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4324发布日期:2019-04-13 00:4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设备的
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产品多样性的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外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效果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研究方向。技术实现要素:本申请实施方式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后置摄像头以及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后盖包括:透明壳体以及电致变色器件,所述后置摄像头对应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以及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透明壳体的表面。本申请实施方式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后置摄像头以及后盖;所述后盖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后盖包括:层叠设置的透明壳体以及;所述后置摄像头对应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壳体;屏幕及后盖,所述屏幕和后盖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后盖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封闭空间内,所述摄像头可透过所述后盖采集图像。本申请实施方式又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屏幕;后盖,连接所述屏幕,且所述后盖和所述屏幕之间形成收容空间;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当所述摄像头启动时,所述后盖可自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以使摄像头可透过所述后盖采集光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非透明状态或者为半透明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透明状态。本申请实施方式又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后盖,包括主体部以及装饰盖板;摄像头,对应所述装饰盖板设置;所述装饰盖板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使所述摄像头可透过所述装饰盖板采集光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非透明状态或者半透明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透明状态。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摄像头以及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后盖,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后盖以及所述摄像头耦合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摄像头透过所述后盖进行图像采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外观膜层的结构正视图;图11是图10中外观膜层颜色区域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申请电子装置还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的外观膜层、电致变色器件以及衬底颜色层非对应摄像头区域的层叠结构光路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16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5是本申请电子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6是本申请电子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图27是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8是电子装置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9是电子装置的另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装置”(或简称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装置。请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电子装置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具有图像采集器件的电子装置。其中,图像采集器件可以为摄像头或者传感器等。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以及摄像头300。其中,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具体而言,该电致变色器件100位于所述透明壳体200的一侧,所述摄像头300对应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设置。具体地,所述摄像头300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位于所述透明壳体200的同一侧,即电致变色器件100设于透明壳体200的内侧。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可以与摄像头300分别设于透明壳体200的相背两侧,即电致变色器件100设于透明壳体200的外侧表面。图中标号88可以是电子装置的中框或者电路板,摄像头300可以是固定于中框或者电路板上。