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带贴附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9393发布日期:2018-09-07 23:50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带贴附治具。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包括背光模组和设置在背光模组之上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灯罩和设置在灯罩内的LED灯,其中灯罩呈C型,为了防止漏光,需要在灯罩的顶壁上贴附小白反(例如胶带)。在贴附小白反的过程中,工人们常用一块平板作为贴附小白反的治具。贴附的过程包括:首先将小白反放置在平板上,接着将该平板伸入灯罩内,然后向着靠近顶壁的方向移动平板,直至将小白反贴附在灯罩的顶壁上为止。

但是,平板仅对小白反起到承托的作用,小白反在平板上容易移动,当进行贴附时,小白反容易褶皱、位移,影响小白反的贴附质量。而且,平板作为小白反的定位机构,平板上没有定位基准,在贴附小白反时,工人们每次都需要用眼睛去找准小白反的贴附位置,延长了贴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很难达到量产的目的。此外,小白反贴附在灯罩的顶壁上,灯罩内部空间狭小,工人们不便调整小白反的贴附位置和施加贴附力,当工人们施加的贴附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灯罩变形,影响灯罩的光学品味,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胶带贴附治具,能提高小白反的贴附质量,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胶带贴附治具,包括承托板、压板和驱动机构,承托板上设有承载胶带的承载面,压板与承托板相对设置,承托板与压板之间形成容置贴附件的容置间隙,驱动机构可驱使压板向着靠近或远离承托板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承托板的一侧设有手柄,手柄上设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相对设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中部铰接于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于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于承托板,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端部铰接于压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相对设置,第二连杆铰接于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承托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相对设置,第二连杆的中部铰接于第一支撑块与第二支撑块之间,压板上设有第三支撑块和第四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与第四支撑块相对设置,第二连杆的端部铰接于第三支撑块与第四支撑块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驱动器,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杆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承托板的两端设有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第一弹片的一端固定在承托板上,第一弹片的另一端抵靠于承托板的承载面,第二弹片的一端固定在承托板上,第二弹片的另一端抵靠于承托板的承载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承托板上还设有固定块以及连接在固定块上的定位杆和紧固件,固定块设置于承托板的端部,固定块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沿着承托板的长度方向贯穿固定块,第二螺纹孔沿着垂直于第一螺纹孔的方向设置在固定块上,并与第一螺纹孔连通,定位杆沿着承托板的长度方向可调节地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紧固件可调节地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紧固件的端部抵靠在定位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压板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沿着压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包括承托板、压板和驱动机构,承托板上设有承载胶带的承载面,压板与承托板相对设置,承托板与压板之间形成容置贴附件的容置间隙,驱动机构可驱使压板向着靠近或远离承托板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的承托板和压板能够准确、平整地贴附小白反(胶带),提高了贴附质量,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小白反(胶带)的尺寸大小,胶带贴附治具可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实现通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胶带贴附治具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与灯罩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定位于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胶带贴附治具10包括承托板12、压板13和驱动机构14。承托板12上设有承载胶带的承载面121,压板13与承托板12相对设置,承托板12与压板13之间形成容置贴附件的容置间隙,驱动机构14可驱使压板13向着靠近或远离承托板12的方向移动。

图2是图1的胶带贴附治具端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承托板12上设有固定块122以及连接在固定块122上的定位杆123和紧固件124。固定块122设置于承托板12的端部,固定块122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沿着承托板12的长度方向贯穿固定块122。第二螺纹孔沿着垂直于第一螺纹孔的方向设置在固定块122上,并与第一螺纹孔连通。定位杆123沿着承托板12的长度方向可调节地连接于第一螺纹孔;紧固件124可调节地连接于第二螺纹孔,紧固件124的端部抵靠在定位杆123上,用于固定定位杆13。

图3是图1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3所示,承托板12的一侧设有手柄125,手柄125上设有第一侧板125a和第二侧板125b,第一侧板125a与第二侧板125b相对设置。

承托板12上设有第一支撑块126和第二支撑块127,第一支撑块126与第二支撑块127相对设置,第一支撑块126和第二支撑块127设置于手柄125的端部。

如图1和图3所示,承托板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弹片128和第二弹片129。其中,第一弹片128的一端固定在承托板12上,第一弹片128的另一端抵靠于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第二弹片129的一端固定在承托板12上,第二弹片129的另一端抵靠于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片128和第二弹片129是具有弹性的薄板,第一弹片128和第二弹片129用于将小白反(胶带)定位在承托板12上,防止小白反(胶带)位移,例如将小白反(胶带)放置在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时,利用第一弹片128和第二弹片129压住小白反(胶带)的两端。第一弹片128和第二弹片129可以用其它的结构代替,例如在承托板12上设置粘性双面胶代替弹片或者带磁性的压块固定小白反(胶带)。

压板13与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正对设置。压板13上设有第三支撑块131和第四支撑块132,第三支撑块131与第四支撑块132相对设置,且第三支撑块131和第四支撑块132分别与第一支撑块126和第二支撑块127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压板13的整体结构强度,可以在压板13上设置加强筋(图未示),加强筋沿着压板13的长度方向设置,保证压板13在压合时不会翘曲、弯曲。

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机构14包括第一连杆141和第二连杆142。第一连杆141的中部铰接于第一侧板125a与第二侧板125b之间,第一连杆141的端部铰接于第二连杆142,第二连杆142的中部铰接于承托板12,第二连杆142远离第一连杆141的端部铰接于压板13。具体地,第一连杆141的端部设有第一连接块141a和第二连接块141b,第一连接块141a与第二连接块141b相对设置,第二连杆142铰接于第一连接块141a与第二连接块141b之间,第二连杆142的中部铰接于第一支撑块126与第二支撑块127之间,第二连杆142的端部铰接于第三支撑块131与第四支撑块13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驱动机构14是通过手动施加压力于第一连杆141,实现压板13的压合动作,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驱动机构14包括驱动器(图未示),驱动器可以为电机、气缸等,使驱动器的驱动端与第一连杆141连接,驱动器驱使第一连杆141绕着铰接点移动即可实现压板13的压合动作。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与灯罩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定位于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的胶带贴附治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贴附小白反20(胶带)时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驱动驱动机构14的第一连杆141,使压板13向上运动,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与压板13之间产生容置间隙。

第二步,将小白反20(胶带)安放在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上,小白反20(胶带)的涂胶面向上放置,用弹片固定小白反20(胶带),防止其在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上移动。

第三步,移动胶带贴附治具10,使灯罩30位于压板13和承托板12的承载面121的容置间隙内,并找到小白反20(胶带)的贴附位置,调整定位杆123,使定位杆123的一端与背板40的侧壁42接触,拧紧紧固件124,完成小白反20(胶带)的定位。

第四步,向下压第一连杆141,驱使压板13向下运动,压板13压合灯罩30,小白反20(胶带)受力粘贴,完成贴附。

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10包括承托板12、压板13和驱动机构14,承托板12上设有承载胶带的承载面121,压板13与承托板12相对设置,承托板12与压板13之间形成容置贴附件的容置间隙,驱动机构14可驱使压板13向着靠近或远离承托板12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胶带贴附治具10的承托板12和压板13能够准确、平整地贴附小白反20(胶带),提高了贴附质量,使用时方便、快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小白反20(胶带)的尺寸大小,胶带贴附治具10可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实现通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