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结构、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1292发布日期:2018-11-16 22:43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结构、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但是,由于市场的竞争以及人们对手机要求的提升,超薄和窄边框的手机已经成为目前手机发展的主流趋势。手机具有更大的屏占比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视觉效果和体验感觉。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进行研究发现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技术手机壳体与液晶显示模组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现有技术显示器件整体厚度较厚;2)现有技术显示器件的遮光效果较差,尤其无法长时间达到遮光效果;3)现有技术背板与手机壳体之间无法充分固定,降低了手机整体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结构、显示装置和移动终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器件较厚、遮光效果不佳以及手机整体牢固性差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在第一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背光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遮光件,所述框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用于容纳显示器件;

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间隔设置,且沿所述水平面,所述第一弯曲部与所述第二弯曲部错位设置;

所述第二弯曲部与该第二弯曲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曲部之间,沿所述水平面形成镂空部;

所述遮光件填充在所述镂空部内,用于防止所述显示器件漏光。

优选地,所述框架为矩形,所述第一弯曲部和所述第二弯曲部设置在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包括第一水平部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部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包括第二水平部和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部和所述第二水平部形成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第一竖直部向所述框架所在水平面的上方延伸;

所述第二竖直部向所述框架所在水平面的下方延伸。

优选地,所述遮光件为遮光胶,所述遮光胶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填充在所述镂空部内。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填充在所述镂空部内的预设区域;或,所述遮光胶填充在所述镂空部内的整个区域。

优选地,所述遮光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框架的厚度。

在第二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第一方面的背光结构、显示器件以及壳体;

所述显示器件设置在所述背光结构的第一弯曲部内,所述第二弯曲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显示器件通过底面胶粘合在所述第一弯曲部内,所述第二弯曲部卡和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在第三方面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遮光件,框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第二弯曲部与该第二弯曲部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曲部之间,沿水平面形成镂空部,遮光件填充在镂空部内,用于防止显示器件漏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现有技术中的胶带替换成在镂空部内填充遮光件,这使得在显示器件中无需进一步添加胶带,减少了显示器件的整体厚度。此外,遮光件能够同时与第一弯曲部和显示装置包括的壳体粘合,遮光件不仅不会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发生位移,提高遮光效果,还能够通过遮光件使背光结构与壳体进行粘合固定,增强了结构整体的牢固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减少显示器件的厚度、提高遮光效果以及整体牢固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传统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对图1的显示装置的进一步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背光结构沿线A-A切割的剖视图

图3c为图3a的背光结构沿线B-B切割的剖视图;

图3d为图3a的背光结构沿线C-C切割的剖视图;

图4为图3a的背光结构D部分的放大图,其中,该背光结构发生漏光效果;

图5为在图4的背光结构中采用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胶带发生偏移且产生正面漏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在背光结构的镂空部未添加遮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基于本实用新型在背光结构的镂空部添加遮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去除图8中多余部分的遮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在图9的背光结构中添加显示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介绍如下:

1-壳体;2-液晶显示模组;21-导光板;22-反射板;23-屏幕;3-中壳;4-后壳;A-宽度;B-间隙;5-背光结构;6-第一弯曲部;61-第一水平部;62-第一竖直部;7-第二弯曲部;71-第二水平部;72-第二竖直部;8-镂空部;9-胶带;a-方向;b-厚度;10-遮光件;11-多余遮光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图1为传统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和触控结构的液晶显示模组2(Touch Liquid Crystal Module,TLCM),其中,壳体1包括中壳3和后壳4,中壳3和后壳4彼此一体成型。该后壳4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最外侧,用于保护显示装置内的所有部件。中壳3的内部设置有液晶显示模组2,中壳3和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通过点胶的方式彼此固定连接,这使得该点胶的宽度A大致为0.8mm并且中壳3和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的间隙B大致为0.3mm,即,中壳3和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1mm。

由于中壳3和液晶显示模组2之间会产生至少为1.1mm的距离,这使得生产商无法生产出屏占比大且超薄的,因此,各个生产商需要对图1中的显示结构进行必要的改进。

图2、图3a、图3b、图3c和图3d均为本实用新型对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改进的结构示意图。不同于图1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背光结构5(如图3a所示),该背光结构5设计成一种类似于字形的结构,其中,在背光结构5的水平方向上,背光结构5的顶部形成第一弯曲部6,用于容纳液晶显示模组2。背光结构5的底部形成第二弯曲部7,与中壳3进行卡和固定连接。优选地,第二弯曲部7通过胶铁混合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背光结构5的设置方式,无需进行点胶步骤,并且不会留有大致为0.3mm的空隙,因此,能够获得一种屏占比大且超薄的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如图3a、图3b、图3c和图3d所示,第一弯曲部6和第二弯曲部7均设置在背光结构5的至少一个边缘处,且第一弯曲部6和第二弯曲部7彼此间隔设置。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6和第二弯曲部7均设置在背光结构5的三个边缘处。

