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861发布日期:2019-04-05 22:2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子照相系统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系统图像形成设备中,如下构造是已知的:用作与图像形成相关的转动构件的诸如感光鼓的元件与显影辊一体地形成在盒中,盒可拆卸地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以下,称为设备主体)。在这种构造中,因为盒中的感光鼓转动,所以许多设备采用从设备主体提供驱动力的构造。

通过使驱动力传递构件与联接构件彼此接合来传递驱动力的构造是已知的,其中,驱动力传递构件在设备主体侧包括多个第一接合部(被接合部),联接构件用作驱动力接收构件并且在盒侧包括多个第二接合部(接合部)。

wo2016/137014a1公开了一种构造,其包括:用作驱动力传递构件的驱动轴,该驱动力传递构件在外周面上包括用作多个第一接合部的凹部;用作驱动力接收构件的联接构件,该驱动力接收构件包括能够在径向上移动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在这种构造中,通过使第二接合部进入凹部(第一接合部)并与凹部接合而传递驱动力。

由于诸如制造误差,在驱动力传递构件和驱动力接收构件中可能存在误差。因此,依据驱动力传递构件与驱动力接收构件之间的相对相位关系,仅一部分第一接合部和一部分第二接合部可以彼此接合。当在这种部分接合状态下进行转动时,因为力仅集中于一部分第一接合部和一部分第二接合部,所以驱动力接收构件的转动精度变差。因此,可能在图像形成期间发生图像缺陷。此外,因为力仅集中于一部分第一接合部和一部分第二接合部,所以驱动力传递构件和驱动力接收构件可能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方案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是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盒,其包括转动构件和驱动力接收构件,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能够与所述转动构件一起转动并被配置为接收使所述转动构件转动的驱动力;以及设备主体,所述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驱动力传递构件,其被配置为转动并且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以及输出构件,其能够绕着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同轴地布置的轴线转动,所述输出构件被配置为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并且在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转动方向上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之间具有游隙(play),所述设备主体还包括施力构件,其布置在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之间,所述施力构件在预定转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输出构件对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施力。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和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中的一者包括多个接合部,并且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和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中的另一者包括多个被接合部,所述多个接合部与所述多个被接合部彼此接合使得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和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彼此接合。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所述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的情况下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彼此接合,结果是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在所述预定转动方向上转动使得所述转动构件转动。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所述盒从所述设备主体分离的情况下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与所述驱动力接收构件之间的接合被解除,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使得所述驱动力传递构件相对于所述输出构件在所述预定转动方向上转动。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实现或者作为多个实施例的组合实现。而且,来自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在必要时组合,或者在单个实施例中来自各个实施例的元件或特征的组合是有益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截面图。

图2a是鼓盒的外观立体图,图2b是鼓盒的截面图。

图3a是显影盒的外观立体图,图3b是显影盒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显影盒的驱动构造的截面图。

图5是驱动单元的立体图。

图6a是主体驱动轴的立体图,图6b是主体驱动轴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弹簧构件的立体图。

图8a是安装有驱动传递构件的输出构件的侧视图,图8b是沿着图8a中的线viiib-viiib截取的截面图,图8c是沿着图8a中的线viiic-viiic截取的截面图。

图9是设备主体的主体驱动轴的附近的包括沿着主体驱动轴的转动轴线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10a是在联接构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观察时的联接构件,图10b是沿着线xb-xb截取的截面图。

图11是在筒构件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观察时的筒构件。

图12是对齐构件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联接构件的组装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将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的立体图。

图15a至图15c是示出将显影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16a是示出将联接构件安装到主体驱动轴的操作的截面图。图16b是示出将联接构件安装到主体驱动轴的操作的截面图。图16c是示出将联接构件安装到主体驱动轴的操作的截面图。图16d是示出将联接构件安装到主体驱动轴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17a是示出联接构件与主体驱动轴接合并且传递驱动的状态的图,图17b是图17a中的c1部分的放大图,图17c是示出在联接构件与主体驱动轴接合并且传递驱动的状态下的驱动传递构件与输出构件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

图18a是示出联接构件与驱动传递构件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8b是示出联接构件与驱动传递构件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8c是示出联接构件与驱动传递构件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9是示出联接构件与驱动传递构件的不完全接合状态的图。

图20是联接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1a是示出联接构件与主体驱动轴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1b是图21a中的c2部分的放大图。

图22a是示出联接构件与主体驱动轴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2b是示出联接构件与主体驱动轴之间的关系的图。图22c是示出联接构件与主体驱动轴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3是示出联接构件与驱动传递构件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概述

首先参照图1,将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构造。图1是示意性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00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设备1000包括第一图像形成单元sy、第二图像形成单元sm、第三图像形成单元sc和第四图像形成单元s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用作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单元至第四图像形成单元sy、sm、sc和sk在大致水平方向上配置为一列。

鼓盒(第一盒)213(213y、213m、213c和213k)的构造和动作实质上是相同的,并且显影盒(第二盒)204(204y、204m、204c和204k)的构造和动作实质上是相同的。四个鼓盒213之间的不同和四个显影盒204之间的不同在于形成的图像的颜色。因此,以下,当部件不需要区分时,y、m、c和k将被省略,并且将以概括的方式给出说明。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1000包括用作多个图像承载构件的筒(以下为感光鼓)1,该多个图像承载构件在相对于竖直方向轻微倾斜的方向上以平行的方式排列,并且包括四个感光层。在重力方向上,在鼓盒213和显影盒204下方布置有扫描单元(曝光装置)3。此外,作用于感光层的用作处理构件的充电辊2和其它构件布置于感光鼓1的周围。

