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8355发布日期:2018-12-25 19:5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头戴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头戴显示设备,也即AR/VR头戴显示设备,在AR/VR电子产品中占有很大的比重。AR/VR头戴显示设备包括光学镜片和镜架,光学镜片主要通过点胶机点胶固定在镜架上。现有技术中的头戴显示设备为了避免点胶时胶水溢至光学镜片的可视区,会在光学镜片与镜架的结合处设置凸起部和凹槽部,凸起部和凹槽部结合起到阻挡的作用。然而,这种凸起部和凹槽部都比较小不便于加工,且对凸起部和凹陷部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才能够实现凸起部和凹陷部的配合。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旨在简化光学镜片与镜架的加工与定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头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包括镜架,镜架设有容置腔,容置腔的底壁设有贯通的窗口,窗口的周缘相对设有两第一沉槽,两第一沉槽均与容置腔连通;镜片,设于镜架上容置腔的底壁,且镜片覆盖窗口,镜片包括可视部,及相对设于可视部周缘的两第二沉槽;两第二沉槽朝向底壁的一壁面均与底壁抵接,可视部设于窗口,且可视部的壁面与第一沉槽的槽壁抵接;底壁或第一沉槽设有第一磁性件,第二沉槽设有第二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吸合于第一磁性件。可选地,第二沉槽与可视部连接的一壁面为第一壁面,第一壁面为平面、斜面或者弧面。可选地,第一沉槽与底壁连接的壁面为第二壁面,第二壁面为与第一壁面贴合的平面、斜面或者弧面。可选地,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均凹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磁性件设于第二壁面凹设的第一容置槽,第二磁性件设于第一壁面凹设的第一容置槽。可选地,容置槽的底壁与第二沉槽的壁面贴合部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一磁性件设于底壁凹设的第二容置槽,第二磁性件设于第二沉槽的壁面凹设的第二容置槽。可选地,两第一沉槽的两端均连通;两第二沉槽的两端均连通。可选地,镜架设有图像采集模块,用于采集使用者的面部图像;以及图像处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与图像采集模块连接,用于接收面部图像,并对使用者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可选地,图像采集模块可拆卸的设于镜架。可选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设于镜架中容置腔内侧壁的内采集模块,和设于镜架外侧壁的外采集模块。可选地,镜架还设有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镜架中窗口的周缘相对设有两第一沉槽,镜片的可视部的周缘设有两第二沉槽,安装时,可视部设于窗口内,可视部的壁面与第一沉槽的槽壁抵接,两第二沉槽朝向底壁的一壁面与底壁抵接。这样,第一沉槽的槽壁在与可视部侧壁抵接的同时,也对镜片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吸合,以实现镜片与镜架的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都便于加工,因此,便于头戴显示设备的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头戴显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头戴显示设备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头戴显示设备的图像处理电路结构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头戴显示设备10镜架11容置腔12窗口13第一沉槽131第二壁面131a第一容置槽14图像采集模块141内采集模块142外采集模块15图像处理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30镜片31可视部32第二沉槽321第一壁面111底壁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头戴显示设备100,如图1至图6所示,旨在简化光学镜片30与镜架10的加工与定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头戴显示设备100包括镜架10,镜架10设有容置腔11,容置腔11的底壁111设有贯通的窗口12,窗口12的周缘相对设有两第一沉槽13,两第一沉槽13均与容置腔11连通;镜片30,设于镜架10上容置腔11的底壁111,且镜片30覆盖窗口12,镜片30包括可视部31,及相对设于可视部31周缘的两第二沉槽32;两第二沉槽32朝向底壁111的一壁面均与底壁111抵接,可视部31设于窗口12,且可视部31的壁面与第一沉槽13的槽壁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镜架10中窗口12的周缘相对设有两第一沉槽13,镜片30的可视部31的周缘设有两第二沉槽32,安装时,可视部31设于窗口12内,可视部31的壁面与第一沉槽13的槽壁抵接,两第二沉槽32朝向底壁111的一壁面与底壁111抵接。这样,第一沉槽13的槽壁在与可视部31侧壁抵接的同时,也对镜片30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吸合,以实现镜片30与镜架10的固定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沉槽13和第二沉槽32都便于加工,因此,便于头戴显示设备100的生产。本申请中的头戴显示设备100,可以是AR头戴显示设备100,也可以是VR头戴显示设备100。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5所示,第二沉槽32与可视部31连接的一壁面为第一壁面321,第一壁面321为平面、斜面或者弧面。这样,第一壁面321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为平面、斜面或者弧面。当第一壁面321无法与第一沉槽13的侧壁配合时,可视部31的可视面的周缘与第一沉槽13贴合设置,以对镜片30限位。更进一步地,第一沉槽13与容置腔11底壁111连接的壁面为第二壁面131,第二壁面131为与第一壁面321贴合的平面、斜面或者弧面。第二壁面131与第一壁面321贴合设置,以便于对镜片30定位。如图3、图5所示,第一壁面321与第二壁面131均凹设有第一容置槽131a,第一磁性件设于第二壁面131凹设的第一容置槽131a,第二磁性件设于第一壁面321凹设的第一容置槽131a。或者是,容置槽的底壁111与第二沉槽32的壁面贴合部均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一磁性件设于底壁111凹设的第二容置槽,第二磁性件设于第二沉槽32的壁面凹设的第二容置槽。设置第一容置槽131a或者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以便于镜片30与镜架10的紧密贴合。由于镜片30可以设于方形或者圆形,为了便于镜片30安装于镜架10,两第一沉槽13的两端均连通;两第二沉槽32的两端均连通。即,第一沉槽13设于窗口12的周缘,第二沉槽32设于可视部31的周缘。为了提升头戴显示设备100与人的交互体验,镜架10设有图像采集模块14,用于采集使用者的面部图像;以及图像处理模块15,图像处理模块15与图像采集模块14连接,用于接收面部图像,并对使用者的面部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如图6所示,图像处理模块15用于识别使用者的表情,通过对使用者表情的捕捉和分析,以便于头戴显示设备100更好的了解使用者的意图,进而提升头戴显示设备100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图像采集模块14可拆卸的设于镜架10。以便于图像采集模块14损坏时从镜架10上拆下来,之后更换新的图像采集模块14。为了更准确的得到使用者的意图,图像采集模块14包括设于镜架10中容置腔11内侧壁的内采集模块141,和设于镜架10外侧壁的外采集模块142。内采集模块141用于采集用户的眼部表情信息,外采集模块142用于采集用户的嘴巴、鼻子、面部肌肉中至少一个表情信息。内采集模块141和外采集模块142为摄像头,或者是红外扫描仪。如图6所示,镜架10还设有数据传输模块16,数据传输模块16与图像处理模块15连接。数据采集模块能够将图像采集模块14采集的面部图像,或者是图像处理模块15对面部图像的分析处理结果传递给外接设备,方便存储面部图像和对面部图像的分析处理结果。外接设备可以对不同的使用者,设置不同的存储空间,进而对每一使用者的表情信息做更多的收集和处理,以便于头戴显示设备100更加精准的了解使用者的意图,提升使用者的交互体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