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4738发布日期:2019-01-05 10:1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154381号公报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位于中间转印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图像形成部的色调剂的显影效率高于位于下游侧的图像形成部的色调剂的显影效率。

图像形成装置具有通过一次转印辊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沿周向旋转的保持部件(转印带)上之后,将该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结构部件。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利用将记录介质挤压于保持部件的挤压部(咬合部)一边挤压记录介质一边传送记录介质,转印单元将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在此,有时由于传送的记录介质与挤压部碰撞而产生的冲突使得保持部件振动,导致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飞散。就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而言,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成为保持部件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尤其显著。

但是,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未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关于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并不显著。这是因为由于转印至保持部件的色调剂层通过其他的一次转印辊,被注入电荷(充电),从而相对于保持部件的附着力增强而导致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刚刚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在基本层刚刚未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相同的情况相比,降低传送的记录介质与挤压部碰撞而产生的冲突导致的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保持包含基本层的多个层,该基本层由质量为阈值以上并且利用充电单元进行充电的色调剂形成;转印体,该转印体将该保持部件的该层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设定部,该设定部设定该充电单元,使得在该基本层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与该基本层未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相比,刚刚转印至该保持部件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保持包含基本层的多个层,该基本层由包含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颜料并且利用充电单元进行充电的色调剂形成;转印体,该转印体将该保持部件的该层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设定部,该设定部设定该充电单元,使得在该基本层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与该基本层未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相比,刚刚转印至该保持部件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第一施加部件,该第一施加部件作为该充电单元,在该基本层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向将该基本层转印至该保持部件的第一转印体施加转印电压;以及第二施加部件,该第二施加部件作为该充电单元,在该基本层未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向将该基本层转印至该保持部件的第二转印体施加转印电压,该设定部设定该第一施加部件和该第二施加部件,使得施加至该第一转印体的该转印电压大于施加至该第二转印体的该转印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转印装置中,包括:第一显影器,所述第一显影器作为所述充电单元,利用色调剂对其上形成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图像的第一像保持部件上的第一潜像进行显影,并作为在所述保持部件上成为最上层的基本层;以及第二显影器,所述第二显影器作为所述充电单元,利用色调剂对其上形成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图像的第二像保持部件上的第二潜像进行显影,并作为在所述保持部件上不成为最上层的基本层,该设定部设定该第一显影器和该第二显影器,使得用于对该第一潜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多于用于对该第二潜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的充电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转印装置中,该设定部设定该充电单元,使得在该基本层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通过该转印体即将转印至该记录介质之前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在该基本层不成为该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通过该转印体即将转印至该记录介质之前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为同样。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方案的转印装置;以及形成保持在该转印装置的该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根据所述第一方案的转印装置,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刚刚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在基本层刚刚未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传送的记录介质与挤压部碰撞而产生的冲突导致的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量。

根据所述第二方案的转印装置,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刚刚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在基本层刚刚未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传送的记录介质与挤压部碰撞而产生的冲突导致的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量。

根据所述第三方案的转印装置,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刚刚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在基本层刚刚未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传送的记录介质与挤压部碰撞而产生的冲突导致的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量。

根据所述第四方案的转印装置,与用于显影第一潜像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用于显影第二潜像的色调剂的充电量相同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传送的记录介质与挤压部碰撞而产生的冲突导致的保持部件上的色调剂的飞散量。

根据所述第五方案的转印装置,在基本层刚刚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前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与在基本层刚刚不成为保持部件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之前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不同的情况相比,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纸介质上的图像的色调能够接近形成在作为记录介质的透明膜上的图像的色调。

根据所述第六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与不具备所述第一至第五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印装置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输出图像的品质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层形成部等的构成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和转印带等的截面图;

图3(a)(b)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和转印带等的截面图;

图4(a)(b)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和转印带等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定部的设定方式的框图;

图6是以图表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白色色调剂和彩色色调剂的评价结果的图;

图7是示出重叠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层的示意图;

图8(a)(b)是示出在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部件上重叠的色调剂层的示意图;

图9(a)(b)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白色色调剂和彩色色调剂的示意图;

图10(a)(b)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白色色调剂的颜料的示意图;

图11(a)(b)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白色色调剂的示意图;

图12(a)(b)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彩色色调剂的颜料的示意图;

