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9915发布日期:2019-04-09 21:5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偏光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偏光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其中,画质的好坏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最主要的因素。显示装置一般由背光模组和置于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构成,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入射光,该入射光通常是集中垂直入射至显示面板,因此在正视方向观看显示屏时,能获取较好的显示画质,但是在侧视方向观看显示屏时,画质较差,色偏比较严重,使得正常显示的视角较小。目前,在VA液晶(Vertical Alignment liquid crystal,垂直排列液晶)显示器中采用将滤光片中的子像素再次划分为多个次像素的手段来改善侧视角的画质,从而扩大视角。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更多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元件来驱动次像素,如此势必增加面板内部的金属走线,造成可透光的区域变小,影响面板的透光率,影响画质。而若为了保证光亮度,则需提高背光模组的性能,使其产生更高亮度的入射光,如此又会增加背光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显示装置显示视角小、侧视画质较差、成本较高等问题,提供一种偏光板及显示装置。

一种偏光板,包括:

压敏胶层;

第一相位补偿膜,形成于所述压敏胶层上,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入光面与所述压敏胶层接触,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具有预设形状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第二相位补偿膜,形成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出光面上;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的第二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第一折射率;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在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凹槽形状、尺寸相配合的凸起结构;

偏光膜,形成于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上。

上述偏光板,由于设有第一相位补偿膜和第二相位补偿膜,且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率,即光从第一相位补偿的入光面入射经出光面出射然后进入第二相位补偿膜时,是从光疏质进入光密质中,因此会在两层膜的接触界面发生折射现象,使光线发生偏转。本方案中,第二相位补偿膜与第一相位补偿膜接触的一面形成有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的侧面与入光面形成夹角为锐角,垂直入射光进入第二相位补偿膜后,在凸起结构的表面形成的入射角小于90°,因此发生折射现象,使垂直入射的光线发生偏转,从而使正视角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进一步地,由于整个偏光板没有采用额外的金属走线,所以不存在影响光线的透射率,进而影响画质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为负性单轴C-补偿膜,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第一折射率为正常折射率,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包含碟状液晶分子材料,所述碟状液晶分子材料的光轴垂直于所述入光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为正性单轴A-补偿膜,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的第二折射率为反常折射率,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包含向列相液晶分子材料,所述向列相液晶分子材料的光轴平行于所述入光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为V形条状凸起结构,多个所述V形条状凸起结构之间相互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为三棱锥凸起结构,多个所述三棱锥凸起结构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与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接触的面上呈二维矩阵阵列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凸起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其中,以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接触的面上垂直于所述V形条状凸起结构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接触的面为矩形,相邻的所述三棱锥凸起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三棱锥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相邻的所述三棱锥凸起结构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三棱锥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其中,以所述矩形宽度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以所述矩形长度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

一种偏光板,包括:

压敏胶层;

第一相位补偿膜,形成于所述压敏胶层上,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入光面与所述压敏胶层接触,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具有三棱锥状的凹槽,所述三棱锥状凹槽的侧面与所述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第二相位补偿膜,形成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出光面上;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的第二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的第一折射率;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在与所述第一相位补偿膜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三棱锥状凹槽形状、尺寸相配合的三棱锥状凸起结构;

偏光膜,形成于所述第二相位补偿膜上。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组,用于提供光源;

显示面板,置于所述背光模组一侧,用于显示画面;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前述所述的偏光板。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入光侧和出光侧,包括如前述所述的偏光板,所述偏光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偏光板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二相位补偿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相位补偿膜的斜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偏光板的组成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相位补偿膜的斜视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组成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显示装置一般由背光模组和置于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构成,背光模组为显示面板提供入射光,该入射光通常是集中垂直入射至显示面板,因此在正视方向观看显示屏时,能获取较好的显示画质,但是在侧视方向观看显示屏时,画质较差,色偏比较严重,使得正常显示的视角较小。

