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3720发布日期:2019-01-08 21:2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简称TFT-LCD,因其具备高品质、低消耗功率等优越性能,已经被广泛使用。偏光片是TFT-LCD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作用是实现自然光的偏振。在TFT-LCD制造过程中,偏光片的贴附成为重要的工艺。

现有技术中,偏光片的贴合是采用滚筒方式进行贴合,但是在贴合过程中,极易产生难以除去的气泡,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偏光片贴合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贴合装置在贴合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贴合装置在贴合过程中易产生气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包括偏光片、真空发生器、连接管、吸盘,所述偏光片的下表面与所述吸盘固定相连;

所述吸盘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真空孔层、导气层以及支撑层;

所述真空孔层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真空孔层的真空孔;

所述导气层设有多个导气管以及集气管;

多个所述导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集气管的进气端连通;

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真空孔的排气端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气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真空孔的进气端相连通;

所述集气管的出气端与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通;

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连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盘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椭圆型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吸盘的材料为EVA、硬质棉或者硅胶皮的任意一种材质制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盘的厚度为3mm~5mm。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真空孔等间距设置,且沿着所述吸盘水平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导气管沿着所述吸盘侧壁径向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通过在吸盘上设置真空孔,在偏光片的贴合过程中,当偏光片与吸盘中心接触时,由吸盘中心向四周挤压吸盘,将气泡由中心向四周挤出,使得设置在吸盘上表面的真空孔保持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偏光片吸附在吸盘表面且挤出气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盘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气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偏光片,2-吸盘,3-真空孔,4-导气层,41-导气管,42-集气管,5-真空发生器, 6-连接管,7-支撑层,8-真空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包括偏光片 1、真空发生器5、连接管6、吸盘2、偏光片1的下表面与通过负压与吸盘2固定相连,优选地,吸盘2的厚度为3mm~5mm,吸盘2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真空孔层8、导气层4、以及支撑层7,真空孔层8设有多个贯穿真空孔层8的真空孔3,导气层4设有多个导气管41以及集气管42,多个导气管41的出气端与集气管42的进气端连通,所述导气管41的进气端与所述真空孔3的排气端一一对应,且所述导气管41的进气端与所述真空孔3的进气端相连通,所述集气管42的出气端与所述连接管6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管6的另一端与所述真空发生器5连通,在偏光片1贴合过程中,真空发生器5通过连接管6使得设置在吸盘2上表面的真空孔3产生负压,从而对偏光片1产生吸附作用,且将贴合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挤出。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在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的可能,优化生产工艺,将吸盘2加工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地,吸盘2的材料由EVA、硬质棉或者硅胶皮的任意一种材质制成,这些材料具有抗静电效果,可有效防止因存在静电导致的偏光片贴合过程中出现气泡的问题。

进一步地,多个真空孔3等间距设置,且沿着吸盘2水平均匀分布,这样可以使得真空孔3在吸盘2的上表面分布地更加均匀。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偏光片吸附装置、通过在吸盘2上设置真空孔3,在偏光片1的贴合过程中,当偏光片1与吸盘2中心接触时,由吸盘2中心向四周挤压吸盘2,将气泡由中心向四周挤出,使得设置在吸盘2上表面的真空孔3保持负压状态,从而使得偏光片1吸附在吸盘2表面且挤出气泡。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