图13(a)(b)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彩色色调剂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层形成部的构成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16是示出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对的比较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定部的设定方式的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层形成部等的构成图;

图18是示出重叠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带上的色调剂层的示意图;

图19(a)(b)是示出重叠在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片材部件上的色调剂层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银色色调剂的示意图;

图21(a)(b)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银色色调剂的颜料的示意图;

图22(a)(b)是示出用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银色色调剂的示意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色调剂层形成部等的构成图;以及

图24是示出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相对的比较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设定部的设定方式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6,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各图中显示的箭头h表示铅直方向即装置上下方向,箭头w表示水平方向即装置宽度方向。

(整体结构)

如图15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图像形成部12和传送装置18,图像形成部12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形成图像,传送装置18具有沿片材部件p(记录介质的一例)的传送路径16传送片材部件p的多个传送辊(省略符号)。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冷却部20、矫正部22、以及图像检查部24,冷却部20对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矫正部22对片材部件p的弯曲进行矫正,图像检查部24对形成在片材部件p上的图像进行检查。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具备反转路径26,反转路径26用于为了在片材部件p的两面形成图像,使在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反转并再次向图像形成部12传送。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图像形成部12形成的图像(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沿传送路径16传送的片材部件p的表面。进而,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按照冷却部20、矫正部22、图像检查部24的顺序被排出到装置的外部。

另一方面,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表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沿反转路径26传送,再次通过图像形成部12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形成图像。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12具备多个色调剂层形成部30、转印带50、以及转印部14,多个色调剂层形成部30用于分别形成各色的色调剂层,转印带50保持由一个或多个色调剂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部14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部件p。图像形成部12还具备设定部58(参照图5)和定影装置34,设定部58对转印到转印带50上的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进行设定,定影装置34将通过转印部14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部件p。

为了针对每个颜色形成色调剂层,设置有多个色调剂层形成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白色(w)共计5个颜色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图15所示的(y)、(m)、(c)、(k)、(w)表示上述各色。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为用于输出彩色图像的基本色。另外,白色(w)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设置有2个。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在不需要区别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以及白色(w)的情况下,省略符号所附加的y、m、c、k、以及w。另外,在下文中,有时也将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统称为“彩色颜色”。

各色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除使用的色调剂之外基本为同样的结构,如图14所示,具备旋转的圆筒状图像保持部件40和对图像保持部件40进行充电的充电器42。色调剂层形成部30还具备曝光装置44和显影装置46,曝光装置44对已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40照射曝光光以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6利用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g将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显影剂g为包含色调剂和载体的双成分显影剂。

另外,各色的图像保持部件40接地,且与沿周向旋转的转印带50(下文中详细描述)相接触。而且,如图1所示,在转印带50的周向方向(参照图中箭头a)上,从上游侧起,色调剂层形成部30按照白色(w)、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以及白色(w)的顺序在水平方向上并排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色调剂层形成部30w,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配置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彩色颜色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y、30m、30c、30k的上游侧的装置称为“色调剂层形成部30w-a”。与此相对,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配置在片材传送方向上的彩色颜色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y、30m、30c、30k的下游侧的装置称为“色调剂层形成部30w-b”。

如图1所示,转印部14具备各色的一次转印辊52,一次转印辊52将形成在各色的图像保持部件40上的色调剂层转印至转印带50。转印部14还具备二次转印部54,二次转印部54将由转印至转印带50的单个或多个色调剂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部件p。此外,下文中将对转印部14、转印带50、向转印部14的一次转印辊52施加转印电压的施加部件48、以及设定部58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定影装置34具备定影带60和加压辊62,定影带60卷挂在多个辊(省略符号)上并被加热,加压辊62朝向定影带60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压。在该结构中,利用沿周向旋转的定影带60和加压辊62,通过夹持并传送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将色调剂图像定影至片材部件p。

(要部结构)

接下来,对在显影装置46中使用的色调剂、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例的转印带50、作为转印体的一例的转印部14、对后述的一次转印辊52施加转印电压的施加部件48(参照图1)、以及设定部58(参照图5)进行说明。此外,转印装置38构成为包括转印带50、转印部14、施加部件48、以及设定部58。

