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7439发布日期:2019-06-14 22:23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VR眼镜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



背景技术:

VR眼镜,即虚拟现实眼镜设备,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所中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虚拟现实已经变得不在神秘,正在被广泛的推广。而VR眼镜作为一种新奇的产品,会带给用户愉悦感,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VR眼镜体验店供用户亲身体验,但是目前的VR眼镜一般都是固定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鼻托、镜片以及其他结构均会产生灰尘或者人体分泌的汗液、油脂等,会在用户使用时带来不适感,并且会影响用户对虚拟现实的体验,而由于固定结构的存在对于VR眼镜的拆卸及清洗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一种方便进行拆卸的VR眼镜对于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可方便的将VR眼镜进行拆卸,以便对VR镜片及鼻托进行清洗,同时还实现对固定手机的部件进行固定及清洗。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包括:

壳体,其为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前端口和后端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两侧壁分别包含内层壁和外层壁,且所述内层壁的后端短于所述外层壁的后端,所述壳体的顶端横向设置通孔,所述壳体两侧的外壁靠近所述前端口分别设置上窄下宽的第一凹槽,所述壳体两侧及顶端的外壁上分别弹性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魔术贴;

镜片架,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镜片架上左右对称的设置VR镜片,所述镜片架的底端抵于所述壳体底面上,所述镜片架顶端穿设并伸出所述通孔,所述镜片架两侧对应的所述壳体侧壁上分别设置滑轨,所述镜片架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以使所述镜片架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固定结构,其为固定手机的板体,所述板体设置在所述镜片架的后端,且所述板体与所述后端口相适配,所述板体以可抽拉的方式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

鼻托,其为人体鼻子形状的卡托,所述鼻托设置在所述镜片架的前端,所述鼻托两侧分别设置L型卡条,所述L型卡条与所述第一凹槽卡接。

优选的是,还包括第一卡固件,所述第一卡固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镜片架的顶端,所述第一卡固件设置为纵切面呈倒U型的结构,所述第一卡固件的两端对应的所述通孔前端和后端的壳体上分别设置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卡固件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所述第一卡固件中部和所述通孔相适配并且上表面和所述壳体的顶端外壁平齐。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凹槽后端面的上边缘低于所述第二凹槽前端面的上边缘;

此外,所述第一卡固件上设置拉环。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凹槽外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开口;

所述L型卡条的长边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配,所述L型卡条的短边的端部与所述鼻托固定并且所述L型卡条的短边抵于所述壳体的底面,且所述L型卡条的短边和对应所述壳体底面上设置磁性相吸的磁铁。

优选的是,所述鼻托的高度和所述VR镜片的高度相匹配。

优选的是,所述板体的前端面底端两侧分别设置L型凸台,所述L型凸台短边所在的端面抵于所述外层壁上,所述L型凸台长边所在的端面上设有齿条,所述L型凸台对应的所述内层壁上分别设置与所述L型凸台相适配的L型凹槽,所述L型凹槽长边所在的凹槽内横向设置转轴,所述转轴第一端贯穿并伸出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转轴第二端固定设置齿轮,且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L型凹槽的开口处设置第二卡固件。

优选的是,两侧的所述转轴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第一端分别设置旋钮。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的壳体可为VR眼镜的镜片架提供固定的构架,镜片架通过壳体顶面的通孔伸出壳体顶面,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壳体连接,可方便的进行抽拉,既可将镜片架进行插入以通过镜片架上的VR镜片进行体验观看,还可将镜片架抽出进行清洗。

固定结构用以固定手机,将手机固定好后,由于固定结构与后端口适配并且以可抽拉方式与壳体连接,以使在进行观看时通过固定结构推进壳体内,实现可固定及密封避光,在观看结束后抽出或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存在污垢,抽出后可进行清洗。

