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3917发布日期:2019-10-15 22:3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是固定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背光模组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器的视觉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对液晶显示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也提高了对背光模组的要求。

背光模组依据光源的位置不同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安装在与屏幕平行的底板上,光线直接从底部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安装在屏幕侧面的边框上,光线通过导光板折射后从屏幕射出。相比于侧入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色域更好、图像效果更自然、屏幕亮度更均匀、屏幕漏光小,并且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提升对比度,实现动态智能背光,因而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更好的画面品质。

背光模组的可视区域屏占比是衡量背光模组品质的一项重要参数,其中,可视区域屏占比是指背光模组的可视区域面积占背光模组整体面积的比例。

现有一种增大可视区域屏占比的方法是取消背光左右两侧遮光胶,膜片组装在胶铁槽中,为防止组成模组后,无遮光胶的左右边漏光,通常在左右两侧点热熔胶或uv胶;现有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一、左右侧无遮光胶,运输、组装过程异物易进去背光内部,产生背光白点、黑点、膜片刮伤等问题。

二、组成模组后侧边点胶,由于铁框厚度通常只有0.1mm,铁框与玻璃通常有0~0.05mm的间隙,胶水易溢进背光内部,使膜片与铁框间隙减小,温湿度环测时易产生waving;整机跌落测试,溢胶掉落易进入显示区产生显示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周边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成一容腔;第一增光片,设于所述容腔上,所述第一增光片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上,且所述第一增光片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片,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导光板,设于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扩散片,设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反射片一侧;第二增光片,设于所述扩散片与所述第一增光片之间;其中,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所述扩散片和所述第二增光片均设于所述容腔内。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增光片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汇总设有密封胶。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为不透光的弹性胶。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金属外壳。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片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增光片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均留有一第二间隙。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所述背光模组。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显示面板,设于所述背光模组具有所述第一增光片的一侧,其中,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增光片之间具有第三间隙;盖板玻璃,设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背光模组一侧;封胶,用以封装所述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以及所述盖板玻璃,其中,所述封胶覆盖所述第一增光片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第一间隙;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间隙,并延伸至所述第三间隙中形成支撑层。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胶,粘结于所述盖板玻璃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封胶的材质为热熔胶或uv胶。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结构中,在无遮光胶的两侧,将背光模组最上层的膜片伸长,在膜片下表面涂弹性胶与外框黏贴,使背光四周与外界隔离,防止运输、组装过程异物易进去背光内部,产生背光白点、黑点、膜片刮伤等问题,侧边点胶时,溢胶在最上层膜片的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边缘之间,不会影响背光内部膜片、导光板等间隙,整机跌落时,溢胶作为整体,不易掉落,从而防止温湿度环测时易产生晃动;改善在整机跌落测试时,溢胶掉落易进入显示区产生显示不良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1中的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中

1显示装置;10背光模组;

100外壳;200反射片;

300导光板;400扩散片;

500第二增光片;600第一增光片;

110第一壳体;120第二壳体;

101容腔;700密封胶;

601第一间隙;602第二间隙;

603第三间隙;20盖板玻璃;

30显示面板;40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背光模组10包括外壳100、反射片200、导光板300、扩散片400、第二增光片500、第一增光片600。

所述外壳100为金属外壳,其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二壳体12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10的周边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0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1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围成一容腔101。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10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光线直接从底部射出,色域更好、图像效果更自然、屏幕亮度更均匀、屏幕漏光小,并且直下式背光模组能够提升对比度,实现动态智能背光,所述反射片200设于所述容腔101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0接触,用以将照向所述第一壳体110方向的光线折射至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0方向,提高所述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

所述导光板300设于所述反射片200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10一侧,所述导光板300包括一出光侧和一入光侧,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背光模组10采用直下式背光源,所以所述导光板300的入光侧和入光侧相对设于所述导光板300的两侧,用以接收光源发出的光线并将光线折射出去,使原本集中的光线变得更加柔和。

所述扩散片400设于所述导光板300远离所述反射片200一侧,即所述扩散片400设于所述导光板300出光侧一侧,通过扩散片400本身的结构使导光板300射出的光线进一步发生散射。

所述第二增光片500设于所述扩散片400上,由于光源射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300和扩散片400折射后,其发光效率不可避免的会受影响,所述第二增光片500可以集中光线,从而使经由所述第二增光片500的光线亮度提升。

为了保证所述背光模组10的发光效率,所述反射片20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所述第二增光片500与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均留有一第二间隙602。

所述第一增光片600设于所述第二增光片500上,其原理和效果与所述第二增光片500类似,由于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大可视区域屏占比取消了,背光模组左右两侧的遮光胶,且反射片和增光片与壳体之间存在间隙,在运输、组装过程异物容易进入背光模组内部,产生白点、黑点、膜片刮伤等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增光片600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120上,其中所述第一增光片600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10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120的外侧面平齐,此设计既可以增大可视区域屏占比,同时也防止了异物进入所述背光模组10。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增光片60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601,为了防止异物通过所述第一间隙601进入所述背光模组10内部,在所述第一间隙601内填充密封胶700,所述密封胶700为不透光的弹性胶,起到密封和遮光的作用。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中,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采用实施例1中的所述背光模组10,其中,所述显示装置1还包括盖板玻璃20、显示面板30和封胶40。

所述显示面板30设于所述背光模组10上,所述显示面板30与所述背光模组10之间留有一第三间隙603,其中,所述背光模组10为所述显示面板30提供光源,用以在所述显示面板30上呈现画面。

所述盖板玻璃20设于所述显示面板30远离所述背光模组10一侧,用以保护所述显示面板,防止其被异物污染,划伤。

所述封胶40为热熔胶或uv胶,其封装所述显示面板30、所述背光模组10以及所述盖板玻璃20,具体的,所述封胶40覆盖所述第一增光片600和所述第二壳体120之间的第一间隙601;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间隙603,并延伸至所述第三间隙603中形成支撑层41。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