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91406发布日期:2019-01-22 18:5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在弯曲或折叠时,基板之间的间距改变会导致产生液晶光程差,导致液晶显示屏内光程差不均一,即,盒厚不均一,导致出现漏光,串色等不良,限制了液晶显示屏在柔性领域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弯曲的情况下,仍可以保证盒厚的均一性,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应用在柔性显示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相互独立的彩色滤光单元;

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多个阵列排布、相互独立的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位于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的微腔体,所述微腔体内包含有蓝相液晶分子,所述微腔体与所述彩色滤光单元一一对应;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电场的作用下,所述蓝相液晶分子能够发生偏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柱状凸起,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柱状凸起上,且覆盖所述柱状凸起的表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

填充在相邻的所述微腔体之间的有机树脂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树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微腔体的高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二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阵列排布、相互独立的彩色滤光单元;

提供一第一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多个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在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形成微腔体,所述微腔体内包含有蓝相液晶分子,所述微腔体与所述彩色滤光单元一一对应;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电场的作用下,所述蓝相液晶分子能够发生偏转。

进一步地,所述在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形成微腔体包括:

通过转印工艺将包含有蓝相液晶分子的所述微腔体形成在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柱状凸起;

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在所述柱状凸起上形成导电图形,所述导电图形覆盖所述柱状凸起的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

在相邻的所述微腔体之间涂覆有机树脂层。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树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微腔体的高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将蓝相液晶封装在微腔体内,并将微腔体制作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由于蓝相液晶是封装在微腔体内,而不是流动的,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折叠或者弯曲时,液晶盒的盒厚仍然能保持为微腔体的厚度,实现液晶显示面板弯曲或者折叠不改变盒厚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制作液晶显示面板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衬底基板

2第二衬底基板

3液晶层

4封框胶

101栅极

103有源层

104源极/漏极

105第一电极支柱

106第二电极支柱

107公共电极

108层间绝缘层

109包含蓝相液晶的微腔体

110有机树脂层

201平坦层

202彩色滤光单元

203黑矩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3,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上的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107,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101、栅绝缘层、有源层103、源极和漏极104,像素电极通过贯穿钝化层的过孔与漏极连接。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基板2和位于衬底基板2上的彩色滤光单元202、黑矩阵和平坦层201。

其中,液晶显示面板在弯曲或折叠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距改变,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将会产生流动,导致产生液晶光程差,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内光程差不均一,即,盒厚不均一,导致出现漏光,串色等不良,限制了液晶显示面板在柔性领域的使用。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弯曲的情况下,仍可以保证盒厚的均一性,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能够应用在柔性显示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阵列排布、相互独立的彩色滤光单元;

所述第一基板上设置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多个阵列排布、相互独立的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位于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的微腔体,所述微腔体内包含有蓝相液晶分子,所述微腔体与所述彩色滤光单元一一对应;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电场的作用下,所述蓝相液晶分子能够发生偏转。

本实施例中,将蓝相液晶封装在微腔体内,并将微腔体制作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由于蓝相液晶是封装在微腔体内,而不是流动的,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折叠或者弯曲时,液晶盒的盒厚仍然能保持为微腔体的厚度,实现液晶显示面板弯曲或者折叠不改变盒厚的目的。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柱状凸起,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柱状凸起上,且覆盖所述柱状凸起的表面。

由于蓝相液晶需要通过水平电场驱动,因此,为了形成水平的电场,可以在第二基板上制作多个柱状凸起,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柱状凸起上,且覆盖所述柱状凸起的表面,这样在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信号时,能够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水平的电场。当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不形成在柱状凸起上,也可以为面状电极或条状电极。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

填充在相邻的所述微腔体之间的有机树脂层。有机树脂层可以固定微腔体,避免微腔体移动,保证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树脂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所述微腔体的高度,这样有机树脂层能够完全覆盖微腔体,对微腔体进行保护。但为了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轻薄化,有机树脂层的厚度不宜设计的过大,可以比微腔体的高度大1-2微米。

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向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基板1和位于第一衬底基板1上的薄膜晶体管,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101、栅绝缘层、有源层103、源极和漏极104,第一基板还包括覆盖薄膜晶体管的钝化层,在钝化层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支柱105,第一电极支柱105上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层间绝缘层108和位于层间绝缘层108上的第二电极支柱106,第二电极支柱106上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电极组。在相邻电极组之间设置有微腔体109,微腔体109内包含有蓝相液晶,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电场的作用下,蓝相液晶能够发生偏转。第二基板包括衬底基板2和位于衬底基板2上的彩色滤光单元202、黑矩阵203和平坦层201。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有机树脂层110,有机树脂层110能够固定微腔体109,避免微腔体109发生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二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二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阵列排布、相互独立的彩色滤光单元;