如图1所示,偏光板可以包括压敏胶层10、第一相位补偿膜20、第二相位补偿膜30和偏光膜40。压敏胶层10主要用于将偏光板与其他组件进行粘合。其中,第一相位补偿膜20形成于压敏胶层10上,第一相位补偿膜20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入光面为接收入射光的一面,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入光面与压敏胶层10接触,光线从入射面进入第一相位补偿膜20并从出光面射出,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具有预设形状的凹槽220,凹槽220的侧面与入光面所形成的角度为α,α为锐角,满足0°<α<90°。第二相位补偿膜30形成于第一相位补偿膜20上,第二相位补偿膜30在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多个与凹槽220形状、大小均相同的凸起结构310,即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可通过凸起结构310和凹槽220实现完全贴合。第一相位补偿膜20具有第一折射率n1,第二相位补偿膜30具有第二折射率n2,第一折射率n1小于第二折射率n2。当光穿透第一相位补偿膜20进入第二相位补偿膜30时,是从光疏质进入光密质,因此在第一相位补偿膜20与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接触界面会发生折射。在显示装置中,由于绝大部分光线是垂直入射至偏光板中,即绝大部分光线垂直于入光面,本方案通过设置不同折射率的第一相位补偿膜20和第二相位补偿膜30并在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出光面设置凸起结构310,垂直入射光从第一相位补偿膜20入射至第二相位补偿膜30时,结合凸起结构310的表面特征,会在凸起结构310的表面发生折射,改变垂直入射光的传播路径,使光线发生偏转,从而使正视角光型能量分配到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偏光板10还包括偏光膜40,偏光膜40用于对入射光进行偏振处理并射出偏振光。

在一实施例中,偏光膜40可以为PVA(Polyvinyl alcohol,聚乙烯醇)材料,主要对偏振光起吸收和穿透的作用,偏光膜40选取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产品,其穿透轴是平行于90/270度方向,吸收轴平行于0/180度方向。当然,偏光膜40还可以选取穿透轴是平行于0/180度方向,吸收轴平行于90/270度方向的产品。

结合图2所示,当光线R0垂直穿透第一相位补偿膜20进入第二相位补偿膜30时,垂直入射光在凸起结构310表面处的入射角为γ,0<γ<90°,因此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为θ,由于光线是从具有第一折射率的第一相位补偿膜20(光疏质)进入具有第二折射率的第二相位补偿膜30(光密质),所以γ大于θ,即光线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光线R1偏离原来垂直入射方向,向侧边发散,因此会有更多的光线射入侧边,提高侧视角度的画质。可以理解的,第一折射率n1与第二折射率n2的差异越大,发生折射时的折射角度越大,越容易将正视光型能量分配到大视角。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n1的取值范围为1.0<n1<2.5,第二折射率n2的取值范围为1.0<n1<2.5。在一实施例中,若m=n2-n1,则m的可选取值范围为0.01<m<1.5。

如图2所示,同时参照图3。在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凸起结构310为三棱柱条状结构(V形条状凸起结构)的时候,相邻的三棱柱凸起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或等于三棱柱凸起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这里,以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上垂直于三棱柱条状凸起结构(V形条状凸起结构)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沿X轴的延伸方向。三棱柱可以为正三棱柱,也可以不是正三棱柱;多个三棱柱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多个三棱柱凸起结构310在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上相互平行。并且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为矩形。如图2所示,Px为相邻的三棱柱条状结构之间的距离,Lx为三棱柱条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Px、Lx满足:Px≥Lx。

同理,当凸起结构310为三棱锥凸起结构的时候,由于可以具有与三棱柱凸起相同的横截面,所以,此处可以同时参照图2和图4,相邻的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邻的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其中,由于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为矩形,故,以矩形宽度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也可以理解为沿X轴的延伸方向;以矩形长度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这里可以理解为沿Y轴的延伸方向。三棱柱可以为正三棱锥,也可以不是正三棱锥,多个三棱锥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核心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凹槽的形状、尺寸、大小进行变化以适应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如图5所示,Px为相邻的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Py为相邻的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Lx为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Ly为三棱锥凸起结构310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Px、Py、Lx、Ly满足:Px≥Lx;Py≥Ly。当Px>Lx,Py>Ly时,相邻凸起结构310存在间隔,即凸起结构310呈二维矩阵阵列分布,光从光疏质传播到光密质时,就可以借助间隔和凸起使垂直入射光朝侧边发散,进一步将正视光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

