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0313发布日期:2019-02-12 21:2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电子设备的环境光感应器件占据着电子设备非显示区的空间,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提高受限。而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的屏占比需求越来越高,如何减少环境光感应器件占据电子设备的非显示区的面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组件,包括:

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黑边区,所述黑边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边缘,所述黑边区用于遮挡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内或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感光元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黑边区内,所述感光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耦接,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感应环境光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根据所述环境光线调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显示屏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感光元件用于感测环境光的强度,从而根据环境光的强度调节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以降低能耗及保护用户眼睛,黑边区为显示屏组件用于防止边缘漏光而必然存在的区域,将感光元件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黑边区,感光元件无需额外占用显示屏组件的正面空间,从而提高了显示屏组件及应用显示屏组件的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明显变形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正视图。

图3为玻璃盖板的正视图。

图4为显示面板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7为显示屏组件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8为显示屏组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正视图。

图11为图10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2为阵列基板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屏组件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设备。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0包括显示屏组件100和控制器200,控制器200电连接显示屏组件100,并且控制器200用于控制显示屏组件100显示图像的显示亮度和显示内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包括电源连接和信号连接。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壳体300,显示屏组件100安装于壳体300,控制器200收容于壳体300内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0为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控制器200与显示屏组件100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导电线电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2、图3及图4,其中,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的显示屏组件100的正视图。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包括显示面板10和玻璃盖板20,玻璃盖板20粘贴于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具体到图2,显示屏组件100的正面包括可视区100a(Visual Area,VA)和非显示区100b,非显示区100b位于可视区100a的外周。结合图3,玻璃盖板20包括透明区20a和油墨区20b,油墨区20b为玻璃盖板20上印刷的油墨层形成,油墨区20b对应形成显示屏组件100的非显示区100b,非显示区100b/油墨区20b用于遮挡电子设备1000内部的电子器件、电子器件或显示面板10的走线等,透明区20a用于露出显示面板10。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玻璃盖板20的油墨区20b还设有开孔20c,以露出前置摄像头及受话器等。结合图4,可视区100a为显示面板10正面全部可见的区域,可视区100a包括显示区10a(Active Area,AA)和黑边区10b,具体的,可视区100a为可以编程控制以显示图像的区域,换言之,显示区10a为显示面板10或显示屏组件100实际显示彩色图像的区域。本实施例中,显示区10a和黑边区10b通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露出,即用户可以穿过透明区20a观察到显示区10a和黑边区10b。黑边区10b位于显示区10a的边缘,具体的,黑边区10b位于显示区10a的外围并包围显示区10a,一种实施方式中,黑边区10b为条状。本实施例中,黑边区10b用于遮挡显示面板10的边缘,事实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显示面板10,黑边区10b的作用不同。具体的,当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10(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时,显示屏组件100还包括背光模组40,背光模组40位于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面一侧,背光模组40用于提供背光源以使所述显示面板10显示图像,黑边区10b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边缘以防止背光源从显示屏组件100的边缘漏出而出现漏光的现象;当显示面板10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时,显示屏组件100在组装的过程中很难做到绝对的对齐,黑边区10b可以有效的遮挡显示屏组件100的边缘,避免因为组装时的误差而造成的漏光。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其中,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正视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屏组件100还包括感光元件30,感光元件30位于显示面板10的一侧,感光元件30在显示面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黑边区10b内,感光元件30与显示面板10耦接,感光元件30用于感应环境光线,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根据环境光线调节。具体的,感光元件30可以为光线感应器或具有感光功能的晶元,感光元件30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并根据光线的强弱输出不同的电信号。感光元件30位于显示面板10与玻璃盖板20之间,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体显示面板10。一种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30集成于显示面板10上。本实施例中,来自于外界的环境光线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未被油墨层201覆盖的区域)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感光元件30根据接收到的环境光线的强弱输出不同的电信号。一种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30电连接至电子设备1000的控制器200,控制器200还电连接显示面板10,控制器200根据感光元件30传输的电信号控制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例如,当感光元件30感应到环境光线强度较大时,控制器200控制显示面板10以较大的显示亮度显示,以便于用户清楚的观察显示面板10显示的图像内容,当感光元件30感应到环境光线强度较小大时,控制器200控制显示面板10以较小的显示亮度显示,以防止显示亮度较大而损坏用户的眼睛,根据环境光线强度实时调节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至合适的范围,还可以起到降低能耗,提高电子设备1000续航的作用。

请参阅图7,一种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感光元件30等间距的排列在黑边区10b,以提高感光元件30的感光效果的准确度,具体的,控制器200可以计算多个感光元件30感应的环境光线强度的平均值作为实际的环境光线强度。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感光元件30的间距不小于100μm,避免感光元件30的间距过小而使相邻的感光元件30重复接收相同区域的环境光线,提高单个感光元件30的利用率,简化显示屏组件100及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

