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3560发布日期:2019-01-05 10: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平板电脑等显示设备,往往需要为常用的前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预留空间。比如,当电子感光器件为前置摄像头时,通常将其设置在显示设备的正面顶部位置,当电子感光器件为指纹识别器件时,通常将其设置在显示设备的正面底部位置,如此在相应位置形成非显示区,从而降低设备的屏占比。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开设高透光区来容置上述电子感光器件,其中,该高透光区通常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制作通孔的设计,这种设计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显示区内以极高的精度和极高的工艺切割能力进行切割,以形成固定形状的通孔。

由于在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区形成通孔的设计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极高的工艺切割能力,因此导致显示面板的良率大大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无需对镂空部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进行挖孔的前提下即可实现镂空部的透光性能,有利于简化生产工序,提升生产良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包括镂空部、第一非显示区、显示区和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围所述镂空部,所述显示区包围所述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围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位于所述第一衬底靠近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驱动电路层,所述彩膜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和位于所述第二衬底上靠近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黑矩阵和色阻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和所述色阻层在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镂空部不交叠,所述镂空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和所述第二衬底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柱;

位于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所述阵列基板一侧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包括沿所述上偏光片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上偏光片并与所述镂空部对应的第一通孔;

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远离所述彩膜基板一侧的下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包括沿所述下偏光片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下偏光片并与所述镂空部对应的第二通孔。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镂空部,该镂空部位于显示区的边缘所限定的范围内,此种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上偏光片上设置有与上述镂空部对应的第一通孔,在下偏光片上设置有与上述镂空部对应的第二通孔,此外在镂空部对应位置设置了第一支撑柱,在镂空部对应的位置未设置驱动电路层和色阻层,因此,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提升镂空部的透光率,同时,在镂空部对应的位置不设置驱动电路层和色阻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镂空部的透光率。特别是,在镂空部对应位置,并未对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进行挖孔设计,而是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设置了第一支撑柱,不对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进行挖孔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度,因此,在保证镂空部的透光率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面板中镂空部及周边区域的一种布局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面板中镂空部及周边区域的另一种布局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上偏光片、下偏光片和摄像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上偏光片、下偏光片和摄像头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一种俯视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开设高透光区来容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其中,该高透光区通常是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制作通孔的设计,这种设计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在显示区内以极高的精度和极高的工艺切割能力进行切割,以形成固定形状的通孔。

由于在显示面板上的显示区形成通孔的设计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极高的工艺切割能力,因此导致显示面板的良率大大下降。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在无需对镂空部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进行挖孔的前提下即可实现镂空部的透光性能,有利于简化生产工序,提升生产良率。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截面图,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包括镂空部80、第一非显示区11、显示区13和第二非显示区12,第一非显示区11包围镂空部80,显示区13包围第一非显示区11,第二非显示区12包围显示区13;显示面板100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10以及位于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液晶,阵列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8和位于第一衬底18靠近彩膜基板20一侧的驱动电路层66,彩膜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和位于第二衬底21上靠近阵列基板10一侧的黑矩阵22和色阻层23;驱动电路层66和色阻层23在第一衬底18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镂空部80不交叠,镂空部80包括位于第一衬底18和第二衬底21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柱61;

位于彩膜基板20远离阵列基板10一侧的上偏光片50,上偏光片50包括沿上偏光片50厚度方向贯穿上偏光片50并与镂空部80对应的第一通孔51;

位于阵列基板10远离彩膜基板20一侧的下偏光片40,下偏光片40包括沿下偏光片40厚度方向贯穿下偏光片40并与镂空部80对应的第二通孔42。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出了镂空部80在显示面板100上的一种位置示意图,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80还可位于显示面板100上的其他区域,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图1中的镂空部80体现为圆形,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镂空部80还可体现为其它的形状,例如椭圆形、方形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图1和图2中镂空部80的尺寸仅为示意性说明,并不代表实际尺寸。此外,图2仅示出了上偏光片50、彩膜基板20、阵列基板10及下偏光片40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并不代表实际的膜层结构。