进一步地,凸起结构为V形条状时,多个V形条状凸起结构之间还可以呈二维矩阵阵列分布,其在二维上的排列方式可以参照前面三棱锥凸起结构的描述,在此不再进一步赘述。相邻凸起结构之间由于存在间隔,所以凸起结呈二维矩阵阵列分布,光从光疏质传播到光密质时,就可以借助间隔和凸起使垂直入射光朝侧边发散,进一步将正视光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

第一相位补偿膜20和第二相位补偿膜30可以为可透光的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且具有相位补偿的功能的单光轴光学补偿膜,在一实施例中,相位补偿膜内填充有液晶,液晶为双折射材料,光线进入液晶时会折射成正常光和反常光两条光线,其中,正常光的折射率为正常折射率,反常光的折射率为反常折射率,反常折射率方向为电场方向与液晶光轴平行的方向,正常折射率方向为电场与液晶光轴垂直的方向,反常折射率方向与正常折射率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相位补偿膜20可以为负性单光轴补偿膜,具体可以为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的正常折射率平行于出光面的各个方向。负性单轴C-补偿膜内部可填充碟状液晶分子,碟状液晶分子为碟子形状的液晶,碟状液晶的光轴与入光面垂直,碟状液晶的反常折射率nce(extra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方向与碟状液晶的光轴平行,碟状液晶的正常折射率nco(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方向垂直于反常折射率nce(extra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方向,即碟状液晶的正常折射率nco方向平行于入光面,且nco>nce。第二相位补偿膜30可以为正性单光轴补偿膜,具体可以为正性单光轴A-补偿膜,其同样具有反常折射率和正常折射率;正性单光轴A-补偿膜内部可填充向列相液晶分子,向列相液晶分子为长条棒状型液晶,向列相液晶的光轴与入光面平行,向列相液晶的反常折射率nae与向列相液晶的光轴平行,即向列相液晶的反常折射率nae方向与入光面平行,向列相液晶的正常折射率nao方向垂直于反常折射率nae方向,且nae>nao;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为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反常折射率nae,第二折射率为C-补偿膜正常折射率nco,nae的方向与nco的方向均平行于入光面。

进一步地,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折射率可以为1.0-2.5,这里的第一折射率也就是正常折射率,即nco(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反常折射率(第二折射率)大于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正常折射率(第一折射率)。换句话说,第一相位补偿膜20相对第二相位补偿膜30而言为光疏介质,第二相位补偿膜30相对第一相位补偿膜20而言为光密介质。具体地,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反常折射率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正常折射率差值范围可选地为0.01-2。理论上,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反常折射率相对于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正常折射率差异越大,当入射光垂直入射到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上发生折射效应的时候,越容易将正视角的光能量分配到侧视角。

偏光膜40具有吸收轴和穿透轴,偏振方向与穿透轴平行的偏振光能通过偏光膜。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减小相位补偿膜对光线的偏振影响,可使光学补偿膜的光轴(液晶光轴)与偏光膜的穿透轴平行,入射光经过相位补偿膜后的偏振方向与偏光膜的穿透轴平行,因此能完全穿过偏光膜。在本方案中,由于光学补偿膜也具有相位补偿的功能,利用光学补偿膜除了能使入射光在界面处发生偏转以扩大视角,增强侧视角画质外,还可以起到相位补偿的作用。