提供一第一衬底基板,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多个电极组,所述电极组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在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形成微腔体,所述微腔体内包含有蓝相液晶分子,所述微腔体与所述彩色滤光单元一一对应;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电场的作用下,所述蓝相液晶分子能够发生偏转。

本实施例中,将蓝相液晶封装在微腔体内,并将微腔体制作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由于蓝相液晶是封装在微腔体内,而不是流动的,因此,在液晶显示面板折叠或者弯曲时,液晶盒的盒厚仍然能保持为微腔体的厚度,实现液晶显示面板弯曲或者折叠不改变盒厚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在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形成微腔体包括:

通过转印工艺将包含有蓝相液晶分子的所述微腔体形成在相邻的所述电极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衬底基板上形成多个柱状凸起;

形成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包括:

在所述柱状凸起上形成导电图形,所述导电图形覆盖所述柱状凸起的表面,形成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

由于蓝相液晶需要通过水平电场驱动,因此,为了形成水平的电场,可以在第二基板上制作多个柱状凸起,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位于所述柱状凸起上,且覆盖所述柱状凸起的表面,这样在向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施加电信号时,能够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形成水平的电场。当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不形成在柱状凸起上,也可以为面状电极或条状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

在相邻的所述微腔体之间涂覆有机树脂层。有机树脂层可以固定微腔体,避免微腔体移动,保证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树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微腔体的高度,这样有机树脂层能够完全覆盖微腔体,对微腔体进行保护。但为了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轻薄化,有机树脂层的厚度不宜设计的过大,可以比微腔体的高度大1-2微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进行进一步介绍,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如图3所示,提供一第一衬底基板1,在第一衬底基板1上形成薄膜晶体管、钝化层和第一电极支柱105;

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101、栅绝缘层、有源层103、源极和漏极104。

可以采用磁控溅射、热蒸发、pecvd或其它成膜方法在形成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衬底基板1上沉积厚度为的钝化层,钝化层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具体地,钝化层材料可以是sinx,siox或si(on)x,钝化层还可以使用al2o3。钝化层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采用氮化硅和氧化硅构成的两层结构。其中,硅的氧化物对应的反应气体可以为sih4,n2o;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气体可以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包括有过孔的钝化层的图形。

可以在钝化层上涂覆一层厚度约为的有机树脂,有机树脂可以是苯并环丁烯(bcb),也可以是其他的有机感光材料,曝光显影后,形成第一电极支柱105的图形。

步骤2、如图4所示,在第一电极支柱105上形成第一电极;

在第一衬底基板1上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金属制成,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透过率,第一电极通过贯穿钝化层的过孔与漏电极连接。

步骤3、如图5所示,在经过步骤2的第一衬底基板1上形成层间绝缘层108;

可以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在完成步骤2的第一衬底基板1上沉积厚度为的层间绝缘层108,层间绝缘层108可以选用氧化物、氮化物或者氧氮化合物,对应的反应气体是sih4、nh3、n2或sih2cl2、nh3、n2。

步骤4、如图6所示,形成第二电极支柱106,并在第二电极支柱106上形成第二电极;

可以在经过步骤3的第一衬底基板1上涂覆一层厚度约为的有机树脂,有机树脂可以是苯并环丁烯(bcb),也可以是其他的有机感光材料,曝光显影后,形成第二电极支柱106的图形。

在第一衬底基板1上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采用金属制成,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制成不会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透过率。

步骤5、如图7所示,将包含蓝相液晶的微腔体,通过转印工艺,转移在图7所示的位置,微腔体位于相邻电极组之间,每一电极组包括一第一电极和一第二电极;

步骤6、如图8所示,在经过步骤5的第一衬底基板1上涂覆有机树脂层110,有机树脂层110起到固定微腔体位置的作用;

步骤7、如图9所示,提供一第二衬底基板2,在第二衬底基板2上形成黑矩阵203和彩色滤光单元202,并在形成有黑矩阵203和彩色滤光单元202的第二衬底基板2上涂覆有机树脂,作为平坦层;

步骤8、如图10所示,将经过步骤6的第一衬底基板1和经过步骤7的第二衬底基板2对盒,其中,微腔体与彩色滤光单元202一一对应;

步骤9、利用封框胶4将对盒后的第一衬底基板1和第二衬底基板2封装起来。

经过上述步骤1-9即可得到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各步骤的序号并不能用于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各步骤的先后变化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