鼻托是体验VR眼镜时,卡在鼻子上的结构,目前一般都是固定存在,不方便拆卸,通过将鼻托卡接在上窄下宽的第一凹槽内,由于壳体重心向下有助于将鼻托固定在第一凹槽内,防止鼻托脱落,并且在进行更换或者清洗时,只需将鼻托从第一卡槽中抽出即可进行拆卸以进行更换或者清洗,十分方便。本申请既实现了将镜片架和鼻托进行固定,有方便进行拆卸及清洗,有利于增加VR眼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镜片架和第一卡固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拆洗的VR眼镜结构,包括:

壳体100,其为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前端口和后端口101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100两侧壁分别包含内层壁102和外层壁103,且所述内层壁102的后端短于所述外层壁103的后端,所述壳体100的顶端横向设置通孔105,所述壳体100两侧的外壁靠近所述前端口分别设置上窄下宽的第一凹槽106,所述壳体100两侧及顶端的外壁上分别弹性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远离所述壳体100的一端设置魔术贴;

镜片架104,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部,所述镜片架104上左右对称的设置VR镜片,所述镜片架104的底端抵于所述壳体100底面上,所述镜片架104顶端穿设并伸出所述通孔105,所述镜片架104两侧对应的所述壳体100侧壁上分别设置滑轨,所述镜片架104的两侧分别设置与所述滑轨适配的滑块,以使所述镜片架104与所述壳体100滑动连接;

固定结构111,其为固定手机的板体,所述板体设置在所述镜片架104的后端,且所述板体与所述后端口101相适配,所述板体以可抽拉的方式与所述壳体100活动连接;

鼻托114,其为人体鼻子形状的卡托,所述鼻托114设置在所述镜片架104的前端,所述鼻托114两侧分别设置L型卡条115,所述L型卡条115与所述第一凹槽106卡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壳体100可为VR眼镜的镜片架104及固定结构111提供固定的构架,并且通过设置的固定带可方便的将VR眼镜固定在头部,以进行虚拟现实的体验。镜片架104通过壳体100顶面的通孔105伸出壳体100顶面,并且以可滑动的方式与壳体100连接,可方便的进行抽拉,既可将镜片架104进行插入以通过镜片架104上的VR镜片进行体验观看,还可将镜片架104抽出进行清洗。

固定结构111用以固定手机,固定手机上还设置手机的固定结构111,分别在板体的前端面四边缘中部弹性设置卡扣,以对不同大小的手机进行固定;将手机固定好后,由于固定结构111与后端口101适配并且以可抽拉方式与壳体100连接,以使在进行观看时通过固定结构111推进壳体100内,实现可固定及密封避光,在观看结束后抽出或者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存在污垢,抽出后可进行清洗。

鼻托114是体验VR眼镜时,卡在鼻子上的结构,目前一般都是固定存在,不方便拆卸,通过将鼻托114两侧分别设置L型卡条115,L型卡条115卡接在上窄下宽的第一凹槽106内,由于壳体100重心向下有助于将鼻托114固定在第一凹槽106内,防止鼻托114脱落,并且在进行更换或者清洗时,只需将鼻托114从第一卡槽中抽出即可进行拆卸以进行更换或者清洗,十分方便。

本申请的VR眼镜既实现了将镜片架104和鼻托114进行固定,有方便进行拆卸及清洗,有利于增加VR眼镜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第一卡固件200,所述第一卡固件200固定设置在所述镜片架104的顶端,所述第一卡固件200设置为纵切面呈倒U型的结构,所述第一卡固件200的两端对应的所述通孔105前端和后端的壳体100上分别设置第二凹槽107,所述第一卡固件200的两端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107内,且所述第一卡固件200中部和所述通孔105相适配并且上表面和所述壳体100的顶端外壁平齐。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卡固件200固定设置在镜片架104的顶端,且纵切面呈倒U型的结构,第一卡固件200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二凹槽107内,以方便在镜片架104穿过并伸出通孔105后,得到更好的固定;第一卡固件200中部和通孔105相适配以使第一卡固件200中部恰好卡接在通孔105内,第一卡固件200中部上表面和壳体100顶端外壁平齐是为保持整体的美观。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凹槽107后端面的上边缘低于所述第二凹槽107前端面的上边缘;

