均具有一角度。具体的,是主体部1的下表面连接的是第二斜面11,第二斜面11的上端连接的是第二直面12,主体部1的下表面、第二斜面11和第二直面12形成了一个l状的面,第二特征面4是该l状的面的一部分。

在第一斜面9、第一直面10、第二斜面11和第二直面12的配合反射下,由第一特征面3进入的点光源的光线经过反射最终到达出光部5的基部。

在第一直面10的上方,还设有第三斜面14,

优选的,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1是相互平行的,第一直面10与第二直面12是相互平行的。

也就是说,第一斜面9和第一直面10的两个面具有的一个角度与第二斜面11和第二直面12具有的角度是相同的。

同时,第三斜面14也与第一斜面9与第二斜面11平行。

如图3-7所示,关于整个结构的装配固定问题,具体的,所述主体部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的基部与主体部1两侧连接,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的本体与主体部1分离形成臂状结构。

这与背景技术里图1所示的安装方式是不同的,该结构的两个弹臂-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为弹性结构。

装配的时候,在装配母体上,即需要装配的如电子设备等的壳体上,设置与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对应的第一筋位15和第二筋位16,并且在第一筋位15和第二筋位16处还设置有第一停止筋位17和第二停止筋位18,通过第一停止筋位17和第二停止筋位18将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卡接在壳体上。

为了提高装配的简便性,第一弹臂7和第二弹臂8之间具有长度差。也就是说第二弹臂8比第一弹臂7更加长一些,或者另外一种情况第一弹臂7比第二弹臂8更加长一些。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将更加长的弹臂不仅设置成长度大一点,还要将其的外径设置小一点。

也就是说,一种情况是:第二弹臂8比第一弹臂7不仅更加长一些,而且还会更加细一些,表现为第二弹臂8比第一弹臂7细长;

另外一种情况是:第一弹臂7比第二弹臂8不仅更加长一些,而且还会更加细一些,表现为第一弹臂7比第二弹臂8细长。

第一种情况里的第一弹臂7和第二中情况里的第二弹臂8短小粗壮,在装配过程中主要起到定位该导光结构的作用,防止该导光结构在装配完成后会旋转脱出工作位置;

而剩下的弹臂,更加细长,弹性更好,在设置时设计合适的干涉值。

在第一弹臂7比第二弹臂8的两个弹臂的下端,均设计有倒角,以方便导光结构安装时候顺利进入到工作位置(第一筋位15和第二筋位16以及第一停止筋位17和第二停止筋位18处)。倒角的设置使得第一弹臂7比第二弹臂8容易进入到工作位置,而不易脱出。从而保证装配的稳定性。

如图3-7所示,关于出光部的位置,所述出光部5具体是设置于第二直面12上,所述出光部5为片状结构,出光部5的厚度由基部向末端部渐小。出光部5的横截面具有一定的长宽比,具体的,导光部5由基部至末端是逐渐变小的,主要表现为厚度上,变小的程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为了避免部分透过第二特征面4的光线造成干扰,在所述第二特征面4上设有用于覆盖出光部5外其他区域的遮光片13,遮光片13为麦拉片。

本发明的上述方案的导光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导光效果好,并且组装很方便,依靠和底壳的结构配合实现装配,不需要使用螺丝、热熔等传统固定方式,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益;产品经过测试无损坏,通过遮光麦拉有效的避免了不必要的光线溢出,能够保持产品的稳定均一。

导光结构两侧有两个细长的臂,不会增加模具生产难度和产量,两个臂和底壳上的筋位进行配合,实现定位和锁紧,配合溢光处卡入壳体内部,实现牢固的装配关系。

上述的导光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导光柱出光面为条形,出光均匀温和,

2、导光柱通过与电子设备等母体或者pcb板配合进行组装,装配简单,牢固,适合工业大批量生产,能够很好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

3、导光柱结构简单,一体式设计,通过两侧设计不同的臂与下壳体的筋位进行配合达到固定效果,结构新颖,好用。

4、导光柱设计匹配有麦拉片,通过改变麦拉片的种类可以实现均光、遮光、调光强等功能,同时装配简便、牢靠,对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此导光产品结构设计的发明具体应用在wifi路由器、电视机顶盒等数通类产品项目中,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有类似导光需求的领域。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