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2444发布日期:2019-03-02 01:04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属于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胆甾相液晶具有双稳态性,这是应用于电子纸行业必备的特性之一。在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场时,胆甾相液晶分子螺旋结构排列发生变化,形成明暗对比。胆甾相液晶显示屏采用无源矩阵方式进行驱动,不需要背光源和偏光片。胆甾相液晶不需要彩色滤光片,其通过添加不同的螺距的手性剂获得不同波长的光的反射,从而实现彩色显示。

作为一种反射性液晶显示技术,胆甾相液晶具有低功耗,双稳态特性,但胆甾相液晶由于液晶盒的固定,胆甾相液晶的螺距和波长在注入液晶盒后,就不会改变。所以实现的彩色也是单一的色彩。而要实现全彩色,就需三基色“r”“g”“b”的合成。

胆甾相液晶显示屏分为不同盒厚的液晶盒用不同波长的胆甾相液晶注入,形成显示“r”“g”“b”三基色的液晶屏。再对三基色进行空间合成,形成全彩色胆甾相液晶显示屏。由于三基色液晶屏的玻璃太厚,由于玻璃具有折射现象,容易使得彩色合成时出现色彩失真现象,整机液晶显示屏,超重,笨拙。同时,如果前道工艺投入时采用超薄玻璃,会产生易碎,弯曲,弹性变量大,不利于生产线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其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胆甾相液晶显示屏中玻璃厚度太厚色彩易失真、玻璃太薄不利于生产线操作的缺陷,提出一种轻便不笨拙、低功耗、便于日常出行携带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包括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黑色吸光膜,所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双面胶膜粘贴成一体,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下表面贴附黑色吸光膜;所述三种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的结构包括上ito玻璃1、框胶2、上ito层3、上配向膜4、衬垫5、下ito层6、下配向膜7、下ito玻璃8和胆甾相液晶13,其中,上ito玻璃1下带有上ito层3,下ito玻璃8上带有下ito层6,上ito层3与下ito层6刻蚀成所需图案,在上ito玻璃1下和下ito玻璃8上分别涂布上液晶配向膜4和下液晶配向膜7,上ito层3与下ito层6间设有胆甾相液晶13,将上ito玻璃1和下ito玻璃8通过框胶2和衬垫5固定,在下ito玻璃8上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9绑定柔性线路10构成玻璃液晶显示盒,所述玻璃液晶显示盒外表面再通过氢氟酸薄化形成总厚度为0.3mm的超薄玻璃液晶盒;所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内胆甾相液晶13为波长为red(red波长范围:760纳米至622纳米)的胆甾相液晶,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内胆甾相液晶13为波长为green(green波长范围:577纳米至492纳米)的胆甾相液晶,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内胆甾相液晶13为波长为blue(blue波长范围:450纳米至435纳米)的胆甾相液晶。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两块ito玻璃上分别通过曝光刻蚀,在ito层上形成所需图案;

2)在两块刻好ito图案的ito玻璃的ito层上涂布液晶配向液,加热固化形成液晶配向膜;

3)在两块ito玻璃四周丝网印刷上框胶,在两块ito玻璃上喷涂衬垫,将两块ito玻璃贴合在一起,热压烧成使框胶固化;

4)在固化后形成的液晶空盒通过氢氟酸对其外玻璃表面进行薄化至0.3mm(玻璃盒由1.1mm薄化到0.3mm,时间为4至6小时,速率为2.2至3.2微米每分钟);

5)对薄化后的超薄玻璃液晶盒利用真空注入法分别注入波长为red、green、blue的胆甾相液晶,用封口胶密封注入口,然后紫外固化得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

6)将三种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清洗干净,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绑定柔性线路;

7)将分别制作好的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双面胶膜粘贴在一起;

8)最后在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下表面贴附黑色反射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不需彩色滤光片,实现lcd全彩色。不需要背光,靠液晶本身的波长特性实现全彩。

2)光线柔和,不刺眼。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纸技术等多领域。

3)利用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轻便,不笨拙,低功耗,便于日常出行携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利用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利用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的薄化过程示意图。

图中1是上ito玻璃、2是框胶、3是上ito层、4是上配向膜、5是衬垫、6是下ito层、7是下配向膜、8是下ito玻璃、9是acf、10是ictcp、11是oc1、12是oc2、13是”red”胆甾相液晶、14是”green”胆甾相液晶、15是”blue”胆甾相液晶、16是黑色吸光膜。

a、b和c是通过氢氟酸对玻璃外表面薄化形成的制作的“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

具体实施方式

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包括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黑色吸光膜,所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双面胶膜粘贴成一体,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下表面贴附黑色吸光膜;所述三种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的结构包括上ito玻璃1、框胶2、上ito层3、上配向膜4、衬垫5、下ito层6、下配向膜7、下ito玻璃8和胆甾相液晶13,其中,上ito玻璃1下带有上ito层3,下ito玻璃8上带有下ito层6,上ito层3与下ito层6刻蚀成所需图案,在上ito玻璃1下和下ito玻璃8上分别涂布上液晶配向膜4和下液晶配向膜7,上ito层3与下ito层6间设有胆甾相液晶13,将上ito玻璃1和下ito玻璃8通过框胶2和衬垫5固定,在下ito玻璃8上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9绑定柔性线路10构成玻璃液晶显示盒,所述玻璃液晶显示盒外表面再通过氢氟酸薄化形成总厚度为0.3mm的超薄玻璃液晶盒(玻璃盒由1.1mm薄化到0.3mm,时间为4至6小时,速率为2.2至3.2微米每分钟);所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内胆甾相液晶为波长为red(请补充具体范围)(red波长范围:760纳米至622纳米)的胆甾相液晶,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内胆甾相液晶为波长为green(green波长范围:577纳米至492纳米)的胆甾相液晶,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内胆甾相液晶为波长为blue(blue波长范围:450纳米至435纳米)的胆甾相液晶。

