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5855发布日期:2019-04-05 22:2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在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采用处理盒系统,在该处理盒系统中电子照相感光部件和作用于电子照相感光部件的处理单元被一体化为盒以便能够附接到成像装置主体并且能够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根据该处理盒系统,由于用户可以亲自执行装置的维护而不必依赖于服务人员,因此能够显著地改善可操作性。因此,处理盒系统广泛地用于成像装置中。

处理盒通常设置有感光鼓、用于移除感光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单元、充电单元、显影单元、以及储存由清洁单元移除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

废调色剂储存部分中的废调色剂由设置在储存部分中的螺旋形传送部件在传送部件的纵向方向上传送,送到装置主体的调色剂接收部分,并且传送到安装在装置主体中的收集容器。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17-102165号描述了一种配置,其中在具有这样的废调色剂收集配置的可附接/可拆卸单元中,传送废调色剂的传送部件通过感光鼓的旋转的传递被驱动。

当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17-102165号中所述通过感光鼓的驱动传递来旋转废调色剂传送部件时,由于每单位时间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取决于感光鼓的驱动速度,因此在成像期间可以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存在上限。在诸如高质量模式或高浓度模式(其中废调色剂的量与标准成像模式相比有所增加)这样的成像时段期间,由于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排出到装置主体的废调色剂赶不上废调色剂的增加,因此废调色剂储存部分中的废调色剂的量可能会达到废调色剂储存部分所能储存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上限。在此情况下,存在会出现诸如废调色剂储存部分内部的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

能够想到的用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式包括增加废调色剂储存部分的体积和增加传送螺杆的直径。然而,由于对处理盒小型化的要求,因此挑战在于以最大效率将废调色剂传送到主体收集容器且同时抑制废调色剂储存部分的体积的增加。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废调色剂过度地储存在成像装置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中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其被旋转驱动;

显影单元,其在成像时段期间布置成将调色剂供给到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并且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布置成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或记录介质;

第一清洁单元,其布置成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或记录介质之后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移除残留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第一储存单元,其布置成接收和收集由所述第一清洁单元移除的调色剂;

传送单元,其布置成通过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旋转的传递被驱动以将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储存的调色剂传送到不同的第二储存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其布置成通过在非成像时段期间驱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旋转来执行传送控制,在该非成像时段期间促使所述传送单元将调色剂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传送到所述第二储存单元,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布置成计算在成像时段期间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的调色剂储存量,并且当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大于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布置成在非成像时段期间执行从所述第一储存单元到所述第二储存单元的调色剂传送以减少在所述第一储存单元中的调色剂储存量。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其承载显影剂图像;

框体,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并且具有储存部分,所述储存部分储存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表面收集的显影剂;

传送部件,其由所述框体支撑从而旋转,并且其配置成通过旋转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的驱动力的传递被驱动以操作传送,在传送中将所述储存部分中储存的显影剂从所述储存部分的内部传送到所述储存部分的外部;以及

控制单元,其促使所述传送部件操作传送,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布置成计算在成像时段期间在所述储存部分中储存的显影剂的量,并且

当储存的显影剂的量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布置成促使在非成像时段期间执行从所述储存部分的内部到所述储存部分的外部的调色剂传送操作以减少在所述储存部分中储存的显影剂的量。

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可以防止废调色剂过度地储存在成像装置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中。

参考附图,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截面示意性配置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装置和处理盒的截面示意性配置图;

图3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调色剂传送的截面示意性配置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调色剂传送的驱动传递配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调色剂传送路径的截面示意性配置图;

图6是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调色剂收集操作相关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清洁机构的截面示意性配置图;

图8是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废调色剂收集操作相关的流程图;且

图9是与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废调色剂收集操作相关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在实施例所公开的相应配置中,材料、布置、尺寸、其他数值等不限于所描述的那些,除非相反地另有具体说明。另外,术语“上方”是指当安装成像装置时在重力方向上的向上,除非另有明确规定。以下描述的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实现或者作为多个实施例的组合实现。而且,在必要时或者在将来自各个实施例的要素或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中是有益的情况下,来自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进行组合。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获得(计算)在成像时段期间使用的调色剂(显影剂)的量,基于其获得(计算)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中储存的废调色剂的量,并且基于所获得的废调色剂的量执行废调色剂传送控制。

成像装置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使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的成像装置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led打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以及电子照相传真装置。处理盒具有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和将形成在感光鼓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单元,并且能够附接到成像装置主体(在下文中称为装置主体)以及能够从成像装置主体拆卸。将处理盒中使用的感光鼓、联接部件等一体化的单元称为感光单元。成像装置是全色成像装置,其具有能够附接到其上以及能够从其拆卸的四个处理盒。应当注意,上述处理盒的数量仅仅是示例并且处理盒的数量不限于此。

成像装置的总体配置

现在将描述成像装置的总体配置。

图1是成像装置100的截面示意性配置图。成像装置100是采用级联(in-line)系统和中间转印系统的全色激光打印机。成像装置100基于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12(例如,记录纸、塑料片材和布)上形成全色图像。成像装置100从连接到成像装置100的主机61(例如图像读取装置、个人计算机等)获取图像数据。

成像装置1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成像单元sy、sm、sc和sk,分别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图像。第一至第四成像单元sy、sm、sc和sk在与竖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布置成单列。

而且,第一至第四成像单元sy、sm、sc和sk的配置和操作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所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不同。因此,在下文中,除非必须将成像单元彼此区分开,否则可以通过省略表示颜色的字符y、m、c和k来描述成像单元。

用于相应颜色的所有处理盒7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被储存在用于相应颜色的处理盒7中。

成像装置100具有中间转印部件,由处理盒7进行显影所用的调色剂10被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中间转印部件由环形带形成的中间转印带20构成,与作为被旋转驱动的图像承载部件的整个感光鼓1接触,并且在箭头b的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以循环方式移动(旋转)。中间转印带20(中间转印部件)在初次转印辊21、清洁对置辊22和二次转印对置辊23上被拉伸。

四个初次转印辊21在中间转印带20的内周表面侧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旋转方向并排布置成与每个感光鼓1相对。初次转印辊21构成初次转印单元,其将中间转印带20朝向感光鼓1加压,使中间转印带20和感光鼓1彼此接触,并且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带20。将极性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偏压从初次转印偏压电源施加到初次转印辊21。因此,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初次转印)。

