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线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1838发布日期:2020-03-17 19:1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配线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文记载的实施方式大体上涉及配线结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调色剂图像(tonerimage)定影在诸如纸张的介质上的定影装置。这种定影装置例如包括对其上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和对加热后的纸张施加压力的辊。定影装置通过对介质施加热和加压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介质上。已知的加热器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相互并列配置的多个发热元件,以能够根据介质的尺寸改变待加热的区域。

发热元件之间的间隙的温度往往低于发热元件。这可能导致主扫描方向上的加热器温度分布的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一种配线结构包括基板、第一导体、多个第二导体、第一配线、多个第二配线、多个发热元件、第一突出导体。所述第一导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个第二导体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导体间隔开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所述第二方向沿着基板的一个面并且与第一方向交叉。所述第一配线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个面上,并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所述多个第二配线在上述一个面上与所述第一配线隔开,并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导体。所述多个发热元件通过施加电压而产生热,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第二配线间隔开并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并且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所述第一突出导体从所述第一导体和一个所述第二导体这两者中的任一个突出到在第二方向上的所述第一导体和所述第二导体之间的位置,并且连接到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所述第一突出导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的中心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二个的中心之间,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二个与所述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相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硬件配置的示例性方框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的示例性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控制电路和加热器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

图5是示出沿着图4中的线f5-f5截取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示例性示意横截面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配线、第二配线、绝缘层、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和发热元件的示例性的示意性分解平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温度分布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和

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图8描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发明中,根据实施方式的元件可以由不同的表述来表示并且通过不同的表述来解释,然而这些元件及其解释不受表述的限制。可以通过与本文中使用的名称不同的任何名称来识别这些元件。此外,这些元件可以以除本文中所使用的之外的任何方式来表示。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示例性示意图。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10表示多功能外围设备(mfp)。尽管如此,图像形成装置10可以是打印机、复印机、或在介质上生成图像的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主体11、读取部12和操作部13。读取部12位于主体11的上方,并包括原稿台21、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和图像传感器2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设置在原稿台21上。

图像传感器23读取放置在原稿台21上或通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馈送的文档以生成图像数据。图像传感器23设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图像传感器23逐行读取文档的每页的图像。

装置主体11包括打印机25和给纸盒26。给纸盒26位于打印机25的下方。给纸盒26可以存储多张纸张p。纸张p是示例性介质。介质可以是任何其他可印刷介质。

打印机25根据图像传感器23读取的图像数据、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输入的图像数据、或者储存在诸如存储卡的信息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从而在纸张p上生成图像。打印机25例如表示串联式(tandem)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机25可以是任何其他打印机。

打印机25包括用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四个激光曝光单元32、和四个调色剂盒33。打印机25还包括中间转印带34、驱动辊41、从动辊42、带清洁器44、给纸辊45、定影装置46、输送辊47和纸张输出部48。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沿中间转印带34布置。

图像形成单元31均包括感光鼓51、充电器52、显影单元53、一次转印辊54和清洁器55。充电器52、显示单元53、一次转印辊54和清洁器55绕着感光鼓51设置。

通过用来自激光曝光单元32的光照射,在感光鼓51上产生静电潜像。充电器52对感光鼓51的表面均匀充电。显示单元53例如使用显影辊向感光鼓51供应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清洁器55例如用刀片去除感光鼓51上的残余调色剂。

四个调色剂盒33分别容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调色剂盒33将调色剂供应到对应的图像形成单元31的显影单元53。

驱动辊41和从动辊42使中间转印带34循环移动。中间转印带34在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1的感光鼓51和一次转印辊54之间通过。通过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一次转印辊54将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51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

中间转印带34在驱动辊41和二次转印辊43之间通过。二次转印辊43在纸张p通过驱动辊41和二次转印辊43之间的时刻被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4二次转印至纸张p。带清洁器44去除中间转印带34上的残留调色剂。

给纸辊45设置在给纸盒26和二次转印辊43之间。给纸辊45从给纸盒26中提取并供给纸张p。定影装置46位于二次转印辊43的下游,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输送辊47位于定影装置46的下游,以将纸张p排出到纸张输出部48。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硬件配置的示例性方框图。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cpu61、rom62、ram63、接口(i/f)64、输入输出控制电路65、输送控制电路66、成像控制电路67和定影控制电路68,它们例如通过总线60相互连接。

cpu61是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的整体处理的计算装置。rom62储存用于实现由cpu61执行的各种操作的程序和数据。ram63储存cpu61进行各种操作所需的数据。i/f64例如经由通信线路连接至外部设备或外部终端,以向外部设备或外部终端发送数据和从外部设备或外部终端接收数据。

用于实现cpu61的各种操作的程序被预先包含并提供在例如rom62中。还可以在例如为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软盘(fd)、可记录的光盘(cd-r)和数字通用光盘(dvd)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以可安装或可执行的文件格式记录和提供程序。

