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支架及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2151发布日期:2019-01-02 22:37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拍摄支架及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摄影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支架及智能摄影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摄影摄像技术都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人像拍摄是摄影摄像技术的重要类别之一,某些特定行业(例如服装、时尚杂志等行业)对于人像拍摄具有很高的要求,但是现有的人像拍摄技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需要使用大量摄影器材。在人像拍摄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不同灯光的组合,因此往往会架设多台灯架,并在灯架上安装相应灯光进行组合,有时甚至需要架设十几台灯架,不仅所要使用的耗材数量较多,成本较高,而且占地面积较大,对摄影摄像场地面积有一定要求,灯架移动也不灵活,拆装都较耗费精力。其次,专业性非常强。商业用途的人像拍摄通常需要具有丰富摄影经验的摄影师才能完成,因此对于拍摄者的摄影摄像技术要求很高。最后,耗费时间较长。现有商业人像拍摄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调节灯光位置、亮度等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支架及智能摄影摄像系统,以解决现有摄影摄像技术存在的使用器材多、专业性要求高、耗时耗力效率低等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拍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光源,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部、从所述支撑部顶端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前端的灯箱,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灯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根立柱,至少一所述立柱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所述目标光效模式的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后,控制所述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支架还包括背景布组件,所述背景布组件包括背景布、用于卷绕与展开所述背景布的转轴,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连接杆以及连接于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的横杆,在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有轴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孔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末端,所述横杆的内侧表面设有朝向拍摄对象的顶灯。

进一步地,所述灯箱包括设有开口的灯罩、设于所述灯罩内部的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开口上的柔光布,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中,所述灯罩和所述柔光布围合形成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选自led灯、闪光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光源包括若干led灯和若干闪光灯。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底端相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平板以及设于平板下方的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支撑杆。

第二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摄影摄像系统,包括:

拍摄支架,述拍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光源,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上;

拍摄装置,述拍摄装置包括电性连接的拍摄设备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拍摄支架的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光效模式控制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所述拍摄设备选自照相机和/或摄像机。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光效模式为:根据场景拍摄需求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将调节好的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存储为所述场景下的光影模式,以形成所述目标光效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部、从所述支撑部顶端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连接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前端的灯箱,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灯箱中。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两根立柱,至少一所述立柱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所述目标光效模式的指令,以使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后,控制所述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支架还包括背景布组件,所述背景布组件包括背景布、用于卷绕与展开所述背景布的转轴,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连接杆以及连接于两根所述连接杆之间的横杆,在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有轴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轴孔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连接杆的末端,所述横杆的内侧表面设有朝向拍摄对象的顶灯;和/或,所述支架主体的后方设逆光灯。

进一步地,所述灯箱包括设有开口的灯罩、设于所述灯罩内部的安装架以及设于所述开口上的柔光布,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中,所述灯罩和所述柔光布围合形成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选自led灯、闪光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光源包括若干led灯和若干闪光灯。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底端相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平板以及设于平板下方的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装置设有装置壳体,所述拍摄设备和所述控制模块均设于所述装置壳体内部,所述装置壳体朝向所述拍摄对象的表面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操作面板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块发出拍摄模式的指令,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拍摄模式指令后、控制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以及所述拍摄设备的高度、再控制所述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所述操作面板还用于显示拍摄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模式包括全身人像拍摄模式和半身人像拍摄模式,所述拍摄模式为:根据拍摄需求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和所述拍摄设备的高度,将调节好的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和所述拍摄设备的高度进行存储,形成所述拍摄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装置上还设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架设移动智能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摄影摄像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拍摄支架和所述拍摄装置之间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支架主体的所述底板的前端,所述导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拍摄装置的底座下方;所述导轨上设有轨道,所述拍摄装置的底座下方设有与所述轨道相匹配的滑块,所述拍摄装置通过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拍摄支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光效参数包括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在本发明的智能摄影摄像系统中,将光源集中设置在拍摄支架内部,由此来避免现有拍摄方法需要提前架设多台灯架、多个灯光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拍摄装置的控制模块调节光源的光效参数,以及控制拍摄设备进行拍摄操作,从而实现摄影摄像的智能化操作,降低操作难度。

其次,在本发明的智能摄影摄像系统中,在进行拍摄之前,首先根据不同场景拍摄需求,调节好光源的光效参数(例如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等),并将调节好的光源的光效参数存储为不同的光影模式,形成预设好的光影模式。在进行拍摄时,控制面板只需选择某一特定的光影模式,即可将该特定的光影模式下的拍摄指令发送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在根据该特定的光影模式下的拍摄指令调出相应的光源光效参数,并控制调节光源至该光源光效参数,然后控制模块再控制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二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二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省略柔光布)。

图3是实施例二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后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的侧视图。