具体地,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显示区13的边缘所限定的范围内引入了镂空部80,该镂空部80不占用显示面板100的边框区域,即不占用第二非显示区12的空间,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屏占比。该镂空部80用于放置摄像头、红外感测器件、指纹识别器件等电子感光器件。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10和彩膜基板20,阵列基板10包括第一衬底18和位于第一衬底18上的驱动电路层66,彩膜基板20包括第二衬底21和位于第二衬底21上的黑矩阵22和色阻层23,特别是,在第一镂空部80对应位置设置有贯穿上偏光片50的第一通孔51、第二衬底21、第一衬底18、位于第一衬底18和第二衬底21之间的第一支撑柱61和贯穿下偏光片40的第二通孔42,在第一镂空部80对应位置设置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2,同时未在镂空部80对应位置设置驱动电路层66和色阻层23的方式,有利于提升镂空部80的透光性能。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不对镂空部80对应位置处的第一衬底18和第二衬底21进行挖孔设计,如此有利于简化在显示面板100上形成镂空部80时的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形成通孔的设计中由于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极高的工艺切割能力而导致生产良率降低的问题,因此在提升镂空部80透光性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良率。

可选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面板100中镂空部80及周边区域的一种布局图,该图能体现驱动电路层66的构造,请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路层66包括栅极线71、数据线72、以及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电连接的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73。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示意性地给出了薄膜晶体管和镂空部80的相对位置关系,并不代表镂空部80和薄膜晶体管的实际数量和尺寸。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3,由于镂空部80位置未设置驱动电路层66,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在到达镂空部80周边区域时,在镂空部80周围进行绕线,如此有利于提升镂空部80的透光性能。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交叉限定多个子像素单元,多个子像素单元形成多个像素单元行,在显示过程中,通过栅极线71向像素单元行输入栅极驱动信号,开启对应像素单元行中的各第一薄膜晶体管73,然后与该像素单元行对应的数据线72向像素单元行输入显示数据信号,如此使显示面板100得以实现显示功能。

可选地,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3的多个第二支撑柱63,镂空部8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61;

第一支撑柱61的形状和尺寸与至少部分第二支撑柱63相同,且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柱61之间的距离与至少部分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柱63之间的距离相同。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13设置有多个位于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10之间的第二支撑柱63,该第二支撑柱63能够对彩膜基板20和阵列基板10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外力作用到彩膜基板20上时彩膜基板20相对于阵列基板10发生挤压形变而影响液晶的正常偏转,因此有利于防止显示面板100出现显示异常的现象。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二镂空部80对应的位置设置与第一支撑柱61尺寸、形状均相同的第一支撑柱61,且第一支撑柱61的排布方式与第二支撑住的排布方式相同,如此使得第一支撑柱61和第二支撑柱63能够在同一制程中完成制作,省去了在镂空部80对应位置单独制作第一支撑柱61的工序,因而有利于节约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序,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支撑柱61靠近第一衬底18的一侧还包括与第一支撑柱61一一对应设置的支撑块64,第一支撑柱61靠近支撑块64的表面与支撑块64接触;

