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收容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收容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8055发布日期:2019-05-15 22:1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片材收容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收容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收容装置以及具备该片材收容装置的复印机、多功能设备、打印机、传真装置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具备收容记录用纸等片材的片材收容装置(具体而言为供纸盒、供纸托盘),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利用片材供给部件(具体而言为拾取辊)将片材收容装置所收容的片材从片材收容装置逐张供给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再利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形成图像。

在片材收容装置之中,具备:板部件,其堆叠片材并绕沿着与片材供给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及施力部件,其将板部件朝向片材供给部件上推。在这样的片材收容装置中,随着片材的尺寸变大(即随着片材的重量变重)而由施力部件对片材向片材供给部件的按压力变小,所以相应地易于产生空送。另一方面,随着片材的尺寸变小(即随着片材的重量变轻)而施力部件对片材向片材供给部件的按压力变大,所以相应地易于产生重送。

关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片材收容装置,具备:第一板部件,其载置片材;第一施力部件,其将第一板部件上推;第二板部件,其配置在第一板部件的与载置片材侧相反的一侧;及第二施力部件,其将第二板部件上推,所述片材收容装置构成为,利用第一施力部件将第一板部件上推或利用第一施力部件以及第二施力部件这两者将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这两者上推。在该片材收容装置中,根据片材的尺寸使对第一板部件的上推力变化,将对片材向片材供给部件的按压力设为适当的力,由此无论片材的尺寸如何,均可防止空送、重送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6383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第一板部件的面积大于第二板部件的面积。因此,第一板部件比第二板部件重,作为将第一板部件上推的施力部件,需要使用相应地增大上推力的施力部件。将第一板部件上推的施力部件通常为,上推力越大公差越大。由此,对片材向片材供给部件的按压力的压力精度变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片材向片材供给部件的按压力的压力精度的片材收容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片材收容装置具备:第一板部件,其载置片材;第一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一板部件上推;第二板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板部件的与载置所述片材侧相反的一侧;及第二施力部件,其将所述第二板部件上推,所述片材收容装置构成为,根据所述片材的尺寸,利用所述第一施力部件将所述第一板部件上推或利用所述第一施力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施力部件这两者将所述第一板部件以及所述第二板部件这两者上推,所述片材收容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件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板部件的面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对片材向片材供给部件的按压力的压力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中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时的概要立体图。

图3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中去除片材供给装置而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时的概要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中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中利用第一上推动作使第一板部件位于最上位置位置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中利用第二上推动作使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

图7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中的第一板部件、第二板部件、第一施力部件、第二施力部件、宽度限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表示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概要俯视图。

图9为表示第一板部件的概要俯视图。

图10为表示第二板部件的概要俯视图。

图11为沿着图8所示的a-a线的概要剖视图。

图12为表示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的其他示例的概要俯视图。

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一板部件的概要俯视图。

图14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二板部件的概要俯视图。

图15为表示第一板部件以及第二板部件的再一其他示例的概要俯视图。

图16为从片材载置侧观察宽度限制部件时的概要侧视图。

图17为从正面侧的斜下方观察片材供给装置时的概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观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符号x、y、z分别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左右方向、进深方向以及上下方向。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未图示的图像承载体(具体而言为感光体鼓),且为根据从外部传递的图像数据相对于未图示的记录用纸等片材(具体而言为记录片材)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是单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串联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和图像读取装置120。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设置有图像形成部101和片材输送系统102。

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收容片材的片材收容装置200(具体而言为供纸盒、供纸托盘)。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利用片材供给部件(具体而言为拾取辊271,图1中未图示,参照后述的图2、图17)将片材收容装置200所收容的片材从片材收容装置200逐张供给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再利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形成图像。

[片材收容装置]

图2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时的概要立体图。图3为从正面侧的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去除片材供给装置270而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时的概要立体图。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利用第一上推动作使第一板部件210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利用第二上推动作使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上位置的状态的概要立体图。图7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收容装置200中的第一板部件210、第二板部件220、第一施力部件230、第二施力部件240、宽度限制部件250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表示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的一个示例的概要俯视图。图9为表示第一板部件210的概要俯视图。图10为表示第二板部件220的概要俯视图。此外,图11为沿着图8所示的a-a线的概要剖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