图6是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摄影摄像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摄影摄像系统,包括:

拍摄支架:所述拍摄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光源,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支架主体上;

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包括电性连接的拍摄设备和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拍摄支架的所述光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光效模式控制调节所述光源的光效参数,所述拍摄设备选自照相机和/或摄像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摄影摄像系统,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拍摄支架1和拍摄装置2,其中的拍摄支架1包括支架主体11和用于提供光线的灯光模块(图未示),拍摄装置2包括电性连接的拍摄设备21和控制模块(图未示),拍摄对象站在支架主体11中,灯光模块的照射方向朝向拍摄对象,拍摄设备21的镜头方向也朝向拍摄对象,控制模块根据目标光效模式控制调节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调节好后,控制模块控制拍摄设备21对拍摄对象执行拍摄操作。通过本实施例的智能摄影摄像系统,能够将灯光模块集中在拍摄支架中,避免传统拍摄方法因需要架设很多灯架和灯而带来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拍摄设备21采用照相机。可以理解的是,摄影摄像所使用的拍摄设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当需要进行视频拍摄时,除了照相机也可以采用摄像机作为拍摄设备。此外,本实施例的智能摄影摄像系统用于商业人像拍摄,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而定智能摄影摄像系统也可以用于静物或动态对象的拍摄。

具体地,在拍摄支架1中,支架主体11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部111、从支撑部111顶端沿横向方向延伸的连接部112、连接于连接部前端的灯箱113、安装在连接部112末端的背景布组件(图未示)、以及与支撑部111底端相连接的底板114。

其中,支撑部111包括两根立柱,其中的一根立柱上设有控制面板115,该控制面板115与拍摄装置2的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面板115用于向控制模块发出目标光效模式的指令,以使控制模块控制调节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后,再控制拍摄设置21执行拍摄操作。本实施例中,支撑部111的作用是支撑整个支架主体11,由于灯箱113设于连接部112的前端,故会导致支架主体11的重心靠前,因此为保证整个支架主体的结构稳定,支撑部111的下半部分结构设有向后倾斜的斜撑1111,通过设置斜撑1111使得支撑部111下半部分结构的稳定性更好、支架主体11的重心较稳定,由此来加强支撑部111的支撑作用,使支架主体1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进而使拍摄支架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面板115上设有若干目标光效模式的选择按键,每个选择按键对应于不同场景下的目标光效模式。例如,针对某一特定场景的灯光需求,事先调节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包括调节灯光模块的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等光效参数,从而得到该特定场景下的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将调节好的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进行存储,得到针对于该场景的目标光效模式。对于不同的场景,分别存储不同的目标光效模式。在实际拍摄时,通过按下控制面板115上针对不同目标光效模式的选择按键,可以将对应的目标光效模式的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到该指令后,会根据目标光效模式对灯光模块的要求去控制调节实际的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调节后控制模块再控制拍摄设备21执行拍摄操作,从而实现智能化的拍摄操作。由于各种场景的灯光模块光效参数,已经在实际拍摄之前经过调节、存储形成了目标光效模式,因此在实际拍摄时,只需通过控制面板的选择按键选择相应场景下的目标光效模式,即可实现智能化的拍摄操作,无需像传统拍摄方法一样,换一个场景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调节灯光的各种参数。

此外,上述控制面板115上还设有若干用于自定义光影模式的调整按键,用户可根据拍摄场景需求自行调节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包括调节光源的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等光效参数,从而得到用户自定义的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将调节好的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进行存储,得到自定义光影模式。

连接部112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连接杆1121以及连接于两根连接杆1121之间的横杆1122。其中,连接杆1121的末端设有若干轴孔1123,这些轴孔1123用于安装背景布组件。横杆1122的两端分别设于两根连接杆1121上,横杆1122的内侧便面设有朝向拍摄对象的顶灯1124,本实施例中顶灯1124的照射方向向下,当拍摄对象为人像时,通过合适的使用顶灯1124可以拍摄出轮廓光,消除前灯在人像面部形成的黑影,使人像面部的轮廓效果更立体、有层次感。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本实施例还在支架主体11的后侧设有逆光灯(图未示)。

灯箱113包括设有开口1131的灯罩1132、设于灯罩1132内部的安装架1133以及设于开口1131上的柔光布1134。其中,灯罩1132是由多个侧板围合形成设有内腔的罩体,用于将灯光模块安装于罩体内部,此外灯罩1132的左右两块侧板与连接部的连接杆1121固定连接。安装架1133固定在灯罩1132的顶部侧板上,用于安装固定灯光模块。柔光布1134包住开口1131,使柔光布1134与灯罩1132形成封闭箱体,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灯箱表面使用柔光布,使得灯光模块穿过柔光布时能够形成更均匀、更柔和的光。