请参阅图8,一种实施方式中,黑边区10b包括一对第一黑边区12b及连接于一对第一黑边区12b之间的一对第二黑边区14b,第一黑边区12b和第二黑边区14b均设有感光元件30。本实施例中,第一黑边区12b位于显示屏组件100的顶部和底部,第二黑边区14b位于显示屏组件100的左右两侧,第一黑边区12b和第二黑边区14b均设置感光元件30以使感光元件30从不同的位置感测环境光线的强弱,提高感光元件30的感光效果的准确度。当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0时,若手指遮挡第一黑边区12b或第二黑边区14b的感光元件30时,剩余的未被遮挡的感光元件30可以正常工作,以避免影响感光元件30的工作。具体的,控制器200可以识别接收到环境光线强度明显低于环境光线强度平均值的感光元件30,并在计算实际环境光线强度时排除该感光元件30的检测结果,以得到准确的环境光线强度。

黑边区10b为显示屏组件100用于防止边缘漏光而必然存在的区域,将感光元件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黑边区10b,相较于设置于显示屏组件100的非显示区100b的外挂式感光元件30,该感光元件30不占用非显示区100b尺寸,从而无需额外占用显示屏组件100的正面空间,提高了显示屏组件100及应用显示屏组件100的电子设备1000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位于显示面板10内。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10,具体的,显示面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12和阵列基板14,以及位于彩膜基板12与阵列基板14之间的液晶层16,彩膜基板12和阵列基板14用于控制液晶层16的液晶分子转动以显示图像。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4上沉积色阻材料并经过曝光后形成黑色矩阵层18,至少部分黑色矩阵层18位于阵列基板14的边缘位置。位于阵列基板14的边缘的黑色矩阵层18在阵列基板14的上的垂直投影形成黑边区10b,黑边区10b遮挡显示面板10的边缘。

结合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正视图,图11为图10的部分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黑边区10b内设有半透光区域102b,半透光区域102b的透光率大于黑边区10b的透光率,感光元件30正对半透光区域102b,感光元件30经半透光区域102b感应环境光线。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18包括半透光部分180,半透光部分180的厚度小于黑色矩阵层18的非半透光部分的厚度,半透光部分180在阵列基板14上的垂直投影形成半透光区域102b。换言之,半透光部分180的厚度小于黑色矩阵层18的其他部分,从而使半透光部分180的透光率大于黑色矩阵层18的其他部分,对应的,半透光区域102b的透光率大于黑边区10b的其他区域。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正对半透光区域102b设置,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显示面板10的半透光区域102b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一种实施方式中,半透光区域102b的数量为多个,每个半透光区域102b对应一个感光元件30,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半透光区域102b也可以对应多个感光元件30。

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的半透光区域102b的间距不小于100μm,每个半透光区域102b对应一个感光元件30,单个半透明区20a的面积不大于2500μm2,避免半透光区域102b的间距过小而影响黑边区10b的防漏光效果,同时提高单个半透光区域102b对应的感光元件30的利用率,简化显示屏组件100及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黑边区10b包括一对第一黑边区12b及连接于一对第一黑边区12b之间的一对第二黑边区14b,第一黑边区12b和第二黑边区14b均设有半透光区域102b。本实施例中,第一黑边区12b位于显示屏组件100的顶部和底部,第二黑边区14b位于显示屏组件100的左右两侧,第一黑边区12b和第二黑边区14b均设置感光元件30以使半透光区域102b对应的感光元件30从不同的位置感测环境光线的强弱,提高感光元件30的感光效果的准确度。当用户手握电子设备1000时,若手指遮挡第一黑边区12b或第二黑边区14b的感光元件30时,剩余的未被遮挡的感光元件30可以正常工作,以避免影响感光元件30的工作。具体的,控制器200可以识别接收到环境光线强度明显低于环境光线强度平均值的感光元件30,并在计算实际环境光线强度时排除该感光元件30的检测结果,以得到准确的环境光线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位于显示面板10内,换言之,感光元件30位于彩膜基板12与阵列基板14之间。具体的,阵列基板14位于彩膜基板12背离背光模组40一侧,黑色矩阵层18、感光元件30依次层叠设置于阵列基板14面向彩膜基板12的一侧上,并且感光元件30正对半透光部分180,感光元件30接收穿过半透光部分180的环境光线。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对应设置于黑色矩阵层18的半透光部分180上,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阵列基板14、半透光部分180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环境光线可以穿过半透光区域102b而被感光元件30接收,而半透光区域102b及黑边区10b依然可以遮挡显示面板10的边缘,放置背光模组40提供的背光源从显示面板10的边缘漏光。

