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传输线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4942发布日期:2018-12-18 21:02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电视传输线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视传输线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清技术对音视频传输的质量以及抗干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音视频连接线的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由于使用环境中干扰源越来越多,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使用都会对电视的音视频连接线进行音视频传输带来干扰。

电视传输线缆,一般采用铜缆作为传输主体,并在线路板以外的主体上套设有铁壳进行屏蔽,这样的电视传输线缆传输速度慢,屏蔽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视传输线缆装置,数据传输速度快,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提供清晰稳定的信号传输。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视传输线缆装置,包括若干导电组件;所述导电组件包括线路板、安装于所述线路板上的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的固定座、及连接所述线路板的尾座;所述支撑座包括支撑座本体、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本体内的反射镜、及安装于所述反射镜一侧的若干第一透镜与若干第二透镜;所述支撑座本体朝向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有容纳腔,所述支撑座本体上对应所述容纳腔内凸伸具有若干连接柱;所述固定座容纳于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座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对应所述连接柱;所述固定座上对应所述连接孔之间设有若干穿孔,所述穿孔对应所述第一透镜;光线通过所述穿孔进入所述第一透镜,经过所述反射镜的反射后,光线进入所述第二透镜后向外射出;所述尾座包括连接所述线路板一端的尾座主体、及安装于所述尾座主体内的若干磁环。

上述电视传输线缆装置,支撑座上设有连接柱,与固定座的连接孔相互对应,便于支撑座与固定座对位连接,保证第一透镜与穿孔的光路对齐,利用光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并在尾座上设置磁环,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提供清晰稳定的信号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线路板上的第一光电芯片与第二光电相片;所述第一光电芯片对应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线路板朝向所述支撑座的一面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之间具有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一透镜安装于所述连接柱之间,所述第二透镜安装于所述支撑座本体朝向所述线路板的一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视传输线缆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导电组件的线缆;所述线缆包括若干第一光纤、若干第二光纤、及套设所述第一光纤与所述第二光纤的束线套;所述第一光纤分别穿设所述穿孔;所述第二光纤穿设所述磁环后连接所述第二光电芯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组件的数量为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视传输线缆装置还包括安装于一个所述导电组件一端的第一端子组件、套设该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的第一外壳组件、安装于另一个所述导电组件一端的第二端子组件、及套设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的第二外壳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组件包括第一端子壳、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壳内的第一胶座、及安装于所述第一胶座内的若干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壳垂直连接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尾座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子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线路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屏蔽壳、匹配所述第一屏蔽壳的第二屏蔽壳、罩设所述第一屏蔽壳的第一绝缘壳、及罩设所述第二屏蔽壳的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二绝缘壳与所述第一绝缘壳相互匹配;所述第一屏蔽壳与所述第二屏蔽壳匹配后罩设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组件包括第二端子壳、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子壳内的第二胶座、及安装于所述第二胶座内的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壳连接于所述线路板远离所述尾座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子的一端焊接于所述线路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壳组件包括第一隔离壳、匹配所述第一隔离壳的第二隔离壳、罩设所述第一隔离壳的第一塑料壳、及罩设所述第二隔离壳的第二塑料壳;所述第二塑料壳与所述第一塑料壳相互匹配;所述第一隔离壳与所述第二隔离壳匹配后罩设所述导电组件与所述第二端子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中的导电组件与第一端子组件的对比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中的支撑座与固定座的对比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中的支撑座与固定座的另一视角的对比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中的导电组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一外壳组件的分解对比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中的导电组件、第一端子组件与第一外壳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对比图;

图8为图1所示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中的导电组件、第二端子组件与第二外壳组件的分解对比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线缆,11-束线套;

20-导电组件,21-线路板,22-支撑座,221-支撑座本体,222-反射镜,223-第一透镜,224-第二透镜,225-容纳腔,226-连接柱,23-固定座,231-连接孔,232-穿孔,233-承载腔,24-尾座,241-尾座主体,242-磁环,243-套筒,244-卡口,245-凹陷;

30-第一端子组件,31-第一端子壳,32-第一胶座;

40-第一外壳组件,41-第一屏蔽壳,411-第一豁口,412-第一扣脚,42-第二屏蔽壳,421-第二豁口,422-开口,423-第一扣孔,43-第一绝缘壳,431-第二扣孔,44-第二绝缘壳,441-第二扣脚,442-通槽;

50-第二端子组件,51-第二端子壳,52-第二胶座;

60-第二外壳组件,61-第一隔离壳,611-第一缺口,612-第一连接脚,62-第二隔离壳,621-第一连接口,63-第一塑料壳,631-第二连接口,64-第二塑料壳,641-第二连接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包括线缆10、及连接线缆10的若干导电组件20。

所述线缆10包括若干第一光纤(图未示)、若干第二光纤(图未示)、及套设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的束线套11。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均连接导电组件2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组件20的数量为二个。所述导电组件20包括线路板21、安装于线路板21上的第一光电芯片(图未示)与第二光电芯片(图未示)、安装于线路板21上的支撑座22、连接支撑座22的固定座23、及连接线路板21的尾座24。支撑座22包括支撑座本体221、安装于支撑座本体221内的反射镜222、及安装于反射镜222一侧的若干第一透镜223与若干第二透镜224。线路板21朝向支撑座22的一面与反射镜222的反射面之间具有夹角设置,该夹角记为θ,在本实施例中,夹角θ为45度。进一步地,支撑座本体221朝向固定座23的一端设有容纳腔225,容纳腔225容纳安装固定座23。支撑座本体221上对应容纳腔225内凸伸具有若干连接柱2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226的数量为二。第一透镜223与第二透镜224呈一一对应设置,第一透镜223安装于连接柱226之间,第二透镜224安装于支撑座本体221朝向线路板21的一面上,且第二透镜224对应第一光电芯片。