充电辊2是对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构件(充电装置)。此外,扫描单元(曝光装置)3是基于图像信息将激光束投射在感光鼓1上以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图像(静电潜像)的曝光构件(曝光装置)。感光鼓1的周围布置有用作清洁构件(清洁装置)的清洁刮板6和显影盒204。

各鼓盒213和各显影盒204均能够独立地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以及从设备主体1a拆卸。换言之,在一部分或所有鼓盒213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的状态下,一部分或所有显影盒204能够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或从设备主体1a拆卸。此外,在一部分或所有显影盒204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的情况下,一部分或所有鼓盒213能够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或从设备主体1a拆卸。

此外,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薄片或记录介质)12的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5被布置为与四个感光鼓1相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影盒204使用非磁性单组分显影剂(以下为调色剂)作为显影剂并且采用接触显影方法,该方法中,用作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217与感光鼓1接触。

在上述构造中,形成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薄片(纸)12上,并且转印到薄片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定影。此外,鼓盒213包括作用于感光鼓1的处理构件、对感光鼓1充电的充电辊2、以及移除未被转印并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刮板6。未转印到薄片12上的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未转印残余调色剂由清洁刮板6回收。此外,由清洁刮板6回收的未转印残余调色剂通过开口214b被收容在移除的显影剂收容部(以下称为废调色剂收容部)214a中。各废调色剂收容部214a和对应的清洁刮板6以一体的方式形成并且构成对应的鼓盒213。

此外,设备主体1a包括诸如安装引导件和定位构件(未示出)等引导件(定位构件)。利用上述引导件引导显影盒204和鼓盒213,并且显影盒204和鼓盒213被构造为可拆装地安装到设备主体1a。用于各种颜色的显影盒204收容黄色(y)调色剂、品红色(m)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和黑色(k)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5抵靠包括在鼓盒213中的感光鼓1,并且在图1中的箭头b的方向上转动(移动)。中间转印带5跨过多个支撑构件(驱动辊51、用于二次转印的对向辊52以及从动辊53)地拉伸。用作一次转印构件的四个一次转印辊8以与感光鼓1相对的方式并排配置于中间转印带5的内周面侧。此外,用作二次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9以与用于二次转印的对向辊52相对的方式布置于中间转印带5的外周面侧。

接下来参照图1,将说明形成图像的方法。首先,通过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内部的偏压充电电源(未示出)向充电辊2施加偏压来均匀充电感光鼓1的表面。随后,根据图像信息利用从扫描单元3发射的激光束在感光鼓1的充电的表面上进行扫描曝光。在以上情况下,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形成于感光鼓1。利用显影盒204将形成于感光鼓1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利用一次转印辊8的作用,将形成于感光鼓1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

例如,当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全色图像(full-colorimage)时,利用四个鼓盒213(213y、213m、213c和213k)和四个显影盒204(204y、204m、204c和204k)依次进行上述处理。随后,形成于鼓盒213的感光鼓1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顺次的方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从而彼此重叠。随后,与中间转印带5的移动同步地,记录材料12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单元。然后,中间转印带5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一次性地全部被转印到已经被输送到由中间转印带5和二次转印辊9形成的二次转印单元的记录材料12上。

已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12被输送到用作定影构件的定影装置10。通过在定影装置10中对记录材料12施加热和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记录材料12。此外,在一次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一次转印未转印残余调色剂被清洁刮板6移除并且作为废调色剂被收集。此外,作为在二次转印步骤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的二次转印未转印残余调色剂被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11移除。图像形成设备1000以上述方式在记录材料上进行图像形成。

注意,图像形成设备1000能够通过使用一个或一部分(不是所有)图像形成单元在记录材料上形成期望的单色或多色图像。

鼓盒和显影盒的示意性构造

将参照图2a、图2b、图3a、图3b和图4说明图1所示的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的鼓盒213(213y、213m、213c和213k)和显影盒204(204y、204m、204c和204k)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图像形成设备100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a是鼓盒213的外观立体图。图2b是鼓盒213的截面图。图3a是显影盒204的外观立体图。图3b是显影盒204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显影盒204的驱动构造的截面图。截面图的截面平行于显影辊217的轴线。

注意,鼓盒213y、鼓盒213m、鼓盒213c和鼓盒213k具有相同构造。此外,除了调色剂的颜色不同之外,显影盒204y、显影盒204m、显影盒204c和显影盒204k具有相同构造。显影盒204y包含黄色调色剂,显影盒204m包含品红色调色剂,显影盒204c包含青色调色剂,显影盒204k包含黑色调色剂。因此,在以下说明中,将给出鼓盒213y、213m、213c和213k被统称为鼓盒213并且显影盒204y、204m、204c和204k被统称为显影盒204的说明。同样地,盒的部件也以统称的方式给出说明。

图2a是鼓盒213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a所示,感光鼓1的转动轴线方向被称为z方向(箭头z1和箭头z2)。图1中的水平方向被称为x方向(箭头x1和箭头x2),并且图1中的竖直方向被称为y方向(箭头y1和箭头y2)。

各感光鼓1均在其两端处可转动地由鼓单元轴承构件239r和239l支撑。联接构件228a作为凸缘安装到感光鼓1的驱动侧端部并且以一体的方式与感光鼓1一起转动。鼓单元轴承构件239r和239l安装到清洁器框架214的两端并且支撑感光鼓单元203。在以上情况下,感光鼓单元203可转动地由清洁器框架214支撑。

