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6743发布日期:2019-06-25 23:2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光通信传输的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光连接器等产品被大量运用,最近几年光纤连接器发展向小型化、高密度、高速传输、高频方向发展。为实现小型化,需将连接器中心间距变得更小、芯数密度变得更高,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信数据中心、基站等大量被建造,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双联lc连接器,其已不能最大化的满足更高速高密度的高频传输要求,因此,为了节约成品、简化布线方案、充分利用现有的布线空间,使布线空间最大利用化,高密度连接器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其包括一矩形的外框、2x2组插芯、第一弹簧、止动座、2x2组镶嵌件、第二弹簧、钣金压块、钢棒、2x2组尾套和双联防尘帽,所述外框与所述止动座相互插接呈一整体,所述外框和止动座均为内空结构,所述外框的前端端部上形成有四个与所述插芯位置相对应的插孔;所述镶嵌件的前端从所述止动座的尾端插入并固定、尾端与所述尾套对应插接;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插芯的靠近其尾端的外壁上,所述插芯的前端设置在所述外框的内部并从所述插孔处伸出至外部、尾端设置在所述止动座的内部并与所述镶嵌件的前端相互插接;所述钣金压块通过所述钢棒连接在所述止动座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钣金压块的内壁与所述止动座的外侧壁之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靠近所述止动座前端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分别突出形成有一扣位,靠近所述外框尾端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且对应所述止动座的扣位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卡口,所述止动座的前端从所述外壳的尾端插入至所述扣位与所述卡口相互扣合、可使所述止动座与所述外壳插接为一整体;所述止动座的一个非包含所述扣位的外侧壁上内凹形成有一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弹簧的安装槽,所述止动座的包含所述扣位的两个外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可贯穿至所述安装槽内部的第一安装孔,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在同一中心轴线上;所述钢棒依序穿过两个所述第一安装孔,穿插过程中经过所述安装槽的部分沿所述第二弹簧的中心轴线处穿过,所述第二弹簧可被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插孔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定位块,所述插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块匹配连接的定位凹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钣金压块由一体成型的十字状板材弯折而成,其包括一方形的基板,沿所述基板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呈方形板状的手柄,沿所述基板的与所述手柄相悖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弯折呈钩状的连接部,所述基板的另两个相对的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与所述基板垂直的、且与所述连接部的钩状同侧的臂部,两个所述臂部均可插入至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臂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止动座的第一安装孔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钢棒同时穿过所述止动座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两个所述臂部上的第二安装孔可将所述钣金压块的臂部与所述止动座的安装槽相连接;对所述手柄施压使其朝向所述止动座方向运动,所述连接部则朝相反方向向上翘起,反之,所述连接部则下落。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簧包括一弹簧体、以及分别形成在其两端的第一压脚和第二压脚,所述第一压脚与第二压脚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一压脚设置在所述钣金压块的两个臂部之间且与所述手柄的下表面相抵靠,所述弹簧体设置在所述止动座的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二压脚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相抵靠;对所述手柄施压使其推动所述第一压脚同时朝向所述止动座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压脚与所述第二压脚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一种双联四芯适配器,其包括两个适配器外壳、2x2组套管、一个金属弹片以及两个防尘盖;所述适配器外壳呈内空的矩形盒装,其一端形成开口、与开口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部上形成有连接面,两个所述适配器外壳的所述连接面可相互抵靠并贴合,所以套管设置在两个所述适配器外壳的之间,其两端分别从对应的一个所述适配器外壳的连接面插入并固定,所述金属弹片环抱在所述适配器外壳的外侧壁上,所述防尘盖可分离封装固定在所述所述适配器外壳的所述开口处。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适配器外壳的上方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一固定孔,分别与上方外侧壁连接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呈t状的卡槽;所述金属弹片呈弯折的u状,其包括一连接板,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的边缘处一体延伸形成有垂直所述连接板的t状的卡板,所述卡板上形成有一常态下向外呈打开状的弹性扣。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面为矩形面,其中部均匀形成有成2x2阵列排布的四个套管孔,所述套管与所述套管孔呈插接;靠近所述连接面的四个角处对应形成有两个第一连接孔和两个第一连接柱,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孔形成在矩形面的一条对角线上,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柱形成在矩形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所述连接面的矩形面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处、每个边缘处均形成有一组第二连接孔和一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二连接柱数量相同,所述第二连接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连接面上还形成有位于四个所述套管孔相对的外部的第三连接孔和第三连接柱。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的连接器插头和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的适配器,所述适配器两端的所述开口处分别插接一所述连接器插头。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插头的外壁上连接设置有可扳动开/关的钣金压块,所述钣金压块端部上的连接部可与所述适配器上的固定孔相扣合、以限制所述连接器插头从所述适配器的开口处脱离至外部。

本发明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连接器插头和适配器设计为2x2矩形排列的插芯结构,并且将其所占用的体积与现有的常规双联lc连接器一致,使芯数是双联lc连接器的2倍,从而实现最大化利用1u机箱插口面积,实现连接器高密度连接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的成品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的成品分解图。