片材收容装置200具备:第一板部件210(参照图2至图9、图11)、第一施力部件230(参照图5至图7)、第二板部件220(参照图2至图8、图10、图11)、第二施力部件240(参照图6以及图7)。第一板部件210载置片材。第一施力部件230设置在第一板部件210与壳体201(参照图2、图3)的底部件201b(参照图2、图3)之间而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第二板部件220配置在第一板部件210的载置片材侧相反的一侧。第二施力部件240设置在第二板部件220与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之间而将第二板部件220上推。由此,第二施力部件240能够将被第一施力部件230上推的第一板部件210与第一施力部件230一起上推。片材收容装置200构成为,根据片材的尺寸利用第一施力部件230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或利用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这两者将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上推。即,片材收容装置200构成为,能够根据片材的尺寸切换第一上推动作和第二上推动作。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一施力部件230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这两者将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上推。详细而言,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二施力部件240将第二板部件220上推再利用第二板部件220辅助并上推被第一施力部件230上推的第一板部件210。于是,能够根据片材的尺寸使向第一板部件210的上推力变化。由此,能够将向片材供给部件〔具体而言为拾取辊271(参照图2)〕的按压力设为适当的力。因此,无论片材的尺寸如何,均能够防止空送、重送的产生。在该例中,在片材的尺寸小于规定的尺寸(在该例中为a4尺寸)时,在第一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一施力部件230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在片材的尺寸为规定的尺寸(在该例中为a4尺寸)以上时,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利用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这两者将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上推。

第一板部件210设置为相对于第二板部件220绕第一支点轴线α(参照图4)转动自如,所述第一支点轴线α沿着与供给片材的片材供给方向w正交的宽度方向h。第二板部件220设置为相对于片材收容装置200的主体侧(具体而言中为壳体201)绕沿着宽度方向h的第二支点轴线β(参照图4)转动自如。通过如此设置,仅将第二板部件220安装于片材收容装置200的壳体201即可,能够相应地提高向板部件的壳体201的组装操作性。

详细而言,第一板部件210利用凹凸卡合相对于第二板部件220转动。此外,第二板部件220利用凹凸卡合相对于壳体201转动。具体而言,在第一板部件210的后端侧的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设置有后端缺口部210b(参照图4至图9、图11)。在第二板部件220的后端侧的宽度方向h中央部也同样地设置有后端缺口部220b(参照图4至图7、图10、图11)。在第二板部件220中的设置于后端缺口部220b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侧的支承片220c、220c(参照图7、图10)处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h贯通的贯通孔220d、220d(参照图7)。在第一板部件210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侧的外壁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h的内侧延伸的支承轴210c、210c(参照图7、图9)。第一板部件210通过支承轴210c、210c插通于第二板部件220中的贯通孔220d、220d而被支承为绕第一支点轴线α转动自如。在壳体201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侧的内壁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h的内侧延伸的支承轴201a、201a(参照图5)。在设置于第二板部件220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侧的支承片220e、220e(参照图4至图8、图10、图11)设置有沿着宽度方向h的内侧贯通的贯通孔220f、220f(参照图4至图7)。第二板部件220通过将壳体201中的支承轴201a、201a插通于贯通孔220f、220f而被支承为绕第二支点轴线β转动自如。

再者,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也可以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但在该情况下,为了将第一板部件210重叠于第二板部件220上,而使从第一板部件210的片材供给方向w观察时的形状与从第二板部件220的片材供给方向w观察时形状(该例中为l字形状)大致相同,相应地会招致第一板部件210的大型化。因此,期望第一板部件210小型化。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设置在偏离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上的位置。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将从第一板部件210的片材供给方向w观察时的形状设为与从第二板部件220的片材供给方向w观察时的形状(该例中为l字形状)不同的形状,由此,能够实现第一板部件21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相对于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向下侧偏离。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以使第一板部件210重叠于第二板部件220上的状态将从第一板部件210的片材供给方向w观察时的形状设为直线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以及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在第二板部件220位于最下位置时沿上下方向z(从上下方向z观察时)重叠。通过如此设置,在对第一上推动作和第二上推动作进行切换时能够减少由第二板部件220的转动产生的第一板部件210与第二板部件220的相对位置的变化量。

再者,当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位于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时的第一板部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参照图2至图9、图11)的位置或比第一板部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更靠下侧的位置时,由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板部件220向上方的转动产生的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片材的顶端轨迹远离壳体201的片材出口,相应地片材的供给距离变长。因此,期望缩小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片材的供给距离。

对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位于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时的第一板部件210的片材载置面210a的上侧。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由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板部件220向上方的转动产生的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片材的顶端轨迹靠近壳体201的片材出口,由此,能够缩小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片材的供给距离。