〔显影装置46中使用的色调剂〕

在显影装置46w-a、46w-b中,使用白色色调剂200(以下有时称为“w色调剂”),在显影装置46y、46m、46c、46k中,使用彩色颜色用的彩色色调剂300。以下,对白色色调剂200和彩色色调剂300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白色色调剂200在片材部件p上作为彩色颜色的背景使用。具体来说,通过在片材部件p上作为彩色颜色的背景形成白色色调剂200的实心层(实心图像),能够提高色调剂图像的颜色再现。

由此,在片材部件p为纸介质的情况下,在作为纸介质的片材部件p上按照w色调剂层、k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以及y色调剂层的顺序将这些层重叠(参照图8(a))。与此相对,在片材部件p为透明膜的情况下,为了透过膜看见图像,在片材部件p上按照k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y色调剂层、以及w色调剂层的顺序将这些层重叠(参照图8(b))。

-白色色调剂200-

如图9(a)所示,白色色调剂200构成为包含球形颜料210和粘结树脂220。球形颜料210由氧化钛(金属氧化物的一例)形成。粘结树脂220由公知的树脂材料形成,且粘结树脂220的导电性低于球形颜料210的导电性。

在将球形颜料21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下,球形颜料210的如图10(a)所示从上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x1和前后方向的尺寸z1与如图10(b)所示从侧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x1和上下方向的尺寸y1相同。

包含球形颜料210的白色色调剂200也与球形颜料210同样为球形形状。因此,在将白色色调剂20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下,白色色调剂200的如图11(a)所示从上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a1和前后方向的尺寸b1与如图11(b)所示从侧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a1和上下方向的尺寸c1相同。

另外,球形颜料210和白色色调剂200的体积平均粒径,使用例如库尔特(coulter)计数器taii(日科机公司制造)、粒度分析仪(multisizer)ii(日科机公司制造)等测定器测定。具体来说,针对基于利用该测定器测定的粒度分布来分割的粒度范围(通道),以体积基准计从小粒径侧起绘制累积分布,当达到累积50%时的粒径(d50v)为体积平均粒径。此外,针对以下的体积平均粒径也同样测定。

而且,关于球形颜料210的体积平均粒径,约200〔nm〕以上且300〔nm〕以下为标准值。另外,关于白色色调剂200的体积平均粒径,4〔μm〕以上且14〔μm〕以下为标准值。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白色色调剂200的体积平均粒径为8.5〔μm〕,白色色调剂200的比重为1.6〔g/cm3〕。由此,白色色调剂200的平均质量(质量的一例)为0.51×10-9〔g〕。

-彩色色调剂300-

如图9(b)所示,彩色色调剂300构成为不包含球形颜料210,而包含球形颜料210之外的颜料310和粘结树脂320。颜料310例如由作为非金属以及非金属氧化物的颜料(例如,有机颜料等)形成。即,彩色色调剂300具有导电性低于球形颜料210的颜料。粘结树脂320由公知的树脂材料形成。

在将颜料31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下,颜料310的如图12(a)所示从上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x2和前后方向的尺寸z2与图12(b)所示从侧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x2和上下方向的尺寸y2相同。即,颜料310为接近球形的形状。

包含颜料310的彩色色调剂300也与颜料310同样为球形形状。因此,在将彩色色调剂30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下,彩色色调剂300的如图13(a)所示从上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a2和前后方向的尺寸b2与图13(b)所示从侧方观察时的左右方向的尺寸a2和上下方向的尺寸c2相同。

而且,颜料310的体积平均粒径为约50〔nm〕以上且150〔nm〕以下。另外,彩色色调剂300的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以上且9〔μm〕以下。当该体积平均粒径大于9〔μm〕时,存在图像的分辨率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当体积平均粒径小于3〔μm〕时,存在充电性不充分、显影性下降的情况。

另外,如上所述,彩色色调剂300具有球形颜料210,该球形颜料210的导电性低于白色色调剂200的球形颜料210的导电性。为此,与白色色调剂200相比,容易对彩色色调剂300进行充电。即,彩色色调剂300的充电性能(注入电荷性能)与白色色调剂200的充电性能相比升高。换言之,白色色调剂200的充电性能与彩色色调剂300的充电性能相比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y色调剂、m色调剂、c色调剂,使用了比重为1.1〔g/cm3〕、体积平均粒径为4.7〔μm〕的色调剂。另外,针对k色调剂,使用了比重为1.2〔g/cm3〕、体积平均粒径为4.7〔μm〕的色调剂。由此,y色调剂、m色调剂、c色调剂的质量为0.6×10-10〔g〕,k色调剂的质量为0.65×10-10〔g〕。