本实施例中,灯光模块安装在灯箱113内部,灯光模块包括四组led灯和四组闪光灯,其中led灯的位置分布在灯箱113内部的左侧、中部和右侧,闪光灯的位置分布也分布在灯箱113内部的左侧、中部和右侧,且与led灯错开分布,这些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通过控制模块来控制。

背景布组件包括背景布(图未示)以及用于卷绕与展开背景布的转轴(图未示),且转轴的两端连接于连接杆末端的轴孔1123中,从而可以根据拍摄场景需求将背景布展开,铺设在拍摄对象后方,用于衬托拍摄对象,通过背景布的设置来减少反光。本实施例中可在不同的轴孔1123中分别设置多组不同的背景布组件,根据拍摄场景的需求调换不同的背景布。

底板114设于支撑部111的底部,为拍摄对象提供拍摄区域。该底板114包括平板1141以及设于平板1141下方的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支撑杆1142,从而使底板114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本实施例中,在底板114上设定有固定的拍摄区域,本实施例中目标光效模式中保存的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是根据拍摄区域与灯光模块之间的距离确定调节的,因此当拍摄对象位于拍摄区域中时,选定的目标光效模式能够使拍摄对象获得较佳的拍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柔光布呈圆弧形设置,当拍摄对象位于拍摄区域中时,拍摄对象与柔光布之间的距离关系相当于圆心到圆周的距离,从而使得柔光布各个位置发出的光照射到拍摄对象上时距离相同、效果相近。

具体地,拍摄装置2设有装置壳体22,拍摄设备21和控制模块均设于装置壳体22的内部。装置壳体22的表面(具体是朝向拍摄对象的表面)设有操作面板23,且操作面板23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操作面板23用于向控制模块发出拍摄模式的指令,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拍摄模式的指令后、控制调节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以及拍摄设备21的高度、再控制拍摄设备执行拍摄操作,操作面板23还用于显示拍摄结果。其中,针对于人像拍摄,拍摄模式包括全身人像拍摄模式和半身人像拍摄模式,调节灯光模块的光效参数和拍摄设备的高度得到分别适合全身人像拍摄和半身人像拍摄的参数,分别存储这些参数,得到全身人像拍摄模式和半身人像拍摄模式。当实际拍摄时,操作面板23上设有拍摄模式选择界面,选择拍摄模式后,操作面板23将拍摄模式的指令发送至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后续操作。

此外,为方便调节拍摄设备1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在灯光模块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智能摄影摄像系统在拍摄支架1和拍摄装置2之间还设于导轨3。导轨3的一端固接于支架主体11的底板114的前端,导轨3的另一端连接于拍摄装置2的底座24下方;导轨3上设有轨道31,拍摄装置2的底座24下方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滑块241,通过滑块241与导轨3之间的相对滑动来实现拍摄装置2相对于拍摄支架1移动。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2上还设有固定架4,该固定架4用于架设移动智能终端,例如架设平板电脑,该移动智能终端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显示拍摄设备执行拍摄后的图像结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拍摄支架,所述拍摄支架为上述智能摄影摄像系统中的拍摄支架,故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对各种光效效果的需求,而且为了实现智能化,简化摄影过程中对获得光效效果的调整操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总结摄影工作经验中的各种光效效果所对应的光效参数,根据不同的光效参数设置不同的光效模式,然后将设置的光效模式与对应的光效参数关联存储到智能拍摄装置中,并根据所设置的光效模式在拍摄支架上安装灯光模块,以满足不同的光效模式。进一步在拍摄支架上设置控制面板,用户可以通过该控制面板去选择目标光效模式,然后智能拍摄装置会根据所选择的目标光效模式对应的光效参数,来选择灯光模块以及控制灯光模块发光以实现对应的光效效果,而无需用户现场调整,节省摄影时间,提高摄影效率和摄影效果。而且能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拍摄控制系统还适用于非专业的摄影人员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光效参数包括光源的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进而光效的计算公式为: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瓦)的比值,从而在光效下呈现出相应的光效效果,其中,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根据光源的流明值和亮度值获得。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灯光模块作为光源,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光效参数包括灯光模块的标识号、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该光效效果需要多个灯光模块,那么光效参数中包括多个灯光模块的标识号,同时,每个灯光模块都将对应着一个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举例来说,光效效果需要标识号为1和标识号为2的两个灯光模块,那么对应标识号为1的灯光模块对应有一个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对应标识号为2的灯光模块对应有一个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当然能够明白的是,在某些光效效果下,所需要的各个灯光模块的流明值、亮度值以及电功率值可以相同。

进一步地,标识号用于区分安装于拍摄支架上的若干个灯光模块,智能拍摄装置将根据标识号去查找并控制灯光模块工作。还需要说明的是,光效显示屏还可以设置于智能拍摄装置,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摄影摄像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