所述透明壳体200可以为电子装置的后盖或者电池盖,也可以是电子装置的前盖板。摄像头300可以是后置摄像头或者前置摄像头。关于这部分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透明壳体200支撑和保护电致变色器件100。该透明壳体200的材质可以包括玻璃或者具有一定硬度的透明树脂材料。透明壳体200包括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简称pet或peit,俗称涤纶树脂,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pmma),又称作压克力、亚克力(英文acrylic)或有机玻璃)二氧化硅玻璃等。该电致变色器件100位于透明壳体200的内表面,且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0、变色材料层130以及第二导电层120。该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形成方式可以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pvd,physicalvapordeposition)依次成型于透明壳体200的表面上。物理气相沉积法具体包括真空蒸发、溅射、离子镀等;其中,离子镀具体包括空心阴极离子镀、热阴极离子镀、电弧离子镀、活性反应离子镀、射频离子镀、直流放电离子镀等。其中,以有机聚合物和无机材料为例,其中,有机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噻吩等;而无机材料则包括普鲁士蓝、过渡金属氧化物,譬如如三氧化钨等。形成所述变色层100的步骤可以包括:在透明壳体200的表面通过pvd依次形成第一导电层110、变色材料层130以及第二导电层120,其中,变色材料层130具体可以包括过渡金属层、离子传导层、含有金属li等材料的离子存储层;而过渡金属层则可以包括三氧化钨或者五氧化二钒等。该第一导电层110以及第二导电层120的厚度可是分别在100nm-300nm之间,具体可以为100nm、120nm、150nm、200nm、280nm以及300nm等。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20的材质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锌铝氧化物(azo)或者石墨烯薄膜等。请参阅图2,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变色器件100还包括离子阻隔层150。离子阻隔层150位于第一导电层110与所述透明壳体200之间。该离子阻隔层150可以通过pvd的方式形成于透明壳体200。离子阻隔层150的材料可以由金属或者非金属氧化物制程,譬如氧化硅或者氧化铝等。离子阻隔层150的可防止透明壳体200内的离子或者粒子通过第一导电层110移动到变色材料层130内,从而保护变色材料层130。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在透明壳体上设置电致变色器件,利用电致变色器件通电可以改变透过率的特性,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摄像头的遮挡,还可以使透明壳体具有变色显示的外观效果。请参阅图3,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以及摄像头300。其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贴设于所述透明壳体200,所述摄像头300的镜头对应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设置。可选地,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第一基板140,所述第一基板140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0远离所述变色材料层130的一侧表面,该第一基板140用于支撑和保护电致变色器件100。其中,该第一基板140为玻璃基板或者塑料基板,其中塑料基板包括透明树脂材料制成的基板。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形成方式可以是类似实施方式1中的,在透明壳体200上依次形成第一导电层110、变色材料层130以及第二导电层120,然后将第一基板140粘接(胶层图中未示)在第二导电层120。或者是以有机小分子为例的电致变色结构原理如下:通过pvd方式在透明壳体200上形成第一导电层110,在第一基板140上形成第二导电层120,然后在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20之间涂布环状密封胶(图中未示),并在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20之间设置隔垫物,待密封胶凝固成型后,在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20之间形成密封腔体内真空灌注有机小分子。其中,有机小分子可以为紫罗精等。关于有机小分子电致变色结构原理的具体成型过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将不再详述。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形成方式还可以是首先在第一基板140上通过pvd的方式依次形成第二导电层120、变色材料层130以及第一导电层110,然后将透明壳体200粘接(胶层图中未示)于第一导电层110上。以上两种方式均可以得到本申请中电致变色器件100与透明壳体200相结合的结构。在一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防护层160。防护层160可位于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导电层120之间。请参阅图4,防护层160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0远离所述变色材料层130的一侧表面,可选地,该防护层160可以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形成的一层或者多层结构形式,防护层的材质可以为金属氧化物或者无机非金属,具体可以为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第一基板140,而只设置防护层160的结构,防护层160的作用是在制程过程中对第二导电层120进行保护。