需要说明的是,彩色色调剂300也可以添加由2价以上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例如作为在通过乳化聚合凝聚法制作彩色色调剂300时的凝聚剂添加。彩色色调剂300中的该化合物的含量例如为0.05〔质量%〕以上且2〔质量%〕以下。

〔转印带50〕

如图1所示,转印带50形成为环状,并卷挂在多个辊32上。而且,转印带50从正面观察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形成为呈长的反钝角三角形状的姿势。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印带50由在聚酰亚胺中分散了碳的材料形成。进而,转印带50的体积电阻率为12.5〔logωcm〕。

〔转印部14〕

转印部14具备多个辊32和各色的一次转印辊52,转印带50卷挂在多个辊32上,各色的一次转印辊52将形成在各色的图像保持部件40上的色调剂层转印至转印带50。转印部14还具备二次转印部54,二次转印部54将转印至转印带50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片材部件p。

-辊32-

在多个辊32中,配置在装置宽度方向一侧(图中右侧)的辊32d接收来自未图示的马达传递的旋转力,使转印带50沿箭头a方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沿周向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辊32d为外径28〔mm〕的圆筒状金属辊。

进而,在多个辊32中,形成呈钝角三角形状的姿势的转印带50的钝角的下端侧的顶部所卷挂的辊32b夹持转印带50而与二次转印部54对置。另外,向该辊32b施加转印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辊32b为外径28〔mm〕的弹性辊。进而,辊32b的表面电阻为7.3〔logω/sq〕,辊32b的表面硬度以askerc硬度计为53〔度〕。

另外,在多个辊32中,在转印带50的周向旋转方向(以下称为“带周向方向”)上,在辊32b的上游侧的旁边,配置有向转印带50赋予张力的辊32t。具体来说,在辊32t上卷挂有倾斜部,该倾斜部在转印带50上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辊32t为外径28〔mm〕的圆筒状金属辊。

-一次转印辊52-

如图1所示,一次转印辊52夹持转印带50,分别设置在各色的图像保持部件40的相反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次转印辊52为外径28〔mm〕的弹性辊。进而,一次转印辊52的电阻为7.71〔logω〕,一次转印辊52的表面硬度以askerc硬度计为30〔度〕。一次转印辊52w-a是二次转印体的一例,一次转印辊52w-b是一次转印体的一例。

-二次转印部54-

如图2所示,二次转印部54具备环状的弹性带64、卷挂有弹性带64的辊66、以及辊68。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带64为厚度450〔μm〕且周长40〔mm〕的橡胶带。进而,弹性带64的体积电阻为9.2〔logω〕。

另外,辊66接地,并配置成与辊32b之间夹持转印带50和弹性带64。在本实施方式中,辊66为外径28〔mm〕的弹性辊。进而,辊66的电阻为6.3〔logω〕。

另外,辊68配置在沿传送路径16在片材部件p传送的方向(以下称为“片材传送方向”)上的辊66的下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辊68为外径20〔mm〕的圆筒状金属辊。

在该结构中,形成为将一边夹持在转印带50和二次转印部54之间一边被传送的片材部件p朝向转印带50挤压。而且,通过向辊32b施加转印电压,在辊32b和二次转印部54的辊66之间形成有转印电场。利用该转印电场,转印带50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传送的片材部件p。

〔施加部件48〕

如图1所示,施加部件48配置成分别向各色的一次转印辊52施加转印电压。施加部件48w-a为第二施加部件的一例,施加部件48w-b为第一施加部件的一例。

在该结构中,施加部件48通过向一次转印辊52施加转印电压,在一次转印辊52和图像保持部件40之间形成转印电场。通过利用该转印电场将图像保持部件40上的色调剂层转印至转印带50,使转印带50保持由一个或多个色调剂层形成的色调剂图像。

〔设定部58〕

设定部58设定色调剂的充电量,使得在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与由质量为阈值以上的色调剂形成的基本层未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情况相比,刚刚转印至转印带50上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增加。