二次转印辊24在中间转印带20的外周表面侧布置在与二次转印对置辊23相对的位置处。二次转印辊24构成二次转印单元,其经由中间转印带20与二次转印对置辊23压力接触,使中间转印带20和二次转印辊24彼此接触,并且将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2。具有与调色剂的正常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偏压从二次转印偏压电源施加到二次转印辊24。因此,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12(二次转印)。

带清洁器27是用于移除在从中间转印带20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在下文中该调色剂可以称为“二次转印残余调色剂”)的第二清洁单元,其在二次转印单元的下游侧布置在中间转印带20的外周表面侧。带清洁器27构造成用刮片清洁带。

定影装置25布置在二次转印辊24上方。定影装置25对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的记录介质12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12。

处理盒的配置

将描述待安装到成像装置100的处理盒7的总体配置。相应颜色的处理盒7的配置和操作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在其中储存的调色剂的类型(颜色)。

图2是沿着垂直于感光鼓1的纵向方向(旋转轴线方向)的横截面截取的处理盒7的示意性配置图。图2中的处理盒7的姿态是在处理盒7安装到成像装置的状态下的姿态,并且下文描述的处理盒的相应部件的位置关系、方向等表示在该姿态中的位置关系、方向等。

处理盒7配置成使包括感光鼓1等的感光单元13与包括显影辊4等的显影单元14一体化。

感光单元13是框体,感光鼓1经由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到该框体。当作为驱动源的驱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到感光单元13时,感光鼓1根据成像操作在箭头a的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被旋转驱动。感光鼓1具有24mm的外径并且以40rpm旋转。应当注意,上述感光鼓的尺寸和旋转速度仅仅是示例,并且尺寸和旋转速度不限于此。感光鼓1在成像装置的成像处理中起到核心作用。作为感光鼓1,使用有机感光鼓,在该有机感光鼓中,铝制圆筒的外周表面依次地涂覆有作为功能膜的底涂层、载流子产生层和载流子转移层。

鼓清洁器6和充电辊2在感光单元13中布置成与感光鼓1的外周表面接触。

鼓清洁器6是第一清洁单元,其从感光鼓1移除在将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从感光鼓1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由鼓清洁器6从感光鼓1的表面移除的调色剂(废调色剂)落入感光单元13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以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储存。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是在其中收集由鼓清洁器6从感光鼓1移除的调色剂的第一储存单元。以该方式,感光单元13构成框体,所述框体可旋转地支撑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并且具有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以作为用于储存从感光鼓1的表面收集的调色剂的储存部分。

充电辊2由金属芯和覆盖金属芯的外周表面的导电橡胶部分形成,并且当导电橡胶部分中的辊与感光鼓1形成压力接触时,充电辊2被驱动旋转。

将规定的dc电压施加到充电辊2的金属芯,并且因此,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均匀的暗部电位vd。基于图像数据从扫描仪单元30(参考图1)发射的激光11的光斑图案使感光鼓1曝光,并且在曝光部分中,表面电荷由于来自载流子产生层的载流子而消失并且电位的大小降低。结果,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其中曝光部分具有规定的明部电位v1并且未曝光部分具有规定的暗部电位vd。假设暗部电位vd=-500v且明部电位v1=-100v。另外,假设分辨率为600dpi。上述的暗部电位、明部电位和分辨率仅仅是示例,并且暗部电位、明部电位和分辨率不限于此。

显影单元14是在成像时段期间将调色剂供给到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并且在感光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显影单元14具有显影辊4和显影室18a,所述显影辊是被旋转驱动并且承载调色剂10的显影剂承载部件,将调色剂10供给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供给辊3布置在所述显影室中。显影单元14设置有在重力方向上位于调色剂供给辊3下方的调色剂储存室18b。调色剂的凝聚度在初始状态下处于5%至40%的范围内。期望使用具有这样的凝聚度的调色剂以便确保调色剂的流动性。调色剂的凝聚度的测量如下所述。上述的调色剂特性仅仅是示例,并且调色剂特性不限于此。

作为测量装置,使用包括数字振动计(digitalvibrationmetermodel1332,由showasokkicorporation制造)的粉末测试仪(由hosokawamicroncorporation制造)。作为测量方法,将390目、200目和100目的筛网按网目尺寸的升序(或者换句话说,按390目、200目和100目的筛网的顺序)堆叠在振动台上,使得100目的筛网堆叠在顶部。

将5g精确称量的样品(调色剂)安置于设定的100目筛网上,将数字振动计的位移值调节至0.60mm(峰-峰),并且施加持续15秒的振动。随后,测量残留在每个筛网上的样品的质量,并且基于以下的公式获得凝聚度。

将测量的样品预先在23℃、rh=60%的环境中放置24小时,并且也在23℃、rh=60%的环境中执行测量。

凝聚度(%)=(100目筛网上的残留样品的质量/5g)×100

+(200目筛网上的残留样品的质量/5g)×60

+(390目筛网上的残留样品的质量/5g)×20

在调色剂供给辊3和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4之间形成夹持调色剂的夹持单元。

搅拌部件15设置在调色剂储存室18b内部。搅拌部件15搅拌在调色剂储存室18b中储存的调色剂,且同时沿着箭头g的方向朝向调色剂供给辊3的上部传送调色剂。搅拌部件15被驱动成以30rpm旋转。上述搅拌部件15的旋转速度仅仅是示例,并且旋转速度不限于此。

显影刮片8布置在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4的下方并与显影辊4反向接触,并且管控由调色剂供给辊3施加到显影辊4的表面的调色剂的涂覆量并向调色剂赋予电荷。显影刮片8由0.1mm厚的片簧状sus制薄板构成,利用薄板的弹簧弹性产生接触压力,并且使显影刮片8的表面与调色剂和显影辊4接触。显影刮片8的配置仅仅是示例,并且配置不限于此。例如,显影刮片8可以由金属(譬如磷青铜或铝)制的薄板构成。可以使用这样的显影刮片8,其表面涂覆有由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树脂等制成的薄膜。

在作为显影剂承载部件的显影辊4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由于显影刮片8和显影辊4之间的摩擦而摩擦带电并且向其赋予电荷,同时管控了调色剂的层厚度。从刮片偏压电源单元向显影刮片8施加规定电压以稳定调色剂涂层。假设刮片偏压=-500v。应当注意,上述的刮片偏压仅仅是示例,并且刮片偏压不限于此。