此外,充电辊2和清洁刮板6安装到清洁器框架214并且被布置为与感光鼓1的表面接触。此外,充电辊轴承15安装到清洁器框架214。充电辊轴承15为支撑充电辊2的轴的轴承。

注意,充电辊轴承15被安装为可以在图2b所示的箭头c的方向上移动。充电辊2的转动轴2a可转动地安装到充电辊轴承15。此外,利用用作施力构件的压力施加弹簧16朝向感光鼓1对充电辊轴承15施力。在以上情况下,充电辊2抵靠感光鼓1,并且充电辊2跟随感光鼓1的转动被感光鼓1转动。

各清洁器框架214均设置有用作清洁构件的对应的清洁刮板6,清洁刮板6将残留在对应的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移除。清洁刮板6是刮板状橡胶(弹性构件)6a和支撑板6b一体化的构件,刮板状橡胶6a抵靠感光鼓1并且移除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支撑板6b支撑刮板状橡胶6a。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板6b利用螺钉安装到清洁器框架214。

如上所述,清洁器框架214包括收集利用清洁刮板6收集的未转印残余调色剂的开口214b。开口214b设置有抵靠感光鼓1并在感光鼓1与开口214b之间密封的防吹出片26。防吹出片26防止调色剂在向上方向上从开口214b泄漏。

图3a是显影盒204的外观立体图。显影盒204均包括支撑各种元件的显影器框架218。显影盒204设置有用作显影剂承载构件的显影辊217,显影辊217在图3b所示的箭头d的方向(逆时针方向)上转动。显影辊217在其长度方向(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可转动地由显影器框架218支撑,其中显影器轴承219(219r和219l)介于显影辊217与显影器框架218之间。注意,显影器轴承219(219r和219l)安装到显影器框架218的两侧部。与感光鼓1接触的显影辊217将显影剂粘附到感光鼓1上,并且利用显影剂使形成于感光鼓1的潜像显影。

此外,如图3b所示,显影盒204均包括显影剂容纳室(以下称为调色剂容纳室)218a和布置有显影辊217的显影器室218b。显影器室218b包括调色剂给送辊220以及显影刮板21,调色剂给送辊220用作与显影辊217接触的调色剂给送构件并且在箭头e的方向上转动,显影刮板21用作调整显影辊217上的调色剂层的调色剂调整构件。调色剂给送辊220的两端部可转动地由显影器框架218支撑。联接构件4028固定到调色剂给送辊220的金属芯(轴)的端部并且以一体的方式与调色剂给送辊220一起转动。显影刮板21通过熔接等以一体的方式固定到固定构件22。此外,显影器框架218的调色剂容纳室218a设置有对收容在调色剂容纳室218a内部的调色剂进行混合并且将调色剂输送到调色剂给送辊220的混合构件23。

各显影辊的驱动

如图4所示,当联接构件(驱动力接收构件)4028转动时。从联接构件4028到调色剂给送辊220的轴的驱动力的传递使调色剂给送辊220转动。利用调色剂给送辊220的转动,固定到调色剂给送辊220的轴的z1方向侧端部的调色剂给送辊齿轮298转动。在以上情况下,驱动力被传递到固定于显影辊217的轴的z1方向侧端部并且与调色剂给送辊齿轮298啮合的显影辊齿轮299,并且显影辊217转动。

各显影盒的构造

图3a是显影盒204的外观立体图。显影盒204包括支撑各种元件的显影器框架218。显影盒204设置有用作与感光鼓3接触的显影剂承载构件并转动的显影辊217。显影辊217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可转动地由显影器框架218支撑,其中显影器轴承(219r和219l)介于显影辊217与显影器框架4018之间。注意,显影器轴承(219r和219l)安装到显影器框架218的两侧部。

主体驱动轴的构造

参照图5至图9,将说明主体驱动轴4101的构造。图5是包括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的驱动单元4300的立体图。图6a是驱动单元4300中的主体驱动轴4101中的一个主体驱动轴的立体图。图6b是主体驱动轴4101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弹簧构件4103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驱动单元4300从后侧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

如图5所示,驱动单元4300包括与显影盒204的联接构件4028接合并向联接构件4028传递驱动力的主体驱动轴4101。此外,驱动单元4300包括与鼓盒213的联接构件228a接合并向联接构件228a传递驱动力的主体驱动轴201a。

如图6a和图6b所示,各主体驱动轴4101均包括齿轮构件4101e、中间构件4101p、输出构件4101q以及驱动传递构件4101r。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设置有用作驱动源的马达(未示出)。齿轮构件4101e接收来自马达的转动驱动。以中间构件4101p、输出构件4101q和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顺序传递该驱动,使得主体驱动轴4101转动。此外,齿轮构件4101e、中间构件4101p和输出构件4101q具有允许在正交于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轴线的彼此正交的i1方向和i2方向上的预定距离的运动的十字滑块联接机构(oldhamcouplingmechanism)。因此,通过十字滑块联接设置于主体驱动轴4101的盒侧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还能够在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预定距离。此外,驱动传递构件4101r设置有可转动的轴部4101f,来自马达的转动驱动力通过设置于轴部4101f中的槽状驱动传递槽(槽部)4101a传递到显影盒204。此外,轴部4101f的末端具有圆锥形状4101c。各主体驱动传递槽4101a均具有允许后述接合部4073的一部分进入的形状。具体地,轴部4101f包括用作通过与联接构件4028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接触来传递驱动力的表面的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注意,各主体驱动轴201a均还包括将来自马达(未示出)的转动驱动力传递到对应的鼓盒213的槽状驱动传递槽。