具体来说,设定部58使与在基本层未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基本层刚刚被转印至转印带50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以下称为“第二充电量”)相比,在基本层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基本层刚刚被转印至转印带50之后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以下称为“第一充电量”)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色调剂(色调剂粒)的质量阈值为0.2×10-9〔g〕。

为此,在转印带50上成为最上层时的基本层为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至转印带50的由w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层。另一方面,在转印带50上未成为最上层时的基本层为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至转印带50的由w色调剂形成的色调剂层。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本层”是指w色调剂层。

另外,“刚刚被转印至转印带50之后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是指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52w-b转印至转印带50的色调剂层的色调剂不受其他一次转印辊52的转印电场的影响的状态的充电量。即,就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而言,为进入图像保持部件40y与一次转印辊52y之间(转印咬合)之前的状态的充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转印带50上的色调剂的充电量〔μc/g〕,可以使用公知的技术来进行检测。例如,可以使用hosokawamicron公司制造的充电量/粒径分布测定仪(e-spartanalyzer)来进行测定,也可以利用吹扫测定装置测定每单位质量的电荷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e-spart法进行了测定。

以下,对为了使第一充电量高于第二充电量,设定部58具体对哪一个装置进行控制来进行说明。

为了使第一充电量高于第二充电量,设定部58设定施加部件48w-a、48w-b,使得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b的转印电压高于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a的转印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向一次转印辊52y、52m、52c、52k施加与向一次转印辊52w-a施加的转印电压同样的电压。

进而,在基本层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基本层通过二次转印部54即将被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基本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为第三充电量。另外,在基本层未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情况下,基本层通过二次转印部54即将被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基本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为第四充电量。

这样一来,在设定部58使第一充电量大于第二充电量的情况下,设定部58设定施加部件48w-a、48w-b,使得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同样。

在此,“即将被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基本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是指转印至转印带50的色调剂层的色调剂受到其他一次转印辊52的转印电场的影响后,通过二次转印部54转印至片材部件p前的充电量。即,就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被转印的基本层的色调剂而言,为通过图像保持部件40y、40m、40c、40k、40w-b与一次转印辊52y、52m、52c、52k、52w-b之间之后的充电量。

另外,“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同样”是指第三充电量在第四充电量的±10〔%〕以内的状态。

(作用/总结)

接下来,针对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作用,一边与比较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910相比较,一边进行说明。首先,针对比较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910的结构,主要对与图像形成装置1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接下来,对于比较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910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之间的作用进行说明。

〔比较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910〕

如图16所示,比较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910的设定部958对由施加部件48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的转印电压进行设定。

设定部958以如下方式设定施加部件48w-a、48w-b,即,将与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a的转印电压同样的转印电压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a和一次转印辊52w-b,无论色调剂的质量如何。即,在图像形成装置910中,总是向一次转印辊52w-a、52y、52m、52c、52k、52w-b施加了与向图像形成装置10的一次转印辊52w-a施加的转印电压同样的转印电压。

为此,在图像形成装置910中,上述第一充电量与第二充电量为同样。

〔图像形成装置910、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作用〕

对在图像形成装置910的结构中使用色调剂层形成部30y、30m、30c、30k、30w-b输出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通过使用色调剂层形成部30y、30m、30c、30k、30w-b(参照图1)向转印带50上转印色调剂层,在转印带50上形成(保持)按照y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k色调剂层、w色调剂层的顺序重叠的色调剂图像。

另外,如图3(a)所示,向形成在辊32b和二次转印部54之间的挤压部(咬合部)传送片材部件p。而且,如图3(b)、图4(a)所示,由于被传送的片材部件p的前端与挤压部或在转印带50和弹性带64之间狭窄的部分碰撞,片材部件p的前端部分弯曲而与转印带50冲突(图4(a)所示的部位e)。由于该冲突,转印带50振动,从而转印带50上的w色调剂的一部分飞散,该飞散的色调剂再次附着至沿周向旋转的转印带50。由此,由二次转印部54形成在片材部件p上的输出图像的品质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b)所示,前端部一度弯曲的片材部件p一边夹持在转印带50和二次转印部54之间,并朝向转印带50被挤压一边被传送。

接下来,仅对在图像形成装置910中w色调剂飞散的理由进行考察。

在图6中,示出了转印带50振动时对各色调剂产生的力。如果为相同的振动(加速度),对质量大的w色调剂产生的力大于对质量小的y、m、c、k色调剂产生的力。为此,认为这是转印带50上的y、m、c、k色调剂不飞散,而转印带50上的w色调剂的一部分飞散的原因。

