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5172发布日期:2019-05-24 21:1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镜片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



背景技术:

人眼通过光辐射的刺激产生视觉,能够使人体产生视觉的光称为可见光,不同光源能形成不同的光环境,其中,红色的灯光被称为i彩光污染,眼镜长期被红色灯光照射会让人感觉到眼睛酸痛、视力下降,同时还会让人感到头晕目眩、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有意识地避免红光对眼球的直接照射。

但有些时候又不得不去寻找、观察身边的红色灯光,最典型的例子如过马路的时候,需要观察红绿灯,如果此时显示为红灯,但眼睛又无法清晰地观察到这一点,那就很容易引发交通违规甚至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包括基片,基片的外侧面或内侧面上设置有一层红光反射膜,红光反射膜覆盖住基片外侧面或内侧面的中下方区域,

作为优选:红光反射膜所覆盖区域占基片外侧面或内侧面大小的四分之三;

作为优选:覆盖有红光反射膜的基片外侧面或内侧面上,除红光反射膜外其余区域均覆盖有加硬膜,加硬膜与红光反射膜的厚度相等;

作为优选:加硬膜与红光反射膜在远离基片的一侧面上覆盖有氟化物膜层;

作为优选:红光反射膜由高低折射率介质交替叠合而成,例如由若干二氧化硅层与若干二氧化锆层一一交替叠合而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附图1中红光反射膜自身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红光反射膜于基片外侧面或内侧面上的分布示意图,

其中,1—基片,2—红光反射膜,3—加硬膜,4—氟化物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使用的词语“上”、“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附图1中镜片的放置状态这也是镜片在实际佩戴使用时的一般状态),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佩戴镜片时)眼睛的方向。这些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在结构上首先包括透明的基片1,基片1由CR-39树脂材料制造,基片1的外侧面上覆盖有红光反射膜2,红光反射膜2覆盖住基片1外侧面上的中下部区域,并且覆盖区域占基片1外侧面大小的四分之三(如附图3所示),红光反射膜2从基片1的外侧面向外依次由二氧化硅层21、二氧化锆层22、二氧化硅层21、二氧化锆层22、二氧化硅层21、二氧化锆层22、二氧化硅层21、二氧化锆层22、二氧化硅层21叠合而成(如附图2所示),

基片1的外侧面上除红光反射膜2外其余区域均覆盖有加硬膜3,加硬膜3与红光反射膜2在基片1外侧面上的厚度相等,加硬膜3与红光反射膜2的远离基片1的侧面上覆盖有氟化物膜层4。

上述具有选择性滤光功能的镜片在制备过程中,首先将CR-39树脂基片1外侧面的上部(用薄膜)遮挡住,再放入真空镀膜机中对基片1下部裸露的区域以叠层方式依次镀覆上光学厚度为65.7nm的二氧化硅层21、光学厚度为244.97nm的二氧化锆层22、光学厚度为215.55nm的二氧化硅层21、光学厚度为209.57nm的二氧化锆层22、光学厚度为211.43nm的二氧化硅层21、光学厚度为206.50nm的二氧化锆层22、光学厚度为216.12nm的二氧化硅层21、光学厚度为195.88nm的二氧化锆层22、光学厚度为100.98nm的二氧化硅层21,即形成红光反射膜2;

然后(采用薄膜)将红光反射膜2恰好遮挡住,并撤去对基片1外侧面上部处的遮挡,对基片1外侧面的上部镀覆形成二氧化硅加硬膜3;

最后撤去对红光反射膜2的遮挡,对整个基片1上的加硬膜3与红光反射膜2的外表面上镀覆形成氟化物膜层4作为防污层。

基于上述结构的镜片,一般情况下佩戴该眼镜镜片时可将镜片提得高一些,这样镜片下部四分之三区域的红光反射膜2能较好地遮挡住我们的眼睛,避免红光对眼球的直射;当需要清晰观察外界情况时(如过马路观察红绿灯情况时),将佩戴的眼镜稍微往下挪动,使眼睛能通过镜片上部四分之一无红光反射膜2的区域对外界进行实际的色彩观察及分辨。镜片整体在使用上十分方便,可随时调整护眼区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