此外,如图6a所示,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不具有平坦表面但具有以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扭转的扭转形状。扭转方向是如下方向:主体驱动轴4101的在z1方向侧的部分相对于主体驱动轴4101的在z2方向侧的部分变为布置于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方向的上游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沿着对应的接合部4073的筒的转动轴线方向扭转的各接合部4073的扭转量为每1mm大约1°。下面将说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具有扭转形状的原因。

此外,主体侧拔去锥形状(mainbody-sideevulsiontaper)4101i设置于各主体驱动传递槽4101a的在z2方向侧的表面中。主体侧拔去锥形状4101i是当从设备主体1a取出显影盒204时利于使接合部4073从驱动传递槽4101a分离的锥形状(倾斜表面或倾斜部)。

此外,如图6b所示,作为弹性构件的各弹簧构件4103安装于对应的输出构件4101q与对应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之间。图7示出了弹簧构件4103的外形图。此外,图6a和图6b是示出将驱动传递构件4101r安装到输出构件4101q的方法的图。弹簧构件4103是压缩弹簧并在z2方向上对驱动传递构件施力。此外,臂部4103a、4103b设置于弹簧构件4103的两端处。图8a是已经安装了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输出构件4101q的侧视图。图8b是沿着图8a中的线viiib-viiib截取的截面图,图8c是沿着图8a中的线viiic-viiic截取的截面图。臂部4103a与输出构件4101q的输出构件固定部4101m接合以限制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的转动。此外,臂部4103b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传递构件固定部4101n接合,并且限制相对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

如图6b和图8c所示,输出构件4101q上设置有凸部ep,并且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中设置有通过壁面ew1和ew2形成的凹部er。当驱动传递构件4101r安装到输出构件4101q时,驱动传递构件4101r在r1方向上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从弹簧构件4103的臂部4103a和4103b的相位重合的状态转动角度α1°。在以上情况下,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位于允许凸部ep进入凹部er的相位处。驱动传递构件4101r在维持以上相位的同时保持输出构件4101q。在以上状态下,凸部ep能够在凹部er的宽度内以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转动角度β1。因此,驱动传递构件4101r能够以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转动角度β1。换言之,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输出构件4101q之间设置有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方向上的游隙(角度β1)。此外,由于弹簧构件4103的以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在转动方向上的回复力(施力),驱动传递构件4101r始终在r2方向上接收施力。换言之,由于弹簧构件4103的施力,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形成凹部er的壁面(停止部)ew1在r2方向上抵靠输出构件4101q的凸部ep。注意,下面将说明该动作的细节。

图9是设备主体1a的主体驱动轴4101附近的包括沿着主体驱动轴4101的转动轴线的截面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设置于齿轮构件4101e中的轴承4101d可转动地由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的轴承构件4102支撑。输出构件4101q可转动地由联接保持件4101s支撑。此外,驱动传递构件4101r以能够在z方向上移动的方式由输出构件4101q支撑,并且被弹簧构件4103朝向显影盒204侧(在z2方向上)施力。然而,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在z方向上的可移动量(间隙)为大约1mm,并且足够小于后述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的在z方向上的宽度。

此外,联接保持件4101s被施力弹簧4101t在大致y2方向上施力。因此,如后所述,当安装显影盒204时,驱动传递构件4101r位于在大致y2方向上相对于齿轮构件4101e的轴线移位的位置处。

如上所述,主体驱动传递槽4101a设置于驱动传递构件4101r,并且接合部4073设置于联接构件4028,使得驱动从设备主体传递到显影盒204。

在下面将说明细节,同时,注意接合部4073设置于能够弹性变形的基部4074的远端处。因此,当显影盒204安装于设备主体1a中时,接合部4073能够朝径向外侧移动。在以上情况下,随着显影盒204插入设备主体1a,接合部4073进入驱动传递槽4101a;因此,接合部4073与驱动传递槽4101a能够彼此接合。

各联接构件的构造

接着参照图10a至图13,将详细说明联接构件4028。图10a是在联接构件4028的转动轴线方向上(在z方向上的外侧)观察的联接构件4028的图,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线xb-xb截取的截面图。图11是在筒构件4070的转动轴线方向上(在z方向上的外侧)观察的筒构件4070的图。图12是对齐构件(aligningmember)4033的立体图。图13是示出联接构件4028的组装的图。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联接构件4028包括两个构件、即筒构件4070和对齐构件4033。依据材料和形成方法,联接构件4028不必由两个构件形成,而可以是单一构件,或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构件的组合。对齐构件4033是设定联接构件4028的相对于驱动传递轴的位置的定位构件,并且对齐构件4033是来自筒构件4070的驱动力所传递到的被传递构件。

如图13所示,对齐构件4033沿筒构件4070的轴向安装于筒构件4070。此外,通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对齐构件4033,止动部与钩部接合,并且对齐构件4033和筒构件4070变为一个单元。