可选地,该电子装置200的第一基板140或者防护层160,能够防止外部水汽通过第二导电层120渗透到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内部的变色材料层130,以对电致变色器件100形成阻隔保护。第一基板140或者防护层160还可以防止对变色材料层130内填充的有机小分子、离子等物质的渗出,进而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可靠性。可选地,请参阅图5,该电子装置200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摄像头300以及遮挡层400。其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贴设于所述透明壳体200,所述摄像头300的镜头对应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设置。遮挡层400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与所述透明壳体200之间,且所述遮挡层400与100以及200配合定义出空间410,以使所述摄像头300可透过变色器件100,空间410以及200采集外部光信号。遮光层400包括第一遮挡层401以及第二遮挡层402,且第一遮挡层401和第二遮挡层402间隔设置200内表面的两侧。遮光层400也可以位于壳体200内表面的周缘。可选地,所述空间410与摄像头300正对设置。空间410也可以与摄像头300非正对设置,只需要通过一导光结构将外部光信号能够导入至摄像头300即可。其中,该遮挡层400为不透光层。遮挡层400可以为不透光油墨,遮光胶带或者遮光泡棉等不透光材料。该遮挡层400与电致变色器件100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500粘接。光学胶500设于遮挡层400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00之间。请一并参阅图6,光学胶500位于遮挡层400的空间410内。光学胶500可填充所述空间410。基于该种结构,一方面可以保证电致变色器件100与遮挡层400以及透明壳体200的可靠粘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100与透明壳体200的整体结构减薄一个光学胶500胶层的厚度。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遮挡层400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的第一导电层110和第二导电层120之间,所述遮挡层400设有通孔410,所述变色材料层130设于所述通孔410内,并与所述遮挡层400同层设置,所述摄像头对应所述通孔410设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遮挡层,可以在电致变色器件处于透明状态时,对电子装置内部器件实现遮挡的效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遮挡层4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设置在最靠近摄像头300的一侧,具体可以为贴设于第一基板140(图3实施方式中)或者第二导电层120(图1实施方式中)的外侧。关于这部分实施方式的结构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变形均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7,本实施方式中的遮挡层400内还嵌设有金属走线层600,所述金属走线层600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层110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0电导通连接。该金属走线层600可以是通过设置金属膜然后蚀刻形成,或者是采用局部金属镀层的方式,即需要走线的位置做金属镀层,所采用的材质可以是钼、铝等导电性能好的金属材料。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着色速度主要跟以下参数相关:面电阻越小,速度越快,但是如果要做到低方阻的ito,透过率就无法做高,高透需求就无法实现。在保持ito高透的前提下,通过设计走线,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变色速度。本实施方式采取的的方案是通过设计走线的材料和形状。从材料上来讲,银材料阻抗非常小,是很好的选择。另外,达到电压在整圈均匀分布,具体请参阅图8,从走线结构上来讲,走线的截面积越大,电阻越低。以下是不同参数的数据情况(以30*30mm面积为例进行测试获得),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低方阻ito包括第一导电层110以及所述第二导电层120。从以上数据表格中可以得出,当ito阻抗一定的情况下,增大银线的截面尺寸,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着色速度。因此可选地,走线的宽度在0.5-1mm之间,厚度在0.01-0.02mm的时候具有良好的着色速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3实施方式中也设置有连通第一、第二导电层的走线,结构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中的相似。另外,电子变色模组100的褪色速度则与放电速度相关,当电压取消后,变色材料层130开始褪色,但是褪色速度较慢,要达到快速褪色,通过电路进行优化设计。本实施方式中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通过给瞬间反响电压,然后切换为短路。如果持续给反响电压,材料会从褪色到再着色。因此切换时间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本实施方式给出如下参考的数据(同样是以30*30mm面积的电子变色模组为试样进行测试获得)。正常断路褪色速度短路褪色速度反响电压+短路褪色速度约1-3s约0.5-1s约0.3-0.5s其中,给反向电压的建议时长为0.2-0.5s,然后迅速切换为短路模式,待褪色后最终切换到断开模式。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设计走线结构以及对驱动电压的优化,可以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响应速度。进而减少电子变色模组的响应时间;其中,响应速度包括着色速度以及褪色速度。