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9121发布日期:2019-12-06 21:1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色相彼此不同的2种调色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使蓝绿、品红、黄、黑等不同色相的多种彩色调色剂重叠而呈现出各种色调。

另外,在制图等领域中,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用途是以单色进行印刷。此处所说的单色的色相与上文所述的彩色调色剂不同,因此,有时会混合2种以上的彩色调色剂而呈现。近年来,提出了混合有多种以上的调色剂的电子写真用彩色调色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3-1498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子写真用彩色调色剂混合了2种以上的调色剂,且在彩色调色剂的表面附着有表面改性剂。上文所述的电子写真用彩色调色剂中,对于混合而成的彩色调色剂,通过附着表面改性剂而减小带电量之差。然而,混合调色剂时,难以实现完全均匀,可能会因局部产生的不均而使色相产生偏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整2种调色剂的显影浓度而获得所需色调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包含色相彼此不同的第一调色剂及第二调色剂,该显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载像体、使所述载像体带电的带电单元、及控制所述带电单元的电位的电位控制单元,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当将电位与显影浓度的相互关系作为显影特性时,所述第一调色剂的显影特性与所述第二调色剂的显影特性设定为斜率彼此不同且彼此交叉。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与所述第二调色剂收容在相同的盒体中。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电位控制单元以所述第一调色剂的显影浓度比所述第二调色剂的显影浓度高的第一电位、及所述第二调色剂的显影浓度比所述第一调色剂的显影浓度高的第二电位进行控制。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具有色相调整单元,该色相调整单元通过在所述第一电位形成的第一像素与在所述第二电位形成的第二像素的配置比率来调整色相。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使包含热解二氧化硅、胶体二氧化硅、氧化钛、氧化铝、钛酸锶、及树脂微粒中的任一种的外部添加剂的添加量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使高分子量聚酯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配合比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使高分子量聚酯树脂及/或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使结晶性聚酯树脂的添加量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使石蜡的添加量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显影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一调色剂及所述第二调色剂中,使cca的添加量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本发明的显影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适当控制显影特性不同的2种调色剂的电位,能调整第一调色剂及第二调色剂的显影浓度,从而获得所需色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调色剂与第二调色剂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图3是表示第一调色剂与调整前的第二调色剂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图4是表示第二调色剂的调整前后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图5是表示感光鼓上的电位与调色剂的状态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关于调色剂的配方的特性图表。

图7是表示显影剂的结构的特性图表。

图8是表示输出图像的评估结果的特性图表。

图9是表示浓淡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浓度图案法中的排列的一例的示意图表。

图11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的配方的特性图表。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调色剂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图13是关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的配方的特性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曝光装置11、图像形成部12、感光鼓13、清洁装置14、带电器15、中间转印带装置16、定影装置17、供纸托盘18、出纸托盘19、及纸张搬送路径s,且根据从外部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规定的纸张上形成多色及单色的图像。

图像形成装置1中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于使用黑(k)、蓝绿(c)、品红(m)、黄(y)这些颜色的彩色图像。因此,图像形成部12、感光鼓13、带电器15、清洁装置14分别设置4个以形成与各种颜色相应的4种潜像,且分别设定为黑、蓝绿、品红、黄,由此构成4个图像站pa、pb、pc、pd(显影装置10)。

感光鼓13(载像体的一例)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大致中央。带电器15(带电单元的一例)使感光鼓13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电。曝光装置11对感光鼓13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图像形成部12使感光鼓13的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鼓13的表面形成调色剂像。通过上文所述的一系列动作,在各感光鼓13的表面形成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在进行显影及图像转印之后,清洁装置14除去并回收感光鼓13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显影装置10中,由盒体供给与对应的颜色相应的调色剂。关于调色剂,将参照下述的图2等详细说明。