凸缘构件

如图11所示,筒构件4070的基部4074均包括根部4074a、卷绕部4074b以及将根部4074a和卷绕部4074b以直线的方式彼此连接的直线部4074c。

设置于筒构件4070的接合部4073与主体驱动轴4101接合;因此,接合部4073在径向上突出到至少联接构件4028的内侧。接合部4073设置于基部4074的远端处并且包括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是通过接触驱动传递槽4101a接收来自主体驱动轴4101的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部。此外,接合部4073在联接构件4028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布置于三个部分处。以同样的方式,基部4074也在筒状部4071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布置于三个部分处。基部4074包括筒状部4071中的固定端,并且具有允许从固定端弹性变形的形状。换言之,基部4074是在至少联接构件4028的周向上延伸的延伸部。此外,接合部4073是设置于基部4074的远端处的突起部。基部4074和接合部4073是支撑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的支撑部。

接合部4073由可弹性变形的基部4074支撑,并且利用基部4074的变形,接合部4073能够以联接构件4028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径向上移动。换言之,基部4074在被施加有外力时变形,并且具有使基部4074返回到基部4074的自然位置的回复力。此外,在显影盒204安装于设备主体1a并且位置被设定的状态下,各接合部4073均能够以对应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径向上移动,对应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实际上与对应的联接构件4028的转动轴线同轴。各接合部4073均能够通过以对应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径向上移动而在可接合位置与非接合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地,当接合部4073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外周面接触时,接合部4073弹性变形并沿着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朝非接合位置)移动。接着,当接合部4073位于与主体侧驱动传递槽4101a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外周面中所设置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相同相位)时,各接合部4073的弹性变形均被消除。在以上情况下,接合部4073在径向上向内(朝向可接合位置)移动,使得接合部4073的一部分能够进入主体驱动传递槽4101a。期望的是,为了驱动稳定性,在筒构件4070的周向上布置多个接合部4073。

此外,各联接构件4028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均具有以联接构件4028的轴线为中心扭转的扭转形状,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扭转量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相同。注意,在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中,只有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接触的两个点的在转动方向上的相位不同才足够。换言之,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不必具有扭转形状,只要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具有与扭转表面等同的功能即可。通过以扭转形状或倾斜形状形成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当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接收驱动时,施加将联接构件4028拉向显影盒204的外侧(z1方向侧)的力。

此外,如图10b所示,接合部4073包括在z方向上位于显影盒204的外侧(z1方向侧)的在安装期间用作力接收部的插入锥状表面4073d。此外,接合部4073包括在z方向上位于显影盒204的内侧(z2方向侧)的在拆卸期间用作力接收部的拔去锥状表面4073e。在以上情况下,能够改善将联接构件4028安装到主体驱动轴4101和从主体驱动轴4101拆卸联接构件4028的性能。

在安装期间,插入锥状表面4073d与圆锥形状4101c彼此抵靠,并且接合部4073朝驱动轴的径向外侧移动。此外,当拉出时,拔去锥状表面4073e和主体侧拔去锥形状彼此抵靠,并且接合部4073朝主体驱动轴4101的径向外侧移动。

如图12所示,对齐构件4033包括定位部4033a。定位部4033a是在轴向和径向上确定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主体驱动轴4101的位置的部分。定位部4033a具有形成倒圆锥形状的弯曲表面。通过使弯曲表面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圆锥形状4101c接触,限制驱动传递构件4101r在主体驱动轴4101的轴向和径向上移动。

利用主体驱动轴的联接构件的驱动

如上所述,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均具有以筒构件4070的转动轴线为中心扭转的扭转形状。当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接收来自主体驱动轴4101的驱动时,上述情况使对齐构件4033的倒圆锥形状4033a确实地抵靠主体驱动轴4101的远端处的圆锥形状4101c。

通过使对齐构件4033的倒圆锥形状4033a抵靠主体驱动轴4101的远端处的圆锥形状4101c,防止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轴线相对于筒构件4070的轴线倾斜。筒构件4070的轴线和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轴线之间的偏移能够被设置于设备主体中的上述十字滑块联接机构吸收,使得可以将对转动的影响抑制到小的程度。

此外,当卷绕部4074b接收到来自主体驱动轴4101的驱动力时,卷绕部4074b绕着轴部4101f卷绕。在以上情况下,即使当筒构件4070接收的载荷改变时,基部4074的变形量也是小的;因此,可以将变形对于筒构件4070的转动的影响抑制到小的量。

如图13所示,通过将凸缘驱动传递表面(传递部)4070m与对齐驱动传递表面4033m彼此接合而传递从筒构件4070到对齐构件4033的驱动。三个凸缘驱动传递表面4070m和三个对齐驱动传递表面4033m分别在筒构件4070和对齐构件4033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布置。此外,凸缘驱动传递表面4070m具有沿着筒构件4070的轴线扭转的扭转形状,对齐驱动传递表面4033m具有沿着对齐构件4033的轴线扭转的扭转形状,并且扭转量为每1mm大约2°。由于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所以筒构件4070接收将筒构件4070拉向显影盒204的外侧(z1方向侧)的力fz1。此外,由于凸缘驱动传递表面4070m,所以筒构件4070接收将筒构件4070拉向显影盒204的内侧(z2方向侧)的力fz2。扭转量被设定为满足fz2>fz1的关系。因此,筒构件4070总是在z2方向上受拉。另外,接合部4073的在z方向上在凸缘驱动传递表面4070m与对齐驱动传递表面4033m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在z方向上处于与根部4074a重叠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抑制筒构件4070的变形。