此外,所述第一卡固件200上设置拉环。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凹槽107后端面的上边缘低于前端面的上边缘,是为保证第一卡固件200两端完全插接在对应的第二凹槽107内,并且还能保持第一卡固件200中部上表面和壳体100的顶端外壁平齐。

第一卡固件200上设置拉环,是为镜片架104连通第一卡固件200插进壳体100内时,在需要取出时更方便。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凹槽106外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开口;

所述L型卡条115的长边与所述第一凹槽106相适配,所述L型卡条115的短边的端部与所述鼻托114固定并且所述L型卡条115的短边抵于所述壳体100的底面,且所述L型卡条115的短边和对应所述壳体100底面上设置磁性相吸的磁铁。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凹槽106外侧面及底面分别设有开口,是为L型卡条115可从下往上卡接到第一凹槽106内。

L型卡条115的长边和第一凹槽106相适配,L型卡条115的短边的端部与鼻托114固定并且短边抵于壳体100地面,是通过L型卡条115将鼻托114卡接于第一凹槽106内;所述L型卡条115的短边和对应壳体100底面上设置磁性相吸的磁铁,可使鼻托114更好的得到固定,以防运动过程中体验VR眼镜鼻托114的不稳固性。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鼻托114的高度和所述VR镜片的高度相匹配。

在上述方案中,根据人体鼻子和眼睛的位置,合理的设置鼻托114与VR镜片之间的高度,可是达到更舒适的佩戴效果。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板体与所述壳体100活动连接,具体设置为:所述板体的前端面底端两侧分别设置L型凸台112,所述L型凸台112短边所在的端面抵于所述外层壁103上,所述L型凸台112长边所在的端面上设有齿条113,所述L型凸台112对应的所述内层壁102上分别设置与所述L型凸台112相适配的L型凹槽108,所述L型凹槽108长边所在的凹槽内横向设置转轴109,所述转轴109第一端贯穿并伸出所述壳体100的侧面,所述转轴109第二端固定设置齿轮110,且所述齿轮110和所述齿条113相啮合,所述L型凹槽108的开口处设置第二卡固件。

在上述方案中,板体的前端面底端两侧分别设置L型凸台112,并且L型凸台112对应的内层壁102上设置L型凹槽108,以使板体进行抽拉运动时,既能顺利进行抽拉起到导向的作用,还能在拉出板体时通过L型凹槽108短边所在的凹槽对L型凸台112短边所在的顶面的支撑,以防拉出后容易脱落的现象发生,并且L型结构还有助于防止在运动时使用VR眼镜板体上下级左右的晃动,有助于提高稳定性,以免影响体验效果。L型凸台112长边所在的端面上设有齿条113,L型凹槽108长边所在的凹槽内横向设置转轴109,而转轴109第二端设置与齿条113相啮合的齿轮110,以实现板体和壳体100间的固定及相对滑动,而L型凹槽108的开口处设置第二卡固件,是实现板体在限定范围内滑动,并且有助于拉出板体后的稳固性以防脱落,以在需要对板体进行清洁时,拉出板体即可,方便实施;转轴109第一端贯穿并伸出壳体100侧面,是在将手机固定在板体上后推进并固定好板体,如果手机屏幕与镜片间的距离不合适,也就是焦距不好会影响体验使用的效果,此时即可通过转轴109第一端转动,以微调到合适的焦距,以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

一个优选方案中,两侧的所述转轴109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转轴109第一端分别设置旋钮。

在上述方案中,两侧的转轴109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保证壳体100左右两侧的转轴109对称,以在需要进行微调时,同时转动左右两侧的转轴109使得调节板体上手机与VR眼镜间的焦距更省力;旋钮的设置是作为把手调节转轴109的结构,方便操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