显影辊4和感光鼓1相应地旋转,使得其表面在相对的部分中沿着相同的方向(从底部到顶部的方向)移动。尽管显影辊4布置成与感光鼓1接触,但是也可以采用显影辊4以规定间隔布置在感光鼓1附近的配置。控制器62具有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以作为感光鼓1和显影辊4的旋转驱动的控制模式。在第一控制模式中,作为显影辊4的圆周速度与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之比的圆周速度比是第一圆周速度比,而在第二控制模式中,圆周速度比是高于第一圆周速度比的第二圆周速度比。例如,当感光鼓1的圆周速度为300mm/s并且显影辊4的圆周速度为450mm/s时,圆周速度比为1.5。尽管圆周速度比越高,则显影效率越高,但是考虑到诸如调色剂飞散和显影剂劣化这样的折衷,圆周速度比设定在0至约3.0之间。例如,控制器62在第一控制模式中将圆周速度比设定为1.0并且在第二控制模式中设定为2.0。控制器62根据成像的图像质量设定和记录介质的设定在第一控制模式和第二控制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圆周速度比的设定值和控制模式的数量不限于所述的示例。另外,用于可变地控制圆周速度比的功能不是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必要条件。

将低于感光鼓1的明部电位的规定dc偏压施加到显影辊4。在此情况下,通过向显影辊4施加v=-300v而利用感光鼓1的明部电位产生电位差δv=200v。通过摩擦带电而带负电的调色剂仅在与感光鼓1接触的显影单元中从显影辊4转印到感光鼓1上的明部电位的部分。因此,静电潜像被显影并且形成了调色剂图像。

调色剂供给辊3和显影辊4沿着其相应表面在夹持单元中从上向下移动的方向旋转。换句话说,调色剂供给辊3在箭头e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显影辊4在箭头d的方向上旋转。调色剂供给辊3是弹性海绵辊,其中泡沫材料层形成在导电金属芯的外圆周上。调色剂供给辊3在与显影辊4接触的接触部分中被加压和凹陷。调色剂供给辊3在接触部分中的凹陷量(侵入量)由δh表示。调色剂供给辊3和显影辊4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在接触部分中将调色剂从调色剂供给辊3供给到显影辊4。可以通过调节调色剂供给辊3和显影辊4之间的电位差来调节从调色剂供给辊3到显影辊4的调色剂供给量。调色剂供给辊3被驱动成以80rpm旋转并且显影辊4被驱动成以100rpm旋转。dc偏压分别被施加到调色剂供给辊3和显影辊4,使得调色剂供给辊3和显影辊4共用相同的电位。

显影辊4和调色剂供给辊3的外径均为15mm,并且调色剂供给辊3侵入显影辊4的侵入量(凹陷量δh)假定为1.0mm。调色剂供给辊3和显影辊4布置成使得其相应的中心处于相同的高度。

调色剂供给辊3设置有导电支撑件和由导电支撑件支撑的泡沫材料层。具体地,调色剂供给辊3设置有作为导电支撑件的外径φ为5mm的金属芯电极和作为由开孔泡沫材料构成的泡沫材料层的泡沫聚氨酯层,其中泡沫材料在金属芯电极周围彼此连接。

成像装置的操作

在成像装置100的成像时段期间,首先,感光鼓1的表面由充电辊2均匀充电。接下来,由于根据图像数据从扫描仪单元30发射的激光,感光鼓1的带电表面经受扫描曝光,并且根据图像数据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由显影单元14将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通过初次转印辊21的作用将形成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

例如,在形成全色图像时,上述处理由第一至第四成像单元sy、sm、sc和sk依次执行,并且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以便顺序地彼此叠加。

随后,记录介质12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同步地被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由于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4的作用,中间转印带20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共同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12上。

其上已经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12被传送到定影装置25。在定影装置25中向记录介质12加热和加压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12上。

初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通过鼓清洁器6从感光鼓1移除并储存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储存的调色剂(废调色剂)从处理盒7传送到废调色剂盒26,废调色剂盒26是安装在成像装置100中的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不同的第二储存单元。废调色剂盒26在成像装置100的主体内部设置在多个处理盒7的外部。

通过带清洁器27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在二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残余调色剂。

而且,成像装置100也能够仅使用四个成像单元的一部分来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

废调色剂的传送

现在将参考图2、3、4和5描述在成像装置100中将储存在多个处理盒7的每个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第一储存单元)内部的调色剂传送到外部废调色剂盒26(第二储存单元)的传送单元。

感光鼓1在成像期间沿着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旋转。通过鼓清洁器6的末端部分从感光鼓1的表面刮掉在初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并将其储存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设置有用于传送废调色剂的第一传送路径40。

废调色剂由安装在第一传送路径40中的第一传送部件41沿着箭头f1的方向朝向感光鼓1的在纵向方向(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传送。

第一传送部件41由作为框体的感光单元13可旋转地支撑,并且当旋转感光鼓1的驱动力经由第一传送部件齿轮42进行传递时被驱动。旋转驱动力从成像装置100的主体联接件传递到在感光鼓1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驱动输入部分1c。旋转驱动力经由感光鼓齿轮1b、空转齿轮43和第一传送部件齿轮42从感光鼓1传递到第一传送部件41。

第一传送部件41具有通过旋转在轴向方向上传送废调色剂的螺旋传送叶片41d。第二传送路径44连接到第一传送路径40的在传送方向(f1的方向)上的下游侧端部。

传送到第一传送路径40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侧的废调色剂通过弹簧状第二传送部件45沿着第二传送路径44在方向f2上传送。第二传送路径中的传送方向f2与第一传送路径40中的传送方向f1交叉或正交。第二传送部件45具有螺旋形状,并且通过旋转将第二传送路径44中的废调色剂在轴向方向(f2的方向)上传送到调色剂连通口44c,同时释放废调色剂。传送到设置在处理盒7中的调色剂连通口44c的废调色剂被排出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传送路径28。

排出到主体传送路径28的废调色剂通过设置在主体传送路径28中的主体传送螺杆29传送并排出到设置在成像装置100的处理盒外部的废调色剂盒26。排出的废调色剂储存在废调色剂盒26中。以该方式,由作为框体的感光单元13可旋转地支撑的第一传送部件41和第二传送部件45执行传送操作,其中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储存的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内部传送到外部。

布置第二传送路径44的位置不限于感光单元13的在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并且可以是例如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心。第二传送部件45的形状不限于弹簧形状,并且可以是例如螺旋形状。