所述波长为red的胆甾相液晶厚度为5.25um。

所述波长为green的胆甾相液晶厚度为4.5um。

所述波长为blue的胆甾相液晶厚度为4.0um。

所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oc1双面胶膜粘贴固定。

所述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oc2双面胶膜粘贴固定。

所述上、下配向膜厚度为700埃。

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两块ito玻璃上分别通过曝光刻蚀,在ito层上形成所需图案;

2)在两块刻好ito图案的ito玻璃的ito层上涂布液晶配向液,加热固化形成液晶配向膜;

3)在两块ito玻璃四周丝网印刷上框胶,在两块ito玻璃上喷涂衬垫,将两块ito玻璃贴合在一起,热压烧成使框胶固化;

4)在固化后形成的液晶空盒通过氢氟酸对其外玻璃表面进行薄化至0.3mm;

5)对薄化后的超薄玻璃液晶盒利用真空注入法分别注入波长为red、green、blue的胆甾相液晶,用封口胶密封注入口,然后紫外固化得到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

6)将三种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清洗干净,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绑定柔性线路;

7)将分别制作好的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双面胶膜粘贴在一起;

8)最后在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下表面贴附黑色反射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利用玻璃薄化技术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通过氢氟酸对玻璃盒表面进行薄化制作的超薄玻璃结构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胆甾相液晶显示屏分为不同盒厚的液晶盒用不同波长的胆甾相液晶注入,形成显示“r”“g”“b”三基色的液晶屏。再对三基色进行空间合成,形成全彩色胆甾相液晶显示屏。其结构包括“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oc1和oc2层(oc1、2是相同双面胶膜不同编号)贴合固定成“rgb”三基色液晶显示屏,其中“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的结构是上ito玻璃和下ito玻璃通过框胶和衬垫固定构成盒内厚度为5.25um玻璃液晶盒,该玻璃液晶盒外表面再通过氢氟酸薄化形成总厚度为0.3mm超薄玻璃液晶盒,上ito玻璃下是上ito层,下ito玻璃上是下ito层,上ito层与下ito层间是加入波长为”red”胆甾相液晶,所述的上ito层与下ito层刻蚀成所需要图案,在上ito玻璃和下ito玻璃上涂布上液晶配向膜和下液晶配向膜。在下ito玻璃上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acf绑定柔性线路ictcp,形成“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的结构同“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一致,但“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中盒内厚度分别4.5um和4.0um,其上ito层与下ito层间分别加入波长“green”胆甾相液晶和“blue”胆甾相液晶,再分别用各向异性导电胶条acf绑定柔性线路ictcp。最后再在“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下表面贴附黑色吸光膜。

如附图2所示,通过氢氟酸对玻璃盒表面进行薄化,制作总厚度为0.3mm的超薄玻璃结构的胆甾相彩色液晶显示屏。

实施例1

一、制作“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

1)在两块ito玻璃上分别通过曝光刻蚀,在ito层上形成所需要的图案。

2)在两块已经刻好ito图案的ito玻璃的ito层上涂布液晶配向液70%dl-5005,厚度为700埃,加热至180oc固化后形成液晶配向膜。

3)在玻璃四周丝网印刷上边框胶xn-5a-c,厚度为8um,在玻璃上喷涂5.25um直径的衬垫nmase0525,密度为300个/mm2,将两块玻璃贴合在一起。180度热压烧成使边框胶固化。

4)在固化后形成的液晶空盒通过氢氟酸对其外玻璃表面进行薄化至0.3mm。

5)对薄化后的超薄玻璃液晶盒利用真空注入法注入胆甾相液晶hr2c213-650。将注入口涂上封口胶3781,然后紫外固化。

6)将已经注入液晶的液晶盒用超声波加清洗液清洗干净,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acfcp9731绑定ictcpuci7702c。

二、制作“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和“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

1)同以上“r”层方法1)、2)。

2)同“r”不同之处是:分别是“g”在玻璃上喷涂4.5um直径的衬垫nmase045,“b”在玻璃上喷涂4.0um直径的衬垫nmase040,密度均为300个/mm2

3)分别对“g”和“b”两种固化后形成后的玻璃液晶空盒通过氢氟酸对其外玻璃表面进行薄化至0.3mm。

4)分别对薄化后的超薄玻璃液晶盒“g”和“b”利用真空注入法注入胆甾相液晶hr2c213-550和hr2c213-440。将注入口涂上封口胶3781,然后紫外固化。

5)“r”层方法一样对“g”层和“b”层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条acfcp9731绑定ictcpuci7702c。

三、将制作好的“r”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g”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通过oc1和oc2粘贴在一起。

四、最后在“b”层超薄玻璃液晶显示盒下表面贴附bm黑色反射膜bm-81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