与此相对,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设定部58设定施加部件48w-a、48w-b,使得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b的转印电压大于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a的转印电压。

为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使用了图像形成装置910的情况相比,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增加。换言之,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使用了图像形成装置910的情况相比,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至转印带50的w色调剂层的相对于转印带50的附着力增强。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由于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至转印带50的w色调剂层的相对于转印带50的附着力增加,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910的情况相比,可抑制转印带50上的w色调剂的飞散。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通过抑制转印带50上的w色调剂的飞散,与使用图像形成装置910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形成在片材部件p上的图像的品质降低。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在设定部58使第一充电量大于第二充电量的情况下,设定部58设定施加部件48w-a、48w-b,使得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为同样。

如上所述,第三充电量为如下的充电量:即,成为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至转印带50的w色调剂层(基本层)通过转印部14即将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进而,如上所述,第四充电量为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至转印带50的w色调剂层(基本层)通过转印部14即将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

另外,在作为片材部件p使用纸介质的情况下,在作为纸介质的片材部件p上按照w色调剂层、k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以及y色调剂层的顺序将这些层重叠(参照图8(a))。该w色调剂层为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至转印带50、通过二次转印部54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层。即,即将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为第三充电量。

与此相对,在作为片材部件p使用透明膜的情况下,在作为膜的片材部件p上按照k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y色调剂层、以及w色调剂层的顺序将这些层重叠(参照图8(b))。该w色调剂层为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至转印带50、通过二次转印部54转印至片材部件p的色调剂层。即,即将转印至片材部件p之前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剂的充电量为第四充电量。

在此,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为同样。为此,与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不同的情况相比,转印至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的片材部件p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与转印至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的片材部件p的w色调剂层的色调为同样。即,通过匹配色调剂的充电量来匹配色调。

由此,与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不同的情况相比,在作为片材部件p使用了纸介质的情况下再现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与作为片材部件p使用了透明膜的情况下再现的色调剂图像的色调接近。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17至图22,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二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410中,具备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银色(v)共计五色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另外,银色(v)的色调剂层形成部30设置了2个。而且,在转印带50的周向旋转方向(参照图中箭头a)上,从上游侧起,色调剂层形成部30按照银色(v)、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以及银色(v)的顺序在水平方向上并排配置。

-银色色调剂100-

在色调剂层形成部30v的显影装置46v中,使用有银色色调剂100(以下有时记为“v色调剂”)。

如图20所示,银色色调剂100(扁平色调剂)构成为包含扁平颜料110和粘结树脂120。扁平颜料110由铝(金属的一例)构成。粘结树脂120使用了公知的树脂材料,粘结树脂120的导电性低于扁平颜料110的导电性。

如图21(b)所示,在将扁平颜料11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下,从侧方观察扁平颜料110时,扁平颜料110为左右方向的尺寸x3比上下方向的尺寸y3长的形状。

另外,从上方观察如图21(b)所示的扁平颜料110时,扁平颜料110如图21(a)所示,相对于从侧方观察时的形状为扩展的形状,在将扁平颜料11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参照图21(b))下,扁平颜料110具有朝向上方和下方的一对反射面110a。为此,扁平颜料110为扁平形状。

通过使扁平颜料110为扁平形状,包含扁平颜料110的银色色调剂100也受限于扁平颜料110为扁平形状。因此,在将银色色调剂100放置在平面500上的状态下,从侧方观察银色色调剂100时,如图22(b)所示,银色色调剂100为左右方向的尺寸(a3)长于上下方向的尺寸(c3)的形状。

另外,如图22(b)所示,从上方观察银色色调剂100时,银色色调剂100如图22(a)所示,相对于从侧方观察时的形状为扩展的形状,大致呈圆形(大致呈椭圆形状)。

从上方观察银色色调剂100时的最大长度a3(最长粒径)和与最大长度a3垂直的垂直长度b3,以及从上方观察银色色调剂100时的厚度c3(上下方向的尺寸)之间的关系为a3≥b3>c3。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v色调剂而言,使用了比重1.6〔g/cm3〕、最大长度a3为12〔μm〕、垂直长度b3为12〔μm〕、厚度c3为2〔μm〕的物质。由此,v色调剂(色调剂粒)的质量为0.24×10-9〔g〕。即,v色调剂的质量为阈值(0.2×10-9〔g〕)以上。