废调色剂传送控制

在成像装置100中,作为废调色剂传送部件的第一传送部件41配置成由于从感光鼓1传递的驱动力而通过旋转来执行传送废调色剂的传送操作。由第一传送部件41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由感光鼓1的旋转量(旋转量(或旋转圈数)=旋转速度×时间)确定。在成像期间可以由第一传送部件传送的废调色剂量存在上限。在使用大量调色剂的成像模式(例如,高质量模式或高浓度模式)中,与标准成像模式相比,废调色剂的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当在这样的成像模式中执行成像时,存在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内部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传送会赶不上废调色剂的增加并且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内部储存的过量废调色剂会导致诸如堵塞这样的问题的可能性。

鉴于此,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除了第一传送控制(其中在成像期间由于第一传送部件41的驱动,将废调色剂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传送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之外,还适当地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第二传送控制是指这样的控制,其中通过在不执行成像的非成像时段期间旋转地驱动感光鼓1,促使诸如第一传送部件41或第二传送部件45这样的传送单元执行传送操作以传送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第二传送控制包括这样的控制,其中感光鼓1被旋转地驱动以便促使传送单元执行废调色剂的传送。在第二传送控制中不执行成像。所以,在第二传送控制期间不产生废调色剂。在第二传送控制中,感光单元13与显影单元14分离,并且仅感光单元13在规定的时段内以规定的旋转速度被驱动。通过第二传送控制,将规定量的废调色剂从第一至第四成像单元sy、sm、sc和sk(在下文中称为站)的每个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内部排出到设置在盒的外部的废调色剂盒26。w3表示由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成像装置100获得(计算)在成像时段期间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并且当废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大于规定阈值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以减少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这是确定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可能会达到上限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暂时停止连续成像操作以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因此,即使在可能会产生大量废调色剂的成像操作期间,也可以防止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变得过多并且可以防止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发生堵塞等。

废调色剂传送控制由成像装置100的控制器62执行。控制器62基于图像数据获得在成像时段期间使用的调色剂量,并且基于使用的调色剂量获得成像之后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当所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大于规定阈值时,控制器62通过执行第二传送控制来减少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量,所述第二传送控制促使传送部件在不执行成像的非成像时段期间执行传送操作。

控制器62从图像数据获得构成图像的点数,基于点数获得成像中使用的调色剂量或与调色剂量相对应的值,并且基于使用的调色剂量获得由于成像而产生的废调色剂的量。对于该计算,各个站的每个点的调色剂消耗量a(ay、am、ac和ak)预先存储在成像装置100的存储器64中或设置在处理盒7中的类似存储装置中。表示在初次转印处理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占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的比例的初次转印效率t(ty、tm、tc和tk)也存储在存储器64中。表示当中间转印带20上的初次转印的调色剂通过下游站的感光鼓1时转印到感光鼓1的调色剂的比例的再转印效率r(ry、rm、rc和rk)也存储在存储器64中。在此情况下,假设每个点的调色剂消耗量a为0.003mg,初次转印效率t为0.90,并且再转印效率为0.05。以上给出的值仅仅是示例,并且常数值不限于此。

在成像期间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也存储在存储器64中。第一传送部件41的驱动力从感光鼓1传递。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是在针对一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时段期间当通过感光鼓1的旋转驱动传送单元时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传送到废调色剂盒26的调色剂量。在此情况下,假设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为0.1g。该值仅仅是示例,并且常数值不限于此。

作为诸如每个点的调色剂消耗量a、初次转印效率t、再转印效率r、以及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这样的常数值,可以根据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环境条件确定的多个常数值将预先存储在存储器64中。

现在将参考图6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的废调色剂的传送控制。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废调色剂传送控制流程的流程图。由流程图表示的处理通过成像装置100的控制器62执行。

在s101中,控制器62接受来自主机61的成像命令的输入。在此情况下,假设接受在m个(m≥1)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命令。s101的处理包括与将在m个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的接收处理。控制器62将与m个片材相对应的接收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器64中。

在s102中,控制器62促使成像装置100开始成像操作。该处理包括旋转显影辊4以及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的图像构建处理。在此情况下,控制器62开始针对第n(1≤n≤m)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控制器62从存储器64获得与将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并且基于将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的图像数据执行针对感光鼓1的曝光处理等。

在s103中,控制器62获得通过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产生的废调色剂的量。s103以及随后的计算处理与在s102中已开始的针对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并行地执行。而且,可以首先完成s103以及随后的计算处理,或者可以首先完成针对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

首先,基于将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据,控制器62获得并在存储器64中存储各个站中的图像点数d(dy、dm、dc和dk)。控制器62在每次输入了要执行的成像的图像数据(在此情况下是将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据)时获得图像点数d并且更新已经存储在存储器64中的信息。控制器62测量扫描仪单元30的激光光源的点亮时间,并且将点亮时间除以每个点的点亮时间以获得图像点数d。

基于图像点数d、每个点的调色剂消耗量a、初次转印中的转印效率t和再转印效率r,控制器62获得在对应于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中在各个站的感光单元13中产生的废调色剂的量。废调色剂的量将被称为废调色剂收集量w1(w1y、w1m、w1c和w1k)。废调色剂收集量w1是在针对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时段期间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收集的调色剂的量。

现在将考虑c站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c。在c站的上游侧设有两个站,即y站和m站。所以,c站中收集的废调色剂除了c站中的初次转印残余调色剂之外还包括通过再转印产生的废调色剂。c站中的由于再转印而产生的废调色剂是通过在经过c站时已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y调色剂和m调色剂的再转印而产生的废调色剂。c站中的m调色剂的再转印量可以通过将m站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量乘以再转印效率rc来获得。c站中的y调色剂的再转印量可以通过在y站中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之后未在m站中再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量乘以再转印效率rc来获得。然而,精确计算在经过站时通过再转印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减少的调色剂量会增加控制器62的计算负荷。所以,在第一实施例中,无论要针对哪个站获得再转印量,由于在该站的上游侧的站中的再转印而从中间转印带20减少的调色剂量都被忽略。换句话说,控制器62将各个站中的再转印量作为通过在初次转印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量乘以再转印效率r而计算的值来获得。

所以,通过以下的公式获得第一至第四站中的每一个的感光单元13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w1y、w1m、w1c和w1k)。

w1y=ay×dy×(1-ty)

w1m=am×dm×(1-tm)+rm×(ay×dy×ty)

w1c=ac×dc×(1-tc)+rc×(ay×dy×ty+am×dm×tm)

w1k=ak×dk×(1-tk)+rk×(ay×dy×ty+am×dm×tm+ac×dc×tc)

在s104中,控制器62获得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废调色剂的量we。由在针对一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期间执行的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被假定为恒定值。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存储在存储器64中。控制器62从存储器64获得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的值(在第一实施例中为0.1g)。