支撑块64包括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绝缘的第二薄膜晶体管74,第二薄膜晶体管74和第一薄膜晶体管73在相同的工艺制程中制作形成。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在显示区13,第二支撑柱63是位于驱动电路层66远离第一衬底18的一侧与彩膜基板20之间的,且与驱动电路层66远离第一衬底18的一侧接触,驱动电路层66远离第一衬底18的一侧为第二支撑柱63提供了支撑平台。当第一支撑柱61与第二支撑柱63的尺寸和排布完全相同时,在第一支撑柱61靠近也需对应设置支撑平台,即图2所示的支撑块64。该实施例中的支撑块64包括第二薄膜晶体管74,请参见图3,且该第二薄膜晶体管74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均未电连接,并与第一薄膜晶体管73在相同的工艺制程中制作形成,如此,在制作第一薄膜晶体管73的同时形成了第二薄膜晶体管74,即形成了与第一支撑柱61对应的支撑块64,因此省去了为第一支撑柱61单独制作支撑块64的工序,因而有利于节约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序,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构成的支撑块64的第二薄膜晶体管74相当于悬空的薄膜晶体管,不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形成电连接。在制作第二支撑柱63的同时完成镂空部80中第一支撑柱61的制作,在制作驱动电路层66的同时完成镂空部80中支撑块64的制作,如此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序,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黑矩阵22还包括位于镂空部80的第一黑矩阵24;第一黑矩阵24与支撑块64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黑矩阵24在第一衬底18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支撑块64在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2,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二薄膜晶体管74作为与第一支撑柱61对应的支撑块64时,由于第二薄膜晶体管74中包括金属膜层,这些金属膜层的存在使得镂空部80可能发生反光的现象,本申请在彩膜基板20上与第二薄膜晶体管74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黑矩阵24时,第一黑矩阵24能够对第二薄膜晶体管74反射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对镂空部80所设置的电子感光器件的光学性能造成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支撑柱61和第二支撑柱63均采用透光性较高的材料制作,以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整体的透光率。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截面图的视角下,第一支撑柱61和第二支撑柱63的截面均呈现倒梯形结构,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61和第二支撑柱63的截面还可呈现为其它结构,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截面图,该实施例中,黑矩阵22在第一衬底18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镂空部80不交叠。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之处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请参见图4,该实施例中在镂空部80对应的位置未设置黑矩阵22,由于黑矩阵22的存在会影响镂空部80的透光率,因此图4所示实施例中未在镂空部80对应位置设置黑矩阵22的方式有利于提升镂空部80的透光率。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镂空部80包括一个第一支撑柱61,第一支撑柱61固定在第二衬底21上靠近第一衬底18的一侧;第一支撑柱61在第一衬底18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边缘与镂空部80在第一衬底18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边缘交叠。

具体地,请参见图4,该实施例中,在镂空部80对应的位置仅设置了一个面积较大的第一支撑柱61,特别是,该第一支撑柱61在第一衬底18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边缘与镂空部80的边缘是重合的,如此,在有利于提升镂空部80对应位置的透光率的同时,仅通过一个第一支撑柱61即可对显示面板100上镂空部80对应的区域起到支撑的作用。

可选地,请继续参见图4,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柱61朝向第一衬底18的表面与第一衬底18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并未在第一衬底18上朝向第二衬底21的一侧制作与第一支撑柱61对应的支撑块64,而是将第一支撑柱61的高度加大,请结合图5,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显示面板100中镂空部80及周边区域的另一种布局图,该实施例中镂空部80对应区域未设置悬空薄膜晶体管,使第一支撑柱61与第一衬底18朝向第二衬底21的表面直接接触,利用第一衬底18对第一支撑柱61进行支撑,此种方式相当于省去了在第一衬底18上朝向第二衬底21的表面制作支撑块64的工序,因而同样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序,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同时,在镂空部80对应区域未设置悬空薄膜晶体管的方式还有利于提升镂空部80的透光率。

可选地,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截面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见图6和图7,镂空部80还包括固定在第一衬底18靠近第二衬底21一侧的支撑垫77,第一支撑柱61朝向第一衬底18的表面与支撑垫77朝向第二衬底21的表面直接接触。

可选地,请参见图6,支撑垫77包括一个块状支撑垫77,或者,请参见图7,支撑垫77包括多个子支撑垫76。

具体地,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一衬底18上朝向第二衬底21的表面引入了与第一支撑柱61对应的支撑垫77,使第一支撑柱61朝向第一衬底18的表面与支撑垫77朝向第二衬底21的表面直接接触,从而使得支撑垫77对第一支撑柱61起到支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所示实施例中,镂空部80对应位置处第一支撑柱61的高度可与显示面板100上其他位置设置的第二支撑柱63的高度设置为相同,同时,支撑垫77的高度可与显示面板100上驱动电路层66的高度设置为相同,如此,第一支撑柱61可参照第二支撑柱63的高度规格来生产,支撑垫77可参照驱动电路层66的高度规格来生产,此种方式同样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艺,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图6和图7中的第一支撑柱61和支撑垫77还可采用其他的高度规格,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此外,第一支撑柱61和支撑垫77均采用透光性好的材质构成,从而有利于提升镂空部80对应位置的透光率。