图3为图2中外框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外框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中钣金压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第二弹簧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的半成品组装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中双联四芯适配器的成品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双联四芯适配器的成品分解图。

图10为图8中适配器外壳分解图。

图11为图8中金属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双联四芯适配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双联四芯连接器组件的成品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3,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其包括一矩形的外框12、2x2组插芯13、第一弹簧14、止动座15、2x2组镶嵌件16、第二弹簧17、钣金压块18、钢棒19、2x2组尾套110和双联防尘帽11。

连接器插头所占用的体积与现有的常规双联lc连接器一致,但是芯数是双联lc连接器的2倍,此连接器插头与1u机箱组装的端数是普通双联lc连接器的2倍,最大利用了1u机箱的面积。

插芯13设置在外框12与止动座15之间,外框12与止动座15相互插接呈一整体,并可对插芯13起到固定和定位作用,因此可使连接器插头的组装朝着一个方向组装,保证组装、研磨测试的一致性,避免生产组装错误。

外框12和止动座15均为内空结构,并且外框12的前端端部上形成有四个与插芯13位置相对应的插孔121;镶嵌件16的前端从止动座15的尾端插入并固定、尾端与尾套110对应插接,镶嵌件16与止动座15为一体注塑件;第一弹簧14套设在插芯13的靠近其尾端的外壁上,插13芯的前端设置在外框12的内部并从插孔121处伸出至外部、尾端设置在止动座15的内部并与镶嵌件16的前端相互插接;钣金压块18通过圆柱形的钢棒19连接在止动座15的外侧壁上,第二弹簧17设置在钣金压块18的内部与止动座15的外侧壁之间;尾套110可保护光缆,并使连接器在承受一定侧拉时也能保持正常的工作。

双联防尘帽11与外框12的插孔121相匹配,起固定作用使其不易脱落并可有效保护插芯13的端面。

请同时参见图4,靠近止动座15前端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分别突出形成有一扣位151,靠近外框12尾端的两个相对的外侧壁上且对应止动座15的扣位151的位置处分别形成有一卡口122,止动座15的前端从外壳12的尾端插入至扣位151与卡口122相互扣合、可使止动座15与外壳12插接为一整体,从而对内部的插芯13起到定位和固定的作用,使生产组装、研磨测试及打3d干涉时保证插芯方向的一致性,从而保证了连接的良好性能,达到连接器的性能要求。

在止动座15的一个非包含扣位151的外侧壁上内凹形成有一用于容置第二弹簧17的安装槽153,止动座15的包含扣位151的两个外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可贯穿至安装槽153内部的第一安装孔152,两个第一安装孔152形成在同一中心轴线上;钢棒19依序穿过两个第一安装孔152,穿插过程中经过安装槽153的部分可沿第二弹簧17的中心轴线处穿过,因此第二弹簧17可被安装在安装槽153内。

止动座15的插孔121的内壁上形成有一定位块122,插芯13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与定位块122匹配连接的定位凹槽131,插芯13为带尾柄结构,设计长度与常规lc插芯相比尾柄延长,使其注胶时能够保证胶量的充足,保证0.9mm光纤不易脱落,当插芯13的一端插入止动座15的插孔121处时,其定位凹槽131可与插孔121内壁上定位块122匹配连接,从而对插芯13起到固定和定位的作用。

请同时参见图5,钣金压块18由一体成型的十字状板材弯折而成,其包括一方形的基板181,沿基板18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呈方形板状的手柄182,沿基板181的与手柄182相悖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形成一弯折呈钩状的连接部183,基板181的另两个相对的端部上分别形成有一与基板181垂直的、且与连接部183的钩状同侧的臂部184,两个臂部184均可插入至止动座15的安装槽153内。

臂部184上形成有与止动座15的第一安装孔152相匹配的第二安装孔185,钢棒19同时穿过止动座15上的第一安装孔152和两个臂部184上的第二安装孔185可将钣金压块18的臂部184与止动座15的安装槽153相连接;当对手柄182施压使其朝向止动座15方向运动,连接部183则朝相反方向向上翘起,反之,连接部183则下落。

请同时参见图6,第二弹簧17包括一弹簧体170、以及分别形成在其两端的第一压脚171和第二压脚172,第一压脚171与第二压脚172之间形成夹角;第一压脚171设置在钣金压块18的两个臂部之间且与手柄182的下表面相抵靠,弹簧体170设置在止动座15的安装槽153内、且第二压脚172与安装槽153的槽底相抵靠;常态下,在没有安装钣金压块18时,第二弹簧17的第二压脚172平置在止动座15的安装槽153的槽底,第一压脚171向上翘起并伸出至安装槽153的外部;安装钣金压块18后,对手柄182施压使其推动第一压脚171同时朝向止动座15方向运动,第一压脚171与第二压脚172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释放压力,第一压脚171复位的同时将手柄182顶起。