请参阅图9,该电子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摄像头300以及外观膜层700。其中,本实施方式图示中的外观膜层700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与所述透明壳体200之间。而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电致变色器件100夹设于外观膜层700与透明壳体200之间的结构形式。请一并参阅图10,该外观膜层700包括透明区域710和颜色区域720,所述摄像头对应所述透光区710域设置,其中,透光区710可以为透光孔或者说透光的通孔,即有一个洞;透明区域710还可以是具有基材的透明区域,透明区域7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与摄像头300的镜头相适配。所述颜色区域720用于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配合,使电子装置呈现可变色的外观效果。其中,外观效果为从透明壳体200的外侧观察得到。本实施方式中的颜色区域可以包括第三基板以及层叠设于所述第三基板上的油墨层以及光学镀膜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请参阅图11,本实施方式中的外观膜层颜色区域720包括第三基板721、光学镀膜层722以及油墨层723。可选地,第三基板721可以为玻璃或者具有一定硬度的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光学镀膜层722则可以是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法形成的一层或者多层结构,可以为具有光学增透作用的增透膜层、形成特定光学纹理的uv纹转印层、具有保护作用的膜层、具有绝缘作用的ncvm层以及具有增加层与层连接性能的功能膜层等中的至少一种。关于光学镀膜层722的详细功能层的层叠结构以及组合形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而油墨层723可以是通过喷涂或者染色的方式形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图示中只是给出了一种外观膜层颜色区域720的层叠结构,而外观膜层颜色区域720在一些其他变形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第三基板721只与光学镀膜层722的层叠结构,还可以是第三基板721只与油墨层723的层叠结构,亦或是油墨层723夹设于光学镀膜层722与第三基板721之间,还可以是油墨层723与光学镀膜层722分别设于第三基板721的两侧。其中,可选地,该外观膜层颜色区域720将各功能层做在第三基板721的同一侧,可以使设置功能层的一侧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第二导电层120之间通过所述粘合层(图中未示)连接。其中,这里所指的各功能层包括光学镀膜层722以及油墨层723等。其中,该外观膜层700可以是单独的结构,即外观膜层200为单独制作的一个片材或者膜层结构,通过粘接的方式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具体为外观膜层200与第一导电层110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9,该电子装置还包括增透膜800,所述增透膜800设于所述透明壳体200的远离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一侧表面,也即透明壳体200的远离外观膜层700一侧表面。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增透膜800还可以设在外观膜层700的表面,或者(譬如图3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在防护层或者第一基板140的远离所述第二导电层120一侧表面、或者同时设置在以上多处位置等。关于增透膜800的具体设置位置此处不做限定。其中,增透膜800的材质可以为氟化钙等,其作用是减少反射进而提高光的透过率。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外观膜层,可以呈现可变色的外观效果。请参阅图12,该电子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摄像头300、外观膜层700以及衬底颜色层900。其中,衬底颜色层900与所述外观膜层700分别设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相对两侧,所述衬底颜色层900设有透光通孔910,所述透光通孔910对应所述外观膜层700的透明区域710设置,保证衬底颜色层900不会遮挡到摄像头300。该衬底颜色层900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在电致变色器件100的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导电层上形成油墨层、金属镀膜等具有颜色的图层。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在非对应摄像头300的区域设置电致变色器件100、外观膜层700以及衬底颜色层900的层叠结构,可以叠加出更加丰富的外观效果。具体请参阅图13,其中,我们以绿色的外观膜层700以及白色的衬底颜色层90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电致变色器件100的透过率可以在0%(完全不透)-100%(全透明)之间进行变化,位于中间值的时候是介于不透明和全透明之间的半透模式。首先,我们先假设电致变色器件100的透过率为0,我们看光路1,光路1中的光线穿透外观膜层700,然后经过黑色(或者深色)的电致变色器件100进行折射,经过折射后的光路1表现出的颜色是外观膜层700绿色与黑色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叠加,即紫色;我们再看光路2,光路2表示为电致变色器件100透过率为100%的时候,此时光线可以依次穿过外观膜层700以及电致变色器件100,并经过衬底颜色层900的折射,经过折射后的光路2表现出的颜色是外观膜层700绿色与白色的衬底颜色层900的叠加,即还是绿色;光路3表示为电致变色器件的透过率为0%(完全不透)-100%(全透明)之间半透的状态,此时光路3的光线可以依次穿过外观膜层700以及半透状态的电致变色器件100,并经过衬底颜色层900的折射,经过折射后的光路3表现出的颜色是外观膜层700绿色、半透的电致变色器件100以及白色的衬底颜色层900的三者的叠加,该光路3可以根据电致变色器件100的透过率的不同,呈现出在色带中位于绿色与紫色之间的任意颜色。