在s105中,控制器62获得在先前的成像结束时已经储存在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的量w0(w0y、w0m、w0c和w0k)。该废调色剂的量在下文中可以称为废调色剂的初始量。在此情况下,“先前的成像结束”表示在已执行针对第n-1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并且必要时已经通过第二传送控制执行废调色剂的传送之后可以开始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或者开始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成像的状态。作为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控制器62使用在先前的成像时段期间获得的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控制器62在存储器64中存储在成像时段期间获得的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以作为将在接下来的成像时段期间使用的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控制器62从存储器64读取并获得以该方式储存的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

在s106中,控制器62获得在第n个片材的成像操作之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通过以下的公式获得。该计算公式对所有站都是通用的。

w=w0+w1-we

w1:第n个片材的成像时段期间各个站的废调色剂收集量(s103)

we:由在第n个片材的成像操作期间执行的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s104)

w0:废调色剂的初始量(s105)

在s107中,控制器62将在s106中获得的相应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中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进行比较。阈值th是用于判定废调色剂储存量是否已达到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上限的阈值。当最大值wmax小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108,但是当最大值wmax等于或大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109。

在s108中,控制器62将在s106中获得的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更新关于已经存储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

在s109中,控制器62暂时停止连续成像操作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完成之后,控制器62执行s109的处理。所以,“暂时停止连续成像操作”表示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结束之后,不立即开始第n+1个记录介质片材的后续成像操作。在第二传送控制中,构建不产生废调色剂的情况,并且仅执行排出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的操作。具体地,感光单元13与显影单元14分离并且仅感光单元13在规定的时段内以规定的速度被驱动。如果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由w3表示,则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w3。相应地,由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因此可以抑制诸如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或传送路径中的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问题的出现。

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3被设定为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的两倍(w3=2×we)。第二传送控制中的感光鼓1的驱动时间由第二传送控制中的感光鼓1的旋转速度和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e确定。应当注意,上述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3的设定值是示例,并且废调色剂传送量w3不限于此。通过调节第二传送控制中的感光单元13的旋转速度或驱动时间,即可调节废调色剂传送量w3。例如,可以基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之间的差值将w3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使得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促使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变为小于阈值th。例如,可以执行控制,以使得废调色剂储存量的最大值wmax越大,由第二传送控制实现的感光鼓1的驱动时间就越长。

在s110中,控制器62通过从在s106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去由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3而获得值(w-w3)。控制器62将所获得的值作为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更新关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

在s111中,控制器62检查是否已经给出连续成像请求。此时,控制器62判定是否满足n<m。当n<m时,控制器62确定已经给出连续成像请求,前进到s113并且递增n,并且返回到s102。当尚未给出连续成像请求时,控制器62前进到s112。此时,当n≥m时,控制器62确定尚未给出连续成像请求(与连续成像请求相关的所有记录介质的成像已经完成)。

在s112中,控制器62执行感光鼓1的预备旋转控制(下文中,称为后旋转)以准备在成像之后输入接下来的成像命令。控制器62获得由于第一传送部件41根据后旋转由旋转的感光鼓1驱动而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4,并且通过从在s108或s110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去废调色剂传送量w4而获得值(w-w4)。控制器62将所获得的值作为在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储存的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更新关于废调色剂的初始量的信息。控制器62结束成像操作并且促使进行到成像操作待机状态的转换。

根据流程图所示的废调色剂传送控制,在多个记录介质片材上执行连续成像期间,每次对一个记录介质片材执行成像时都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另外,当废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超过阈值时,通过暂时停止连续成像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即可减少废调色剂储存量。而且,尽管流程图给出了在开始一个片材的成像操作之后(在片材之间)进行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的判定的示例,但这仅仅是示例,并且进行判定的方式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开始一个片材的成像操作之前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并且可以在必要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具体地,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在s102中获得要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执行的该成像的图像数据,并且在基于图像数据执行s103至s110的处理之后,可以开始基于图像数据的成像操作。在此情况下,控制器62在实际执行成像之前先计算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之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当计算出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超过阈值时,控制器62在实际执行成像之前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以预先减少废调色剂储存量。所以,即使可能出现在直到执行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之前所需要的时段稍长的情况,也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废调色剂的堵塞、溢出等。而且,按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处理顺序,在开始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之后才执行s103至s110的处理。所以,当在s107中确定废调色剂储存量的最大值wmax等于或大于阈值th时,任意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实际上都会等于或超出阈值。为了防止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废调色剂的堵塞、溢出等,阈值th有利地设定为包含余量的值。替代地,可以在成像之前的感光鼓1的预备旋转期间或者在感光鼓1的后旋转期间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

根据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根据与成像相关的图像数据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并且当废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因此,可以防止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变得过多,并且可以防止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发生废调色剂的堵塞等。而且,当第二模式被设定为感光鼓1和显影辊4的旋转驱动控制模式时,控制器62可以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由于圆周速度在第二模式中比在第一模式中高,因此通过显影辊4将大量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并且因此产生更大量的废调色剂。当通过第二模式施加控制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使得即使在产生的废调色剂的量较大时也能够抑制废调色剂的堵塞、溢出等的发生。

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第二实施例。而且,将适当地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内容相类似的配置的描述。

成像装置100具有带清洁器27,其是用于移除在从中间转印带20进行二次转印处理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残余调色剂的第二清洁单元。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带清洁器27将二次转印处理后的中间转印带20上的残余调色剂均匀地充电成具有相对于初次转印单元的感光鼓1的相反极性(与正常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并且同时将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引导到初次转印单元。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被逆转印到初次转印单元中的感光鼓1以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也配置成收集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

成像装置100的特征在于也通过考虑由于通过带清洁器27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也由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收集而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加来执行废调色剂传送控制。

将参考图7描述带清洁器27。带清洁器27具有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它们是用于对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充电的充电单元。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沿着中间转印带20的行进方向(箭头b的方向)位于二次转印单元的下游侧和初次转印单元的上游侧。导电刷51位于调色剂充电辊52的上游侧。调色剂充电辊52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并且以9.8n的压力对清洁对置辊22加压。

而且,可以使用固定布置的泡沫海绵状部件(例如,由聚氨酯橡胶或nbr水合橡胶形成的部件)、可旋转的毛刷辊、可旋转的泡沫海绵辊等来代替导电刷51。

导电刷51经由电流检测单元53电连接到高压电源54,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向其施加具有正极性和负极性的偏压。调色剂充电辊52也经由电流检测单元55电连接到高压电源56,并且可以选择性地向其施加具有正极性和负极性的偏压。