可替换地,由cpu61执行的程序可以储存在经由诸如为因特网的网络连接的计算机中,并通过网络从该计算机下载。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之类的网络提供或分发程序。

输入输出控制电路65控制操作部13。输送控制电路66控制驱动给纸辊45、输送辊47和用于输送纸张p的各种辊的多个电机。成像控制电路67控制激光曝光单元32、感光鼓51、充电器52、显影单元53和一次转印辊54。定影控制电路68控制定影装置46。输入输出控制电路65、输送控制电路66、成像控制电路67、和定影控制电路68都由cpu61控制,然而,它们可以由各个运算处理单元控制。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装置46的示例性示意剖面图。如图3所示,定影装置46包括加热器71、加热器支架72、定影带73、和加压辊74。加热器71为配线结构的一例。加压辊74为辊的一例。

加热器支架72保持加热器71。定影带73具有基本上圆柱形的形状,以在加热器支架72周围可旋转地包围加热器支架72。定影带73具有内表面73a和外表面73b。由加热器支架72保持的加热器71面向定影带73的内表面73a。定影带73例如由诸如聚酰亚胺树脂的耐热树脂构成。

加压辊74包括旋转体76、旋转轴77、和树脂层78。譬如,定影控制电路68驱动连接到旋转轴77的电机,以使旋转体76绕着转轴77旋转。譬如,树脂层78由诸如硅树脂的耐热树脂构成,并层压在旋转体76的外表面上。加压辊74压靠在定影带73的外表面73b上。加热器71隔着定影带73面向加压辊74。

通过二次转印辊43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t的纸张p在定影带73和加压辊74之间通过。加热器71加热纸张p,同时加压辊74向纸张p施加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t加热溶融并定影在纸张p的表面上。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定影控制电路68和加热器71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f5-f5截取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的示例性示意剖面图。如图5所示,加热器71包括基板81、第一配线82、多个第二配线83、绝缘层84、第一导体85、多个第二导体86、多个发热元件87、以及保护层88。

在本公开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为方便起见定义了x轴、y轴和z轴。x轴、y轴和z轴彼此正交。x轴沿着加热器71的厚度。y轴沿着加热器71的长度。z轴沿着加热器71的宽度。

基板81例如由陶瓷形成,并且具有在y轴方向上延伸的矩形板形状。y轴方向对应于主扫描方向。基板81具有第一面81a、第二面81b、第一端81c、和第二端81d。第一面81a为面的一例。

第一面81a是朝向x轴的正方向的大致平坦的面(如图5中的箭头x所示)。第二面81b与第一面81a相对并且基本上是平的,朝向x轴的负方向(与图5中的箭头x相反)。

第一端81c是基板81在z轴的正方向(如图5中的箭头z所示)上的端部。第二端81d是基板81在z轴的负方向(与图5中的箭头z相反)上的端部,并且与第一端81c相对。

第一配线82和第二配线83铺设在基板81的第一面81a上。第一配线82接地。在cpu61的控制下将电压施加至第二配线83。

图6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配线82、第二配线83、绝缘层84、第一导体85、第二导体86和发热元件87的示例性的示意性分解平面图。如图6所示,第一配线82包括端子82a、配线82b和电极82c。

端子82a位于基板81的y轴方向的一端。配线82b沿y轴方向延伸,从而连接端子82a和电极82c。电极82c沿着基板81的第一端81c延伸。配线82b可以省略,使得电极82c能够连接到端子82a上。

第二配线83在z轴的负方向上与第一配线82间隔开。第二配线83也彼此间隔开。第二配线83均包括端子83a、配线83b和电极83c。

端子83a位于基板81的y轴方向的一端。配线83b沿y轴方向延伸,从而连接端子83a和电极83c。电极83c沿基板81的第二端81d延伸,以连接到相应的第二导体86。配线83b可以省略,使得电极83c能够连接到端子83a上。

第一配线82的端子82a和第二配线83的端子83a在z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z轴方向对应于副扫描方向。z轴方向沿着基板81的第一面81a,与y轴方向交叉或正交。第二配线83的电极83c在y轴方向上相互间隔开。

如图5所示,绝缘层84覆盖第一配线82的配线82b和第二配线83的配线83b。第一配线82的端子82a和电极82c、以及第二配线83的端子83a和电极83c未被绝缘层84覆盖,而是暴露的。

如图6所示,第一导体85沿y轴方向延伸。y轴方向是示例性的第一方向。y轴方向包括y轴的正方向(如图6中的箭头y所示)和y轴的负方向(与图6中的箭头y相反)。如图5所示,第一导体85的一部分连接至第一配线82的电极82c。第一导体85的另一部分覆盖绝缘层84的一部分。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图7未示出绝缘层84和保护层88。如图7所示,第一导体85具有第一边缘85a。第一边缘85a是第一导体85在z轴的负方向上的边缘,并且在y轴方向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第一边缘85a面向第二导体86。

第二导体86在z轴方向上与第一导体85间隔开。z轴方向为示例性的第二方向,并且包括z轴的正方向和负方向。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导体86在z轴的负方向上与第一导体85间隔开。