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只是以绿色外观膜层700和白色衬底颜色层900搭配进行说明的情况,当改变外观膜层700与衬底颜色层900的颜色搭配,再加之控制电致变色器件100改变不同的透过率,可以几乎获得任意颜色的变色效果。因此,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装置,通过设置电致变色器件100、外观膜层700以及衬底颜色层900的层叠结构,可以叠加出丰富的外观效果。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以及摄像头300。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本实施中的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第一基板140、第一导电层110、变色材料层130、第二导电层120以及第二基板170。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电致变色器件100本身包括两个基板结构,在制程过程中其自身可以形成完整的结构,可以是通过将该完整结构的电致变色器件100贴设于透明壳体200上,即与前述实施方式最大的区别点在于不再利用透明壳体200作为电致变色器件100的基板。而关于电致变色器件100的详细结构以及具体的成型方式以及与透明壳体200的结合方式请参照前述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其电致变色器件具有两侧基板结构,两层基板之间夹设导电层以及变色层,可以形成完整的电致变色结构,制成简单,且可以方便贴设于透明壳体上,避免透明壳体直接进入到电致变色器件的制程中。请参阅图15,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同样可以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以及摄像头300。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图示的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贴设于透明壳体200一侧的部分区域的表面上,且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为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块,其中,一块(标号101)用于遮挡摄像头300以及形成变色的外观效果,另一块(标号102)则可以是单纯的用于呈现外观变色的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且具有其他的数量以及排布形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该种结构的特点在于可以选择性的使电子装置的部分结构具有遮挡摄像头或者形成变色效果的外观,可以使电子装置的结构具有多样性,设计更加灵活。而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则可以是贴设于透明壳体200一侧的全部区域的表面上。关于电子装置各部分特征的详细结构请参阅可以参阅前述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请参阅图16,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同样可以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以及摄像头300。该透明壳体200的一侧表面设有沉槽201,所述沉槽201对应所述摄像头300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的至少部分结构嵌设于所述沉槽201内。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100完全嵌设于所述沉槽201内,而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则可以是部分结构突出于沉槽201,关于这部分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自行选取。可选地,该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沿所述沉槽201的深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10、变色材料层130以及第二导电层120,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层110设于所述沉槽201的底面。进一步地,该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可以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导电层120外表面的第一基板140,其中,第一基板140可以起到封盖、保护以及对所述第二导电层120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7,与图16中不同的是,该实施方式中的透明壳体200设有贯通的容置孔202,所述容置孔202对应所述摄像头300设置,电致变色器件100嵌设于所述容置孔202内。可选地,该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沿所述容置孔202的轴线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140、第一导电层110、变色材料层130、第二导电层120以及第二基板170。同样地,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是部分嵌设于容置孔202内。当然,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同样可以用于本实施方式中,譬如电致变色器件1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导电层、变色材料层、第二导电层以及第二基板,以及还可以包括离子阻隔层、制程防护层等。关于这部分的详细结构特征此处亦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通过在透明壳体上设置沉槽或者容置孔结构,并将电致变色器件设于沉槽或者容置孔内,其一方面可以起到对电致变色器件很好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减小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厚度,进而节省空间。