传统技术中,通常使用聚乙烯醇作为偏光膜,而聚乙烯醇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为保护偏光膜的物理特性,主要对偏振光起吸收和穿透的作用,本申请中偏光膜40选取目前市面上常用的产品,其穿透轴是平行于90/270度方向,吸收轴平行于0/180度方向。通常需在偏光片的两侧设置一层三醋酸纤维素支撑膜,三醋酸纤维素支撑膜具有高透光性、耐水性好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对偏光片进行保护。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偏光片的一侧设有具有凹槽220的第一相位补偿膜20和具有凸起310的第二相位补偿膜30,第一相位补偿膜20和第二相位补偿膜30既能进行相位补偿和对光线进行偏转,也可以充当保护层来保护偏光膜,因此在偏光板中可以省略偏光片入光侧的三醋酸纤维素支撑膜,有利于产品的薄型化设计。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厚度和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厚度(即图2中的D+d)需满足合适的厚度以实现对偏光膜的保护作用。

请继续参阅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偏光板的组成示意图,一种偏光板,可以包括压敏胶层10、第一相位补偿膜20、第二相位补偿膜30、偏光膜40和支撑保护膜50。压敏胶层10主要用于将偏光板与其他组件进行粘合。其中,第一相位补偿膜20形成于压敏胶层10上,第一相位补偿膜20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入光面与压敏胶层10接触,入光面为接收入射光的一面,光线从入射面进入第一相位补偿膜20并从出光面射出,出光面上设有多个具有预设形状的凹槽220;第二相位补偿膜30形成于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出光面上,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第二折射率。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具有预设形状的凹槽220,凹槽220的侧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相位补偿膜30在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上设有多个与凹槽220形状、尺寸相配合的凸起结构310。偏光膜40,形成于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上;支撑保护膜50,形成于偏光膜40上。

可以理解,对于压敏胶层10、第一相位补偿膜20、第二相位补偿膜30、偏光膜40的构成、材料等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作进一步的赘述。

支撑保护膜50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中的任意一种。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和耐候性,非晶态的PET塑料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另外PET塑料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摩擦性和尺寸稳定性及电绝缘性。TAC(Triacetyl Cellulose,三醋酸纤维素),主要用于保护LCD偏光板。PMMA(Polymethyl 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候性。同时,由于支撑保护膜50起到支撑并保护偏光膜40的作用,所以支撑保护膜50厚度应该保证偏光膜40的耐候性不受影响,保护偏光膜40不接触外界环境,防止湿气进入偏光膜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支撑保护膜50中还可以掺杂树脂粒子以使支撑保护膜50具备抗眩晕的功能,对于具体的掺杂浓度本申请没有特殊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且常用的掺杂浓度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支撑保护膜50的出光面上涂布一层光学薄膜以使支撑保护膜50具备抗反射的功能,对于涂布的光学薄膜的厚度本申请没有特殊限制,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且常用的厚度即可。

还提供一种偏光板,偏光板可以包括:第一相位补偿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出光面上开设有多个具有三棱锥状的凹槽,三棱锥状凹槽的侧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相位补偿膜,形成于第一相位补偿膜的出光面上;第二相位补偿膜的第二折射率大于第一相位补偿膜的第一折射率;第二相位补偿膜在与第一相位补偿膜接触的面上开设有多个与三棱锥状凹槽形状、尺寸相配合的三棱锥状凸起结构;偏光膜,形成于第二相位补偿膜上。

