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3901发布日期:2019-08-30 23:4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照明装置,已知分别在导光板的上下两侧配置有光源的构造(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269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述专利文献所示,在导光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配置有光源的构成中,由于从配置在下侧的光源产生的热量而加热了的空气上升,由于该空气而使配置于上侧的光源被加热。因此,可能会产生配置于上侧的光源与配置在下侧的光源相比变为高温的情况。由于光源变为高温,从而可能会使光源的发光效率和寿命降低及与光源对置的导光板熔解等。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导光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配置有光源的情况下,对配置于上侧的光源变为高温的事态进行抑制。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源;第二光源,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光源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侧,且消耗电力小于所述第一光源;以及导光板,其包括第一光射入面、第二光射入面和光射出面,其中,该第一光射入面由与所述第一光源对置的面构成,供从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射入,该第二光射入面由与所述第二光源对置的面构成,供从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射入,该光射出面由一个板面构成,供从所述第一光射入面及所述第二光射入面射入的光射出。在上述构造中,第二光源的消耗电力小于第一光源的消耗电力。由此,能够使第二光源的发热量小于第一光源的发热量。其结果,在由于第一光源产生的热量而加热了的空气向上侧(第二光源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二光源变为高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导光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配置有光源的情况下,能够对配置于上侧的光源变为高温的事态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剖视图(与由图1的iii-iii线剖切得到的图对应)。

图4是表示led基板的电气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装置例示了电视接收装置10具有的液晶显示装置11。并且,在各附图的局部示出x轴、y轴及z轴,以各轴方向成为各附图中示出的方向的方式绘制。另外,图3所示的左侧为表侧,图3所示的右侧为背侧。如图1所示,电视接收装置10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1;夹入收容液晶显示装置11的表背两侧的机壳12、13;电源14;调谐器15和支架16。液晶显示装置11(显示装置)整体上呈横长的方形(矩形状、细长状),以纵置状态被收容。也就是说,液晶显示装置11以其短边方向沿铅直方向立起的姿态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y轴方向与铅直方向及液晶显示装置11的短边方向一致。

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1包括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7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8(照明装置),该液晶面板17和背光源装置18由框状的边框19一体地保持。液晶面板17能够利用从背光源装置18照射的光来显示图像。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7构成为俯视观察时呈横长的方形(矩形状),使透光性优异的一对玻璃制基板(阵列基板及cf基板)以隔开规定间隔的状态贴合,并在两个基板间封入有液晶。在阵列基板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布线和栅极布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以及取向膜等,在cf基板上设置有将r(红色)、g(绿色)、b(蓝色)等各着色部以规定排列配置的滤色器和对置电极以及取向膜等。该液晶面板17划分为位于画面中央侧且能够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和位于画面外周端侧且包围显示区域周围的呈框状(框缘状)的非显示区域。并且,在一对基板的外面侧分别贴附有表背一对偏光板。

如图2所示,背光源装置18包括:呈大致箱型的底盘21,其具有朝向表侧(光射出侧、液晶面板17侧)开口的光射出部20;光学部件22,其以覆盖底盘21的光射出部20的方式配置;一对led单元30、40;导光板50,其对来自一对led单元30、40的光分别导光并向光学部件22(进而是液晶面板17)引导;以及构架26(按压部件),其从表侧按压导光板50及光学部件22。led单元30、40分别具有led基板31和多个led32(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源装置18被设为在其长边侧的两端部分别配置led单元30、40,并将导光板50夹在一对led单元30、40之间的所谓的边光型(侧光型)。以下对背光源装置18的各构成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底盘21由例如铝板或电镀锌钢板(secc)等金属板构成,如图2所示,俯视观察时与液晶面板17同样地呈横长的方形状,且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铅直方向)一致。底盘21包括呈横长的方形状的底板23、和分别从底板23的长边侧及短边侧的各外端立起的侧板24。如图3所示,led基板31、31分别安装于四个侧板24中配置于长边侧的一对侧板24、24。led单元40(第二光源)相对于led单元30(第一光源)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侧。另外,构架26及边框19螺合固定于各侧板24。

如图2所示,光学部件22与液晶面板17同样地,俯视观察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光学部件22载置于导光板50的表侧(光射出侧),使来自导光板50的射出光透过并对该透过光赋予规定的光学作用且朝向液晶面板17射出。光学部件22由相互层叠的多片(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片)的片层状部件构成。作为具体的光学部件22(光学片层)的种类,例如存在扩散片层、透镜片层、反射型偏光片层等,能够从中适当选择使用。并且,在图3中,将三片光学部件22简化为一片示出。