请参阅图18,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摄像头300以及外观膜层700。其中,外观膜层700贴设于透明壳体200,外观膜层700的透光区域为透光通孔,内部填充有光学胶500。电致变色器件100对应外观膜层700的透光区域设置,摄像头对应电致变色器件100设置。可选地,本实施例中以电致变色器件100包括双基板的结构进行说明。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电致变色器件100还包括增透膜层180,其中,增透膜180分别设于第一基板140与第一导电层110之间、第二基板170与第二导电层120以及第二基板170远离第二导电层120一侧的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增透膜180可以是设置在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位置处,相邻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层之间均可以设置增透膜180。增透膜180是根据薄膜干涉原理制成的使反射光减弱的透明薄膜。一般来讲,多层膜结构可以具有较好的增透效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增透膜180也可以是多层膜结构的叠加膜结构,根据增透膜的增透原理,增透膜的折射率满足公式:式中,n1、n2分别表示为与增透膜相邻两介质层的折射率;n表示为增透膜的折射率。其中,以空气和第二基板170(玻璃)为例,设于第二基板170远离第二导电层120一侧表面上的增透膜的折射率为当然,增透膜180本身还可以为多层结构叠加形成,相邻增透膜的子层叠结构之间均满足公式可选地,增透膜180的材料可以为al2o3、mgf2、bi2o3等,增透膜180的厚度一般为光波长的四分之一。当然,简单增加膜层的数量无不能无限的提高减反射效果,它还与膜层厚度的设计、膜层材料的选择等有密切的联系,关于增透膜的材质以及厚度设计等的详细技术特征此处不再详述。请参阅图19,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同样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摄像头300以及外观膜层700。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电致变色器件100为单层基板结构,其第一导电层110直接设于外观膜层700的透光区域,且外观膜层700与透明壳体200之间设有增透膜180,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导电层120之间设有增透膜180,第一基板140远离第二导电层120的一侧表面设置增透膜180。同样地,增透膜180的折射率满足公式以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导电层120之间的增透膜180为例,一般来讲,第二导电层120(材质为ito)的折射率约为1.78,第一基板140(玻璃为例)的折射率为1.5,因此设于第一基板140与第二导电层120之间的增透膜180的折射率为请参阅图20,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不同于图18实施例的在于,该实施例中透明壳体200的远离电致变色器件100的一侧表面上还设有增透膜180以及防护膜190。其中,防护膜190可以包括af膜(防指纹膜,anti-fingerprint)、dlc膜(类金刚石镀膜,diamond-likecarbon)等。af膜可以用于防指纹残留,而dlc膜用于增加透明壳体200外表面的耐磨性。防护膜190可以是只设置af膜和dlc膜其中的一种,还可以是两层均设置,两层均设置的情况下,dlc膜设于最外侧的表面。关于增透膜180的详细技术特征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图19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结构,其透明壳体200的远离电致变色器件100的一侧表面上同样可以设置增透膜180以及防护膜190的结构。请参阅图21,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电致变色器件100、透明壳体200、摄像头300、闪光灯301以及传感模组302。其中,闪光灯301可以在电致变色器件100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的状态时发出透过电致变色器件100以及透明壳体200的光线。其中,闪光灯301可以是与摄像头300并排设于电子装置的中框或者电路板(图中标号88)上,也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位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可选地,传感模组302则可以包括光传感器模组3021以及接近传感器模组3022等,其中,光传感器模组3021用于采集环境光,即感知周围光线情况,并使处理芯片自动调节显示器背光亮度,降低产品的功耗。因为显示器消耗的电量高达电池总电量的30%,采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的工作时间。另一方面,环境光传感器有助于显示器提供柔和的画面。当环境亮度较高时,使用环境光传感器的液晶显示器会自动调成高亮度。当外界环境较暗时,显示器就会调成低亮度。常用的光传感器模组3021有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硅光电池等。所述接近传感器模组3022是一种具有感知物体接近能力的器件,它利用位移传感器对接近的物体具有敏感特性来识别物体的接近,并输出相应开关信号,因此,通常又把接近传感器称为接近开关。能检测对象的移动和存在信息并转化成电信号。具体可以用于协助控制电子装置显示屏的点亮和熄灭。其中,传感模组302的设置位置也是不限于图中的情况。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对摄像头、闪光灯以及传感模组等功能器件的遮挡和露出。请参阅图22,电子装置包括后盖10、屏幕20以及摄像头300。其中,后盖10连接所述屏幕20,且所述后盖10和所述屏幕20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001;所述摄像头300位于由所述后盖10和所述屏幕20形成的收容空间1001内。