图像形成设备主体中的盒的安装

参照图14至图15c,将说明将显影盒204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和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拆卸显影盒204。图14是示出将显影盒204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的立体图。图15a至图15c是示出将显影盒204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的操作的截面图。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采用如下构造:显影盒204和鼓盒213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安装。具体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设置有允许安装显影盒204和鼓盒213的空间。此外,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在前侧包括盒门4104,当显影盒204和鼓盒213插入上述空间时使用盒门4104。

如图14所示,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盒门4104以可打开且可关闭的方式设置。当盒门4104打开时,空间的下部处布置有盒下导轨4105,并且在空间的上部处布置有盒上导轨4106,盒下导轨4105和盒上导轨4106引导显影盒204。利用设置于空间的上部和下部的上导轨和下导轨将显影盒204引导到安装位置。显影盒204沿着显影辊217的轴线插入到安装位置。

接着参照图15a至图15c,将说明显影盒204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安装和拆卸操作。如图15a所示,在显影盒204的在插入方向上的远侧的下端部由盒下导轨4105支撑并引导,而且显影盒204的在插入方向上的远侧的上端部由盒上导轨4106(未示出)引导的状态下,插入显影盒204。如此,显影盒204以不接触中间转印带5的尺寸形成。

如图15b所示,随后,在显影盒204由盒下导轨4105支撑的状态下,沿水平方向插入显影盒204,并且插入显影盒204直到显影盒204抵靠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的后侧盒定位部4108。此外,当如上所述安装显影盒204时,在沿大致y2方向被施力的状态下,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联接构件4028接合。

图15c是示出当盒门4104处于关闭状态时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和显影盒204的状态的图。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盒下导轨4105被构造为与盒门4104互锁并且伴随着盒门4104的打开和关闭而向上和向下移动。

当使用者关闭盒门4104时,盒下导轨4105向上移动。随后,显影盒204的两端部抵靠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盒定位部(4108和4110),使得显影盒204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定位。此外,跟随显影盒204的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也向上移动。

利用以上操作完成将显影盒204安装到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此外,显影盒204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拔去按照与上述插入操作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将联接构件接合到主体驱动轴的过程

接着参照图16a至图16d,将详细说明将联接构件4028接合到主体驱动轴4101的过程。图16a至图16d是示出将联接构件4028安装到主体驱动轴4101的操作的截面图。图16a是示出联接构件4028到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接合已经开始的状态的图。此外,图16d示出了显影盒204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中的状态。特别地,该图示出了盒下导轨4105随着盒门4104的关闭向上移动的状态并且示出了显影盒204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定位。

注意,在图16a至图16d中,图16b和图16c是示出联接构件4028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安装过程的图。注意,利用施力弹簧4101t在大致y2方向上对驱动传递构件4101r施力,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轴线被朝向在大致y2方向上相对于联接构件4028的轴线移位的位置施力。

如参照图14说明的,在显影盒204由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盒下导轨4105支撑的状态下,沿水平方向安装显影盒204。图16a示出了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不与联接构件4028彼此抵靠的状态。如上所述,在这种状态下,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轴线与联接构件4028的轴线彼此偏移。因此,联接构件4028的插入锥状表面4073d首先抵靠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圆锥形状4101c。

如图16b所示,从图16a所示的状态开始,朝向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后侧进一步插入联接构件4028。于是,联接构件4028的插入锥状表面4073d由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圆锥形状4101c引导,并且联接构件4028的转动轴线和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变为大致相同。

如图16c所示,从图16b所示的状态开始,朝向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后侧进一步插入联接构件4028。于是,联接构件4028插入越过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直到联接构件4028的接合部4073的拔去锥状表面4073e相对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主体侧拔去锥形状位于z方向后侧。随后,联接构件4028插入越过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直到联接构件4028的定位部4033a和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圆锥形状4101c彼此抵靠。

随后,如上所示,通过盒下导轨4105提升显影盒204,将显影盒204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设定就位(图15c)。此外,伴随着显影盒204的提升,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也被提升。

显影盒的驱动

接着参照图8a至图8c、图17a至图17c和图23,将说明在使用者已经将显影盒204安装在设备主体1a中之后显影盒204的驱动。图17a是示出联接构件4028与主体驱动轴4101接合并且正在传递驱动的状态的图,图17b是图17a中的部分c1的放大图。图17c是示出在联接构件4028与主体驱动轴4101接合并且驱动被传递的状态下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输出构件4101q之间的关系的截面图,并且该截面与沿着图8a中的线viiic-viiic截取的截面相同。图17a、图17b和图17c均是在联接构件4028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观察的图。图23是示出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方向上观察的联接构件4028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之间的关系的图。

将首先说明主体驱动轴4101的驱动。当处于显影盒204的相对于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位置被设定的状态并且当处于驱动之前的静止状态时,驱动传递构件4101r和输出构件4101q处于图8c所示的状态。在以上状态下,如图23所示,驱动传递构件4101r和联接构件4028相位彼此不同并且彼此不接合。当在以上状态下驱动马达(未示出)时,输出构件4101q通过传递齿轮4101e和中间构件4101p在r2方向(正转方向)上转动。驱动传递构件4101r通过弹簧构件4103接收来自输出构件4101q的用于在r2方向上转动的驱动力。另一方面,在图23所示的状态下,因为三个接合部4073位于驱动传递槽4101a的外部,所以基部4074在远离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ra的方向(径向)上弹性变形。在以上状态下,三个接合部4073位于以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在径向上不能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的非接合位置。因此,驱动传递构件4101r从三个接合部4073接收在朝向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ra的方向上的三个基部4074的回复力。因此,利用来自三个接合部4073的回复力产生抵抗使驱动传递构件4101r在r2方向上转动的驱动的摩擦力。此外,显影盒204的显影辊217和调色剂给送辊220连接到联接构件4028,并且转动以上构件的载荷大于弹簧构件4103的回复力。结果,因为上述摩擦力大于弹簧构件4103的施力,所以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不能在r2方向上转动。

