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深浅网点结构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6247发布日期:2018-11-27 22:2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深浅网点结构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液晶显示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于为显示面板提高光源,现已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对液晶产品的追求不断提高,比如更高亮的显示屏。为实现显示屏的高亮配置,现有的背光外框结构已采用胶铁一体结构,相比于单胶框结构而言,胶铁一体结构具有众多优点:结构强度好、导光板的厚度小、遮光性更强等等,但是,胶铁一体结构也存在如下缺陷。

胶铁一体结构中的反射片是平放于胶铁结构内且无双面胶固定的,依靠各部分材料间的静电吸附作用,使得厚度较小的反射片吸附在厚度较大的导光板上,以此来固定。当导光板采用同深度网点工艺时,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无间隙全面积贴合,由于导光板材质为亚克力材质,而反射片材质为金属材质,两者对光线的折射波长不同,不同波长的光线交结,导致导光板与反射片无间隙全面积贴合后出现严重的暗影,严重影响显示屏的正常显示,而且,按压产品表面,暗影会随着受力不均发生移动,严重影响了背光产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深浅网点结构的背光模组,能改善背光中出现的吸附暗影现象。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深浅网点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导光板设有网点面,所述网点面沿其边缘设有深网点和浅网点,所述深网点和浅网点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反射片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网点面一侧且与所述浅网点相贴合。

较佳的,所述浅网点为沿所述网点面的边缘设置的凸起部,所述深网点为沿所述网点面的边缘设置的凹陷部。

较佳的,所述凸起部包括底面、顶面和周侧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导光板靠近反射片的一侧贴合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反射片相抵,所述周侧面连接所述底面和顶面。

较佳的,所述顶面的边缘与所述反射片之间为点接触。

较佳的,所述凸起部的结构为半圆形、方形或锥形。

较佳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胶铁框,所述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依次为导光板、反射片、胶铁框。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深网点和浅网点间隔设置的方式,使得导光板与反射片之间由原来的全面积贴合改成小面积贴合,减弱不同波长的光线交结产生的暗影,使得显示屏能正常显示,提高背光产品的品质;

2)本实用新型采用浅网点凸起部的顶面与反射片点接触的方式,可进一步减弱暗影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中,1、导光板;2、网点面;21、深网点;211、凹陷部;22、浅网点;221、凸起部;2211、底面;2212、顶面;2213、周侧面;3、反射片;4、胶铁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作具体阐述。

请结合图1,示出了一种具有深浅网点22结构的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和反射片3,其中,导光板1设有网点面2,网点面2沿其边缘设有深网点21和浅网点22,深网点21和浅网点22均匀间隔设置,反射片3设置在导光板1的网点面2一侧且与浅网点22相贴合。

上述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的网点面2沿其边缘设有均匀间隔分布的深网点21和浅网点22,反射片3设置在导光板1的网点面2一侧且与该浅网点22相贴合,因此,导光板1与反射片3之间将形成一定的间隙,导光板1和反射片3之间的贴合为小面积贴合,可减轻不同波长的光线交结产生的暗影。而且,当反射片3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而出现形变时,反射片3不会直接影响到导光板1,即导光板1与反射片3之间的间隙对反射片3的形变可以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反射片3受力变形时对导光板1产生作用力,进而不易导致显示产品出现显示画面不良的情况。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如图2所示,该浅网点22为沿网点面2的边缘设置的凸起部221,深网点21为沿网点面2的边缘设置的凹陷部211。凸起部221在网点面2上均匀间隔设置,两个凸起部221之间自然形成了凹陷部211。该凸起部221包括底面2211、顶面2212和周侧面2213,底面2211与导光板1靠近反射片3的一侧贴合连接,顶面2212与反射片3相抵,周侧面2213连接底面2211和顶面2212,可以使导光板1与反射片3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面积越小,不同波长的光线交结产生的暗影越弱,对显示屏的影响越小。

本实施例中,顶面2212的边缘与反射片3之间为点接触,进一步减小了导光板1与反射片3之间的贴合面积,从而防止暗影的产生。

本实施例中,该凸起部221的结构为半圆形、方形、锥形,经过实验测试验证,当凸起部221的结构为锥形或具有尖头结构的形状时,且尖头一端指向反射片3并与反射片3相抵,这样结构的凸起部221所起的效果最好,产生的暗影对显示屏的影响最小。

此外,该背光模组还包括胶铁框4,该胶铁框4优选为胶铁一体式框架,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依次为导光板1、反射片3、胶铁框4。

本实用新型采用深网点21和浅网点22间隔设置的方式,使得导光板1与反射片3之间由原来的全面积贴合改成小面积贴合,减弱不同波长的光线交结产生的暗影,使得显示屏能正常显示,提高背光产品的品质;采用浅网点22凸起部221的顶面2212与反射片3点接触的方式,可进一步减弱暗影的形成。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