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60701发布日期:2019-04-09 22:02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已经被应用至便携式计算机例如笔记本PC、办公自动化设备、音频/视频设备、用于室内用途或室外用途的广告显示设备等,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一般是通过偏光片将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上偏光片、下偏光片、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上偏光片贴附在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的第一基板上,下偏光片贴附在液晶显示面板入光侧的第二基板上,上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和下偏光片的偏正方向垂直。在显示的过程中,背光源射出的光线经过下偏光片起偏后,变成了线偏振光,线偏振光从液晶显示面板的入光侧射入液晶层,经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传导后,在液晶显示面板出光侧经过上偏光片后射出,人们可以看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

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将偏光片贴附至待贴附偏光片基板时,一般根据待贴附偏光片基板的大小预先将偏光片裁切成相应大小,再将偏光片贴附到待贴附偏光片基板上。在贴附偏光片的过程中,偏光片接近透明,待贴附偏光片基板接近黑色,使得偏光片贴附时对位困难,导致偏光片贴附时对位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贴附偏光片至显示模组时的对位精度。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偏光片,还包括:

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的可见颜色与所述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

所述偏光片包括平行于所述偏光片所在平面且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第一表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偏光片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二表面;

所述偏光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边缘区域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或

所述偏光片的各个所述第二表面均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

具体地,所述偏光片的各个所述第二表面均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且所述反光结构构成环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偏光片的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边缘区域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且所述反光结构构成环形结构;

沿垂直于所述偏光片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环形结构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重合。

具体地,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偏光片依次包括偏光部件和偏光保护膜;

所述偏光保护膜包括平行于所述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且远离所述偏光部件的第三表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所述偏光部件包括垂直于偏光部件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五表面;

所述偏光保护膜的所述第三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三表面的所述边缘区域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或

所述偏光保护膜的各个所述第四表面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或

所述偏光部件的各个所述第五表面均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或

所述偏光保护膜的各个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偏光部件的各个所述第五表面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

具体地,沿垂直于所述显示模组所在平面的方向,所述显示模组的边缘与所述偏光片的边缘重合。

具体地,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方向,所述偏光片依次包括偏光部件和偏光保护膜;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围绕所述偏光部件设置,所述遮光结构与所述偏光部件同层设置且沿垂直于所述偏光部件的方向,所述遮光结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偏光部件的厚度。

具体地,所述偏光保护膜包括平行于所述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且远离所述偏光部件的第三表面以及垂直于所述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

所述偏光保护膜的所述第三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所述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三表面的所述边缘区域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或

所述偏光保护膜的各个所述第四表面均贴附有所述反光结构。

具体地,所述反光结构包括玻璃微珠。

具体地,所述反光结构在设定颜色光照的照射下的可见颜色与所述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本实用新型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偏光片,还包括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的可见颜色与所述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偏光片包括平行于偏光片所在平面且远离显示模组的第一表面以及垂直于偏光片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二表面。偏光片的第一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贴附有反光结构,或偏光片的各个第二表面均贴附有反光结构。利用可见颜色不同的反光结构与偏光片标识偏光片的边缘,即将反光结构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标记,提高了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反光结构的显色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玻璃微珠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该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10、偏光片20和反光结构30,反光结构30的可见颜色与偏光片20的可见颜色不同。偏光片20包括平行于偏光片20所在平面且远离显示模组10的第一表面201以及垂直于偏光片20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二表面202。偏光片20的第一表面201包括中心区域2011和围绕中心区域2011的边缘区域2012,第一表面201的边缘区域2012贴附有反光结构30。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表面201的边缘区域2012贴附有反光结构30,在平行于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光结构30包括远离中心区域2011的边缘,可以设置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光结构30的上述边缘与偏光片20的边缘重合,且显示模组10的边缘与偏光片20的边缘重合。设置反光结构30的可见颜色与偏光片20的可见颜色不同,利用可见颜色不同的反光结构30与偏光片20标识偏光片20的边缘,将反光结构30作为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的对位标记,在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通过反光结构30对位,从而提高了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反光结构的显色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玻璃微珠的光路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实现反光结构30的可见颜色与偏光片20的可见颜色不同,反光结构30可以包括多个玻璃微珠31,示例性地,反光结构30可以是氟化硅薄膜,这种薄膜的微结构为球形的玻璃微珠31,因此当光线照射反光结构30时,可以近似等于光线照射到多个球形的玻璃微珠31上。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在光线照射反光结构30时,多条入射光x近似平行,一部分入射光x1照射到玻璃微珠31上的入射角a很小,入射光x1的小部分反射到空气中,大部分发生折射进入玻璃微珠31,经过多次折射后光线z返回空气。一部分入射光x2照射到玻璃微珠31上的入射角b很大,入射光x2只有少部分发生折射进入玻璃微珠31,大部分在玻璃微珠31上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反射光线照射到其他玻璃微珠31上,再通过其他玻璃微珠31进行反射。由于玻璃微珠31是球形,照射到不同的玻璃微珠31上的光线不平行,所以由多个反光结构30反射出的光线z是不平行的,相当于漫反射,由此可以看清反光结构30的颜色,并且效率比漫反射高。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反光结构30的颜色与偏光片20的颜色不同,则可以通过反光结构30与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区分偏光片的边缘,并将反光结构30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标记,在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通过反光结构30对位,从而提高了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可选的,可以设置反光结构在设定颜色光照的照射下的可见颜色与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具体的,在制作显示面板的过程中,显示模组上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在偏光片贴附在显示模组上时,反光结构相对于显示模组设置,此时反光结构的可见颜色与偏光片相同,避免遮盖显示模组上的缺陷。在贴附遮光结构时,对反光结构照射设定颜色光照,使其可见颜色与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反光结构作为对位标记,实现遮光结构贴附在偏光片时的准确对位,提高了遮光结构贴附到偏光片的对位精度。