因此,即使当接合部4073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时,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也不转动,直到输出构件4101q的凸部ep抵靠壁面ew2,并且输出构件4101q在r2方向(正转方向)上以角度β1(预定量)转动。以上,抵抗弹簧构件4103的回复力的输出构件4101q在r2方向上转动。如图17c所示,因为当输出构件4101q具有转动角度β1(预定量)时凸部ep抵靠壁面ew2,所以在以上情况之后,凸部ep压住壁面ew2。在以上情况下,转动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传递构件4101r,并且驱动传递构件4101r在r2方向上与输出构件4101q一起以一体的方式转动。因为驱动传递构件4101r从输出构件4101q的凸部ep直接接收力,所以克服了来自三个接合部4073的摩擦力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在r2方向上转动。此外,如上所述,因为显影辊217和调色剂给送辊220的载荷施加到联接构件4028,所以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相对于联接构件4028在r2方向上转动。因此,当驱动传递构件4101r转动预定量以上时,三个驱动传递槽4101a转动到三个接合部4073分别进入三个驱动传递槽4101a的位置。在以上情况下,三个接合部4073位于能以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为中心的在径向上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的可接合位置。

当如图17a所示从以上状态继续转动时,三个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与三个接合部4073接合。在以上情况下,驱动传递构件4101r和联接构件4028在r2方向(正转方向)上以一体的方式转动,使显影辊217和调色剂给送辊220转动。当驱动传递构件4101r和联接构件4028如上所述地在正转方向上转动时,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此外,如图17b所示,主体驱动轴4101的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相对于主体驱动轴4101的径向倾斜,从而在驱动传递期间咬入接合部4073。利用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的倾斜,在驱动传递槽4101a的周向上形成有在正转方向和相反方向(r1方向)上挖空的供驱动传递构件4101r转动的底切形状部(undercutshapeportions)uc。同样地,联接构件4028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以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平行并且形成底切形状部的方式在联接构件4028的径向上倾斜。通过设置这种底切形状部uc,当从主体驱动轴4101将驱动力传递到联接构件4028时,使主体驱动轴4101与联接构件4028彼此咬合的力作用于主体驱动轴4101和联接构件4028。因此,联接构件4028的接合部4073被构造为不会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脱开。当在周向上以主体驱动轴4101的角度倾斜时,底切形状部uc的挖空量为角度γ1。

当盒被重新插入时将联接构件接合到主体驱动轴的过程

接着参照图8a至图8c以及图17a至图19,将说明在驱动显影盒204之后使用者将显影盒204从设备主体1a拆卸然后将相同的显影盒204再一次插入图像形成设备主体1a的内部的情况。图18a至图18c是示出在主体驱动轴4101的轴向上观察的联接构件4028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8a示出了在利用驱动传递构件4101r驱动联接构件4028之后停止驱动的状态。图18b示出了在从设备主体1a拉出显影盒之后已经再次将显影盒204插入设备主体1a内部的状态。图18c示出了已经从图18b所示的状态驱动了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之后的状态。

如图18a所示,当在利用驱动传递构件4101r驱动联接构件4028之后停止驱动时,联接构件4028的所有接合部4073仍旧处于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的状态。在以上状态下,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输出构件4101q之间的关系也仍旧处于图17c所示的状态,并且凸部ep抵靠壁面ew2。从以上状态开始,使用者从设备主体1a拉出显影盒204并解除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联接构件4028之间的接合。然后,利用弹簧构件4103的回复力,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在r2方向上以角度β1(预定量)转动。因此,如图8c所示,壁面ew1抵靠凸部ep并且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停止。驱动传递构件4101r利用弹簧构件4103的回复力转动,因为不再有曾经通过联接构件4028施加到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显影辊217和调色剂给送辊220的载荷。

接着将说明使用者再一次将相同的显影盒204插入设备主体1a并且在设备主体1a中定位显影盒204的情况。当再一次将相同的显影盒204插入设备主体1a时,在许多情况下,联接构件4028的转动相位几乎不从即将被从设备主体1a拉出时的相位改变。这是因为,除非使用者故意转动联接构件4028,否则由于显影辊217和调色剂给送辊220的载荷,联接构件4028不会在显影盒204内部转动。因此,当相同的显影盒204被再一次插入设备主体1a并在设备主体1a中定位时,到达图18b所示的状态。换言之,三个接合部4073均布置于与任意驱动传递槽4101a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以上状态与上述图23所示的状态相同。因此,通过利用马达(未示出)使输出构件4101q在r2方向上转动角度θ1,并且在经过上述过程之后,三个接合部4073均如图18c所示地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接合。在以上情况下,驱动力能够被传递到联接构件4028。