可选地,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另一种截面图,请参见图8,该实施例中在镂空部80对应的位置设置一个面积较大的第一支撑柱61,该第一支撑柱61对应多个子支撑垫76。当支撑垫77包括多个子支撑垫76时,子支撑垫76包括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绝缘的第三薄膜晶体管75,请结合图3,第三薄膜晶体管75和第一薄膜晶体管73在相同的工艺制程中制作形成。

具体地,请结合图3和图8,子支撑垫76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75,且该第三薄膜晶体管75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均未电连接,并与第一薄膜晶体管73在相同的工艺制程中制作形成,如此,在制作第一薄膜晶体管73的同时形成了第三薄膜晶体管75,即形成了与第一支撑柱61对应的子支撑垫76,因此省去了为第一支撑柱61单独制作子支撑垫76的工序,因而有利于节约显示面板100的生产工序,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生产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8所示实施例中构成的子支撑垫76的第三薄膜晶体管75相当于悬空的薄膜晶体管,不与栅极线71和数据线72形成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子支撑垫76包括第三薄膜晶体管75时,在彩膜基板20的第二衬底21朝向第一衬底18的一侧还可设置有与第三薄膜晶体管75对应的第二黑矩阵25。由于第三薄膜晶体管75中包括金属膜层,这些金属膜层的存在使得镂空部80可能发生反光的现象,本申请在彩膜基板20上与第三薄膜晶体管75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黑矩阵25时,第二黑矩阵25能够对第三薄膜晶体管75反射的光线进行遮挡,从而避免对镂空部80所设置的电子感光器件的光学性能造成影响。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位于上偏光片50上的第一通孔51和位于下偏光片40上的第二通孔42的面积可设计为基本相同,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上偏光片50、下偏光片40和摄像头的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当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2的面积设置为基本相同时,摄像头可以后的一定的视觉张角,从而实现拍摄功能。

可选地,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上偏光片50、下偏光片40和摄像头的另一种相对位置关系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2的一种俯视图,请结合图8、图10和图11,上偏光片50中第一通孔51的面积大于下偏光片40中第二通孔42的面积,第一通孔51的边缘位于第二通孔42的边缘外侧。通常摄像头是置于下偏光片40远离上偏光片50的一侧的,当将第一通孔51的面积设置的大于下偏光片40的面积时,摄像头可以获得更大的视觉张角,因而能够拍摄出更多的景物。

可选地,请参见图11,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2同心设置且第一通孔51的边缘与第二通孔42的边缘内之间的距离为d1,其中,d1≥0.15mm。当将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4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d1≥0.15mm时,如此既不会增加第一非显示区11的边框宽度,又能使摄像头获得更大的视觉张角。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的镂空部的透光率大于等于80%。如此能够使得设置与镂空部对应位置处的电子感光器件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光线,因而有利于提升电子感光器件的感光性能。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2,该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该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100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上设置有镂空部,该镂空部位于显示区的边缘所限定的范围内,此种设计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屏占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上偏光片上设置有与上述镂空部对应的第一通孔,在下偏光片上设置有与上述镂空部对应的第二通孔,此外在镂空部对应位置设置了第一支撑柱,在镂空部对应的位置未设置驱动电路层和色阻层,因此,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设置有利于提升镂空部的透光率,同时,在镂空部对应的位置不设置驱动电路层和色阻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镂空部的透光率。特别是,在镂空部对应位置,并未对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进行挖孔设计,而是在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之间设置了第一支撑柱,不对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进行挖孔的方式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的工艺难度,因此,在保证镂空部的透光率的同时还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生产良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