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3878发布日期:2018-12-11 23:2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例如将墨粉图像从感光体进行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的转印面之后,将一次转印后的墨粉图像进行二次转印至用纸等,从而形成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一般为了去除二次转印后残留于转印面的墨粉而具有清洁装置。

该清洁装置中具有旋转刷、回收辊以及刮板。旋转刷扫除中间转印带表面的残留墨粉。回收辊上施加有与墨粉极性相反的偏压,对由旋转刷扫除的墨粉进行电吸附从而进行回收。刮板与回收辊的表面相抵接来刮落墨粉。由刮板刮落的墨粉由回收螺杆运送至回收箱。

在该清洁装置中,有时在相比清洁装置更靠近带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预清洁刷。预清洁刷通过物理性地搅乱附着于中间转印带上的墨粉,从而能容易地利用旋转刷扫去墨粉。此外,预清洁刷使通过该刷的墨粉的极性统一为规定极性,以使得方便回收辊来电吸附墨粉。为了实现该电学作用的预清洁刷上预先施加有预定极性的偏压。



技术实现要素: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即,若在预清洁刷的刷纤维间堵塞堆积有墨粉或纸粉等,则上述搅乱墨粉的效果会降低。此外,若堆积物呈块状而释放至下游侧而堵塞清洁装置的密封部,则可能会引起清洁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墨粉、纸粉等异物堆积于预清洁刷。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带、清洁装置、预清洁刷以及支承构件。转印带是一边以其转印面承载墨粉图像一边行进的环状带。清洁装置利用旋转刷扫除残留于该转印带的转印面的墨粉并且利用回收辊来电吸附扫除的墨粉从而将其去除。预清洁刷在相比清洁装置更靠近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与转印带的转印面滑动相接。支承构件从上述转印带侧的相反侧支承预清洁刷。

支承构件具有支承壁。支承壁与转印带的转印面相对地在宽度方向上横跨大致整个转印带而延伸设置,对预清洁刷进行支承。在支承壁形成有供堆积于预清洁刷的包含墨粉的异物逃逸的开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中间转印单元的立体图。

图3a是图2的iii-iii线截面图。

图3b是预清洁刷的放大侧面图。

图4是表示预清洁刷的支承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预清洁刷的支承构件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相当于图3a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9是从上侧观察实施方式3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相当于图3a的图。

图11是表示现有例的、相当于图2的图。

图12是表示现有例的、相当于图4的图。

图13是表示现有例的、相当于图3a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例如四色直列式(tandem)的彩色打印机,包括:显影单元a;配置于显影单元a上方的中间转印单元b;以及配置于中间转印单元b上方的多个(4个)墨粉盒c。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一次转印部6、二次转印部9、定影部11以及光扫描装置15。显影单元a具有配置于光扫描装置15上方的多个(4个)图像形成部。中间转印单元b具有环状的中间转印带7,中间转印带7在4个图像形成部16的上方沿着图像形成部16的排列方向配置。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2的内部下方配置有供纸盒3。供纸盒3的内部堆积收纳有印刷前用纸(省略图示)。供纸盒3的侧方设置有第一用纸运送部21。第一用纸运送部接受供纸盒3送出的用纸,并将该用纸运送至上方的二次转印部9。

供纸盒3的与第一用纸运送部21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手动供纸部5。手动供纸部5和第一用纸运送部21之间设置有第二用纸运送部22。第二用纸运送部22接受手动供纸部5送出的用纸,并运送至第一用纸运送部21。

光扫描装置15配置于第二用纸运送部22的上方,基于图像形成装置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相图像形成部16照射激光。中间转印带7卷绕于驱动辊12和从动辊13,由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进行旋转驱动。附图标记14表示张力辊。

中间转印带7构成如下:通过与多个感光鼓25的外周面相抵接从而从该多个感光鼓25的外周面转印墨粉图像。中间转印带7是一边以转印面承载墨粉图像一边行进的环状转印带的一个例子。

四个图像形成部16沿着中间转印带7配置为一列,分别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或黑色的墨粉图像。各图像形成部16分别具有感光鼓25、配置于感光鼓25周围的带电器31、显影部33以及清洁装置32。

带电器31使感光鼓25的表面带电。因带电器31而带电的感光鼓25被照射来自光扫描装置15的激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33使由墨粉盒c提供的墨粉带上规定极性(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极性)的电,将带电后的墨粉电吸附至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然后,显影部33在感光鼓25的表面形成墨粉图像。

一次转印部6分别配置于各图像形成部16的上方。一次转印部6具有将由图像形成部16形成于感光鼓25的墨粉图像进行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的一次转印辊8。

中间转印带7一边进行旋转驱动,一边在规定定时利用施加到一次转印辊8上的与墨粉的带电极性为相反极性的电压来将各感光鼓25上的墨粉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由此,在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形成由黄色、青色、品红色及黑色这四色墨粉图像相互重叠的彩色墨粉图像。此外,一次转印部6在不形成图像的纸间区域向一次转印辊8施加与墨粉为相同极性的电压。