上述实施例,通过在第二相位补偿膜中设置多个三棱锥状的凸起结构,同时根据与第一相位补偿膜不同的折射率引起的折射效应,可使垂直入射至第二相位补偿膜的入射光发生折射,从而将正视角的光能量分配到侧视角,进而解决色偏的问题。进一步地,由于整个偏光板没有采用额外的金属走线,所以不存在影响光线的透射率,进而影响画质的问题。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例如为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er,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曲面显示面板或其他显示面板。如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上偏光板1000、下偏光板2000,上基板3000,下基板4000以及夹设于上基板3000和下基板4000之间的液晶层6000,光线在显示面板中入射顺序为:先进入下偏光板2000,然后经过下基板4000,其次经过液晶层6000,经液晶层6000旋转之后入射进上基板3000,最后进入上偏光板1000。其中上偏光板1000为前述偏光板实施例介绍的偏光板。上偏光板1000可以包括第一相位补偿膜20、第二相位补偿膜30和偏光膜40,第一相位补偿膜20具有第一折射率,第二相位补偿膜30具有第二折射率,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率,且第一相位补偿膜20上开设有多个具有预设形状的凹槽220,凹槽220的侧面与入光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还可以包括支撑保护膜50,支撑保护膜50形成于偏光膜40上;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一面设有多个与凹槽220形状、尺寸相配合的凸起结构310。光线从上偏光板1000入射至上偏光板1000中的第一相位补偿膜20进入第二相位补偿膜30,第一相位补偿膜20和第二相位补偿膜30可以对入射光线进行相位补偿。由于光线从光疏质进入光密质,且入射光线在至少部分接触面的入射角不等于90°,因此会发生折射现象,使垂直入射光向侧视角偏转,将正视角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其中,偏光板的具体结构已在上文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同时结合图1、图2,以第一相位补偿膜20为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第一相位补偿膜20的凹槽220为V形条状凹槽,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凸起结构310为V形条状凸起,偏光膜的穿透轴是平行于90/270°方向,吸收轴为平行于0/180°方向为例简述本申请的视角改善原理:光进入显示面板前先通过下偏光板2000,然后进入上偏光板1000,上偏光板1000对偏振光具备吸收跟穿透的作用,光进入上偏光板1000后可分为水平偏振跟垂直偏振分量的光,由于本申请使用的偏光膜的穿透轴是平行于90/270°方向,因此这里只关注垂直偏振分量的光通过的介质界面。垂直偏振分量的光R0在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对应的等效折射率为nco(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正常折射率),垂直偏振分量的光通过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后经过正性单光轴A-补偿膜(对应于正性单光轴A-补偿膜的折射率为nae),因此该垂直偏振的光在两介质接触面(即图2中的V形条状凸起)发生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nae>nco)的行为,配合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凸起结构310与入光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产生折射效应产生出射光R1,形成正视角光型能量分配大视角的光学现象。从而将正视角的光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改善色偏问题。

同理,当使用的偏光膜40的穿透轴为平行于0/180°方向,吸收轴为平行于90/270°方向。光进入显示面板前先通过下偏光板2000,然后进入上偏光板1000,上偏光板1000对偏振光具备吸收跟穿透的作用,光进入上偏光板1000后可分为水平偏振跟垂直偏振分量的光。由于这里使用的偏光膜40的穿透轴是平行0/180°方向,因此这里只关注水平偏振分量的光通过的介质界面。水平偏振分量的光通过偏光膜40的穿透轴0/180°方向(垂直偏振光被偏光膜40吸收轴90/270°方向吸收),在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对应的等效折射率为nco(ordinary refractive index,正常折射率),水平偏振分量的光通过负性单光轴C-补偿膜后经过正性单光轴A-补偿膜(对应于正性单光轴A-补偿膜的折射率为nae),因此该水平偏振的光在两介质接触面(即图2中的V形条状凸起)发生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nae>nco)的行为,配合第二相位补偿膜30的凸起结构310与入光面之间形成的锐角产生折射效应,形成正视角光型能量分配大视角的光学现象。也可以和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将正视角的光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改善色偏问题。

请参照图7,为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的组成示意图。本申请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5以及置于背光模组上方的显示面板1,其中,显示面板1为前述实施例介绍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5用于提供入射光R0(图7未标示),该入射光R0集中在与垂直方向呈小角度的范围内入射至显示面板1,该小角度θ可小于30°,显示面板1接收到的大部分光为垂直入射光,由于显示面板1内存在第一相位补偿膜20和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且第二相位补偿膜30与第一相位补偿膜20接触的面设有多个具有预设形状的凸起结构310,在凸起结构310表面通过折射可以将垂直入射光进行偏转产生出射光R1(图7未标示),从而将将正视角能量分配到侧视角,提高侧视角的画质。显示面板的结构以及显示面板中的偏光板的结构已在上文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其中,背光模组5可以包括侧入式LED光源51,反射片52,导光板53。导光板53的上下表面均设有长条V型槽,导光板53下表面V型槽的侧壁与侧入式光源51平行,导光板53上表面的V型槽与下表面的V型槽相互垂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