再者,当与第二板部件220重叠时的第一板部件210的上表面和第二板部件220的上表面的高低差变大时,相应地易于产生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部弯曲,被第二上推动作中供给片材时的引导辊(未图示)勾挂等不良情况。这种情况特别是,在第一板部件210的上表面比第二板部件220的上表面低的情况下,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部向上方弯曲而易于产生角部的弯折(所谓的角部折叠)等不良情况。因此,期望抑制被供给片材时的引导辊勾挂等不良情况。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板部件220设置有向下方凹入的凹部221(参照图4至图8、图10、图11)。第一板部件210进入第二板部件220中的凹部221内。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尽量缩小或消除与第二板部件220重叠时的第一板部件210的上表面和第二板部件220的上表面的高低差。由此,能够抑制在第二上推动作中被供给片材时的引导辊勾挂等不良情况。这种情况特别是,如图11所示,在与第二板部件220重叠时的第一板部件210中的片材载置面210a和第二板部件220中的片材载置面220a(参照图4至图8、图10、图11)为相同高度或比第二板部件220中的片材载置面220a高规定量(例如高0.5mm~1mm左右)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详细而言,通过第二板部件220与第一板部件210重叠的区域向下方弯曲而形成凹部221。凹部221至少设置于包含片材载置面的区域。

再者,第一上推动作中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的第一施力部件230(具体而言为压接弹簧)以及第二上推动作中将第二板部件220与被第一施力部件230上推的第一板部件210一起上推的第二施力部件240(具体而言为压接弹簧)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来选择。即,作为第一施力部件230,在选择第二施力部件240之前,选择具有第一上推动作中的规定的上推力的部件。即,由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部件230产生的上推力成为,第一上推动作中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最大收容尺寸(该例中为16k尺寸)的片材以载置于第一板部件210的状态经由第一板部件210被拾取辊271适当地(不会产生空送、重送的程度)按压的按压力的上推力。接着,作为第二施力部件240,选择考虑由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部件230产生的上推力而第二上推动作中的具有规定的上推力的部件。即,由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施力部件240产生的上推力为,为了第二上推动作中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最大收容尺寸(比第一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大的尺寸,该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以载置于第一板部件210的状态经由第二板部件220而被拾取辊271适当地按压而成为小于与由第一施力部件230产生的按压力对应的量的按压力的上推力。

因此,通常由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施力部件240产生的上推力小于由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部件230产生上推力。通过如此设置,不仅在第一上推动作中能够将片材适当地按压于拾取辊271,还能够在第二上推动作中将片材适当地按压于拾取辊271。

需要说明的是,由第二上推动作中的第二施力部件240产生的上推力无论压缩长度如何,均小于由第一上推动作中的第一施力部件230的任意的压缩长度产生的上推力。第一施力部件230也可以是单一的部件,也可以是多个部件。在该例中,第一施力部件230被设为两个第一施力部件230、230。在第一施力部件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将上推特性(具体而言为弹簧特性)设为均相同或大致相同。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易于均等地上推第一板部件210。同样地,第二施力部件240也可以是单一的部件,也可以是多个部件。在该例中,第二施力部件被设为两个第二施力部件240、240。在第二施力部件为多个的情况下,优选将上推特性(具体而言为弹簧特性)设为相同的或大致相同。通过如此设置,能够易于均等地上推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

详细而言,在第二板部件220的顶端侧的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设置有顶端缺口部220g(参照图7、图10)。两个第一施力部件230、230配置为,在第一板部件210的顶端侧的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的下方位于顶端缺口部220g内。由此,两个第一施力部件230、230能够上推第一板部件210的顶端侧的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部。两个第二施力部件240、240分别配置在第二板部件220的顶端侧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部的下方。由此,两个第二施力部件240、240能够上推第二板部件220的顶端侧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以在宽度方向h上对齐的方式排列设置。通过如此设置,在第二上推动作中能够将片材平衡且稳定地按压于拾取辊271。

具体而言,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配置为,它们的轴中心排列在沿着宽度方向h的假想直线上。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在宽度方向h上均等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收容装置200具备限制片材的尺寸宽度的限制部件(具体而言为宽度限制部件和/或后端限制部件,在该例中为宽度限制部件以及后端限制部件这两者)。宽度限制部件250、250(参照图2至图7)在宽度方向h上限制沿着与片材的片材供给方向w正交的片材面的第一方向(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宽度。后端限制部件260(参照图2、图3)在长度方向n上限制沿着片材的片材供给方向w的第二方向(长度方向n)上的尺寸宽度。

