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1598发布日期:2019-05-31 22:4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供背光源的背光模组以及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主要利用背光模组对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目前的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依照其入光方式区分成直下式及侧入式。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利用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光条搭配导光板及光学膜片等组合,提供显示面板所需的背光源。

如图5所示,在现今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制造流程中,在将光条80设置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外壳70的侧壁71上之前,会先在光条80的背面黏贴黏胶 81,接着,再将光条80黏贴于侧壁71上。但是,以黏贴的方式将光条80固定于背光模组的外壳70上后,难以对光条80的位置进行再调整、变更,因此存在不易重工的问题。此外,现今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并未设有导光板90的限位结构,故存在导光板90移位而碰撞光条80的可能性,进而会导致光条80上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受损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藉此改善现今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重工性不佳以及因导光板移位而碰撞光条所导致的光条上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受损等问题。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背光模组包含:外壳,其包含背板及侧壁,该侧壁设于该背板的周缘且朝前方凸伸;导光板,其装设于该背板的前方,该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反射面及入光侧面,该出光面与该反射面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前、后两侧,该入光侧面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侧边;光条,其设置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的外侧,该光条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出光方向朝向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至少一个光学膜片,其设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前方;以及固定件,其设置于该外壳内并将该光条固定于该侧壁,该固定件包含限位板及顶块,该限位板位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前方,该顶块自该限位板延伸至该光条与该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之间,且该顶块的高度大于该发光二极管元件的高度。

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光条包括电路板,该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分布于该电路板,该固定件包含至少一个固定部,该固定部穿过该光条的电路板并固定于该侧壁。

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固定部为插销。

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固定部为螺丝。

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固定部为铆钉。

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固定件的限位板为白色的构件。

在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中,该固定件的限位板与该光学膜片之间形成间隙。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另外提出的显示装置包含: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设于该背光模组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具备有以下优点:

1)提高重工性: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固定件将光条固定于外壳的侧壁上,当光条需要维修或调整时,可以先取下固定件,然后再进行光条的更换或调整,故能够有效提高重工性。

2)提供导光板限位及光条保护效果: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固定件的顶块伸入光条与导光板的入光侧面之间,提供导光板限位效果,使导光板不易朝向光条移位而接触光条上的发光二极管,进而提供光条保护效果。

3)避免导光板因受热而过度翘曲:本实用新型藉由固定件的限位板提供导光板限位效果,因此当导光板在使用过程中因温度上升而产生翘曲变形时,限位板会对导光板进行限位,使导光板保持平整状态,以避免导光板因过度翘曲所导致的漏光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公知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包含外壳10、导光板20、光条30、至少一个光学膜片40及固定件50。

如图1至图3所示,外壳10包含背板11及侧壁12,侧壁12设于背板11 的周缘且朝前方凸伸。

如图1至图3所示,导光板20装设于背板11的前方,导光板20包括出光面21、反射面22及入光侧面23,出光面21与反射面22分别位于导光板20的前、后两侧,入光侧面23位于导光板20的出光面21的侧边。

如图1至图3所示,光条30设置于导光板20的入光侧面23的外侧,光条 30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31,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31的出光方向朝向导光板20的入光侧面23。

如图1至图3所示,光学膜片40设于导光板20的出光面21的前方。

如图1至图3所示,固定件50设置于外壳10内并将光条30固定于侧壁 12,固定件50包含限位板51及顶块52,限位板51位于导光板20的出光面21 的前方,顶块52自限位板51延伸至光条30与导光板20的入光侧面23之间,且顶块52的高度h2大于发光二极管元件31的高度h1。此外,固定件50的限位板51为白色的构件。再者,固定件50的限位板51与光学膜片40之间形成间隙。

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光条30包括电路板32,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 31分布于电路板32,固定件50包含至少一个固定部53a、53b、53c,固定部 53a、53b、53c穿过光条30的电路板32并固定于侧壁12。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固定部 53a为插销;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固定部53b为螺丝;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固定部53c为铆钉。

如图1所示,以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为例,当组装背光模组1时,使固定件50的固定部53a穿过光条30的电路板32并固定于外壳10的侧壁12上,固定件50的顶块52会压抵光条30的电路板32,且固定件50的固定部53a抵住外壳10的外侧,使光条30稳固地固定于外壳10的侧壁12的内侧。通过利用固定件50固定光条30的方式,使光条30在需要维修或调整时,能够先取下固定件50,然后再进行光条30的更换或调整,故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工性。

此外,固定件50的顶块52伸入光条30与导光板20的入光侧面23之间,且顶块52的高度h2大于发光二极管元件31的高度h1,故顶块52能够提供导光板20的限位效果,并能够同时保护光条30,使导光板20不会因移位而碰撞光条30的发光二极管元件31,进而能够避免光条30的发光二极管元件31受碰撞而受损的问题。

导光板20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温度上升而逐渐产生翘曲变形,但是,固定件50的限位板51能够在导光板20变形时提供限位效果,使导光板 20保持平整状态,进而避免背光模组1因过度翘曲所导致的漏光等问题。再者,固定件50的限位板51采用白色的构件,能够提供光反射效果,进而进一步提高光条30在出光时的光能量利用率。

另外,请参看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包含如前述的背光模组 1及设置于背光模组1的前侧的显示面板2。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1主要利用固定件50来固定光条30,藉此使光条30得以进一步的维修及调整,能够有效提高光条30的重工性。此外,固定件50能够同时提供导光板20的限位效果,使导光板20在固定件50的顶块52的限位作用下,不会碰撞到光条30的发光二极管元件31,从而达到保护光条30的效果,且固定件50的限位板51能够限位导光板20,使导光板20保持平整状态,进而避免背光模组1因过度翘曲所导致的漏光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以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如上揭露,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的些许更动或修饰皆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的内容,以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实质对以上较佳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 背光模组

2 显示面板

10 外壳

11 背板

12 侧壁

20 导光板

21 出光面

22 反射面

23 入光侧面

30 光条

31 发光二极管元件

32 电路板

40 光学膜片

50 固定件

51 限位板

52 顶块

53a、53b、53c 固定部

70 外壳

71 侧壁

80 光条

81 黏胶

90 导光板

h1 发光二极管元件的高度

h2 顶块的高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