如图2所示,构架26形成为沿导光板50的外周端部延伸的框状(框缘状),能够在大致全周范围内从表侧按压导光板50的外周端部。该构架26采用例如为合成树脂制且表面呈例如黑色的方式,从而具有遮光性。在构架26,在与led单元30、40对置的面上,如图3所示,分别配置有使光反射的光反射片层27。光反射片层27、27在构架26的长边部分具有在大致全长范围内延伸的大小。一个光反射片层27从表侧覆盖导光板50的led单元30侧的端部及led单元30。另一光反射片层27从表侧覆盖导光板50的led单元40侧的端部及led单元40。另外,构架26能够从背侧承托液晶面板17的外周缘部。

接下来对led单元30、40的构成进行说明。led单元30和led单元40为相同部件,安装位置及安装姿态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下侧的led单元设为led单元30,将配置在铅直方向上侧的led单元设为led单元40。led单元30具有的led32的个数与led单元40具有的led32的个数相等,led单元30具有的多个led32彼此的间隔与led单元40具有的多个led32彼此的间隔相等。led32构成为,在固定于led基板31的基板部上利用树脂材料密封有led芯片。安装于基板部的led芯片的主要发光波长为一种,具体来说是发出蓝色的单色发光。另一方面,在进行led芯片密封的树脂材料中,分散配合有由从led芯片发出的蓝色的光激励而发出规定颜色光的荧光体,在整体上大致发白色光。并且,led32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构造。该led32是使与相对于led基板31的安装面相反侧的面成为光射出面的所谓顶面发光型。

如图2所示,led基板31呈沿底盘21的长边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板状,且以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的姿态配置。作为led基板31的基材所使用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合成树脂材料(具体来说是酚醛纸(paperphenol)或玻璃环氧树脂等)。多个led32以在led基板31的安装面上沿其长度方向(x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配置间隔且排成一列的方式配置。如图4所示,在led基板31的安装面上形成有将多个led32串联连接的由金属膜(铜箔等)构成的布线图案28,在该布线图案28的两端部形成的端子部与外部的led驱动基板29连接,由此向各led32供给驱动电力。并且,led32例如利用焊料34(参照图3)安装于led基板31。

如图4所示,led驱动基板29(电流供给部)包括:led驱动电路33,其向led单元30的led基板31供给电流;以及led驱动电路43,其向led单元40的led基板31供给电流。led驱动电路33具有用于对led单元30的led32进行恒定电流驱动的恒定电流电路,led驱动电路43具有用于对led单元40的led32进行恒定电流驱动的恒定电流电路。并且,从led驱动电路43向led单元40的led基板31供给的电流低于从led驱动电路33向led单元30的led基板31供给的电流。因此,led单元40的消耗电力小于led单元30的消耗电力。并且,led驱动基板29例如设置于底盘21的底板23的背面,但不限定于此。

导光板50由折射率充分高于空气且大致透明的(透光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mma等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等)构成。如图2所示,导光板50与液晶面板17及底盘21同样地,俯视观察时呈横长的方形状。导光板50的长边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与板面正交的板厚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如图3所示,导光板50包括一对光射入面51、52和作为表侧板面(一个板面)的光射出面53。

光射入面51由长边侧的一对端面中与led单元30(更详细来说是构成led单元30的led32的光射出面35)对置的面构成,是供从led单元30的各led32射出的光射入的面。光射入面51(第一光射入面)为朝向铅直方向下方的面。led单元30具有的多个led32(单位光源)沿光射入面51以等间隔排列。

光射入面52由长边侧的一对端面中与led单元40(更详细来说是构成led单元40的led32的光射出面36)对置的面构成,是供从led单元40的各led32射出的光射入的面。光射入面52(第二光射入面)为朝向铅直方向上方的面。led单元40具有的多个led32(单位光源)沿光射入面52以等间隔排列。导光板50具有使从一对光射入面51、52射入的光在内部传播并朝向光学部件22侧(表侧)立起而从光射出面53射出的功能。

在导光板50的背侧的板面54上,如图3所示,以覆盖其大致全域的方式设有光反射片层55,该光反射片层55能够将从板面54向导光板50外部射出的光向表侧反射。光反射片层55以被夹在底盘21的底板23与导光板50之间的方式配置。光反射片层55的下端部及上端部形成为分别与安装于构架26的光反射片层27、27对置的对置状。由此,能够使来自led单元30、40的各led32的射出光在对置的光反射片层27、55之间反复反射而高效地朝向光射入面51、52射入。

另外,在导光板50的板面54(另一板面)上形成有通过使射入导光板50内的光朝向光射出面53反射而促进从光射出面53的射出的光反射部60(参照图5)。光反射部60由多个点61构成,夹设在导光板50的板面54与光反射片层55之间。光反射部60通过在导光板50的板面54上印刷光反射性材料而形成。光反射部60中,作为光反射性材料例如使用含有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呈白色的墨(浆料)。该光反射部60能够使射入导光板50内的光中的到达板面54的光散射并向光射出面53侧反射。在由光反射部60漫反射而朝向光射出面53的光中,产生相对于光射出面53的射入角不超过临界角的光(破坏全反射的光),可能会使光从光射出面53朝向外部射出。

