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D吸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4985发布日期:2019-02-10 23:1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LCD吸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自动化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CD吸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面板也称液晶显示屏即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

LCD的显示原理是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在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来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象,而且只要在两块平板间再加上三元色的滤光层,就可实现显示彩色图象。目前单色的LCD已几乎退出笔记本电脑市场,而彩色的LCD 仍持续发展。彩色LCD主要又分为STN和TFT两种,其中TFT(Thin Film Transistor)LCD,又称为主动式电晶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也就是被很多人俗称的真彩液晶显示屏;DSTN(Dual-Scn Twisted Nematic)LCD,即双扫瞄液晶显示屏,是STN LCD的一种显示方式,现在已经退出市场。

液晶显示屏的电信号部件主要由背光电路和显示电路组成,其中显示电路即用于传输液晶面板像素驱动所需要的电荷以及控制信号,主要利用印制电路板即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来传输,同时需经过驱动IC(Driver IC) 将电荷及控制信号传输到液晶面板中。通俗地讲即Driver IC的一端连接液晶面板,另一端连接PCB。通常将液晶面板相邻两侧边分为Gate端和Source 端,Gate端的Driver IC连结至液晶面板之Gate端,负责每一列晶体管的开关,扫描时一次打开一整列的晶体管,Source端的Driver IC连结至液晶面板之Gate端,当晶体管打开时,Source端的Driver IC才能够逐行将控制亮度、灰阶、色彩的控制电压透过晶体管Source端、Drain端形成的通道进入液晶面板的画素中。因而在制造液晶显示屏的过程中,需要将液晶面板、Driver IC 和PCB三者依次进行压合。

目前,液晶显示驱动芯片Driver IC与液晶面板LCD的互联主要采用覆晶薄膜COF(chip-on-flex)封装技术。参照图1,覆晶薄膜COF封装技术是指将驱动液晶单元的裸芯片直接封装在扰性基板上,再将扰性基板分别与 LCD及PCB连接,在这种互连技术中,驱动芯片IC的电信号经由芯片与基板的键合点、基板上的金属线路而到达被控制的像素点。因此需要将COF分别与液晶显示屏LCD及印制电路板PCB压合连接,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使COF分别与PCB及LCD的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从而让电流信号流通,第二是机台压合提供一定的温度、压力,通过控制压合时间,在高温下将两种不同材料连在一起可以提供足够的工作强度,防止相互脱落,影响使用寿命。

在现有的COF与LCD预压步骤中,对于液晶显示屏LCD的位置状态的调整对位通常采用手动调整,需要人工辅助的步骤较多,这不仅提高了调整时间,而且位置精度难以保证;此外,现有的LCD放置平台对于需要承载定位的LCD尺寸要求固定,适应性差,不能适应其他尺寸的同类产品,对于频繁更换LCD放置平台的规格、样式来说,大大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效率;进一步地,现有的上料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较大,由此造成设备间拥堵,对于LCD的上料、备件等工序影响较大。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LCD吸附上料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CD吸附上料装置,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在提高玻璃位置状态自动化调整效率与精度的同时,还能够适应多种尺寸的玻璃,大大提高了LCD的上料效率及上料进度,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LCD吸附上料装置,包括:

Y向平移机构;以及

至少一组与Y向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该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包括:

与Y向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支撑座;以及

与支撑座转动连接的放置平台,该放置平台在水平面内延伸,

其中,放置平台设置于支撑座的顶部,放置平台上设有用于吸附不同工件尺寸的多个吸附区域。

优选的是,支撑座包括:

与Y向平移机构滑动连接的X向安装板;

设于X向安装板上的至少一条X向导轨;

与X向导轨滑动连接的底板;以及

用于驱动底板在X向导轨往复滑移的X向驱动组件,

其中,底板上支撑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有顶板。

优选的是,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顶板选择性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顶板上安装有旋转驱动器,放置平台与旋转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放置平台在旋转驱动器的驱动下在水平面内选择性转动。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与支撑板相固接的升降驱动器;以及

与升降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升降杆,

其中,升降杆与顶板传动连接使得顶板在升降驱动器的驱动下选择性升降。

优选的是,支撑板上固接有固定连接板,升降驱动器安装于固定连接板上。

优选的是,支撑板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升降导轨上滑动配接有升降连接块,升降连接块的顶部与顶板相固接,升降连接块与升降杆传动连接使得升降连接块在升降驱动器的驱动下选择性升降。

优选的是,所述Y向平移机构包括:

Y向安装板;

设于Y向安装板上的至少一条Y向导轨;以及

至少一组用于驱动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沿Y向导轨往复滑移的Y向驱动组件,

其中,Y向驱动组件与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吸附区域包括:

多组横向布置的第一吸附区域;

