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挺度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99448发布日期:2019-04-13 01:04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挺度反射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挺度反射膜。



背景技术:

反射膜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金属反射膜,一类是全电介质反射膜,一般金属都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当光束由空气入射到金属表面时,进入金属内的光振幅迅速衰减,使得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相应减少,而反射光能增加,人们总是选择光系数较大,光学性质较稳定的那些金属作为金属膜材料,现有的反射膜反射光损大,反射率和折射率均不高,不便于反射膜的使用,而且耐热效果差,不便于高温环境下使用,同时现有的反射膜挺度不佳,弹性不佳,刚性不佳,易受外力折弯,无法恢复原状,影响反射膜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挺度反射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包括膜体、透明层和耐热层,所述膜体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层,第一弹性层上均匀设有第一反射槽,第一反射槽之间的第一弹性层上均匀设有聚光通道,且聚光通道之间第一弹性层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力加强筋,所述第一弹性层远离第一反射槽的一侧设有透明层,透明层内部的中央分别设有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之间均与安装有散光齿片,且第一树脂层和第二树脂层远离散光齿片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透光层和第一透光层,所述透明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弹性层,第二弹性层靠近透明层的一侧均匀设有第二反射槽,第二反射槽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反光片,且第二弹性层远离透明层的一侧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的中央设有第一玻璃纤维和第二玻璃纤维,且第一玻璃纤维远离第二玻璃纤维的一侧设有第一聚酯层,第二玻璃纤维远离第一玻璃纤维的一侧设有第二聚酯层,所述耐热层的一侧和膜体之间设有第三弹性层,第三弹性层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性胶柱。

优选的,所述透明层的中央由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混合而成,第一树脂层、第二树脂层、第一透光层和第二透光层构成透光结构。

优选的,所述耐热层由第一玻璃纤维、第二玻璃纤维、第一聚酯层和第二聚酯层混合而成,第一玻璃纤维、第二玻璃纤维、第一聚酯层和第二聚酯层构成耐热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反射槽和第二反射槽均设为圆弧结构,第一反射槽、聚光通道和第二反射槽构成光反射结构。

优选的,所述弹力加强筋呈圆柱体结构,弹性胶柱呈椭圆主体结构,弹力加强筋和弹性胶柱构成挺度结构。

优选的,所述散光齿片交错间隔设置,散光齿片与反光片构成反光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挺度反射膜通过设置有膜体、透明层和耐热层,第一弹性层上均匀设有第一反射槽,第一反射槽之间的第一弹性层上均匀设有聚光通道,第二弹性层靠近透明层的一侧均匀设有第二反射槽,第二反射槽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反光片,便于膜体通过第一反射槽和第二反射槽以及反光片增加装置的反射和折射率,便于反射膜的使用,膜体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层,透明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弹性层,聚光通道之间第一弹性层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力加强筋,第三弹性层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性胶柱,便于增加膜体的刚性、弹性和挺度,避免膜体折弯,便于膜体受压回弹,便于膜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耐热层的中央设有第一玻璃纤维和第二玻璃纤维,且第一玻璃纤维和第二玻璃纤维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聚酯层和第二聚酯层,便于膜体通过第一玻璃纤维和第二玻璃纤维以及第一聚酯层和第二聚酯层增加耐热效果,便于膜体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射膜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明层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热层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膜体;2、第一弹性层;3、透明层;4、第二弹性层;5、耐热层;6、第三弹性层;7、第一反射槽;8、弹力加强筋;9、聚光通道;10、弹性胶柱;11、第一树脂层;12、第二树脂层;13、第一透光层;14、第二透光层;15、散光齿片;16、第一玻璃纤维;17、第二玻璃纤维;18、第一聚酯层;19、第二聚酯层;20、第二反射槽;21、反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挺度反射膜,包括膜体1、透明层3和耐热层5,膜体1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弹性层2,第一弹性层2上均匀设有第一反射槽7,第一反射槽7之间的第一弹性层2上均匀设有聚光通道9,且聚光通道9之间第一弹性层2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力加强筋8,第一弹性层2远离第一反射槽7的一侧设有透明层3,透明层3内部的中央分别设有第一树脂层11和第二树脂层12,第一树脂层11和第二树脂层 12之间均与安装有散光齿片15,且第一树脂层11和第二树脂层12远离散光齿片15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二透光层14和第一透光层13,透明层3的中央由第一树脂层11、第二树脂层12、第一透光层13和第二透光层14混合而成,第一树脂层11、第二树脂层12、第一透光层13和第二透光层14构成透光结构,便于通过第一树脂层11、第二树脂层12、第一透光层13和第二透光层 14增加膜体1的透光效果,便于光源进入第二弹性层4内部的第二反射槽20 内部,便于增加膜体1的反光性,透明层3的一侧设有第二弹性层4,第二弹性层4靠近透明层3的一侧均匀设有第二反射槽20,第二反射槽20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反光片21,散光齿片15交错间隔设置,散光齿片15与反光片21构成反光结构,便于膜体1通过散光齿片15和反光片21增加反光效果,便于增加膜体1的反光率,便于膜体1的使用,第一反射槽7和第二反射槽20均设为圆弧结构,第一反射槽7、聚光通道9和第二反射槽20构成光反射结构,便于光束通过聚光通道9进入第二反射槽20内部,便于通过第一反射槽7和第二反射槽20增加膜体1的折射光效果,便于增加膜体1光的折射率,且第二弹性层4远离透明层3的一侧设有耐热层5,耐热层5的中央设有第一玻璃纤维16和第二玻璃纤维17,且第一玻璃纤维16远离第二玻璃纤维17的一侧设有第一聚酯层18,第二玻璃纤维17远离第一玻璃纤维16的一侧设有第二聚酯层19,耐热层5由第一玻璃纤维16、第二玻璃纤维17、第一聚酯层18 和第二聚酯层19混合而成,第一玻璃纤维16、第二玻璃纤维17、第一聚酯层18和第二聚酯层19构成耐热结构,便于通过第一玻璃纤维16、第二玻璃纤维17、第一聚酯层18和第二聚酯层19增加膜体1的耐热效果,便于增加膜体1的抗热性,便于膜体1的使用,耐热层5的一侧和膜体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层6,第三弹性层6的内部均匀安装有弹性胶柱10,弹力加强筋8呈圆柱体结构,弹性胶柱10呈椭圆主体结构,弹力加强筋8和弹性胶柱10构成挺度结构,便于膜体1通过弹力加强筋8和弹性胶柱10增加膜体1的刚性和挺度,便于膜体1的使用。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根据使用需求取出膜体1,将第一反射槽7一侧的膜体1朝向外侧固定,膜体1使用过程中,第一反射槽7将一部分光线折射出去,另一部分光线通过聚光通道9进入膜体1内部,通过透明层3内部的散光齿片15将光线分散折射到第二反射槽20上,通过第二反射槽20上的反光片21集聚后再通过聚光通道9折射出来,从而增加光线的反射率和折射率,便于膜体1的使用,同时第一弹性层2上的弹力加强筋8和第三弹性层6 内部的弹性胶柱10能有效增加膜体1的弹性,刚性和挺度,便于膜体1受力折弯后回弹,便于膜体1的使用,当膜体1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第一玻璃纤维16和第二玻璃纤维17以及第一聚酯层18和第二聚酯层19能有效增加膜体1的耐热效果,便于膜体1在高温环境下使用,便于装置的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