具体而言,所述后盖10可以包括变色器件,所述变色器件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为非透明状态或者为半透明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透明状态。所述摄像头300在所述变色器件为透明状态时,透过变色器件采集图像,其中,这里所说的透明态包括全透明状态以及位于全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各种半透明状态。具体地,非透光或者说非透明状态为用户通过后盖用肉眼察觉不到摄像头,也即达到完全隐藏摄像头的效果;半透明或者半透光状态为用户可透过该后盖用肉眼看到摄像头的轮廓,至少达到部分隐藏摄像头的效果;全透明或者全透光状态为用户可透过后盖看到摄像头轮廓和具体的结构细节。可选地,该变色器件为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响应于电信号可自非透明状态切换为透明状态,且所述摄像头300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为透明状态时采集图像,关于变色器件为电致变色器件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前述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另外,变色器件还可以为压致变色器件,所述压致变色器件响应于压力信号可自非透明状态切换为透明状态,且所述摄像头300在所述压致变色器件为透明状态时采集图像。具体地,可以是后盖10的一侧表面设置压致变色器件或者压致变色材料层,也可以为后盖10本身由压致变色材料制成。压致发光变色材料(又称力致发光变色材料)是一种在外力,譬如如压力、剪切力、拉伸力等的作用下其发光颜色发生明显改变的一类智能材料。其在应力传感器、商标防伪、记忆芯片、数据存储、光学刻录等领域应用广泛。根据发光原理的不同,压致发光变色材料包括压致发光变色材料和压致磷光变色材料。外力作用下材料分子化学结构的改变和聚集态结构的改变是实现材料压致发光变色的两种途径。通过外力作用来改变分子化学结构,利用受力前后不同的分子结构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实现压致发光变色。譬如含螺吡喃结构的无色高分子在外力作用下开环转变成红色的部花青结构的高分子、二乙烯基蒽类paie化合物等。进一步地,所述变色器件为与温度关联的变色器件,所述变色器件响应于温度信号可自非透明状态切换为透明状态,且所述摄像头300在所述变色器件为透明状态时采集图像。可选地,可以是后盖10的一侧表面设置温度变色器件或者温度变色材料层,也可以为后盖10本身由温度变色材料制成。其中,温度变色材料具体可以为可逆热致变色材料,譬如氨基苯基汞双硫腙盐以及二甲基氨苯偶氮苯、二氧化钛、二甲基纤维素等。关于热致变色的材料类型以及变色原理此处将不再赘述。其中,该电子装置的几种工作过程状态如下,以变色器件为电致变色器件原理进行说明。(1)首先是摄像头启动工作,即处于拍摄状态,然后电致变色器件启动变色,由遮挡状态,即不透明状态,转变为透明状态,摄像头完成拍摄,摄像头关闭,电致变色器件启动反向变色,由透明状态转变为遮挡状态;(2)首先是电致变色器件启动变色,由遮挡状态,即不透明状态,转变为透明状态,当完全转变为透明状态后,摄像头启动工作并完成拍摄,摄像头关闭,电致变色器件启动反向变色,由透明状态转变为遮挡状态,以隐藏摄像头。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工作状态过程中,摄像头完成拍摄后,摄像头关闭和电致变色器件启动反向变色的这两个过程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任一过程先进行,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也存在两种状态,遮挡状态,我们可以称之为默认状态;以及非遮挡状态,我们称之为工作状态,其中,遮挡状态可以为电致变色器件的通电状态,即,当电致变色器件由遮挡状态向非遮挡状态变化时,即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通电,或者向电致变色器件施加反向电压,其中,施加反向电压的目的是加快其变色速度。当电致变色器件由非遮挡状态向遮挡状态变化时,则可以是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通电。另外,电致变色器件的遮挡状态也可以为非通电状态,即,当电致变色器件由遮挡状态向非遮挡状态变化时,可以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通电,而当电致变色器件由非遮挡状态向遮挡状态变化时,则停止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通电或者施加反向电压以加快其变色速度。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3,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后盖10、屏幕20、摄像头300以及壳体40。其中,所述屏幕20和后盖10分别连接在所述壳体40的相对两侧,所述壳体40可以为电子装置的中框中板、承载板或者后壳等结构。摄像头300位于所述后盖10和所述壳体40之间的封闭空间1002内,所述摄像头可透过所述后盖10进行采集图像,其中,所述后盖10包括变色器件或者所述后盖10具有变色功能,可在透明状态和非透明状态之间切换,且所述摄像头在所述后盖10为透明状态时,可透过所述后盖10采集图像。不同于图19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还包括壳体40,并与后盖10组成密闭空间1002,摄像头300位于密闭空间1002内。请参阅图24,本实施例中的后盖10可以包括主体部11以及装饰盖板12,其中,主体部11上设有安装孔,装饰盖板12嵌设于安装孔内。主体部11可以包括透明壳体以及贴设于透明壳体上的变色器件,该种结构主体部11具有可变色的外观效果(具体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11也可以只包括透明壳体以及油墨层等结构,而不包括变色器件,即该种结构的主体部11可以不具有变色效果。其中,透明壳体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或者pet等材质。可选地,图示实施例中装饰盖板12用于覆盖摄像头300以及闪光灯301设置,起到装饰以及遮挡摄像头300以及闪光灯301的目的。当然,在一起其他实施例中装饰盖板12还可以只对应盖设摄像头300设置。另外,还可以是同时对应传感器模组、摄像头以及闪光灯等器件设置。其中,该装饰盖板12同样可以包括透明壳体以及贴设于透明壳体的变色器件。在主体部11也可以变色的情况下,装饰盖板12与主体部11可以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变色器件结构(包括电路结构以及变色器件层叠结构等),即装饰盖板12与主体部11的变色器件可以进行独立的变色控制。