比较例

作为比较例,将说明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输出构件4101q之间不设置弹簧构件4103的情况。将说明如下具有比较例的构造的情况:在利用驱动传递构件4101r驱动联接构件4028之后,使用者从设备主体1a拉出显影盒204并且解除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联接构件4028之间的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未设置弹簧构件4103,所以在解除与联接构件4028的接合之后,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不会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转动。因此,当使用者再一次将相同的显影盒204插入设备主体1a并且在设备主体1a中定位显影盒204时,存在到达图19所示的状态的可能性。图19是示出联接构件4028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不完全接合状态的图。在图19所示的状态下,在三个接合部4073中,仅一部分接合部4073进入驱动传递槽4101a并且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以上情况受到三个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与三个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的位置公差影响。这种状态是如下不完全接合状态:不是所有接合部4073都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当驱动传递构件4101r以这种状态转动时,因为一部分接合部4073与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所以能够传递驱动力并且使联接构件4028转动。然而,因为驱动传递载荷仅集中到一部分接合部4073,所以一部分接合部4073可能被损坏,并且传递驱动的平衡可能差,导致联接构件4028偏心,并且驱动传递精度可能变差。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图18a所示的状态开始,从设备主体1a拉出显影盒204,并且解除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与联接构件4028之间的接合。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弹簧构件4103的回复力,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在r2方向上转动角度β1(预定量)并随后停止。注意,r2方向是在图像形成期间输出构件4101q、驱动传递构件4101r和联接构件4028转动的方向,并且是正转方向。因此,如图18b所示,即使当使用者将相同的显影盒204插入设备主体1a并在设备主体1a中定位显影盒204时,三个接合部4073均布置于与任一驱动传递槽4101a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换言之,因为任意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布置于不与三个接合部4073中的任一接合部接合的位置处,所以能够减小处于图19所示的不完全接合状态的可能性。

角度β1与底切形状部uc的挖空量(角度)γ1之间的关系被表示为

角度β1>角度γ1,

其中角度β1是凸部ep能够在壁面ew1与ew2之间相对移动的角度。

通过满足这种关系,任意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都能够移动到不与任一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接合的位置。换言之,在解除与联接构件4028的接合之后,驱动传递构件4101r相对于输出构件4101q在r2方向上转动角度β1。在以上情况下,所有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都能够在r2方向上布置于以后要接合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对应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的上游。注意,如果三个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是4101b(1)、4101b(2)和4101b(3),则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1)将随后与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1)接合。同样地,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2)和4101b(3)将随后分别与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2)和4073a(3)接合。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联接构件4028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是能够以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在径向上移动并且能够与作为另一方接合部的驱动传递构件4101r的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接合的一方接合部。然而,在联接构件4028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之间传递驱动的接合构造不限于以上构造。例如,用于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中接合的形状和用于在联接构件4028中接合的形状可以交换。换言之,可以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中形成诸如可以在径向上移动的接合部4073的主体驱动力传递表面。此外,可以在联接构件4028中形成诸如驱动传递槽4101a的槽,并且驱动力接收表面可以设置于槽中。

如上所述,利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减小处于图19所示的未完全接合状态的可能性。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20至图22c,将说明本公开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注意,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或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件相同功能的部件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将省略其说明。

图20是联接构件4028的分解立体图。联接构件4028由两个构件形成,也就是,联接构件4028由组合到一起的筒构件4070与对齐构件4033形成。然而,依据材料和形成方法,联接构件4028不必由两个构件形成,而是可以为单独构件,或可以是三个以上构件的组合。对齐构件4033是相对于驱动传递轴设定联接构件4028的位置的定位构件,并且是来自筒构件4070的驱动力所传递的被传递构件。滑块构件4104和压缩弹簧4105被组成到筒构件4070内部。压缩弹簧4105朝向筒构件的转动中心对滑块构件4104施力。此外,滑块构件4104在筒构件4070的周向上等间隔地布置于三个部分处。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周向上布置了三个滑块构件;然而,滑块构件可以布置于两个部分处或布置于四个以上部分处。

图21a是示出驱动已经从主体驱动轴4101传递到联接构件4028之后的状态。当主体驱动轴4101开始被驱动时,联接构件4028从传递构件4101r接收被传递的驱动力并且在r2方向上转动。如图21b所示,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主体驱动轴4101的主体驱动传递表面4101b和联接构件4028的驱动力接收表面4073a均包括具有挖空量γ2的底切形状部uc。因此,当传递驱动力时,力在彼此咬合的方向上作用于两个构件,使得滑块构件4104不与驱动传递构件4101r脱开。

图22a是示出驱动被传递到联接构件4028之后紧接着的状态的图。图22b是示出已经被拉出的显影盒再一次被插入主体之后紧接着的状态的图。此外,图22c是示出从图22b所示的状态开始驱动被施加到联接构件4028之后紧接着的状态的图。当从驱动被传递到联接构件4028之后紧接着的状态(图22a)开始显影盒被从主体的内部拉出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同,驱动构件4101r接收在转动方向上的施力并且在r2方向上转动角度β。在以上状态下,当显影盒被插入主体内部时,因为滑块构件4104和驱动传递槽4101a相对于彼此处于不同相位,所以滑块构件4104朝径向外侧退避(图18b)。

角度β2与底切形状部uc的挖空量(角度)γ2被设定为具有如下关系:

角度β2>角度γ2。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被构造为当再一次插入显影盒204时,三个滑块构件4104在筒构部4071上移动,并且滑块构件4104朝径向外侧退避。此外,从以上状态开始,当驱动传递构件4101r被驱动时,驱动传递构件4101r开始在r2方向上转动。在驱动传递构件4101r转动大约角度θ2时的点处,在转动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第一个驱动传递槽4101a与滑块构件4104彼此接合,并且驱动被传递到联接构件4028。

即使利用以上述方式构造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也能够获得同样效果。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样的变形、等同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