在带清洁操作期间,将具有正极性的dc电压分别从高压电源54和56施加到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所施加的dc电压经过恒定电流控制,使得由电流检测单元53和55检测到的电流值等于预先设定的目标电流值。目标电流值设定成不会对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过度充电,并且同时能够防止由于充电不足而导致的不充分清洁。在此情况下,导电刷51的目标电流值设定为20μa,并且调色剂充电辊52的目标电流值设定为30μa。

在带清洁操作期间,向导电刷51施加正偏压导致形成从导电刷51朝向中间转印带20的正电场,并导致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中具有负极性的带电调色剂以静电方式被捕集在导电刷51中。因此,在带清洁操作期间经过调色剂充电辊52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减少。向导电刷51施加正偏压也会由于导电刷51和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之间的放电而产生以正极性对调色剂充电的预充电作用。

在调色剂充电辊52处,已经经过导电刷51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因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0的电位差而通过放电被均匀地充电为正极性。

当充电为正极性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经过调色剂充电辊52下游侧的第一站时,正偏压v5被施加到第一站中的初次转印辊21y。因此,在感光鼓1y上显影的具有负极性的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并且同时,具有正极性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20逆转印到感光鼓1y。逆转印到感光鼓1y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随后由感光单元13y的鼓清洁器6y收集并且储存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

施加到初次转印辊21y的正偏压v5设定为使初次转印效率t最大化的值。在第二实施例中,v5在23℃、rh=50%的环境中设定为+600v。施加到初次转印辊21y的正偏压v5有利地根据环境条件设定为最优值。应当注意,上述施加到初次转印辊21的正偏压v5的值仅仅是示例,并且取值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在带清洁器27中,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作为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一部分而被捕集在导电刷51中。另外,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在导电刷51处以正极性预充电并且在下游的调色剂充电辊52处以正极性均匀地充电。以正极性充电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由初次转印单元收集并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

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中,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也由处理盒7的感光单元13收集。所以,也通过考虑由于收集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而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加来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

二次转印效率s和带清洁效率i用于获得由于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收集而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量。二次转印效率s表示通过二次转印从中间转印带20转印到记录介质12的调色剂的量的比例。带清洁效率i表示在经过感光单元13时逆转印到感光鼓1的以正极性充电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比例。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二次转印效率s和带清洁效率i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种常数值一起被预先存储在存储器64或设置在处理盒中的类似存储装置中。在此情况下,假设二次转印效率s为0.9并且带清洁效率i为0.2。作为二次转印效率s和带清洁效率i的取值,可以根据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选择性地使用多个值。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环境条件确定的多个常数值将被存储在存储器64中。

由于向初次转印辊21施加正偏压并且在初次转印处理的同时执行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收集,因此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在连续成像期间在最上游的第一(y)站处进行收集。所以,可以预见到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大于其他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鉴于此,基于第一(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

现在将参考图8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的废调色剂的传送控制。图8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废调色剂传送控制流程的流程图。由流程图表示的处理通过成像装置100的控制器62执行。

在s201中,控制器62接受来自主机61的成像命令的输入。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1。

在s202中,控制器62促使成像装置100开始针对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2。

在s203中,控制器62获得通过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产生的废调色剂的量。第二(m)站至第四(k)站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w1m、w1c和w1k)的计算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s103中的计算。现在将描述最上游的第一(y)站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y的计算。基于将在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据,控制器62获得并在存储器64中储存y站中的图像点数dy。基于图像点数dy、每个点的调色剂消耗量ay、初次转印中的转印效率ty、二次转印效率s和带清洁效率i,控制器62获得y站的感光单元13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y。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当计算给定站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时,考虑在给定站的上游侧的站处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的一部分被再转印到感光鼓1的事实来执行计算。然而,为了减小控制器62的计算负荷,假设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不会因再转印而减少。换句话说,当考虑由于再转印而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收集量的增加时,不考虑因再转印而引起的来自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的减少。所以,归因于再转印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收集量将被计算为略大于实际量。基于通过将在各个站处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量相加所获得的调色剂量和二次转印效率s来计算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

通过以下的公式获得y站的感光单元13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y。而且,用于获得其他站的废调色剂收集量的公式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公式类似。

w1y=ay×dy×(1-ty)+i×(1-s)×(ay×dy×ty+am×dm×tm+ac×dc×tc+ak×dk×tk)

在s204中,控制器62获得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废调色剂的量we。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4。

在s205中,控制器62获得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5。

在s206中,控制器62获得在第n个片材的成像操作之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6。

在s207中,控制器62将在s206中获得的相应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中的第一(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y与阈值th进行比较。当wy小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208,但是当wy等于或大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209。

在s208中,控制器62将在s206中获得的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更新关于已经存储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

在s209中,控制器62暂时停止连续成像操作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如果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由w3表示,则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w3。相应地,由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因此可以抑制诸如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或传送路径中的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问题的出现。第二传送控制的细节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基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之间的差值将w3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使得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以促使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变为小于阈值th。

在s210中,控制器62通过从在s206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去由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3而获得值(w-w3),并且在存储器64中更新关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10。

在s211中,控制器62检查是否已经给出连续成像请求。此时,控制器62判定是否满足n<m。当n<m时,控制器62确定已经给出连续成像请求,前进到s213并且递增n,并且返回到s202。当尚未给出连续成像请求时,控制器62前进到s212。此时,当n≥m时,控制器62确定尚未给出连续成像请求(与连续成像请求相关的所有记录介质的成像已经完成)。

在s212中,控制器62在成像结束之后执行后旋转,获得因后旋转而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4,并且通过从在s208或s210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去废调色剂传送量w4而获得值(w-w4)。控制器62将所获得的值作为在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储存的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更新关于废调色剂的初始量的信息。控制器62结束成像操作并且促使进行到成像操作待机状态的转换。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12。

而且,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关于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的判定可以不仅在连续成像期间在纸之间进行,而且可以在开始成像之前的预备旋转期间或者在后旋转期间进行。另外,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通过将执行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收集的第一(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y与阈值th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然而,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可以将所有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中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进行比较。

根据第二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即使对于由处理盒7的感光单元13收集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配置,也能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并且当废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结果,可以防止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变得过多,并且可以防止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发生堵塞等。

第三实施例

现在将描述第三实施例。而且,将适当地省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内容相类似的配置的描述。

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喷射处理,在该喷射处理中将在导电刷51中捕集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以及在调色剂充电辊52的表面中捕集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配置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