如图3a所示,在第二弯曲部7与该第二弯曲部7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曲部6之间,沿背光结构5的水平面方向上形成镂空部8。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背光结构5还包括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液晶显示模组2至少包括屏幕23。在屏幕23的底部依次设置有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因此,如图4所示,在将导光板21、反射板22和屏幕23放置在第一弯曲部6内后,导光板21所发射出的一部分光会通过镂空部8从背部结构5的内侧朝方向a发射出来,如图4箭头方向所示,此时产生的漏光将会大大降低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漏光的技术问题,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可以将一条胶带9的一端贴附在反射板22的底部,而胶带9的另一端沿第一弯曲部6的形状弯曲并贴附在第一弯曲部6的内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胶带9偏软,整体牢固性不强,无法持久定型。因此,在实际成品中胶带9很容易发生偏移,即,胶带9外露或向外拱起(参见图6),无法长时间解决显示结构漏光的问题。

此外,由于在第二弯曲部7的内侧多设置了一层胶带9,且该胶带9具有厚度b,这使得在胶带9的顶部上设置液晶显示模组2时将增加背光结构5的整体厚度,无法获得超薄的显示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还存在显示器件较厚、遮光效果不佳以及整体牢固性差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降低显示器件的厚度,提高遮光效果以及整体结构的牢固性,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优选的背光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中,图7和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结构,该背光结构包括框架和若干遮光件,框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6和至少一个第二弯曲部7。该第一弯曲部6用于容纳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和屏幕23。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即沿竖直方向),第一弯曲部6与第二弯曲部7间隔设置,且沿水平面,第一弯曲部6与第二弯曲部7错位设置。第二弯曲部7与该第二弯曲部7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曲部6之间,沿水平面形成镂空部8。进一步地,遮光件10填充在镂空部8内,用于防止显示器件漏光。

由于将遮光件10填充在背光结构5的镂空部8内,这使得在显示器件中无需进一步添加胶带,减少了显示器件的整体厚度。

优选地,为了使的框架能够容纳显示器件的同时,还能够与壳体相固定,该框架可以设计为矩形,第一弯曲部6和第二弯曲部7设置在框架的至少一个边缘处。

具体实施时,第一弯曲部6和第二弯曲部7设置在框架的三个边缘处,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背光模组的厚度,且由于不需要进行点胶设置,能够加大屏幕的屏占比。

具体地,第一弯曲部6包括第一水平部61和沿垂直于第一水平部的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部62。第二弯曲部7包括第二水平71部和沿垂直于第二水平部并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竖直部72。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减少显示结构的整体厚度,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第一弯曲部6的第一水平部61和第二弯曲部7的第二水平部71可以形成在同一水平面。同时,第一竖直部62向框架所在水平面的上方延伸,第二竖直部72向框架所在水平面的下方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件10为遮光胶,该遮光胶以注塑成型的方式填充在镂空部内。

基于上述结构,遮光胶能够同时与第一弯曲部6和壳体粘合。因此,遮光胶不会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发生位移,提高遮光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既能够减少显示器件的厚度、提高遮光效果以及整体牢固性。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和制造难度,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遮光胶可以填充在镂空部内的预设区域,或者可以填充在镂空部内的整个区域内。

在制造本实施例的背光结构5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工艺技术的限制以及第一竖直部62的整体厚度较小,因此,会有多余遮光胶11填充到背光结构5的外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9和图10所示,可以在填充遮光胶后,采用抛光方式去除多余遮光胶11,在去除多余遮光胶的过程中,优选将填充到背光结构5外侧的所有遮光胶均去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等的限制,抛光过程中,也可以保留填充到背光结构5外侧的部分遮光胶,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遮光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框架的厚度。之后,在第一弯曲部6内设置导光板21和反射板22和屏幕23。

在第二方面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第一方面的背光结构5、显示器件以及壳体,其中,显示器件设置在背光结构的第一弯曲部6内,第二弯曲部7固定在壳体上。由于背光结构5的特性,使得显示装置具有更薄的厚度以及牢固的结构。

优选地,显示器件通过底面胶粘合在第一弯曲部6内,第二弯曲部7卡和固定在壳体上。

在第三方面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第二方面的显示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胶带替换成在镂空部涂抹遮光胶,这使得在显示器件中无需进一步添加胶带,减少了显示器件的整体厚度。

2、由于遮光胶能够同时与背光结构和壳体粘合,遮光胶不仅不会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发生位移,提高遮光效果,还能够通过遮光胶使背光结构与壳体进行粘合固定,增强了结构整体的牢固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