中间转印带装置16配置在感光鼓13的上侧,且具有中间转印带2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23、中间转印辊24及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5。另外,中间转印辊24对应于ymck用的各种颜色的图像站而设有4根。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2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23、及中间转印辊24构成为,架起中间转印带21并使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向规定方向(图中箭头c方向)移动。

中间转印带21向箭头c的方向环绕移动,由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25除去并回收残留的调色剂,形成在各感光鼓13的表面上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像被依序转印且重叠在中间转印带21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形成彩色的调色剂像。

图像形成装置1还具有包含转印辊26a的2次转印装置26。转印辊26a与中间转印带21之间形成夹持区域,将经过纸张搬送路径s搬送来的纸张夹在夹持区域进行搬送。纸张经过夹持区域时被转印有中间转印带2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

供纸托盘18是用于储备图像形成中要使用的纸张的托盘,且设在曝光装置11的下侧。而且,出纸托盘19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侧,且用于载置图像形成后的纸张。

纸张搬送路径s具有设成s字状的主路径s1、及在主路径s1中途形成分支后再汇合的反转路径s2,沿着主路径s1配置有拾取辊31、定位前辊33、定位辊32、2次转印装置26、定影装置17及出纸辊34。反转路径s2从定影装置17与出纸辊34之间形成分支,经过多个搬送辊35后在定位前辊33与定位辊32之间再汇合。

拾取辊31设在供纸托盘18的端部附近,且是从供纸托盘18逐张地将纸张供给到纸张搬送路径s的导入辊。定位辊32临时保持从供纸托盘18搬送来的纸张,在使感光鼓13上的调色剂像的前端与纸张的前端对准的时刻将纸张搬送给转印辊26a。定位前辊33是用于促进辅助搬送纸张的小型辊。

定影装置17是带定影方式的定影装置,将定影带44卷绕在定影辊41及加热辊43上。定影装置17中,加压辊42隔着定影带44对定影辊41施压。定影装置17中接受形成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纸张,将纸张夹在定影带44与加压辊42之间进行搬送。利用出纸辊34将定影后的纸张排出到出纸托盘19上。

而且,当不仅要在纸张的正面形成图像而且还要在背面形成图像时,将纸张从出纸辊34向反转路径s2逆向搬送后,使纸张的正背面反转,再次将纸张导入到定位辊32,与正面同样地在背面形成图像,并将纸张搬出到出纸托盘19。

上文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1将多个调色剂像重叠而形成彩色图像,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构成为利用1个调色剂像形成单色图像。此时,调色剂既可由多个盒体供给,也可由1个盒体供给。

例如,在制图等用途中,主要利用蓝色的单色进行印刷,此时,使蓝绿调色剂与品红调色剂混合而呈现蓝色。然而,若单纯使蓝绿调色剂与品红调色剂混合,则会低概率地发生同色调色剂不均匀,色调发生变化。因此,本发明中,就2种调色剂而言,通过配方来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呈现出更均匀的颜色。接着,参照图2至图4,说明2种调色剂的显影特性。

图2是表示第一调色剂与第二调色剂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所谓显影特性是指电位与显影浓度的相互关系。图2中,横轴表示显影偏置电位(dvb),随着朝向右方,感光鼓13上的电位越高。而且,纵轴表示显影浓度(id),随着朝向上方,颜色的浓度越高。

图2中,表示出色相彼此不同的第一调色剂tr1及第二调色剂tr2(参照下述的图5)各自的显影特性。第一调色剂tr1例如为蓝绿调色剂,对应于第一显影特性gt1。第二调色剂tr2例如为品红调色剂,对应于第二显影特性gt2。第一显影特性gt1是指显影浓度随着显影偏置电位的升高而升高。第二显影特性gt2与第一显影特性gt1相同,显影浓度根据显影偏置电位而升高,但斜度小于第一显影特性gt1。具体而言,当显影偏置电位低时,第二显影特性gt2的显影浓度高于第一显影特性gt1。并且,当显影偏置电位升高而超过某时点时,第一显影特性gt1的显影浓度高于第二显影特性gt2的显影浓度,第一显影特性gt1与第二显影特性gt2交叉。另外,显影装置10中,将第一调色剂tr1的显影浓度高于第二调色剂tr2的显影浓度的电位中的规定的值设定为第一电位v1,将第二调色剂tr2的显影浓度高于第一调色剂tr1的显影浓度的电位中的规定的值设定为第二电位v2。