另外,关于该最大长度a3、垂直长度b3、以及厚度c3,使用彩色激光显微镜“vk-9700”(keyence公司制作)放大观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色调剂平面的最大长度而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银色色调剂100在片材部件p上作为彩色颜色的背景而使用。具体来说,通过作为彩色颜色的背景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银色色调剂100的实心层(实心图像),使得色调剂图像产生光泽感。

由此,在片材部件p为纸介质的情况下,在作为纸介质的片材部件p上按照v色调剂层、k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以及y色调剂层的顺序将这些层重叠(参照图19(a))。与此相对,在片材部件p为透明膜的情况下,为了透过膜看见图像,在片材部件p上按照k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y色调剂层、以及v色调剂层的顺序将这些层重叠(参照图19(b))。

在该结构中,在片材部件p为纸介质的情况下,对重视图像的光泽感,在y、m、c、k的彩色色调剂300的背景上形成具有v色调剂层的色调剂图像的情况进行说明。

利用色调剂层形成部30y、30m、30c、30k、30v形成的色调剂层通过一次转印辊52一次转印至沿周向旋转的转印带50(图17)。而且,在转印带50上,如图18所示,形成(保持)按照y色调剂层、m色调剂层、c色调剂层、k色调剂层、以及v色调剂层的顺序重叠的色调剂图像。

在此,构成色调剂图像,并且在转印带50上的最上层的色调剂层为v色调剂层。

为此,设定部58设定施加部件48w-b、48w-a,使得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b的转印电压大于施加至一次转印辊52w-a的转印电压。

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23、图24,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印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三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510具备设定部558,设定部558设定显影装置46,显影装置46利用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g,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参照图23)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色调剂层。

为了使第一充电量多于第二充电量,该设定部558设定显影装置46w-a、46w-b。具体来说,设定部558设定显影装置46w-a、46w-b,使得用于对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w-b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多于用于对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w-a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的充电量。

图像保持部件40w-a为第二图像保持部件的一例,图像保持部件40w-b为第一图像保持部件的一例。另外,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w-a上的静电潜像为第二潜像的一例,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w-b上的静电潜像为第一潜像的一例。另外,显影装置46w-a为第二显影器的一例,显影装置46w-b为第一显影器的一例。

更具体来说,设定部558使显影装置46w-b所具备的色调剂和搅拌载体的未图示的搅拌螺旋(对用于使色调剂摩擦充电的显影剂g进行搅拌的部件)的旋转数大于显影装置46w-a所具备的未图示的搅拌螺旋的旋转数。由此,设定部558使用于对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w-b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的充电量大于用于对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40w-a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色调剂的充电量。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510中,设定部558设定显影装置46w-a、46w-b,使得上述第三充电量与第四充电量为同样。

其他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针对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定部58、558在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的w色调剂层(基本层)的色调剂的质量和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的w色调剂层(基本层)的色调剂的质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使第一充电量多于第二充电量,但在通过一次转印辊52w-b转印的w色调剂层(基本层)的色调剂和通过一次转印辊52w-a转印的w色调剂层(基本层)的色调剂为包含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颜料的色调剂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第一充电量多于第二充电量。包含由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颜料的色调剂的质量,由于高于彩色色调剂300的质量,因此发挥与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同样的作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求出白色色调剂200、彩色色调剂300的质量,使用了体积平均粒径,但也可以使用个数平均粒径。在使用个数平均粒径的情况下,可以使用hosokawamicron公司制造的充电量分布测定装置(e-spartanalyzer)来进行测定。这个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法检测电场中的空气振动场中的粒子的运动,并根据其数据同时计算每个粒子的充电量和粒径的测定装置。将3000粒的色调剂放入该装置中,将该一粒一粒的粒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个数平均粒径。

另外,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搅拌螺旋的旋转数,改变了色调剂的充电量,但也可以例如通过改变显影剂g的载体,改变色调剂的充电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1个图像保持部件40上的潜像利用1个显影装置46进行显影的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10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为利用多个显影装置对在1个像保持部件上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旋转式(6循环方式)图像形成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