请同时参见图7,实际组装连接器插头时,首先将钣金压块18和第二弹簧17通过钢棒19装置在止动座15的安装槽153内,再将四个尾套110分别与止动座15尾部的四个镶嵌件16对应插接组装,然后将四个已套装有第一弹簧14的插芯13的一端分别插入至止动座15的内部并与镶嵌件16插接,再将插芯13的另一端插入外壳12内部并且对准插孔121的位置,推动外壳12朝向止动座15运动至外壳12上的卡口122与止动座15的扣位151相互扣合时止,此时,外框12与止动座15组装成一整体,且插芯13的端部对应插入呈2x2阵列排布的四个插孔内,最后,将双联防尘帽11插入至外框12的插孔121处,此时,连接器插头组装完成。

请同时参见图8至图10,一种双联四芯适配器,其包括两个相对连接设置的适配器外壳212、2x2组套管213、一个金属弹片214以及两个防尘盖211。

适配器外壳212呈内空的矩形盒装,其一端形成开口2121、与开口2121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部上形成有连接面2122,两个适配器外壳212的连接面2122可相互抵靠并贴合。

套管213设置在两个适配器外壳212的之间,套管213为1.25mm陶瓷结构,其两端分别从对应的一个适配器外壳212的连接面2122插入并固定,金属弹片214环抱在其中一个适配器外壳212的外侧壁上,防尘盖211可分离封装固定在适配器外壳212的开口处。

适配器外壳212的上方的外侧壁上形成有一固定孔2127,分别与上方外侧壁连接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一呈t状的卡槽2128。

请同时参见图11,金属弹片214呈弯折的u状,其包括一连接板2141,沿连接板2141的两端的边缘处一体延伸形成有垂直连接板2141的t状的卡板2142,卡板2142上形成有一常态下向外呈打开状的弹性扣2143。金属弹片214与适配器外壳212组装时,其连接板2141抵靠在适配器外壳212底部的外侧壁上,两个卡板2142分别卡装在两个卡槽2128内,弹性扣2143则向外呈打开状态。

请同时参见图12,适配器外壳212的连接面2122为矩形面,其中部均匀形成有呈2x2阵列排布的四个套管孔2126,套管213可与套管孔2126呈插接;靠近连接面2122的四个角处对应形成有两个第一连接孔21231和两个第一连接柱21232,两个第一连接孔21231形成在矩形面的一条对角线上,两个第一连接柱21232形成在矩形面的另一条对角线上;连接面2122的矩形面的两个相对的边缘处、且每个边缘处均形成有一组第二连接孔21241和一组第二连接柱21242,第二连接孔21241和第二连接柱21242数量相同,且第二连接孔21241靠近第一连接孔21231,第二连接柱21242靠近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21232;连接面2122上还形成有位于四个套管孔相对的外部的第三连接孔21251和第三连接柱21252;当两个适配器外壳212相对设置且连接面212面对面时,一个适配器外壳212上的第一连接孔21231可与与其相对的另一个适配器外壳212上的第一连接柱21232相互配合插接,同时,一个适配器外壳212上的第二连接孔21241可与与其相对的另一个适配器外壳212上的第二连接柱21242相互配合插接,一个适配器外壳212上的第三连接孔21251可与与其相对的另一个适配器外壳212上的第三连接柱21252相互配合插接,如此可以实现相同结构的两个适配器外壳212的准确连接。

实际组装适配器时,首先将四个套管213的一端分别插入一个适配器外壳212的套管孔2126里,然后将另一端分别插入另一个适配器外壳212的套管孔2126,再推动两个适配器外壳212使他们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柱的相互插接实现合并,然后利用超声波进行压合,使俩适配器外壳紧贴,然后将一金属弹片214装入其中一个适配器外壳212的外侧壁上,最后将两个防尘盖211分别装入对应的适配器外壳212的开口2121处,此时,2x2矩形适配器成品组装完成。

请同时参见图13,一种双联四芯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前述的连接器插头10和适配器20,具体的,在适配器20两端的开口2121处分别插接一连接器插头10。

连接器插头10的外壁上连接设置有可扳动开/关的钣金压块18,钣金压块18端部上的连接部183可与适配器20上的固定孔2127相扣合、以限制连接器插头10从适配器20的开口2121处脱离至外部。

实际组装连接器组件时,首先摁动一组已组装完成的连接器插头10上的钣金压块18的手柄182,连接部183翘起,然后将该连接器插头10插入适配器20的开口2121处,当连接器插头10上的连接部183移动至适配器20的固定孔2127上方时,释放对手柄182的施力,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手柄182翘起,连接部183下落至与适配器20的固定孔2127连接并扣合,此时,可锁紧连接器插头10和适配器20,然后再将另一组已组装完成的连接器插头10按照前述的操作装入适配器20另一端的开口处,此时,2x2矩形连接器组件成品组装完成。

综上,本发明的双联四芯连接器插头、适配器以及连接器组件,通过将连接器插头和适配器设计为2x2矩形排列的插芯结构,并且将其所占用的体积与现有的常规双联lc连接器一致,使芯数是双联lc连接器的2倍,从而实现最大化利用1u机箱插口面积,实现连接器高密度连接的目的。

虽然对本发明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