如上文所述,对于调色剂,可通过配方来调整显影特性。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调色剂tr1的配方为基准,改变第二调色剂tr2的配方。接着,说明第一调色剂tr1及第二调色剂tr2的调整前后的显影浓度的比较情况。

图3是表示第一调色剂与调整前的第二调色剂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图4是表示第二调色剂的调整前后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图3中表示第一调色剂tr1与第二调色剂tr2使用相同配方时的显影特性,第一显影特性gt1与图2所示的相同。调整前显影特性dgt表示配方与第一调色剂tr1相同的第二调色剂tr2的显影特性,其斜度与第一显影特性gt1大致相同。另外,图3中,考虑到附图的易懂性,调整前显影特性dgt整体上的显影浓度低于第一显影特性gt1,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将调整前显影特性dgt与第一显影特性gt1设定为大致一致。另外,参照下述的图6至图8,详细说明调色剂的配方。

图4表示第二调色剂tr2使用不同于第一调色剂tr1的配方时的显影特性,且与图2所示的第二显影特性gt2相同。另外,本实施方式中,是以第一调色剂tr1的配方为基准,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第二调色剂tr2的配方为基准而改变第一调色剂tr1的配方。而且,以下,为了说明,将与调整前显影特性dgt对应的第二调色剂tr2称为调整前第二调色剂。

接着,参照图5,对于将显影特性不同的调色剂组合时感光鼓13上的电位与调色剂的状态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感光鼓上的电位与调色剂的状态的关系的示意图。另外,图5中,为了区分第一调色剂tr1与第二调色剂tr2,将第一调色剂tr1打上阴影。

图5中,上部的水平直线(gv=0v)表示感光鼓上的电位为0v,且随着朝向下方,电位差变大。图5中,表示当0v时电位差最大的第一偏置电位vb1、及与第一偏置电位vb1相比具有中间程度的电位差的第二偏置电位vb2。

图5所示的第一偏置电位vb1相当于图2所示的第一电位v1,图5所示的第二偏置电位vb2相当于图2所示的第二电位v2。即,在第一偏置电位vb1至第二偏置电位vb2之间(全色调部),第一调色剂tr1的显影浓度高于第二调色剂tr2的显影浓度,感光鼓13上附着有大量第一调色剂tr1,成为蓝绿色较深的蓝绿的像素。而且,在第二偏置电位vb2至0v之间(半色调部),第二调色剂tr2的显影浓度高于第一调色剂tr1的显影浓度,感光鼓13上附着有大量第二调色剂tr2,成为品红色较深的蓝绿像素。

显影装置10上设定的电位并不限于第一电位v1及第二电位v2,可通过缓慢改变电位而呈现出色相变化的灰度。

图6是与调色剂的配方相关的特性图表。

本实施方式中,调色剂颗粒是使结晶性聚酯树脂分散在非结晶性聚酯树脂中而形成,含有与蓝绿或品红对应的颜料。并且,对于调色剂颗粒,添加二氧化硅(小粒径二氧化硅)、氧化钛(titania)等外部添加剂。二氧化硅(aerosil公司制造的rx200)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2nm。而且,氧化钛(tayca公司制造的jmt-150fi)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5nm。

图6中表示蓝绿调色剂、品红调色剂a、及品红调色剂b这3种调色剂的配方。蓝绿调色剂是第一调色剂tr1,对应于第一显影特性gt1。品红调色剂a是调整前第二调色剂,对应于调整前显影特性dgt。品红调色剂b是第二调色剂tr2,对应于第二显影特性gt2。

