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7590发布日期:2019-01-04 23:5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大多将具备显影辊的显影盒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装配于壳体。显影辊的轴的两端部在显影盒的框架的侧壁处被支撑为能够绕着轴线旋转。已知有如下的显影盒:当在显影辊的轴的一方的端部沿着轴线方向并列装配一对抵接构件(挡圈),并将显影辊安装于框架时,侧壁的一部分配置在一对抵接构件之间。

在这样的显影盒中,对轴进行轴支撑的轴承构件配置于比一对抵接构件靠轴线方向外侧处,通过轴承构件与抵接构件的抵接来进行显影辊的轴线方向的定位。轴承构件由比框架中采用的绝缘性树脂等脆的导电性树脂构成,构成为经由该轴承构件向显影辊的显影剂担载部施加显影偏压。



技术实现要素:

在显影辊的轴的一端部配置有一对挡圈(环)的结构中,在显影盒的落下等的冲击下,显影辊的惯性力可能会经由环作用于轴承构件。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盒具备框架、显影辊、轴承构件、第一环及第二环。框架具有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显影辊具有轴和辊部。轴具有第一端部和与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辊部配置在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之间。显影辊能够绕着通过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的轴线旋转。轴承构件固定于框架,并将第一端部支撑为能够绕着所述轴线旋转。第一环配置于第一端部。第一环在所述轴线延伸的方向即轴线方向上配置于辊部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二环配置于第一端部。第二环在轴线方向上配置于轴承构件与第一侧壁之间。第一端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面向第一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辊部的面,第二面面向第二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一侧壁的面。第一侧壁具有在轴线方向上面对第一环的第一侧面。在第一环与第一面抵接且第二环与第二面抵接的状态下,第一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一侧面的面和第二环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轴承构件的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侧面和轴承构件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二环的部分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显影盒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背侧观察轴承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3A、图3B、图3C是表示显影盒的一端部(第一端部)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A示出装配有轴承构件的框架的侧壁的一部分,图3B示出装配有两个环的显影辊的端部,图3C示出显影辊组装于框架的状态。

图4是表示图3C的显影辊相对于框架在轴线方向上进行了位移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显影盒10具备框架11、显影辊13、供给辊14、轴承构件15、齿轮罩16、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在框架11的内部收容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框架11具备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公开中,“环”并不局限于闭合的环状部件,也包括E型挡圈(E环)、C型挡圈(C环)等一部分被切口的形状或非圆形的形状。

如图2所示,显影辊13包括轴13A和由导电性的橡胶等构成的辊部13B。辊部13B覆盖轴13A的外周面。如图1所示,轴13A在其两端具有未被辊部13B覆盖的第一端部13D及第二端部13E。辊部13B配置在第一端部13D与第二端部13E之间。

显影辊13以能够以通过第一端部13D及第二端部13E的轴线13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

供给辊14以与显影辊13接触且绕着与所述轴线13X平行的轴线与显影辊13一起旋转的方式支撑于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及第二侧壁11B。

接下来,说明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与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进行卡合的部分的详细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轴线13X延伸的方向称为“轴线方向”,将与轴线13X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

如图1所示,显影盒10在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上安装轴承构件15和齿轮罩16。轴承构件15将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支撑为能够绕着轴线13X旋转。从外部经由轴承构件15向显影辊13施加显影偏压。齿轮罩16是将设置在框架11的第一侧壁11A侧的一个以上的齿轮覆盖的罩。

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侧壁11A在供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插通的开口周边具有抵接部11C。并且,在抵接部11C的周缘设有向轴承构件15侧突出的肋11D。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轴承构件15设有对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进行轴支撑的孔部15A和螺纹孔15D。而且,在孔部15A的周缘部形成有面对第一侧壁11A(抵接部11C)的对向面15B。并且,沿着对向面15B的外周设有向轴承构件15的第一侧壁11A侧突出的肋15C。肋15C在第二环R2的径向外侧沿着第二环R2的外周延伸。

轴13A在第一端部13D侧具有大径部13AL和小径部13AS。在大径部13AL上覆盖有辊部13B。小径部13AS从大径部13AL朝向轴承构件15侧(在轴线方向上从辊部13B离开的方向)延伸,径向尺寸比大径部13AL的径向尺寸小。并且,在小径部13AS的从大径部13AL离开了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有对第二环R2进行支撑的槽13F。