在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分别设置有容许宽度限制部件250、250的移动的宽度缺口部210d、210d(参照图7至图9)以及宽度缺口部220h、220h(参照图7、图8、图10)。宽度缺口部210d、210d为一部分敞开的凹部。宽度缺口部220h、220h为周围闭塞的孔部。在第二板部件220设置有朝向限制部件(在该例中朝向宽度限制部件250、250向宽度方向h的两外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222、222(参照图4至图8、图10)。限制部件(该例中为宽度限制部件250、250)在限制小于规定的尺寸(在该例中为a4尺寸)的尺寸(该例中为16k尺寸、71/4尺寸、b5尺寸、a5尺寸、51/2尺寸)的片材的尺寸宽度时,构成为配置在延伸设置部222、222上而进行第一上推动作的第一上推机构(参照图5)。另一方面,限制部件(该例中为宽度限制部件250、250)在限制规定的尺寸以上的尺寸(该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的尺寸宽度时,构成从延伸设置部222、222上退避而进行第二上推动作的第二上推机构(参照图6)。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并与限制部件的移动联动地根据片材的尺寸可靠地切换第一上推动作和第二上推动作。

详细而言,在宽度限制部件250、250的第二板部件220中的与延伸设置部222、2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插通延伸设置部222、222的插通孔251、251(参照图4至图7)。插通孔251、251沿着宽度方向h贯通。

具体而言,宽度限制部件250、250沿着宽度方向h移动自如,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相互联动且滑动自如地设置于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宽度限制部件250、250的与片材对置的侧面沿着上下方向z形成。在该例中,在宽度限制部件250、250设置有使宽度限制部件主体250a、250a(参照图7)沿宽度方向h滑动的滑动部252(参照图7)、和使宽度限制部件主体250a、250a(参照图7)相互联动的联动机构253(参照图7)。滑动部252构成一对滑动导轨252a、252a(参照图7)。滑动导轨252a、252a分别设置在宽度限制部件主体250a、250a的下端部。滑动导轨252a、252a以顶端侧沿长度方向n相互对置的方式沿宽度方向h延伸。联动机构253由齿条253a(参照图7)和与齿条253a啮合的小齿轮253b(参照图7)构成。在滑动导轨252a、252a的相互对置的面分别形成有齿条253a。小齿轮253b以被滑动导轨252a、252a中的齿条253a、253a夹持的状态绕轴线旋转自如地固定于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由此,能够使宽度限制部件250、250在宽度方向h上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相互联动地滑动。

再者,第一板部件210的面积大于第二板部件220的面积。因此,第一板部件210通常比第二板部件220重,作为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的第一施力部件230,需要相应地使用上推力大的施力部件。对于将第一板部件210上推的第一施力部件230,通常上推力越大公差越大。由此,片材向拾取辊271的按压力的压力精度变差。因此,期望提高片材向拾取辊271的按压力的压力精度。在此,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的面积(从铅垂方向观察时的面积),譬如以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为水平时的投影面积(能够从正上方以平衡光照射时的阴影的面积)。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的面积小于第二板部件220的面积(参照图9以及图10)。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一板部件210比第二板部件220轻,作为第一施力部件230,能够相应地使用上推力小的施力部件。对于第一施力部件230,通常上推力越小公差越小。由此,能够提高片材向拾取辊271的按压力的压力精度。

再者,第二板部件220载置第一板部件210,在其上进一步载置片材,因此易于对第二板部件220施加载荷。因此,期望减轻第一板部件210,另一方面期望提高第二板部件220的强度。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由树脂材料构成,第二板部件220由金属材料(具体而言为金属片)构成。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减轻第一板部件210,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第二板部件220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设置为整体重叠于第二板部件220上。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以进一步减轻第一板部件210的状态可靠地载置片材。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的顶端侧的规定区域(在片材供给方向w上距顶端规定距离上游侧的区域)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l(参照图8)为,与第二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在该例中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相等或大致相等。

通过如此设置,在第一上推动作以及第二上推动作这两者中能够以片材的顶端部载置于第一板部件210的连续平面上的顶端区域的状态供给片材。由此,能够稳定地供给片材。

(第二实施方式)

图12为表示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的其他示例的概要俯视图。图13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一板部件210的概要俯视图。此外,图14为表示图12所示的第二板部件220的概要俯视图。

第一板部件210的顶端侧的规定区域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l并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尺寸,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小于第二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在该例中为a4尺寸、81/2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第一板部件210的顶端侧的规定区域位于宽度方向h上的中央。例如,尺寸l也可以为第一上推动作中的最大收容尺寸(在该例中为16k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两端部不向下方弯曲的程度的尺寸(例如,b5尺寸的片材的宽度方向h上的尺寸程度)。

(第三实施方式)