蓝绿调色剂中,添加的二氧化硅的份数为“1.00”,添加的氧化钛的份数为“0.50”。品红调色剂a中,与蓝绿调色剂相同,添加的二氧化硅的份数为“1.00”,添加的氧化钛的份数为“0.50”。品红调色剂b中,添加的二氧化硅的份数为“1.05”,添加的氧化钛的份数为“1.00”。这样,第一调色剂tr1及第二调色剂tr2中,使小粒径二氧化硅的添加量不同而使各自的显影特性存在差异,能通过调色剂的外添加配方而容易地改变显影特性。

外部添加剂并不限于上文所述的类型,也可采用例如热解二氧化硅(aerosil公司制造的vprx40s一次粒径80~110nm)、胶体二氧化硅(aerosil公司制造的vpsx110一次粒径110nm)、氧化铝(alumina)(aerosil公司制造的c805一次粒径13nm)、钛酸锶(钛工业公司制造的sw-100一次粒径70nm)、及树脂微粒(藤仓化成公司制造的fnn-7611一次粒径100nm)。

图7是表示显影剂的结构的特性图表。

显影装置10中,将图6所示的调色剂与载体混合而制成显影剂,并将此处所示的显影剂收容在盒体中。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评估,利用蓝绿调色剂、品红调色剂a、及品红调色剂b的组合而制成显影剂1至显影剂5这5种显影剂。另外,显影剂1至显影剂5中的载体的分量均为185.0g。

显影剂1中,蓝绿调色剂的分量为15.0g,不含其他调色剂。另外,以下的显影剂中,仅表示所含有的调色剂的分量,并未提及未含的调色剂的分量。显影剂2中,品红调色剂a的分量为15.0g。显影剂3中,品红调色剂b的分量为15.0g。显影剂4中,蓝绿调色剂的分量为7.5g,品红调色剂a的分量为7.5g。显影剂5中,蓝绿调色剂的分量为7.5g,品红调色剂b的分量为7.5g。

本实施方式中,载体的制成方法是,对于作为铁氧体原料的氧化铁(kdk公司制造)50mol%、氧化锰(kdk公司制造)35mol%、氧化镁(kdk公司制造)14.5mol%及氧化锶(kdk公司制造)0.5mol%利用球磨机粉碎4小时,利用喷雾干燥机对由此所得的浆料进行干燥。并且,利用回转炉以930℃对所得的真球状的颗粒进行2小时煅烧从而获得煅烧粉末。接着,利用湿式粉碎机(使用钢珠作为粉碎介质)对煅烧粉末进行微粉碎直至平均粒径达到1μm以下,从而获得浆料。向该浆料中添加2重量%的pva,利用喷雾干燥机进行造粒干燥后,利用电炉以温度1100℃、氧浓度0体积%的条件进行4小时正式烧结。之后,进行破碎及分级,由此获得含有体积平均粒径为44μm、体积电阻率为1×109ω·cm的铁氧体成分的核心颗粒。

接着,作为用于形成被覆核心颗粒的第一被覆层的被覆用涂布液,将硅酮树脂(数均分子量:约15000)100重量份、作为导电材的碳黑(1次粒径25nm、吸油量150ml/100g)3重量份、及作为硬化剂的辛酸5重量份溶解并分散于甲苯中,制备被覆用涂布液。并且,利用喷雾被覆装置将被覆用涂布液被覆于核心颗粒。而且,将甲苯完全蒸发去除而制成载体。此处的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为45μm,硅酮树脂的被覆率为100%,体积电阻率为2×1011ω·cm,饱和磁化为65emu/g。

图8是表示输出图像的评估结果的特性图表。

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显影剂4及显影剂5的输出图像的粒状性进行评估。即,确认混合有2种以上的调色剂的显影剂的色调偏差等是否得到改善。而且,确认了输出图像在有无浓淡(dither)处理时的改善效果。另外,同时参照下述的图9对浓淡处理进行详细说明。