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在轴线方向上空出间隔而并列装配于第一端部13D。第一侧壁的一部分(抵接部11C)配置在轴线方向上的第一环R1与第二环R2之间。通过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来进行显影辊13相对于框架11的轴线方向的定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比第二环R2靠近显影辊13的第二端部13E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环R1由聚缩醛树脂(POM)构成。第一环R1是平坦的环状板。第二环R2是E形挡圈。如图3B所示,第一环R1的厚度(轴线方向尺寸)T1大于第二环R2的厚度T2(T1>T2)。

另外,如图3C所示,第一环R1的径向尺寸(D3)小于显影辊13的辊部13B的径向尺寸(D4)(D3<D4)。并且,第一环R1的贯通孔的大小与轴13A的小径部13AS的直径大致一致。

并且,第二环R2的厚度T2(轴线方向尺寸)小于轴承构件15的肋15C的突出长度(轴线方向尺寸)(T2<D5)。

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的装配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使第一环R1在轴线方向上嵌合于第一端部13D并插通至与大径部13AL相邻的位置,使第二环R2在径向上嵌合于在第一端部13D设置的槽13F。

在将显影辊13向框架11装配时,在使第二端部13E插通于第二侧壁11B并使第一端部13D插通于第一侧壁11A的状态下(参照图1),使轴承构件15的孔部15A嵌合于第一端部13D。然后,使轴承构件15的肋15C嵌合于第一侧壁11A的肋11D,盖上齿轮罩16。轴承构件15及齿轮罩16分别由一个螺钉B1一并紧固而固定于框架11。而且,齿轮罩16由另一个螺钉B2固定于框架11。

如图3A所示,第一侧壁11A的抵接部11C具有朝向辊部13B侧的第一侧面C1和朝向轴承构件15侧的第二侧面C2。

如图3B所示,第一环R1具有轴线方向上的面对辊部13B的面E1和面对抵接部11C的第一侧面C1的面F1。第二环R2在轴线方向上具有面对抵接部11C的第二侧面C2的面E2和面对轴承构件15的面F2。

轴13A具有面对第一环R1的面E1的第一面S1、面对第二环R2的面E2的第二面S2、及面对第二环R2的面F2的第三面S3。第一面S1是大径部13AL的轴线方向上的侧面。槽13F具有第二面S2和第三面S3。槽13F的宽度比第二环R2的厚度T2(轴线方向的尺寸)稍大。

第一面S1限制第一环R1的向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3E侧的移动。第二面S2限制第二环R2的向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3E侧的移动。并且,第三面S3限制第二环R2的向轴线方向上的从第二端部13E离开的方向的移动。

如图3C所示,通过第一环R1的面E1与轴13A的大径部13AL的侧面(第一面S1)抵接,且第一环R1的面F1与抵接部11C的第一侧面C1抵接,来限制显影辊13的向轴线方向上的轴承构件15侧的移动。

如图4所示,通过第二环R2的面F2与构成第一端部13D的槽13F的第三面S3抵接,且第二环R2的面E2与抵接部11C的第二侧面C2抵接,来限制显影辊13的向轴线方向上的从轴承构件15离开的方向的移动。

在如图3B及图3C所示的第一环R1与第一面S1抵接且第二环R2与第二面S2抵接的状态下,第一环R1的面F1与第二环R2的面F2之间的距离D1小于第一侧面C1与轴承构件15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二环R2的部分(对向面15B)之间的距离D2(D1<D2)。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显影盒1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显影盒10有时由使用者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拆装。此时,使用者有时会不小心使显影盒10落下而与地面碰撞或与其他刚体碰撞。尤其是,由于轴承构件15是由导电性树脂构成的,容易破裂,因此当受到冲击时可能会损坏。

由于显影盒10构成为满足D1<D2的关系,因此即使在落下等所致的冲击下产生了影辊13要朝向轴承构件15移动的惯性力的情况下,也会经由第一环R1将显影辊13支撑于框架11(第一侧壁11A),能够防止显影辊13的载荷经由第二环R2作用于轴承构件15。

由于显影辊13的第一端部13D具有限制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环R2的移动的槽13F(第二面S2、第三面S3),且第二环R2构成为在轴线方向上面对第一侧壁11A(抵接部11C)的第二侧面C2,因此能够适当地限制显影辊13的向脱离轴承构件15的方向的移动。