另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装饰盖板12与主体部11设置同一变色器件的结构形式,进而达到装饰盖板12与主体部11同时控制变色的效果。而关于后盖装饰盖板12以及主体部11设置变色器件的具体结构请参阅前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请继续参阅图24,进一步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装饰盖板12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区1201以及第二控制区1202,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区1201和所述第二控制区1202可独立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即所述第一控制区1201和所述第二控制区1202分别设置有独立的变色器件结构或者电路结构,可以使第一控制区1201和第二控制区1202可以独立进行变色控制。而所述摄像头300和所述闪光灯301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控制区1201和所述第二控制区1202设置,该种结构达到了摄像头300和闪光灯301共用同一块装饰盖板12而对应不同区域,实现独立进行遮挡控制的目的。请参阅图25,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后盖的装饰盖板12包括第一装饰盖板121以及第二装饰盖板122,即装饰盖板12包括两个独立的子盖板,其中,闪光灯301和所述摄像头300分别对应所述第一装饰盖板121和所述第二装饰盖板122设置。可选地,第一装饰盖板121和第二装饰盖板122可以分别设有变色器件结构,进而实现独立的变色控制。当然,第一装饰盖板121和第二装饰盖板122也可以是设置同一变色器件的结构形式或者同时采用同一控制电路进行同时控制,进而达到第一装饰盖板121和第二装饰盖板122同时控制变色的效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后盖10还可以为包括多个装饰盖板的结构,不同的装饰盖板对应盖设不同的功能器件,譬如摄像头、闪光灯、传感器等。关于这部分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设计思想下,可以进行一些变形设计,此处亦不再一一列举并详述。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请参阅图26,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处理器2、信号输入装置3以及执行器件1。其中,执行器件1可以包括前述实施例中的摄像头、闪光灯、传感器、具有电致变色功能的后盖、以及电致变色器件等。处理器2分别与执行器件1以及信号输入装置3电信号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处理器2用于接收通过信号输入装置3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执行器件1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执行器件1的工作状态包括控制摄像头的开启和关闭以及当执行器件1采用电致变色器件时,控制改变对电致变色器件的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状态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变色状态的目的。其中,信号输入装置3可以包括触控显示屏、操作按键等,详细结构以及信号输入方式如下。请一并参阅图22至图27,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可以包括屏幕20,其中,该屏幕20可以为触控显示屏,所述信号输入装置3输入的控制指令可以为触控显示屏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包括滑动、点击以及长按中的至少一种,请参阅图28和图29,其中,图28中可以表示为操作者(图中标注005可以表示为操作者的手)通过触控显示屏滑动来输入控制指令;而图29中的状态则可以表示操作者通过点击或者长按屏幕20上的图表或者特定位置来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过程。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7,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装置包括操作键50,所述控制指令还可以为所述操作键50的触发指令,其中,操作键50可以是单独的按键,也可以是与电子装置的其他功能按键,譬如电源键、音量键等的复用,根据不同的按键触发方式定义为处理器2接收的不同控制指令,进而处理器2可以实现对执行器件1进行不同的信号控制。可选地,控制指令可以包括图像采集需求、闪光灯开启需求以及其他功能组件需求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前提是执行器件1中的变色器件均可以实现对上述器件的遮挡和隐藏。具体来讲,图像采集需求可以是应用在使用者有拍摄需求,譬如拍照、摄像、视频通话等场景、电子装置解锁需求、支付、加密、接听来电或者其他的确认需求等场景。而闪光灯开启需求则可以是在使用者有对闪光灯开启有需要的情况,具体为处理器2控制执行器件1中的变色器件为透明态,此时,功能器件可通过变色器件进行图像采集或者发光,这里所说的功能器件可以包括摄像头、闪光灯以及传感器等。举例来讲,以图像采集需求为例。当使用者在操作电子装置需要进行图像采集时,如前文所述,具体可以包括拍摄需求,譬如拍照、摄像、视频通话等、电子装置解锁需求、支付、文加密、接听来电或者其他的确认需求等场景),可以通过触控显示屏上的对应触控功能区图标,处理器2接收到对应的控制指令,进而控制执行器件1(为变色器件时)进行变色,由遮挡状态变为透明状态,已使摄像头完成图像采集的动作。其中,关于控制过程的具体动作顺序,请参阅前述电子装置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此处亦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装置,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摄像头的遮挡,还可以使电子装置具有变色显示的外观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