对于将墨粉图像转印至中间转印带7的感光鼓25的表面,利用清洁装置32进行清扫。

二次转印部9具有配置于中间转印带7的侧面的二次转印辊17。二次转印部9利用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7上的与墨粉的带电极性为相反极性的电压,来将中间转印带7上的墨粉图像转印至由第一用纸运送部21传送来的纸张。此外,二次转印部9在不形成图像的纸间区域向二次转印辊17施加与墨粉为相同极性的电压。

在中间转印带7的与二次转印部9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7表面的清洁装置34(参照图2)。下文中将详细说明清洁装置34的详细情况。

定影部11设置于二次转印部9的上方。二次转印部9与定影部11之间形成有第三用纸运送部23,该第三用纸运送部23将二次转印有墨粉图像的纸张运送至定影部11。定影部11包括加压辊18、定影辊19以及加热辊20。定影部11对由第三用纸运送部23运送来的纸张进行加热及加压,从而使墨粉图像定影于该纸张。

在定影部11的上方设置有分叉部27。对于从定影部11排出的纸张,在不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从分叉部27排出至形成于图像形成装置1上部的用纸排出部28。在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从分叉部27经由第四用纸运送部24将纸张重新运送到二次转印部。

在中间转印单元b的前表面侧,内部单元d以覆盖中间转印单元b的前表面的方式配置(参照点划线),从墨粉盒c经由内部单元d向显影单元a的显影部33提供墨粉。

接着,参照图3a说明清洁装置34的详细情况。清洁装置34包括旋转刷35、回收辊36以及刮板37。旋转刷35是由夹着中间转印带7而与从动辊13相对配置的毛刷构成。旋转刷35具有由不锈钢(sus)构成的转轴35a和从转轴35a的外周面开始起毛的许多刷纤维。旋转刷35一边相对于中间转印带7反向旋转一边接触中间转印带7,扫除附着于中间转印带7表面的残留墨粉。

旋转刷35与具有转轴36a的回收辊36抵接配置。回收辊36由不锈钢(sus)构成或者构成为在不锈钢(sus)中具有耐酸铝、尼龙橡胶(nylonrubber)等电阻层。由未图示的电压施加部向回收辊36施加于墨粉极性相反的电压。回收辊36对旋转刷35从中间转印带7上扫除的墨粉进行电吸附从而进行回收(去除)。刮板37由先端部与回收辊36的表面相抵接的橡胶制板状构件构成。刮板37扫落吸附于回收辊36表面的墨粉。

在刮板37的下方配置有用于将扫落的墨粉运送至废墨粉瓶(未图示)的排出螺杆38。排出螺杆38收纳于回收壳体40内。

回收壳体40从回收辊36侧的相反侧覆盖排出螺杆38。回收壳体40的上端部固定有l字形支架41,在l字形支架41固定有上述刮板37。刮板37向着图3a的右下方倾斜。相比旋转刷35与回收辊36的接触部位,刮板37在辊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与该回收辊36的周面相抵接。

在回收壳体40的下端部,隔着基板43固定有密封构件42。密封构件42向着图3a的左上方倾斜。密封构件42在旋转刷35和回收辊36的接触部位、与刮板37之间,接触回收辊36的表面。密封构件42具有以下功能:防止由刮板37扫落的墨粉反向流向中间转印带7侧(图3a的右侧)的功能;以及阻挡附着于回收辊36的纸粉等异物的功能。利用前一反向流动防止功能能够防止墨粉再次附着于中间转印带7从而发生转印故障。利用后一异物阻挡功能能够防止因异物卡入刮板37和回收辊36之间而导致刮板37损坏。

在相比清洁装置34位于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设置有于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面滑动相接的预清洁刷39。预清洁刷39通过物理性地搅乱附着于中间转印带7上的墨粉,从而能容易地利用旋转刷35扫去墨粉。此外,预清洁刷39使通过该刷39的墨粉的极性统一为规定极性,以使得容易回收辊36来电吸附墨粉。

具体而言,预清洁刷39由在宽度方向上横跨整个转印带7的毛刷构成。如图3b放大所示,预清洁刷39包括:沿中间转印带7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状基材39a、及植入于整个基材39a的许多刷纤维39b。基材39a及刷纤维39b都由导电性构件构成。基材39a中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9c。在图3b中,将贯通孔39c绘制得大于实际,但是贯通孔39c的实际孔径设定为等于或稍大于设想为会堆积于各刷纤维39b的异物(纸粉)的最大直径。预清洁刷39的各刷纤维39b的前端于中间转印带7的表面相抵接。预清洁刷39由支承构件30支承。支承构件30于电压施加部100相连接。电压施加部100经由支承构件30向预清洁刷39施加规定极性的电压。

