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面电致变色夹胶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3663发布日期:2019-04-20 03:00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面电致变色夹胶玻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面电致变色夹胶玻璃。



背景技术: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带电离子与材料发生掺杂和去掺杂,导致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进而材料的光学性能在可见光红外吸收区域内发生可逆变化的现象。其宏观的表现为色彩及透明度的变化。利用该性能制备的电致变色玻璃能对太阳光的辐射进行智能调节,可选择性的吸收或反射外界的热辐射,降低建筑物或者交通工具的能耗,并解决日渐严重的光污染和炫目问题。所以电致变色玻璃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节能意义。

电致变色玻璃的节能智能特性导致其在交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交通领域,比如汽车的天窗和侧窗,多为单曲或者双曲的弧面玻璃。而目前的电致变色器件一般都是平板玻璃。原因如下:一是因为磁控镀膜腔体的入口较窄,只能允许平板玻璃或者拱高很小的弧面玻璃进入腔体;二是后期的激光划线,处理平板玻璃尚比较容易,如果是弧面玻璃,则需要测高机构以及可以及时高精度调整高度的机构,设备的复杂程度和成本大大增加,产品良率急剧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弧面电致变色夹胶玻璃,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弧面电致变色夹胶玻璃,包括双曲的弧面夹胶背板玻璃,以及通过胶片层与该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凹面连接的超薄电致变色玻璃。

进一步地,所述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凹面设置有防爆层和半透半反层。

进一步地,所述超薄电致变色玻璃远离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一面设置有低辐射层。

优选地,所述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曲面设置有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采用硅、硅铝混合物的氧化物或氮化物,该保护层的厚度为10~300nm。

进一步地,所述胶片层包括胶片硬基层和胶片软基层,其中胶片软基层与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凹面接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电致变色玻璃与弧面玻璃结合,电致变色玻璃在夹胶过程中,可以匹配钢化或者半钢化的弧面玻璃的弧度发生变形而不断裂;双曲的弧面夹胶背板玻璃与超薄电致变色玻璃之间形成的间隙在层压过程中会被胶片软基层填充,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前,对所涉及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弧面电致变色夹胶玻璃包括弧面夹胶背板玻璃1和超薄电致变色玻璃2,其中弧面夹胶背板玻璃采用双曲设计,该超薄电致变色玻璃通过胶片层3与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凹面连接。

所述弧面夹胶背板玻璃1的凹面设置有半透半反层4,该半透半反层采用透射率和反射率各为50%的膜,可以反射50%以上的太阳光,减轻下面电致变色层的吸收光的总量。优选地,所述半透半反层采用Ag、Ti、Sn、Si、Al等金属的氧化物和氮化物。

所述弧面夹胶背板玻璃1的凹面一侧还设置有防爆层5,提高玻璃产品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防爆层位于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凹面与半透半反层之间。

所述超薄电致变色玻璃2远离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一面设置有低辐射层6,可以将太阳光中透过电致变色层的红外部分,以及电致变色层因为吸热产生的二次辐射反射回室外。有效降低电致变色玻璃的表面温度,并有效减少通过玻璃进入室内的热量。

所述弧面夹胶背板玻璃1的曲面还设置有保护层7,该保护层采用硅、硅铝混合物的氧化物或氮化物,该保护层的厚度为10~300nm。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弧面夹胶背板玻璃与超薄电致变色玻璃之间形成的间隙在层压过程中会被胶片层填充,所述胶片层3包括胶片硬基层31和胶片软基层32,其中胶片软基层与弧面夹胶背板玻璃的凹面接触,该胶片软基层在层压过程中能够发生形变,更好的适应间隙填充。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