示例性地,反光结构可以包括光色材料,其具有两种不同的分子或电子结构状态,在可见光区有两种不同的吸收系数,在光的作用下,可从一种结构转变到另一种结构,导致颜色的可逆变化。例如卤化银,当受紫外线或短波的可见光照射时,银离子还原为银原子,若干银原子聚集成胶体而使反光结构显色。当紫外线或短波的可见光停止照射后,在热辐射或长波的可见光(红光或红外)照射下,银原子变成银离子,反光结构退色。因此,在贴附遮光结构时,对反光结构照射受紫外线或短波的可见光,使其可见颜色与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反光结构作为对位标记,实现遮光结构贴附在偏光片时的准确对位,提高了遮光结构贴附到偏光片的对位精度,并且可以避免在其他制作过程中,反光结构遮盖显示模组上的缺陷的现象。

一般情况下,偏光片20可以为矩形,偏光片20的第一表面201边缘区域2012包括四个边缘子区域,反光结构30可以设置在四个边缘子区域的对称位置,示例性地,可以设置在相对的两个边缘子区域,且反光结构30在相对的两个边缘子区域内的位置对称,从而可以实现偏光片20的两个边缘子区域可见。在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采用两个边缘子区域的反光结构30作为对位标记,从而实现提高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在图2中,反光结构30设置在四个边缘子区域,并且反光结构30在各个边缘子区域的位置相同。偏光片20的四个边缘子区域均有反光结构30作为对位标记,比反光结构30设置在相对的两个边缘子区域,可以进一步提高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5,偏光片20的第一表面201包括中心区域2011和围绕中心区域2011的边缘区域2012,第一表面201的边缘区域2012贴附有反光结构30且反光结构30构成环形结构;沿垂直于偏光片30所在平面的方向,环形结构的外边缘与第一表面201的边缘重合,使偏光片20的所有边缘均有对位标记,从而在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的对位精度。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模组10上方的上偏光片20以及位于显示模组10下方的下偏光片20,上偏光片20与下偏光片20的偏振方向相交,二者的偏振方向优选相互垂直。可以设置上偏光片20的第一表面201的边缘区域贴附反光结构30,以提高上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可以设置下偏光片20的第一表面201的边缘区域贴附反光结构30,以提高下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偏光片,还包括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的可见颜色与所述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偏光片包括平行于偏光片所在平面且远离显示模组的第一表面以及垂直于偏光片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二表面,偏光片的第一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贴附有反光结构,利用可见颜色不同的反光结构与偏光片标识偏光片的边缘,即将反光结构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标记,提高了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精度。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与图1所示结构显示面板不同的是,图6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设置偏光片20的各个第二表面202均贴附有反光结构30。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设置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的方向,显示模组10的边缘与偏光片20的边缘重合。同样的,设置反光结构30的可见颜色与偏光片20的可见颜色不同,利用可见颜色不同的反光结构30与偏光片20标识偏光片20的边缘并将反光结构30作为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的对位标记,且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的方向,显示模组10的边缘与偏光片20的边缘重合,提高了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结合图6和图8,偏光片20的各个第二表面202均贴附有反光结构30且反光结构30构成环形结构。具体地,环形结构的内边缘与偏光片20完全贴合,在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可通过环形结构的内边缘作为对位标记进行贴附,因此可以使偏光片20的所有边缘均有对位标记,在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的对位精度。