如图4所示,支承构件30呈上侧开口的矩形容器形状。支承构件30通过弯曲一块钣金构件而形成。支承构件30与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面相对地在宽度方向上横跨大致整个该中间转印带7而延伸设置。具体而言,支承构件30包括:沿中间转印带7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状支承壁30a,从支承壁30a的四条边起竖起的前侧壁30b、后侧壁30c、左侧壁30d以及右侧壁30e。在支承壁30a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有预清洁刷39。

如图5所示,在支承壁30a沿长边方向形成有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开口部30f。开口部30f如后述那样具有以下功能:即,使得堆积于预清洁刷39的墨粉、纸粉等异物向上侧(中间转印辊7侧的相反侧)逃逸。图中的“o”示意性地表示该异物,为了看图容易而将其尺寸绘制为大于实际异物。各开口部30f呈沿中间转印带7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长孔状。从支承壁30a的上侧进行观察时,预清洁刷39位于靠近各开口部30f右端的位置。预清洁刷39的宽度w小于开口部30f的长度h。

上述电压施加部100与作为控制部的控制器101(参照图3a)相连接。控制器101由具有cpu、ram及ram的微机构成。控制器101控制电压施加部100对支承构件30所施加的施加电压(=对预清洁刷所施加的施加电压)的电压极性。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1控制电压施加部,使得对预清洁刷39所施加的施加电压与墨粉的带电极性为相同极性。由此,使通过预清洁刷39的残留墨粉、纸粉等异物的极性统一为正极性,因此能提高清洁装置34的回收辊36对异物的回收效率。

此处,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所搭载的中间转印单元e中,在支承构件50未形成有开口部,因此预清洁刷39的刷纤维间会堵塞堆积有异物(参照图13中的白色圆圈),其结果是,会产生丧失预清洁刷39的物理功能(搅乱墨粉)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预清洁刷39的刷纤维间会堵塞墨粉、纸粉等异物,该异物(参照图3a的白色圆圈)也能从开口部30f向上侧逃逸。因而,异物难以堆积于预清洁刷39的刷纤维间。因此,能抑制因刷纤维间堆积异物而导致预清洁刷39搅乱墨粉的功能降低。

《实施方式2》

图6及图7表示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1之处在于,在支承构件30的上侧具有2个吸引风扇45。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加相同标号而省略详细说明。

2个吸引风扇45相对于支承构件30长边方向的中央位置呈对称配置。各吸引风扇45俯视时呈正方形现状,横跨支承构件30的左侧壁30d和右侧壁30e而被支承。吸引风扇45通过支承壁30a的各开口部30f吸引预清洁刷39的各刷纤维间的异物。因而,能进一步可靠地抑制异物堆积于各刷纤维间。因此,能可靠地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图8及图9表示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2之处在于,在支承构件30的形状以及吸引单元的配置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30具有沿着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面在带宽方向上延伸的导管(duct)形状。该导管形状中,仅带宽方向侧(图像形成装置的后侧)开口。支承构件30的下侧壁(与中间转印带7的转印面相对的壁部)设为支承壁30a,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支承壁30a上在带宽方向上形成多个隔开间隔排列的开口部30f。

如图9所示,支承构件30在带宽方向上的一侧开口部与导管46相连接。导管46的与支承构件30侧相反侧的端部位于吸引风扇47的吸引口附近。吸引风扇47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后侧壁。吸引风扇47是用于将构成图像形成装置1外壁的壳体2内的异物排出机外的现有风扇。本实施方式中,该现有风扇47兼用于从预清洁刷吸引异物的吸引单元。因此,与如实施方式2那样设置专用于预清洁刷39的吸引风扇45的情况相比,能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4》

图10表示实施方式4。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构件30的开口部30f的尺寸不同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即,相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0f的长度h大于预清洁刷39的宽度w,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30f的长度h设定为等于预清洁刷39的宽度。

利用该结构,能防止通过开口部30f向上侧(中间转印带7侧的相反侧)逃逸的异物通过该开口部30f逆向流向中间转印带7侧。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01以使得施加到预清洁刷39的施加电压与墨粉的带电极性为相同极性(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极性)的方式控制电压施加部100,但并不限于此。即,也可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7的与图像形成区域相对应的部分和纸间区域,由电压施加部100所施加的施加电压的电压极性不同。由此,能提高回收辊36的异物回收效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举例说明了在基材39a形成有多个贯通孔39c的情况,但并非必须形成贯通孔39c。即使在不形成贯通孔39a的情况下,异物也可以从支承构件30的开口部30f中未被基材39a阻挡的部分向上侧逃逸。

本发明包含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任意组合。即,例如可以将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4的结构相组合,将开口部30f的长度h设定为与预清洁刷39的宽度w为相同大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