通过执行喷射处理,由于捕集在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中并且以负极性充电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因此在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上储存的调色剂被移除。所以,定期执行喷射处理能够抑制带清洁器27的清洁效果的下降。所述喷射处理在不执行成像处理时(在非成像时段期间)执行。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的特征在于也通过考虑由于通过喷射处理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由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收集而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加来执行废调色剂传送控制。

将参考图7描述喷射处理。在成像操作期间,通过带清洁器27向导电刷51施加正偏压,并且相对于中间转印带20形成正电场。因此,在中间转印带20上具有负极性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一部分由导电刷51捕集并保持。当由导电刷51保持的调色剂的量增加时,由于在导电刷51中进一步地捕集调色剂的可能性降低,因此带清洁器27的清洁效果下降。

由于执行喷射处理导致由导电刷51保持的调色剂被转印(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因此由导电刷51保持的调色剂的量减少。因此,可以抑制带清洁器27的清洁效果的下降。

由于在带清洁处理中通过带清洁器27向调色剂充电辊52施加正偏压,因此在中间转印带20上具有负极性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一部分一旦经过调色剂充电辊52就以正极性充电。另外,在中间转印带20上具有负极性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一部分被捕集在调色剂充电辊52中,同时由于通过从调色剂充电辊52朝向中间转印带20形成的正电场产生的静电吸引力而保持负极性。

随着调色剂充电辊5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捕集量的增加,调色剂充电辊52的充电性能变得不稳定并且清洁效果下降。

鉴于此,也在调色剂充电辊52处定期执行将调色剂充电辊52的表面上的捕集调色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喷射处理以防止清洁效果的下降。

所述喷射处理在不执行成像操作时(在非成像时段期间)执行。非成像时段的示例包括在后旋转期间以及在记录介质12在传送路径的中途被卡住的卡纸发生之后的处理操作期间。

在喷射处理中,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以与捕集的调色剂相同的极性充电。在此情况下,具有负极性的偏压被施加到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因此,从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朝向中间转印带20形成负电场。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上的大部分捕集调色剂具有负极性。所以,向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施加负偏压促使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上的捕集调色剂由于静电吸引力而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因此,在导电刷51上储存的调色剂和调色剂充电辊52的表面上的捕集调色剂被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捕集调色剂由初次转印单元引导,并且通过将极性与捕集调色剂相同的偏压施加到初次转印辊21,将捕集调色剂从中间转印带20逆转印到感光鼓1并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配置成也收集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的捕集调色剂。

成像装置100的特征在于也通过考虑由于捕集调色剂被收集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而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加来执行废调色剂传送控制。附着调色剂是指通过喷射处理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并随后从中间转印带20移除的调色剂。

对于这样的以负极性充电的捕集调色剂的喷射处理,从高压电源54和56向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施加负偏压。在此情况下,假设从高压电源54施加到导电刷51的负偏压为-1000v并且从高压电源56施加到调色剂充电辊52的负偏压为-1500v。应当注意,上述取值仅仅是示例,并且偏压不限于此。

尽管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上的大部分捕集调色剂以负极性充电,但是仍有少量捕集调色剂由于放电而以正极性充电。鉴于此,为了将以正极性充电的捕集调色剂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喷射处理包括向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施加正偏压的步骤。相应地,从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朝向中间转印带20形成正电场,并且即使是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上具有正极性的少量捕集调色剂也可以被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

对于这样的以正极性充电的捕集调色剂的喷射处理,从高压电源54和56向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施加正偏压。在此情况下,假设从高压电源54施加到导电刷51的正偏压为+1000v,并且从高压电源56施加到调色剂充电辊52的正偏压为+1500v。应当注意,上述取值仅仅是示例,并且偏压不限于此。

在喷射处理中,施加到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的偏压在正和负之间交替切换,同时旋转中间转印带20。在导电刷51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形成的电场以及在调色剂充电辊52和中间转印带20之间形成的电场在正和负之间交替。相应地,由于在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上的以正极性充电的捕集调色剂和以负极性充电的捕集调色剂都被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因此可以抑制由于带清洁器27导致的清洁效果下降。

现在将描述收集处理,其中由初次转印单元收集通过喷射处理从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

在喷射处理期间,中间转印带20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喷射到中间转印带20的捕集调色剂通过在带清洁器27的下游侧的初次转印单元逆转印到感光鼓1,由鼓清洁器6收集,并且储存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

在诸如后旋转这样的非成像时段期间执行喷射处理。在成像操作期间执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收集处理,并且通过作为最上游站的第一(y)站收集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鉴于此,为了防止第一(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增加,由第二站(m)收集在喷射处理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捕集调色剂。

在与连续成像命令相关的所有成像时段中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经过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之后执行喷射处理。首先,向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交替地施加正偏压和负偏压。向导电刷51交替地施加负偏压v2=-1000v和正偏压v1=1000v,并且向调色剂充电辊52交替地施加负偏压v4=-1500v和正偏压v3=1500v。因此,在导电刷51中捕集的调色剂和在调色剂充电辊52的表面中捕集的调色剂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

在喷射处理中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的大部分捕集调色剂是具有负极性的调色剂。为了用第二站收集喷射的捕集调色剂,当喷射的捕集调色剂经过第一(y)站时,向第一站的初次转印辊21y施加正偏压。另一方面,当喷射的捕集调色剂经过第二(m)站时,向第二站的初次转印辊21m施加负偏压。因此,从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喷射的具有负极性的捕集调色剂不会被收集在第一站中而是被收集在第二站中。

在喷射处理中喷射的捕集调色剂也包括少量具有正极性的调色剂。由于向第一站的初次转印辊21y施加了正偏压,因此这样的具有正极性的捕集调色剂被收集在第一站中。

尽管已经描述了在第二站中收集在喷射处理中喷射的大部分捕集调色剂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在另一站中收集捕集调色剂,或者可以由多个站以分散的方式执行收集而不将收集限制为一个站。

通过在作为非成像时段的后旋转期间执行的喷射处理喷射的捕集调色剂被收集在第二站中。所以,考虑由于喷射的捕集调色剂的收集而引起的第二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加来进行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的判定。换句话说,当通过将已在第二站中收集的后旋转期间在喷射处理中喷射的捕集调色剂的量与第二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相加而获得的值等于或超过阈值th时,在后旋转期间执行第二传送控制。