多组横向布置的第二吸附区域;

多组横向布置的第三吸附区域;以及

至少一组迷你吸附区域。

优选的是,第一吸附区域包括:

多段相互连通的第一吸附气路;

由多段第一吸附气路围绕而成的第一支撑平面;

与第一吸附气路相连通的支吸附气路;以及

与支吸附气路相连通的第一吸气孔,

其中,第一吸附气路与支吸附气路均在放置平台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一支撑平面与放置平台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一吸气孔设于支吸附气路的末端。

优选的是,第二吸附区域包括:

多段相互连通的第二吸附气路;

由多段第二吸附气路围绕而成的第二支撑平面;以及

与第二吸附气路相连通的第二吸气孔,

其中,第二吸附气路在放置平台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支撑平面与放置平台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二吸气孔设于第二吸附气路的外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紧凑、占地面积较小,在提高玻璃位置状态自动化调整效率与精度的同时,还能够适应多种尺寸的玻璃,大大提高了LCD的上料效率及上料进度,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CD吸附上料装置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CD吸附上料装置中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CD吸附上料装置中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在另一视角下的三维结构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CD吸附上料装置中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CD吸附上料装置中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参照图1~图5,LCD吸附上料装置2包括:

Y向平移机构21;以及

至少一组与Y向平移机构21滑动连接的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22,该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22包括:

与Y向平移机构21滑动连接的支撑座221;以及

与支撑座221转动连接的放置平台222,该放置平台222在水平面内延伸,

其中,放置平台222设置于支撑座221的顶部,放置平台222上设有用于吸附不同工件尺寸的多个吸附区域。

参照图1及图5,支撑座221包括:

与Y向平移机构21滑动连接的X向安装板2217;

设于X向安装板2217上的至少一条X向导轨2218;

与X向导轨2218滑动连接的底板2211;以及

用于驱动底板2211在X向导轨2218往复滑移的X向驱动组件2219,

其中,底板2211上支撑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212,支撑板2212 上滑动连接有顶板2214。

进一步地,支撑板2212上设有用于驱动顶板(2214)选择性升降的升降驱动组件,顶板2214上安装有旋转驱动器224,放置平台222与旋转驱动器 224的动力输出端相固接,放置平台222在旋转驱动器224的驱动下在水平面内选择性转动。

进一步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与支撑板2212相固接的升降驱动器223;以及

与升降驱动器223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的升降杆2233,

其中,升降杆2233与顶板2214传动连接使得顶板2214在升降驱动器 223的驱动下选择性升降。

进一步地,支撑板2212上固接有固定连接板2231,升降驱动器223安装于固定连接板2231上。

进一步地,支撑板2212的外侧设有至少一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 2213,升降导轨2213上滑动配接有升降连接块2232,升降连接块2232的顶部与顶板2214相固接,升降连接块2232与升降杆2233传动连接使得升降连接块2232在升降驱动器223的驱动下选择性升降。

进一步地,放置平台222的下表面固接有三角形连接板2216,三角形连接板2216上固接有转角传感器。

进一步地,顶板2214与放置平台222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定放置平台(222) 最低高度的限位板2215。

参照图1,所述Y向平移机构21包括:

Y向安装板211;

设于Y向安装板211上的至少一条Y向导轨212;以及

至少一组用于驱动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22沿Y向导轨212往复滑移的Y 向驱动组件213,其中,Y向驱动组件213与多尺寸玻璃吸附机构22一一对应设置。

参照图2及图4,所述吸附区域包括:

多组横向布置的第一吸附区域225;

多组横向布置的第二吸附区域226;

多组横向布置的第三吸附区域227;以及

至少一组迷你吸附区域228。

进一步地,第一吸附区域225包括:

多段相互连通的第一吸附气路2251;

由多段第一吸附气路2251围绕而成的第一支撑平面2252;

与第一吸附气路2251相连通的支吸附气路2253;以及

与支吸附气路2253相连通的第一吸气孔2254,

其中,第一吸附气路2251与支吸附气路2253均在放置平台22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一支撑平面2252与放置平台222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一吸气孔2254设于支吸附气路2253的末端。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吸附气路 2251围绕成多个矩形结构且间隔布置的第一支撑平面2252,该第一支撑平面 2251沿横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二吸附区域226包括:

多段相互连通的第二吸附气路2261;

由多段第二吸附气路2261围绕而成的第二支撑平面2262;以及

与第二吸附气路2261相连通的第二吸气孔2263,

其中,第二吸附气路2261在放置平台222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第二支撑平面2262与放置平台222的上表面相齐平,第二吸气孔2263设于第二吸附气路2261的外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吸附气路2261围绕成多个矩形结构且间隔布置的第二支撑平面2262,该第二支撑平面2262沿纵向延伸。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