评估中,根据粒状性评估的判定值定义rc值。即,所谓粒状性低,表示均匀性优良,rc值减小。rc值是以利用通过以iso/iects24790为基准的测量法测量出的值即graininess(粒状度,gr值)及mottle(斑驳,mo值)的“rc=sqrt((gr2+mo2)/2)”通式表示。上文所述的通式中,rc表示rc值,gr表示gr值,mo表示mo值。另外,sqrt()是计算括弧内的平方根的函数。

关于评估,是对评估例1、评估例2、比较例1及比较例2这4个比较例进行评估。评估例1中使用显影剂5,图像处理为“无”。评估例2中使用显影剂5,进行浓淡处理。比较例1中使用显影剂4,图像处理为“无”。比较例2中使用显影剂4,进行浓淡处理。而且,评估中的输出图像是蓝色半色调的填充图像。

评估例1中,graininess值约为1.35,mottle值约为0.53,rc值约为1.02。评估例2中,graininess值约为1.16,mottle值约为0.40,rc值约为0.87。比较例1中,graininess值约为1.67,mottle值约为0.47,rc值约为1.23。比较例2中,graininess值约为1.72,mottle值约为0.57,rc值约为1.28。

如上文所述,评估例1及评估例2中可判断,rc值小于比较例1及比较例2,通过使用显影剂5可获得均匀的颜色。而且,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rc值大致相同,无法确认浓淡处理的改善效果,而评估例2中,rc值小于评估例1,可确认浓淡处理的改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调色剂的第一显影特性gt1与第二调色剂的第二显影特性gt2设定为斜率彼此不同且彼此交叉。因此,对于显影特性不同的2种调色剂,通过显影装置10中所设的电位控制单元适当控制电位,能调整第一调色剂及第二调色剂的显影浓度而获得所需色调。电位控制单元作为预先组装于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或显影装置10中的cpu内的程序而存储,且执行所存储的程序。

如上文所述,第一调色剂与第二调色剂也可收容在相同的盒体中。该情况下,可将2种颜色的调色剂混合而成为单色规格。而且,即便为混合有2种颜色的调色剂,也能通过电位来使显影浓度存在差异,从而调整色调。

而且,通过区分使用第一电位v1与第二电位v2,能适当地选择使哪一种调色剂的显影浓度升高。

图9是表示浓淡图案的一例的示意图。另外,图9中,为了区分第一像素gs1与第二像素gs2,将第一像素gs1打上阴影。

图像形成装置1中具有色相调整单元(未图示),该色相调整单元通过在第一电位v1形成的第一像素gs1与在第二电位v2形成的第二像素gs2的配置比率来调整色相,有时利用色相调整单元对输出图像进行浓淡处理。在浓淡处理中,将色相不同的多个像素不均地配置,用户可看到颜色的扩散配置为颜色的混合。色相调整单元作为预先组装于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或显影装置10中的cpu内的程序而存储,且执行所存储的程序。

图9中表示浓淡处理中的浓淡图案的一例,将4个像素的组合作为1个单位。浓淡图案中,4个像素是以2行2列的方式配置,右上及左下配置有蓝绿色较深的蓝绿的第一像素gs1,左上及右下配置有深品红的蓝绿的第二像素gs2。即,浓淡图案中,第一像素gs1与第二像素gs2像棋盘图案那样彼此错开地排列。用户可看到第一像素gs1与第二像素gs2混合而成的蓝色。这样,通过设定电位而划分模拟设置的2种颜色的像素,可呈现出多种色相。