由于第一环R1由聚缩醛树脂(聚甲醛:POM)构成,且聚缩醛树脂是具备自润滑性、耐磨损性及高强度的材料,因此能够有助于显影辊13的顺畅的旋转,防止部件的磨损而延长装置的耐用寿命。而且,POM也是具备高弹性和韧性的材料,因此能够吸收显影盒10落下时等的冲击而减轻对显影盒10的损害。

另外,由于第一环R1的径向尺寸比辊部13B的径向尺寸小,因此不会妨碍辊部13B与感光体鼓5B的接触,能够接近辊部13B配置。因此,有助于显影盒10的紧凑化和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由于使第一环R1比第二环R2厚(T1>T2),因此能够提高承受显影盒10落下时等的来自显影辊13的载荷的第一环的强度和冲击吸收性能,能够将冲击可靠地吸收或向框架11传递。而且,通过将配置在轴线方向外侧的第二环R2的轴线方向的尺寸抑制成必要最小限度,能够实现显影盒10的紧凑化。

轴承构件15包括朝向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13E侧突出的肋15C,该肋15C在第二环R2的径向外侧沿着第二环R2的外周延伸,由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在轴承构件15与第二环R2之间确保间隙。由此,能够防止第二环R2与轴承构件15的接触和载荷的传递。

此外,由于肋15C的轴线方向上的突出长度D5大于第二环R2的厚度(轴线方向的尺寸)T2,所以确保了轴线方向上的轴承构件15与第二环R2之间的间隙。

另外,由于显影盒10如上述那样采用了在落下时等载荷不会从显影辊13直接作用于轴承构件15的结构,因此不需要隔着第一端部13D在两个以上的部位对轴承构件15进行螺纹紧固。能够通过由一个螺钉B1固定于框架11(第一侧壁11A)的简易结构来确保充分的固定强度。这样的简单的结构有助于显影盒10的紧凑化和低成本化。

以上,虽然说明了显影盒10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在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实用新型的思想不限定于上述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关于具体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规定距离D2的“轴承构件15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二环R2的部分”是对向面15B(平坦面)的情况,但是在此所说的“面对的部分”不限定于平坦面,在轴承构件15的轴线方向上的面对第二环R2的部分形成有肋或突起等的方式的情况下,从第二环R2起的轴线方向的距离最短的部分成为“面对的部分”。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轴13A的大径部13AL的轴线方向上的侧面设为了第一面S1,该第一面S1面向第一环R1的面对辊部13B的面,但也可以不设置大径部13AL,将第一端部13D与辊部13B的交界面即辊部13B的侧面设为第一端部13D的第一面S1。即便如此构成,通过将第一环R1如所述实施方式那样设计成径向尺寸比辊部13B的径向尺寸小,也不会妨碍辊部13B与感光体鼓5B的接触,能够将第一环R1接近辊部13B配置而实现装置的紧凑化,或者增加第一环R1的厚度T1而强化其冲击吸收性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环R1由POM(聚缩醛树脂)构成,但也可以是与第二环R2同样的E形挡圈。第一环R1的厚度(轴线方向尺寸)T1也可以与第二环R2的厚度T2相同,还可以比第二环R2的厚度小。

进一步说,可理解为,第一环R1及第二环R2只要能够用于显影辊13相对于框架11的轴线方向的定位且在装配时满足所述的D1<D2的关系即可,其形状或原料不受限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环R1构成为径向尺寸比显影辊13的辊部13B的径向尺寸小,但根据感光体鼓5B的轴线方向的尺寸或位置、第一面S1的配置等,只要第一环R1不与感光体鼓5B干涉,第一环R1的径向尺寸也可以大于辊部13B的径向尺寸。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轴承构件15包括朝向轴线方向上的第二端部侧突出的肋15C,且轴线方向的突出长度D5大于第二环R2的厚度(轴线方向尺寸)T2的结构,但也可以不存在这样的肋15C。为了确保轴承构件与第二环之间的间隙,只要使第二环的径向外侧的其他部位(该部位也可以不是轴承构件的一部分,例如也可以是设于框架11侧壁11A的肋11D)的从第二侧面C2起的轴线方向尺寸足够大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轴承构件15由一个螺钉B1进行了固定,但也可以使用两个以上的螺钉进行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