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镜片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35353发布日期:2019-09-21 01:05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学镜片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光学镜片领域,特别设计一种光学镜片组。



背景技术:

随着摄影模组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将摄影模组装置应用于各种智能电子产品、娱乐装置、运动装置与家庭智能辅助系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然而随著科技的进步,手机等装置功能强,消费者对于照相功能需求也越来越严格(比如快速拍摄、夜间录影或具有焦深照片等)。因此,如何加强周边成像品质,并使摄影模组维持小型化,是行业努力的目标。

本领域中也提出六片式透镜组,能提供更优异的成像品质。然而,六片式透镜组常见透镜间材料色散配置不佳,而影响系统之色差及像弯曲的问题,未能满足领域中所要求的高阶成像品质。因此,领域中急需一种在满足小型化的条件下,具备良好之修正色差及像弯曲能力的摄影镜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6片式镜片组材料色散配置不佳,而影响系统之色差及像弯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6片式具备良好之修正色差及像弯曲能力的光学镜片组。

技术方案

一种光学镜片组,沿光轴依次排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六透镜,所述第一至第六透镜都具有屈折力,每一透镜具有朝向物侧且使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面为凸面;

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物侧面为凸面;

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像侧面为凹面;

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部、像侧面还包含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凸面部;

其中,0.1<∣f1/f6∣<0.7 ; 2<∣(f2+f3+f4)∣/ FL <8;

其中f1为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焦距、f6为第六透镜的焦距、FL为镜片组有效焦距。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是:20≦V1≦80及V1+V2+V3>60,其中V1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2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V3为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是:第六透镜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是:第一透镜为玻璃材质,第二至第六透镜为塑料材质。

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六片光学镜片的凹凸曲面排列,并以通过关系式控制相关参数,具备良好之修正色差及像弯曲能力。

在说明书中书写的内容,使用但不限于表1中的内容:

表1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光学镜片组剖面结构示意。

图2为实施例1中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光学镜片组的各透镜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光学镜片组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5为实施例2中光学镜片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光学镜片组的各透镜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8为实施例2中光学镜片组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图9为实施例3中光学镜片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3中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例光学镜片组的各透镜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12为实施例3中光学镜片组的非球面数据表格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镜片组每个透镜的结构参照图1所示,第一透镜110为玻璃材质,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均为塑料材质;100为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圈;平面透镜170为玻璃材质的红外线滤光片。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折力;物侧面111为凸面、像侧面112为凹面。

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折力;物侧面121为凸面、像侧面122为凹面。

第三透镜130具有正屈折力;物侧面13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凸面部1311、像侧面132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321。

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折力;物侧面14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411、像侧面142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421。

第五透镜150具有正屈折力;物侧面151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511、像侧面152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521。

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折力;物侧面161包括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611,像侧面162光轴附近区域还有一凹面部1621、圆周附近区域还有一凸面部1622。

第一透镜110的物侧面111及像侧面112、第二透镜120的物侧面121及像侧面122、第三透镜的物侧面131及像侧面132、第四透镜的物侧面141及像侧面142、第五透镜150的物侧面151及像侧面152、第六透镜的物侧面161及像侧面162共计12个非球面皆是依下列非球面曲线公式定义:

其中:

R表示透镜表面之曲率半径;

Z表示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Y的点,其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Y表示非球面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

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

ai为第i阶非球面系数。

图2绘制了本实施中三种不同波长(486.1nm、587.6nm、656.3nm)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示意图;其中图2左侧为球差曲线;图2中间为像散曲线示意图;图2右侧为歪曲曲线示意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镜片组具有良好成像效果。

实施例1光学参数如图3所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的非球面系数如图4中所示;得出:第一透镜物侧面111到成像面180在光轴上长度(TTL)的长度为5.702mm,有效焦距(FL)为4.855mm,半最大视场角(HFOV)为39度,其中∣f1/f6∣的值为0.474,∣(f2+f3+f4)∣/ FL的值为4.01,光圈值(Fno)为1.71,V1为59.2,V1+V2+V3的值为137.6。

实施例2结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使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仅仅在标示开头改为2,其中各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凸面部与凹面部与实施例1中相同(图5中未做具体示意),例如第一透镜210物侧面211、第一透镜210像侧面212,其余依此类推。实施例2与实施例1在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间隙、透镜折射率、色散系数、非球面系数参数存在不同。

图6绘制了本实施中三种不同波长(486.1nm、587.6nm、656.3nm)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示意图;其中图6左侧为球差曲线;图6中间为像散曲线示意图;图6右侧为歪曲曲线示意图,从图6中可以看出镜片组具有良好成像效果。

实施例2光学参数如图7所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的非球面系数如图8中所示;得出:第一透镜物侧面211到成像面280在光轴上长度(TTL)的长度为6.0mm,有效焦距(FL)为5.09mm,半最大视场角(HFOV)为37.6度,其中∣f1/f6∣的值为0.470,∣(f2+f3+f4)∣/ FL的值为5.95,光圈值(Fno)为1.8,V1为59.4,V1+V2+V3的值为137.8。

实施例3结构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使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标号标示出相似的组件,仅仅在标示开头改为3,其中各物侧面与像侧面的凸面部与凹面部与实施例1中相同(图9中未做具体示意),例如第一透镜310物侧面311、第一透镜310像侧面312,其余依此类推。实施例3与实施例1在曲率半径、透镜厚度、透镜间隙、透镜折射率、色散系数、透镜焦距、非球面系数的参数存在不同。

图10绘制了本实施中三种不同波长(486.1nm、587.6nm、656.3nm)的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线示意图;其中图10左侧为球差曲线;图10中间为像散曲线示意图;图10右侧为歪曲曲线示意图;从图10中可以看出镜片组具有良好成像效果。

实施例3光学参数如图11所示,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的非球面系数如图12中所示;得出:第一透镜物侧面311到成像面380在光轴上长度(TTL)的长度为5.942mm,有效焦距(FL)为5.06mm,半最大视场角(HFOV)为37.8度,其中∣f1/f6∣的值为0.46,∣(f2+f3+f4)∣/ FL的值为5.80,光圈值(Fno)为1.77,V1为59.4,V1+V2+V3的值为137.8。

此光学镜片组具有6片透镜,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物侧面为凸面,有利于收敛光线;该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物侧面为凸面,有利于修正第一透镜像差;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有利于修正第二透镜像差;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有利于修正第四透镜像差;该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像侧面为凹面,有利于修正第四透镜像差;该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像侧面包含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凹面、像侧面还包含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凸面,有利于修正第五透镜像差;

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可以修正光学镜片组整体的场曲、像散、畸变,增强成像质量。

当满足0.1<∣f1/f6∣<0.7 及2<∣(f2+f3+f4)∣/ FL <8条件时,有利于降低整体光学系统总长,并保证成像质量。

当满足20≦V1≦80及V1+V2+V3>60条件时,有利于修正镜片组色差与像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