同样的,如图6所示,可以设置上偏光片20的各个第二表面202贴附反光结构30,以提高上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可以设置下偏光片20的各个第二表面202贴附反光结构30,以提高下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图1和图6示例性地设置反光结构30在上偏光片20和下偏光片20上的位置相同,也可以设置反光结构30位于上偏光片20和下偏光片20的不同表面。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可以设置反光结构30贴附于上偏光片20的第一表面201的边缘区域,反光结构30贴附于下偏光片20的各个第二表面202。显示面板的上偏光片20和下偏光片20均贴附反光结构30,可以实现上偏光片20和下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通过反光结构30对位,提高上偏光片20和下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模组和偏光片,还包括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的可见颜色与所述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偏光片包括平行于偏光片所在平面且远离显示模组的第一表面以及垂直于偏光片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二表面,偏光片的各个第二表面均贴附有反光结构,利用可见颜色不同的反光结构与偏光片标识偏光片的边缘,即将反光结构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标记,提高了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精度。

实施例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沿远离显示模组10的方向,偏光片依次包括偏光部件21和偏光保护膜22。偏光保护膜22包括平行于偏光保护膜22所在平面且远离偏光部件21的第三表面203以及垂直于偏光保护膜22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204,偏光部件21包括垂直于偏光部件21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五表面205。偏光保护膜22的第三表面203包括中心区域2031和围绕中心区域2031的边缘区域2032,第三表面203的边缘区域2032贴附有反光结构30。

具体地,偏光部件21和偏光保护膜22层叠设置,在垂直于偏光部件21所在平面的方向,偏光部件21和偏光保护膜22的边缘重合。如图10所示,当第三表面203的边缘区域2032贴附有反光结构30时,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光结构30远离第三表面203的中心区域2031的一侧与偏光保护膜22的边缘重合。反光结构30的可见颜色与偏光保护膜22的可见颜色不同,可以通过反光结构30与偏光保护膜22的可见颜色不同区分偏光片的边缘,并将反光结构30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的对位标记,在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通过反光结构30对位,从而提高了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同样的,如图10所示,可以设置上偏光片20中偏光保护膜22的第三表面203的边缘区域2032贴附反光结构30,以提高上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可以设置下偏光片20中偏光保护膜22的第三表面203的边缘区域2032贴附反光结构30,以提高下偏光片20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沿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偏光片依次包括偏光结构和偏光保护膜,偏光保护膜包括平行于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且远离偏光结构的第三表面以及垂直于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偏光结构包括垂直于偏光结构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五表面。偏光保护膜的第三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第三表面的边缘区域贴附有反光结构。通过反光结构的可见颜色不同区分偏光片的边缘,并将反光结构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标记,在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通过反光结构对位,从而提高了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的对位精度。

实施例四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与图10所示结构显示面板不同的是,图11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设置偏光保护膜22的各个第四表面204贴附有反光结构30。当偏光保护膜22的各个第四表面204贴附有反光结构30时,反光结构30可以贴附在各个第四表面204的相同位置,使相对的第四表面204上贴附的反光结构30对称。优选地,贴附在各个第四表面204的反光结构30形成环形结构。反光结构30与第四表面204接触的边缘即为偏光部件21的边缘,因此可以反光结构30与偏光部件21的可见颜色不同区分偏光部件21的边缘,并将反光结构30作为偏光部件21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的对位标记,在偏光部件21贴附到显示模组10时,通过反光结构30对位,从而提高了偏光部件21贴附到显示模组10的对位精度。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设置偏光部件21的各个第五表面205均贴附有反光结构30。当偏光部件21的各个第五表面205均贴附有反光结构30时,反光结构30可以贴附在各个第五表面205的相同位置,使相对的第五表面205上贴附的反光结构30对称。优选地,贴附在各个第五表面205的反光结构30形成环形结构。其达到的有益效果与反光结构30贴附在第四表面204上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设置偏光保护膜22的各个第四表面204和偏光部件21的各个第五表面205贴附有反光结构30。其达到的有益效果与反光结构30贴附在第四表面204或第五表面205上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沿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偏光片依次包括偏光结构和偏光保护膜。偏光保护膜包括平行于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且远离偏光结构的第三表面以及垂直于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偏光结构包括垂直于偏光结构所在平面的多个第五表面。偏光保护膜的第三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偏光保护膜的各个第四表面贴附有反光结构,或偏光片的各个第五表面均贴附有反光结构,或偏光保护膜的各个第四表面和偏光部件的各个第五表面贴附有反光结构。通过反光结构与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区分偏光片的边缘,并将反光结构作为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的对位标记,在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时,通过反光结构对位,从而提高了偏光片贴附到显示模组的对位精度。