按照上述方式向led单元40的led基板31供给的电流低于向led单元30的led基板31供给的电流,led单元40的消耗电力小于led单元30的消耗电力。由此,能够使led单元40的发热量小于led单元30的发热量。其结果为,在由于led单元30处产生的热量而加热了的空气向上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对led单元40变为高温的事态进行抑制。但是,供给相对较低电流的led单元40的发光量比led单元30的发光量少。若led单元40与led单元30的发光量存在差异,则从导光板50的光射出面53射出的射出光可能会产生不均匀。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反射部60构成为,能够减小由于led单元40与led单元30的发光量的差而产生的从光射出面53射出的射出光的不均匀。

如图5所示,光反射部60构成为在导光板50的板面54内分散配置由上述的墨构成的大量的点61。点61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圆形,并在板面54的面内隔开规定间隔且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大致直线地排列配置。各点61的面积及排列间隔在y轴方向上变化。另外,各点61的面积及排列间隔在x轴方向上恒定。

点61的面积越大,越能够促进来自光射出面53的光的射出。点61的配置部位距离led单元30、40越远其面积越大,面积最大的点61(标注附图标记61a)配置在与led单元30相比靠近led单元40的部位。因此,板面54面内的每一单位面积上的光反射部60的面积(光反射部60的面积密度)分别朝向远离led单元30、40而变大,最大的位置偏向于靠近led单元40。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led单元40的消耗电力小于led单元30的消耗电力。由此,能够使led单元40的发热量小于led单元30的发热量。其结果为,在由于led单元30处产生的热量而加热了的空气向上侧(led单元40侧)移动的情况下,能够对led单元40变为高温的事态进行抑制。由此,能够抑制led单元40具有的led32的发光效率和寿命降低、由led基板31的高温引起的损伤、导光板50产生熔解等情况。另外,若led单元40变为高温,则可能会由于焊料34热膨胀而使焊料34产生裂纹,这种情况也能够得到抑制。

另外,具有配置于导光板50的板面54的光反射部60,其通过使射入导光板50内的光朝向光射出面53反射而促进从光射出面53的射出,关于在板面54面内的每一单位面积上存在光反射部60的面积的分布,分别朝向远离led单元30及led单元40而变大,且最大的位置偏向于靠近led单元40。

在led单元40的消耗电力小于led单元30的消耗电力的情况下,led单元40的发光量比led单元30的发光量少,来自导光板50的光射出面53的射出光可能会发生亮度不均匀。因此,在上述构造中,具备使射入导光板50内的光朝向光射出面53反射的光反射部60,对于该光反射部60而言,关于在导光板50的板面54内的每一单位面积上存在光反射部60的面积的分布,最大的位置偏向于靠近led单元40。以这种方式,在光射出面53上,能够促进来自靠近led单元40的位置的光的射出。其结果为,能够在led单元40的发光量少于led单元30的发光量的情况下,抑制光射出面53中的靠近led单元40的位置的亮度低于靠近led单元30的位置的亮度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亮度不均匀。

另外,具备led驱动基板29,其向led单元30及led单元40供给电流,且向led单元40供给的电流低于向led单元30供给的电流。通过向led单元40供给较低的电流,从而能够减小led单元40的消耗电力。

另外,led单元30具有沿光射入面51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led32,led单元40具有沿光射入面52以等间隔排列的多个led32,led单元30具有的led32的个数与led单元40具有的led32的个数相等,led单元30具有的多个led32彼此的间隔与led单元40具有的多个led32彼此的间隔相等。以这种方式,能够使led单元30及led单元40为相同的部件,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18中,如图6所示,上侧的led单元240具有的led32的个数少于下侧的led单元30具有的led32的个数。由此,通过减少构成led单元240的led32的个数,能够使led单元240的消耗电力小于led单元30的消耗电力。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其他种类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光源而使用led,但也能够使用有机el等。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led单元30及led单元40具有相同种类led32的构成,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led单元40具有的led与led单元30具有的led不同的构成。例如,通过使led单元30、40具有的led的个数分别相同,并使led单元40具有的led的led芯片(led元件)的个数少于led单元30具有的led的led芯片的个数,从而也可以使led单元40的消耗电力小于led单元30的消耗电力。

(4)导光板50的光射入面也可以不是导光板50的端面。例如,在导光板50中,也可以将与光射出面相反侧的板面的周端部设为光射入面。

(5)导光板的构成光反射部的点图案不限定于图5中例示的情况,而能够适当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7…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8、218…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29…led驱动基板(电流供给部)、30…led单元(第一光源)、32…led(单位光源)、40、240…led单元(第二光源)、50…导光板、51…光射入面(第一光射入面)、52…光射入面(第二光射入面)、53…光射出面、54…板面(导光板的另一板面)、60…光反射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