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0162发布日期:2019-02-10 13:3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其可同时呈现显示面板的画面,以及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一般是不透明的,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上一般均会设置一背光模块,所述背光模块用于为液晶盒提供背光,以使得所述液晶盒中的相应像素单元透过光线,从而显示图像。由于所述背光模块是不透明的,观看者无法通过显示面板屏幕看到所述显示面板背后的物体或场景,因此传统的显示面板是不透明的。

虽然较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具有自发光的特性而省略了背光模块,但是其背面一般都设置有一用于反射光线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也是不透明。因此,观看者同样无法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看到所述显示面板背后的物体或场景。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透明液晶显示面板来同时看见显示画面以及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显示面板为非透明而无法呈现显示面板后方背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明液晶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其可同时呈现显示面板的画面,以及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玻璃基板;

第一偏光板,具有透光性,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下方;

第一透明电极板,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上方,且包括有透光区以及反射区,所述透光区具有透光性,所述反射区具光反射性;

第二透明电极板,具有透光性,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相对设置;

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且包括液晶分子;

彩色滤光片基板,具有透光性,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上,包括无色部以及彩色部,所述无色部对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的所述透光区,所述彩色部对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的所述反射区;

第二偏光板,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

发光二极管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板上,用于向第一透明电极板的反射区发射光线,使所述光线经过所述液晶层后,被所述反射区反射到所述第二偏光板,用于呈现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

其中,由外部环境进入所述第一偏光板的光线,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偏光板、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的所述透光区、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所述第二偏光板,并用于呈现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的所述反射区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区反射后被所述第二偏光板吸收;当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的所述反射区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被施加电压产生一电场而改变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区反射并且经所述液晶层改变偏振方向后至少部分穿出所述第二偏光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整施加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之间的所述电压大小,改变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所发出的光线穿透所述第二偏光板的程度,以用于调整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的明暗。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的电位恒与第一透明电极板的所述透光区的电位相等,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的电位与所述第一透电极板的反射区的电位具有一可变电位差值。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变电位差值最小为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层作为一四分之一波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光板的偏振光吸收轴与所述第一偏光板的偏振光吸收轴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作为一公共电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为一红蓝绿场序发光二极管单元,用于依时序切换发出红色光线、蓝色光线、绿色光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第一透明电极板区分为透光区与反射区,仅针对所述反射区施加电压来达到对同一液晶层的对应区域中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因此,本发明中液晶层厚度单一,不需设置多种液晶盒厚度,即可达到同时呈现显示面板本身画面以及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的显示效果,藉此实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此外,本发明可通过改变施加电压的强度决定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出的光线穿出所述第二偏光板的程度,藉此来改变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透明度,以供使用者调整出最适合的画面透明度。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透明液晶显示面板被施加电压后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发明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玻璃基板10、第一偏光板20、第一透明电极板30、第二透明电极板50、液晶层40、彩色滤光片基板60、第二偏光板70、以及发光二极管单元80。

所述第一偏光板20具有透光性,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10下方。

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设置在所述玻璃基板10上方,且包括有透光区31以及反射区32,所述透光区31具有透光性,所述反射区32具光反射性。

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具有透光性,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相对设置。此外,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可作为一公共电极。

所述液晶层40设置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之间,且包括液晶分子。此外,所述液晶层40较佳为水平排列液晶构成之液晶层,所述液晶层40可作为一四分之一波板。

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60,具有透光性,设置在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上,包括无色部61以及彩色部62,所述无色部61对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所述透光区31,所述彩色部62对应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所述反射区32。

所述第二偏光板70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60上。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偏光板70的偏振光吸收轴与所述第一偏光板20的偏振光吸收轴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板70上,用于向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反射区32发射光线l2,使所述光线l2经过所述液晶层40后,被所述反射区32反射穿过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60的所述彩色部62,并到达所述第二偏光板70,用于呈现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为一红蓝绿场序发光二极管单元80,用于依时序切换发出红色光线、蓝色光线、绿色光线,藉此可减少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的体积或是数量,以使得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能够简化。

此外,由外部环境进入所述第一偏光板20的光线l1,依序穿过所述第一偏光板20、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所述透光区31、所述液晶层40、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60、以及所述第二偏光板70,并用于呈现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

请参照图1,在操作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时,当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所述反射区32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之间不施加电压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所发出的光线l2经所述反射区32反射后被所述第二偏光板70吸收。请参照图2,当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所述反射区32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之间被施加电压产生一电场ef而改变所述液晶层40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所发出的光线l2经所述反射区32反射并且经所述液晶层40改变偏振方向后至少部分穿出所述第二偏光板7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调整施加在所述第一透明电极板30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之间的所述电压大小,改变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所发出的光线l2穿透所述第二偏光板70的程度,以用于调整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的明暗。详细而言,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的电位恒与第一透明电极板30的所述透光区31的电位相等,且所述第二透明电极板50的电位与所述第一透电极板的反射区32的电位具有一可变电位差值。举例而言,所述可变电位差值可为0至12v。当施加电压越大时,产生的电场ef越强,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的光线l2穿出所述第二偏光板70的比例越高,所显示的画面越亮,背景光线l1相对越弱,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越不透明。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第一透明电极板30区分为透光区31与反射区32,仅针对所述反射区32施加电压来达到对同一液晶层40的对应区域中的液晶分子进行配向。因此,本发明中液晶层40厚度单一,不需设置多种液晶盒厚度,即可达到同时呈现显示面板本身画面以及显示面板后方的背景的显示效果,藉此实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此外,本发明可通过改变施加电压的强度决定所述发光二极管单元80发出的光线l2穿出所述第二偏光板70的程度,藉此来改变所述透明液晶显示面板的透明度,以供使用者调整出最适合的画面透明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