请参阅图12,图12所示为阵列基板14的电路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4上还设有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144及电连接像素单元144的导电引线142,导电引线142用于向像素单元144传输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具体的,导电引线142为数据线142a和扫描线142b,像素单元144内设有像素电极146和薄膜晶体管148(Thin Film Transistor,TFT),薄膜晶体管148的栅极电连接扫描线142b,源极电连接像素电极146,漏极电连接数据线142a,或者漏极电连接像素电极146,源极电连接数据线142a,扫描线142b传输扫描信号,数据线142a传输数据信号,从而控制像素电极146的偏置电压以控制显示面板10显示图像。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电连接导电引线142,即感光元件30电连接扫描线142b或数据线142a,感光元件30感测环境光线并将感测到的环境光线转换为表征环境光线强度的电信号,电信号经由导电引线142输出。具体的,感光元件30通过导电引线142电连接件至控制器200,从而使控制器200根据感光元件30感应的环境光线的强度调节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0为设置于电路板上的芯片,显示面板10通过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从而感光元件30依次通过导电引线142、柔性电路板电连接至控制器200。应用阵列基板14上的导电引线142做信号传输,避免了在阵列基板14上额外增加引线,简化了阵列基板14及显示面板10的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0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从而控制穿过显示面板10的背光源的多少而控制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0电连接背光模组40,控制器200控制背光模组40提供的背光源的亮度,从而控制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感光元件30设置于彩膜基板12上。具体的,彩膜基板12位于阵列基板14背离背光模组40一侧,黑色矩阵层18、感光元件30依次层叠设置于彩膜基板12面向阵列基板14的一侧上,并且感光元件30正对半透光部分180,感光元件30接收穿过半透光部分180的环境光线。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对应设置于黑色矩阵层18的半透光部分180上,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彩膜基板12、半透光部分180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环境光线可以穿过半透光区域102b而被感光元件30接收,而半透光区域102b及黑边区10b依然可以遮挡显示面板10的边缘,放置背光模组40提供的背光源从显示面板10的边缘漏光。

本实施例中,黑边区10b内设有半透光区域102b,半透光区域102b的透光率大于黑边区10b的透光率,感光元件30正对半透光区域102b,感光元件30经半透光区域102b感应环境光线。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18包括半透光部分180,半透光部分180的厚度小于黑色矩阵层18的非半透光部分180的厚度,半透光部分180在阵列基板14上的垂直投影形成半透光区域102b。换言之,半透光部分180的厚度小于黑色矩阵层18的其他部分,从而使半透光部分180的透光率大于黑色矩阵层18的其他部分,对应的,半透光区域102b的透光率大于黑边区10b的其他区域。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正对半透光区域102b设置,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显示面板10的半透光区域102b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与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感光元件30位于背光模组40与显示面板10之间。具体的,玻璃盖板20、显示面板10及背光模组40依次层叠,背光模组40提供背光源穿过显示面板10后形成图像。感光元件30位于显示面板10与背光模组40之间,一种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30贴合在显示面板10上,其他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30也可以贴合在背光模组40上,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和显示面板10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18可以设置在彩膜基板12上,也可以设置在阵列基板14上。感光元件30在显示面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显示面板10的边缘,具体的,感光元件30在显示面板10的垂直投影位于黑色矩阵层18在显示面板10的边缘形成的黑边区10b内。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30对应半透光部分180形成的半透光区域102b,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显示面板10的半透光部分180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显示面板10根据环境光线调节显示亮度。

请参阅图15,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感光元件30、黑色矩阵层18依次层叠设置于阵列基板14面向彩膜基板12的一侧上。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18和感光元件30设置在阵列基板14上,感光元件30位于黑色矩阵层18与阵列基板14之间,黑色矩阵层18不遮挡感光元件30,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和阵列基板14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环境光线未受到黑色矩阵层18的吸收而损耗,感光元件30感测环境光线的效果好。

请参阅图16,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感光元件30、黑色矩阵层18依次层叠设置于彩膜基板12面向阵列基板14的一侧上。本实施例中,黑色矩阵层18和感光元件30设置在彩膜基板12上,感光元件30位于黑色矩阵层18与彩膜基板12之间,黑色矩阵层18不遮挡感光元件30,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和彩膜基板12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环境光线未受到黑色矩阵层18的吸收而损耗,感光元件30感测环境光线的效果好。

请参阅图17,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的层叠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显示面板10为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面板10。具体的,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阳极层11、发光层15及阴极层13,阳极层11与阴极层13之间用于施加电压以使发光层15发光。阳极层11或阴极层13上设有黑色矩阵层18,黑色矩阵层18形成黑边区10b,黑色矩阵层18包括半透光部分180,半透光部分180对应形成黑边区10b内的半透光区域102b。感光元件30设置于阳极层11与黑色矩阵层18之间,并且感光元件30对应半透光区域102b,环境光线依次穿过玻璃盖板20的透明区20a、显示面板10的半透光部分180后被感光元件30接收,显示面板10根据环境光线调节显示亮度。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0,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组件100。

感光元件30用于感测环境光的强度,从而根据环境光的强度调节显示面板10的显示亮度,以降低能耗及保护用户眼睛,黑边区10b为显示屏组件100用于防止边缘漏光而必然存在的区域,将感光元件30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黑边区10b,感光元件30无需额外占用显示屏组件100的正面空间,从而提高了显示屏组件100及应用显示屏组件100的电子设备1000的屏占比。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