而且,通过忽略在喷射处理中喷射的具有正极性的捕集调色剂(原因是其量是微小的)并且通过假设在喷射处理中喷射的捕集调色剂完全是具有负极性的调色剂来计算废调色剂储存量。

在第三实施例中,基于第二(m)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来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

现在将参考图9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0中的废调色剂传送控制。图9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废调色剂传送控制流程的流程图。由流程图表示的处理通过成像装置100的控制器62执行。

在s301中,控制器62接受来自主机61的成像命令的输入。

在s302中,控制器62促使成像装置100开始针对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的成像操作。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2。

在s303中,控制器62获得通过第n个记录介质片材上的成像产生的废调色剂的量。首先,控制器62获得第一(y)站至第四(k)站中的废调色剂收集量w1(w1y、w1m、w1c和w1k)。该计算方法类似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s203的计算方法。

在s304中,控制器62获得在先前的成像(第n-1个片材的成像)结束时以负极性充电并储存在带清洁器27(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中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c0。该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被称为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控制器62使用在先前的成像时段期间获得的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作为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c0。控制器62将在成像时段期间获得的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存储在存储器64中以作为将在接下来的成像时段期间使用的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c0。控制器62以该方式从存储器64读取并获得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c0。

在s305中,控制器62计算通过当前的成像(第n个片材的成像)以负极性充电并储存在带清洁器27(导电刷51和调色剂充电辊52)中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c。该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被称为带清洁器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量。首先,基于通过第n个片材的成像产生的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量和清洁效率i,控制器62根据以下的公式计算在成像时段期间捕集在带清洁器27中的调色剂的量c1。

c1=(1-i)×(1-s)×(ay×dy×ty+am×dm×tm+ac×dc×tc+ak×dk×tk)

控制器62将在带清洁器中捕集的调色剂的获得量c1以及在s304中获得的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c0相加以根据以下的公式获得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

c=c1+c0

在s306中,控制器62获得通过第一传送控制传送到成像装置100的主体的废调色剂的量we。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4。

在s307中,控制器62获得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5。

在s308中,控制器62获得在成像操作之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06。

在s309中,控制器62将在s308中获得的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中的第一(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y与阈值th进行比较。该处理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的s207。当wy小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310,但是当wy等于或大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311。

在s310中,控制器62将在s308中获得的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wy、wm、wc和wk)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更新关于已经存储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该处理类似于第二实施例中的s208。

在s311中,控制器62暂时停止连续成像操作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如果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由w3表示,则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w3。相应地,由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因此可以抑制诸如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或传送路径中的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问题的出现。第二传送控制的细节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基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之间的差值将w3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使得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以促使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变为小于阈值th。

在s312中,控制器62通过从在s308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去由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3而获得值(w-w3),并且在存储器64中更新关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该处理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s110。

在s313中,控制器62检查是否已经给出连续成像请求。此时,控制器62判定是否满足n<m。当n<m时,控制器62确定已经给出连续成像请求,前进到s3130并且递增n,并且前进到s314。当尚未给出连续成像请求时,控制器62前进到s315。此时,当n≥m时,控制器62确定尚未给出连续成像请求(与连续成像请求相关的所有记录介质的成像已经完成)。

在s314中,控制器62将存储在存储器64中的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c0的值更新为在s305中获得的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量c。随后,处理返回到s303。

在s315中,控制器62执行在带清洁器27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喷射处理。

在s316中,考虑到由于s315中的喷射处理引起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增加,控制器62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量w。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喷射处理产生的废调色剂被收集在第二(m)站中。通过喷射处理产生的废调色剂被假设为完全具有负极性。假设由于喷射处理而排出了在带清洁器27中储存的所有废调色剂。所以,控制器62使用在s305中获得的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以及在s310或s312中获得的喷射处理即将开始之前第二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m根据以下的公式获得第二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m。

wm=wm+c

在s317中,控制器62将在s316中获得的第二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m与阈值th进行比较。当wm小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318,但是当wm等于或大于阈值th时,控制器62前进到s319。

在s318中,控制器62将在s316中获得的第二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m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更新关于已经存储的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另外,控制器62将存储在存储器64中的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的值更新为0。

在s319中,控制器62执行第二传送控制。如果通过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由w3表示,则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w3。相应地,由于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少,因此可以抑制诸如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或传送路径中的废调色剂堵塞这样的问题的出现。第二传送控制的细节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可以基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之间的差值将w3设定为适当的值,以使得执行第二传送控制促使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变为小于阈值th。

在s320中,控制器62通过从在s310或s312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y、wc和wk和在s316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m减去由第二传送控制传送的废调色剂的量w3而获得值(w-w3)。控制器62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64中,并且在存储器64中更新关于废调色剂储存量的信息。另外,控制器62将存储在存储器64中的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的值更新为0。

在s321中,控制器62执行后旋转,获得由于后旋转而传送的废调色剂传送量w4,并且通过从在s320中获得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减去废调色剂传送量w4而获得值(w-w4)。控制器62将所获得的值存储在存储器64中以作为在各个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储存的废调色剂的初始量w0,并且更新关于废调色剂的初始量的信息。另外,控制器62将在带清洁器中储存的调色剂的初始量c0的值更新为在s318或s320中获得的带清洁器中的调色剂储存量c。随后,控制器62促使进行到成像操作待机状态的转换。

根据第三实施例中的成像装置,即使对于由处理盒7的感光单元13收集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配置,也能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并且当废调色剂储存量等于或大于阈值时,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结果,可以防止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的废调色剂储存量变得过多,并且可以防止在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中发生废调色剂的堵塞等。另外,可以抑制带清洁器27的清洁效果的下降。另外,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通过将执行二次转印后的残余调色剂的收集的第一(y)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y与阈值th进行比较而在s309中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然而,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可以将所有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中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进行比较。另外,已经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通过将执行在喷射处理中喷射的捕集调色剂的收集的第二(m)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wm与阈值th进行比较而在s317中判定是否要执行第二传送控制。然而,以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方式,可以将所有站的废调色剂储存量中的最大值wmax与阈值th进行比较。

变型例

各个实施例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本发明应用于这样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配置成使得通过初次转印单元从感光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单元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这样的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配置成使得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记录介质。

各个实施例描述了这样的示例,其中通过考虑在成像之后当传送单元通过感光鼓1的预备旋转被驱动时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传送到废调色剂盒26的调色剂量来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量。作为其附加或替代,可以通过考虑在成像之前当传送单元通过感光鼓1的预备旋转被驱动时从废调色剂储存部分13a传送到废调色剂盒26的调色剂量来获得废调色剂储存量。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