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275发布日期:2018-11-02 20:5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导光板。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材料的反射率、透射率以及吸收率等特性能够根据电场的大小与极性发生可逆的颜色变化,从而使材料的光学性能发生改变或者保持改变。在导光板中设置电致变色结构形成电致变色导光板,在实现导光板导光功能的同时,能够通过电压控制实现对导光板透光性能的控制。

现有的导光板一般无法分别实现对导光板各个区域的控光功能,或者虽然有一些导光板能够实现对各个区域分别进行控光,实现对导光板透光性能的控制,但是,导光板对各个区域进行分别控光时,画面上均会出现明暗相间的不良问题,进而限制了其更加广泛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导光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多功能导光板,包括下透明基体、下透明电极、离子贮藏层、离子导体层、电致变色层、上透明电极及上透明基体,所述下透明电极包括若干个子电极,所述子电极间隔设于所述下透明基体的表面,使其与所述上透明电极形成电极组,所述子电极和下透明基体的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所述离子贮藏层、离子导体层、电致变色层、上透明电极及上透明基体,所述下透明基体的底部设有第一网点和第二网点,所述第一网点设于每一所述子电极相对应的区域,所述第二网点设于相邻所述子电极的间隙区域,且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子电极等间距阵列布设于所述下透明基体的表面,且每一所述子电极均为矩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电致变色层由TiO2涂覆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下透明基体和上透明基体的材料均为玻璃或者PET。

作为优选,所述下透明电极和上透明电极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的氧化物材料或者氮化物材料或者石墨烯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离子贮藏层用于贮藏电性相应的离子,其采用金属氧化物涂覆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离子导体层用于传输离子,其由WO3涂覆而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每一子电极均可分别与上透明电极形成一对电极,在对一对或者多对这样的电极通电后,即可实现导光板区域控光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导光板的应用范围,同时,将下透明基体底部设有的第一网点密集设置、而第二网点设置得相对稀疏,使从导光板出射的光更加均匀,从而解决了画面上出现明暗相间的不良问题,提高了显示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示意图之四;

附图标记说明:

100.下透明基体,101.第一网点,102.第二网点;

200.下透明电极,201.子电极;

300.离子贮藏层;

400.离子导体层;

500.电致变色层;

600.上透明电极;

700.上透明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导光板,包括下透明基体100、下透明电极200、离子贮藏层300、离子导体层400、电致变色层500、上透明电极600及上透明基体700。

配合图1和图2所示,下透明电极200包括若干个子电极201,子电极201间隔设于下透明基体100的表面,使其与上透明电极600形成电极组,在本实施例中,子电极201等间距阵列布设于下透明基体100的表面,且每一子电极201均为矩形状。每一子电极均201可分别与上透明电极600形成一对电极,在对一对或者多对这样的电极通电后,即可实现导光板区域控光的功能。下透明基体100的底部设有第一网点101和第二网点102,第一网点101设于每一子电极201相对应的区域,第二网点102设于相邻子电极201的间隙区域,且第一网点101的尺寸小于第二网点102的尺寸。由于等间距阵列布设于下透明基体100表面的子电极201使导光板各处叠层结构不一致,导致出射光线不均匀,从而出现画面明暗相间的不良问题,通过将第一网点101密集设置、第二网点102设置得相对稀疏,使导光板出射的光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显示质量。

子电极201和下透明基体100的表面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离子贮藏层300、离子导体层400、电致变色层500、上透明电极600及上透明基体700。离子贮藏层300用于贮藏电性相应的离子,其采用金属氧化物涂覆而成,其中,金属氧化物可以为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钒、氧化铬、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铱、氧化镍钨、氧化镍钒及氧化镍钛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离子导体层400用于传输离子,其由WO3涂覆而成;电致变色层500由TiO2涂覆而成。

下透明电极200和上透明电极600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的氧化物材料或者氮化物材料或者石墨烯材料,其中,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锌铝、氧化铟锡及氧化锌锡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氮化物材料如氮氧化钛、氮化钛、氧氮化钽及氮化钽中的一种或多种。

下透明基体100和上透明基体700的材料均为玻璃或者PET。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如下:

一、采用Sputter工艺在下透明基体100上镀一层透明导电材料(氧化铟锡、石墨烯等),分区域形成各个子电极201,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构;

二、在子电极201和下透明基体100的表面由下至上依次涂覆形成离子贮藏层300、离子导体层400及电致变色层500,此步骤无需分区,整面制作,得到如图4所示的结构;

三、采用传统的黄光工艺涂覆形成上透明电极600,此步骤也无需分区,整面制作,得到如图5所示的结构;

四、使用玻璃或者透明PET涂覆形成上透明基体700,得到如图6所示的结构;

五、采用常规油墨工艺在下透明基体100的背面制作网点结构,每一子电极201相对应区域的第一网点101设置得密集一些,而相邻子电极201间隙区域的第二网点10设置得相对稀疏一些,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