图10是表示浓度图案法中的排列的一例的示意图表。

色相调整单元中,也可使用浓度图案法呈现灰度。图10所示的浓度图案法中的排列中,将4行4列的像素的排列作为1个单位,设定有“0”~“16”。“0”中,所有16个像素均为第二像素gs2;“1”中,16个像素中的1个像素为第一像素gs1,其余的15个像素为第二像素gs2。即,随着从“0”到“16”,16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gs1所占的比例增大,“16”中,所有16个像素均为第一像素gs1。如上文所述,通过改变第一像素gs1与第二像素gs2的比率,能调整用户所看到的色相,呈现灰度。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中,调色剂的配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至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附图。

图11是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的配方相关的特性图表,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调色剂的显影特性的特性图。

第二实施方式中,调色剂颗粒的主要成分为高分子量聚酯树脂、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结晶性聚酯树脂、及酯蜡。并且,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调色剂颗粒,使用高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不同的调色剂a及调色剂b。

具体而言,调色剂a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80000,电阻值成为4.5×107ω·cm3,带电量成为27.1μc/g。另一面,调色剂b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0~70000,电阻值成为5.1×107ω·cm3,带电量成为32.7μc/g。

如上文所述,调色剂a与调色剂b中,通过改变高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使电阻值存在差异,成为不同的带电量。调色剂a与调色剂b因带电量的差异而使感光鼓13上的附着量存在差异。

图12中表示与调色剂a对应的第三显影特性gt3、及与调色剂b对应的第四显影特性gt4。第三显影特性gt3与第四显影特性gt4中显影浓度的变化不同。这样,通过改变高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能调整调色剂的显影特性。显影装置10中,只要以显影特性成为合适的组合的方式选择2种调色剂即可。当要改变高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时,重均分子量可在20000~200000的范围内选择。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显影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中,调色剂的配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1至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此省略附图。

图13是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影装置中的调色剂的配方相关的特性图表。

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调色剂颗粒,使高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不同,但并不限于此,也可改变其他要素而调整显影特性。第三实施方式中,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配方1至配方4这4个配方。

配方1中,增加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相对于比较源,变更后的重均分子量增加200。结果,相对于比较源的电阻值4.3×107ω·cm3,变更后的电阻值为4.5×107ω·cm3。当要改变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时,重均分子量可在5000~20000的范围内选择。

配方2中,使酯蜡量相对于比较源减少1%。结果,相对于比较源的电阻值4.5×107ω·cm3,变更后的电阻值为4.9×107ω·cm3。石蜡相对于调色剂的重量而言的添加量的比率为2~5%。

配方3中,使结晶性聚酯树脂量相对于比较源减少6%。结果,相对于比较源的电阻值4.5×107ω·cm3,变更后的电阻值为5.6×107ω·cm3。结晶性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50000,其相对于调色剂的重量而言的添加量的比率为0~10%。

配方4中,使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相对于比较源增加20%。结果,相对于比较源的电阻值4.0×107ω·cm3,变更后的电阻值为4.5×107ω·cm3

配方4中,高分子量聚酯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总分量是固定的,例如,若低分子量聚酯树脂增加,则高分子量聚酯树脂减少。即,配方4中,改变调色剂中高分子量聚酯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配合比。调色剂中的高分子量聚酯树脂与低分子量聚酯树脂的配合比(高分子量聚酯树脂:低分子量聚酯树脂)设定为“38:62”~“94:6”即可。

而且,显影特性的调整方法并不限于此,也可例如使cca(带电控制剂)的添加量不同。cca相对于调色剂的重量而言的添加量的比率为0~10%。

显影装置10中,只要使用显影特性不同的2种调色剂即可,例如,在任一配方中,将比较源的调色剂作为第一调色剂,将变更后的调色剂作为第二调色剂等。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并非是进行狭义解释的依据。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非仅由所述实施方式解释,而是根据权利要求中的记载来界定。而且,包含与权利要求同等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图像形成装置

10显影装置

13感光鼓(载像体的一例)

15带电器(带电单元的一例)

gs1第一像素

gs2第二像素

gt1第一显影特性

gt2第二显影特性

tr1第一调色剂

tr2第二调色剂

v1第一电位

v2第二电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