再者,在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位于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的下侧的情况下,当以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第一支点轴线α相对于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片材的顶端设置在远离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的位置时,为了在第二板部件220向上方转动时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部分不与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抵接,而需要使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下降,相应地会导致片材收容装置200的大型化。因此,基于不使底部件201b下降。

图15为表示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的再一其他示例的概要俯视图。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以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位于最下位置的状态相对于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片材的顶端设置在靠近第二板部件220的第二支点轴线β的位置。通过如此设置,即使使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下降也能够避免第二板部件220向上方转动时的第一板部件210的第一支点轴线α部分与壳体201的底部件201b抵接。由此,能够避免片材收容装置200的大型化。

再者,第一施力部件230例如具有:第一上推动作中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最大收容尺寸(在该例中为16k尺寸)的片材以载置于第一板部件210的状态经由第一板部件210而被适当按压于拾取辊271的上推力。然而,当片材的尺寸过小时,第一板部件210所载置的片材的重量过轻。此外,根据第一施力部件230的上推特性(具体而言为弹簧特性),由第一施力部件230产生的对片材向拾取辊271的按压力过大。于是,有时无法将片材适当地(不产生重送的程度)按压于拾取辊271。因此,无论片材的尺寸如何,期望将片材适当地按压于拾取辊271。

图16为从片材载置侧观察宽度限制部件250时的概要侧视图。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宽度限制部件250(一对宽度限制部件250、250中的至少一方)的片材载置侧的侧面设置有表示分别与片材的多个尺寸对应的最大堆叠量的显示e。第一施力部件230例如随着片材的堆叠量(具体而言为压缩量)变小而上推力变小。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规定的小尺寸以下的尺寸(在该例中为最小收容尺寸的a6尺寸)的片材的最大堆叠量设为,比大于规定的小尺寸的尺寸(在该例中为比最小收容尺寸的a6尺寸大的尺寸)的片材的最大堆叠量(例如500张)少的规定的堆叠量(例如能够将a6尺寸的片材适当地按压于拾取辊271的程度的堆叠量)。即,表示规定的小尺寸以下的尺寸的片材的最大堆叠量(例如200张)的第一显示e1(在该例中为a6max)被设置在,比表示大于规定的小尺寸的尺寸的片材的最大堆叠量(例如500枚)的第二显示e2(在该例中为max)低的位置。由此,无论片材的尺寸如何,均能够将片材适当地按压于拾取辊271。

图17为从正面侧的斜下方观察片材供给装置270时的概要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片材收容装置200具备片材供给装置270(参照图2、图17),片材供给装置270具有逐张供给片材的拾取辊271。然后,片材供给装置270设置于壳体201。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具备片材供给装置270的片材收容装置200的紧凑化。

详细而言,片材供给装置270除拾取辊271以外还具备片材输送部件(具体而言为片材输送辊272)。片材输送辊272与分离部件280(参照图3)(具体而言为分离辊)一起将由拾取辊271拉出的片材逐张供给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分离部件280设置于壳体201。然后,片材供给装置270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sc(参照图17)固定于壳体201(参照图2)。需要说明的是,拾取辊271、片材输送辊272以及分离部件280的结构与以往公知的结构相同,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然后,片材收容装置200以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在宽度方向h上滑动地安装以及分离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10。

(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构成第一板部件210,由金属材料构成第二板部件220。不过,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第一板部件210,由树脂材料构成第二板部件220。此外,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第一板部件210以及第二板部件220这两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均设为多个,但也可以是单一的部件。在该情况下,第一施力部件230以及第二施力部件240能够沿长度方向n排列设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件被设为宽度限制部件250、250,但也可以替代或者除宽度限制部件250、250以外,还设为后端限制部件260。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很多的方式来实施。因此,该实施方式所有的点只不过为例示,并不限定性解释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并不局限于说明书文本。而且,属于权利要求书的均等范围的变形、变更全部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00:图像形成装置

110:图像形成装置主体

200:片材收容装置

201:壳体

201a:支承轴

201b:底部件

210:第一板部件

210a:片材载置面

210c:支承轴

220:第二板部件

220a:片材载置面

220d:贯通孔

220f:贯通孔

221:凹部

222:延伸设置部

230:第一施力部件

240:第二施力部件

250:宽度限制部件(限制部件的一个示例)

251:插通孔

260:后端限制部件

270:片材供给装置

271:拾取辊(片材供给部件的一个示例)

272:片材输送辊

280:分离部件

e:显示

e1:第一显示

e2:第二显示

h:宽度方向

l:尺寸

n:长度方向

w:片材供给方向

α:第一支点轴线

β:第二支点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