固定座23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231,连接孔231对应连接柱226。固定座23上对应连接孔231之间还设有若干穿孔232,穿孔232对应第一透镜223。固定座23背向支撑座22的一端设有承载腔233,承载腔233连通穿孔232,承载腔233容纳承载第一光纤,第一光纤分别穿设穿孔232,光线从第一透镜223进入,经过反射镜222的反射后,光线恰好从第二透镜224射出后进入第一光电芯片,由第一光电芯片进行信号解析。由于第一透镜223与第二透镜224一一对应,方便第一光纤发出的光线与第一光电芯片进行对齐,从而容易进行组装。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调节夹角θ的大小来改变光路,从而改善传输性能。

尾座24包括尾座主体241、安装于尾座主体242内的若干磁环242、及连接于尾座主体241一端的套筒243。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43呈中空的圆筒状设置。尾座主体241朝向线路板21的一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卡口244,卡口244的宽度对应线路板21的厚度,使得尾座主体241可卡设连接线路板21。尾座主体241上设有若干凹陷245,凹陷245容纳磁环242的安装。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尾座主体241与套筒243的连接处还设有贯穿孔,该贯穿孔连通套筒243的内部,组装时,第一光纤与第二光纤分别穿设套筒243与贯穿孔,第一光纤容置于固定座23的承载腔233中,第二光纤分别穿设磁环242后连接第二光电芯片,磁环242以保证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保证第二光纤提供清晰稳定的信号传输。

本实施例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还包括安装于一个导电组件20一端的第一端子组件30、套设该导电组件20与第一端子组件30的第一外壳组件40、安装于另一个导电组件20一端的第二端子组件50、及套设该导电组件20与第二端子组件50的第二外壳组件6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组件30、第一外壳组件40与导电组件20组装形成输出端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视机;第二端子组件50、第二外壳组件60与导电组件20组装形成输入端连接器,用于连接电视盒子等外设,本实施例的电视传输线缆装置实现电视机与外设的数据沟通。

所述第一端子组件30包括第一端子壳31、安装于第一端子壳31内的第一胶座32、及安装于第一胶座32内的若干第一端子(图未示)。第一端子壳31垂直连接于线路板21远离尾座24的一端,第一端子壳31的开口方向与线路板21的长度相互垂直。第一端子的一端焊接于线路板21上。

所述第一外壳组件40包括第一屏蔽壳41、匹配第一屏蔽壳41的第二屏蔽壳42、罩设第一屏蔽壳41的第一绝缘壳43、及罩设第二屏蔽壳42的第二绝缘壳44;第一绝缘壳43与第二绝缘壳43相互匹配。第一屏蔽壳41与第二屏蔽壳42匹配后罩设导电组件20与第一端子组件30,第一屏蔽壳41靠近尾座24的一端设有第一豁口411,供套筒243穿设。第一屏蔽壳41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具有若干第一扣脚412。第二屏蔽壳42靠近尾座24的一端设有第二豁口421,第二豁口421对应第一豁口411,供套筒243穿设。第二屏蔽壳42远离尾座24的一端设有开口422,开口422对应第一端子壳31。第二屏蔽壳42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具有若干第一扣孔423,第一扣孔423对应第一扣脚412,实现第二屏蔽壳41与第二屏蔽壳42的连接。第一绝缘壳43的内侧周缘均匀间隔设有若干第二扣孔431,第二绝缘壳44沿其周缘朝向第一绝缘壳43方向均匀间隔凸伸具有若干第二扣脚441,第二扣脚441对应第二扣孔431,实现第二绝缘壳44与第一绝缘壳43的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壳44的一端还设有通槽442,通槽442对应开口422,通槽442容纳第一端子壳31,便于第一端子向外进行数据沟通。

所述第二端子组件50包括第二端子壳51、安装于第二端子壳51内的第二胶座52、及安装于第二胶座52内的若干第二端子(图未示)。第二端子壳51连接于线路板21远离尾座24的一端,第二端子壳51的开口方向与线路板21的长度一致。第二端子53的一端焊接于线路板21上。

所述第二外壳组件60包括第一隔离壳61、匹配第一隔离壳61的第二隔离壳62、罩设第一隔离壳61的第一塑料壳63、及罩设第二隔离壳62的第二塑料壳64;第二塑料壳64与第一塑料壳63相互匹配。第一隔离壳61与第二隔离壳62匹配后罩设导电组件20与第二端子组件50,第一隔离壳61靠近尾座24的一端设有第一缺口611,供套筒243穿设。第一隔离壳61的侧壁上均匀间隔具有若干第一连接脚612。第二隔离壳62靠近尾座24的一端设有第二缺口(图未示),第二缺口对应第一缺口611,供套筒243穿设。第二隔离壳62的侧壁上均匀间隔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口621,第一连接口621对应第一连接脚612,实现第二隔离壳62与第一隔离壳61的连接。第一塑料壳63的内侧周缘均匀间隔设有若干第二连接口631。第二塑料壳64沿其周缘朝向第一塑料壳63方向均匀间隔凸伸具有若干第二连接脚641,第二连接脚641对应第二连接口631,实现第二塑料壳64与第一塑料壳63的连接安装。

上述电视传输线缆装置,支撑座22上设有连接柱226,与固定座23的连接孔231相互对应,便于支撑座22与固定座23对位连接,保证第一透镜223与穿孔232的光路对齐,利用光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并在尾座24上设置磁环242,具有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可提供清晰稳定的信号传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