实施例五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4至图15所示,偏光片20位于显示模组10的出光侧,远离显示模组10的方向,偏光片20依次包括偏光部件21和偏光保护膜22。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结构40,遮光结构40围绕偏光部件21设置,遮光结构40与偏光部件21同层设置,且沿垂直于偏光21的方向,遮光结构4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偏光部件21的厚度。

偏光保护膜22包括平行于偏光保护膜22所在平面且远离偏光部件21的第三表面203以及垂直于偏光保护膜22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204;偏光保护膜22的第三表面203包括中心区域2031和围绕中心区域2031的边缘区域2032,第三表面203的边缘区域2032贴附有反光结构30。

具体地,偏光片20位于显示模组10的出光侧,反光结构40贴附于出光侧的偏光片20上,可以通过反光结构30区分显示模组10的出光侧和背光侧。在垂直于偏光部件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偏光片20边缘位于显示模组10边缘的内部。在显示模组10的出光侧还包括遮光结构40。遮光结构40可以是遮光膜。遮光结构40一般设置在显示模组10的四周,遮光结构40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以防止遮光结构40所在区域漏光对显示模组10显示区域所显示的画面造成视觉上的干扰。遮光结构40多数采用黑色,而显示模组10在不发光时同样为黑色,偏光片为透明颜色。因此在贴附遮光结构40时难以区分偏光部件21与遮光结构40接触的边缘,导致遮光结构40的对位精度不高进而导致遮光结构40贴附后需要重复检查或重新贴附。

因此,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三表面203的边缘区域2032贴附有反光结构30,在垂直于显示模组10所在平面的方向,反光结构30远离第三表面203的中心区域2031的一侧与偏光片20的边缘重合。使偏光部件21的边缘的颜色为反光结构30的可见颜色,与其他位置的偏光部件21的颜色不同,将反光结构30作为遮光结构40贴附到偏光片20时的对位标记,在偏遮光结构40贴附到偏光片20时,通过反光结构30对位,从而提高了遮光结构40贴附到偏光片20的对位精度。

实施例六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6和图17所示,与图14以及图15所示结构显示面板不同的是,图1 6和图17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设置偏光保护膜22的各个第四表面204均贴附有反光结构30。其与图11的结构类似。偏光保护膜22的各个第四表面204均贴附有反光结构30同样可以提高遮光结构40贴附到偏光片20的对位精度,此处不再赘述。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反光结构30可以贴附在第四表面204和第五表面205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偏光部件2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反光结构30位于遮光结构40远离显示模组10的一侧。其达到的有益效果与反光结构30贴附在第四表面204上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偏光片位于显示模组的出光侧,远离显示模组的方向,偏光片依次包括偏光部件和偏光保护膜,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结构,遮光结构围绕偏光部件设置,遮光结构与偏光部件同层设置且沿垂直于偏光部件的方向,遮光结构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偏光部件的厚度。偏光保护膜包括平行于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且远离偏光部件的第三表面以及垂直于偏光保护膜所在平面的多个第四表面;偏光保护膜的第三表面包括中心区域和围绕中心区域的边缘区域,第三表面的边缘区域贴附有反光结构;或偏光保护膜的各个第四表面均贴附有反光结构。通过反光结构与偏光片的可见颜色不同,将反光结构作为遮光结构贴附到偏光片时的对位标记,在偏遮光结构贴附到偏光片时,通过反光结构对位,从而提高了遮光结构贴附到偏光片的对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示例性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显示器等。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