如图6所示,第二导体86在y轴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形成列91。因此,第二导体86整体上沿着y轴方向延伸。第二导体86具有与第一导体85在z轴方向上所具有的宽度基本相同的宽度。

第二导体86每个都具有第二边缘86a和端86b。第二边缘86a是第二导体86在z轴的正方向上的端部,并且沿着y轴方向基本上直线地延伸。第二边缘86a面向第一导体85。端86b是第二导体86的y轴方向的端部,并且在z轴方向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

以一间隙92设置每两个相邻的第二导体86。间隙92位于相邻第二导体86中一个的端86b和另一第二导体的端86b之间。间隙92也可以称为开口、狭缝、槽或间隔。间隙92在z轴方向上延伸,以使两个相邻的第二导体86彼此隔离。间隙92在x轴方向上与第二配线83的两个相邻电极83c之间的间隙对齐。

在下文中,第二导体86可以有区别地称为第二导体86a和86b。第二导体86a表示第二导体86位于列91的末端处的一个导体。第二导体86b表示第二导体86中与列91中的第二导体86a相邻的一个导体。

如图5所示,第二导体86a和86b部分地连接到相应第二配线83的电极83c上。第二导体86a和86b的其余部分覆盖绝缘层84的一部分。

发热元件87表示诸如陶瓷加热器的电阻器,其在施加电压时产生热。如图6所示,发热元件87具有沿y轴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形状。发热元件87可具有任何其他形状。

发热元件87在y轴方向上以一间隔相互并列配置,形成列95。发热元件87整体在y轴方向上延伸。换句话说,一个发热元件87在y轴方向上被分成多个发热元件87。

发热元件87均具有端部87a。端部87a是发热元件87的y轴方向的端部,并且在z轴方向上基本上直线地延伸。端部87a在x轴方向上与第二导体86的端86b对齐。

以一间隙96设置两个相邻的发热元件87。间隙96位于两个相邻的发热元件87中的一个的端部87a和另一发热元件的端部87a之间。间隙96沿z轴方向延伸,以将两个相邻的发热元件87彼此隔离。间隙96在x轴方向上与间隙92以及第二配线83的两个相邻电极83c之间的间隙对齐。

如图5所示,发热元件87覆盖绝缘层84,并连接至第一导体85和相应的第二导体86。绝缘层84将发热元件87与第一配线82和第二配线83隔离。因此,发热元件87通过绝缘层84与第一配线82和相应的第二配线83间隔开。

在下文中,发热元件87可以有区别地称为发热元件87a和87b。发热元件87a连接至第二导体86a。发热元件87b连接至第二导体86b。

如图6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87a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第二导体86a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发热元件87b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第二导体86b在y轴方向上的长度。发热元件87的长度可以与它们对应的第二导体86不同。

如图5所示,保护层88覆盖基板81的第一面81a、第一配线82、第二配线83、绝缘层84、第一导体85、第二导体86、和发热元件87。第一配线82的端子82a和第二配线83的端子83a未被保护层88覆盖,而是暴露的。

参考图4,第一配线82的暴露端子82a例如电连接到地。第二配线83的暴露端子83a例如电连接到定影控制电路68的开关元件68a。定影控制电路68可以选择性地向第二配线83中的至少一个施加电压。第二配线83可以电连接到诸如fet的另一元件,而不限于开关元件68a。

通过施加到第二配线83的电压,经由相应的第二导体86向发热元件87施加来自第二配线83的电极83c的电压。施加的电压使发热元件87产生热。电流通过第一导体85从发热元件87流到第一配线82。

第二配线83并联连接。因此,电压被均匀地施加到第二配线83。可以向第二配线83施加交流电压或直流电压。

如图6所示,加热器71还包括第一突出部101和第二突出部10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01和第二突出部102为示例性的第一突出导体。

第一突出部101与第一导体85是一体的。也就是说,第一突出部101构成了第一导体85。因此,第一突出部101是导电的。第一突出部101和第一导体85连接到发热元件87a上。

第一突出部101从第一导体85的第一边缘85a朝第二导体86a突出。因此,第一突出部101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第一突出部101可以从第一导体85的第一边缘85a朝第二导体86b突出。第一突出部101与第二导体86间隔开。

第一突出部101位于连接到第一突出部101的发热元件87a和相邻的发热元件87b之间的间隙96附近。因此,第一突出部101在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相邻的发热元件87a和87b的中心之间。此外,第一突出部101的至少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相较于发热元件87a的中心更靠近相邻发热元件87a和87b之间的间隙96。

第一突出部101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第一突出部101具有随着接近间隙96而变长的z轴长度l1。第一突出部101的z轴长度l1小于发热元件87a的y轴长度的一半。第一突出部101的y轴方向的端101a在z轴方向上延伸,并且在x轴方向上与发热元件87a的端87a对齐。

在y轴方向上,第一突出部101的长度l2小于发热元件87a的长度。具体地,第一突出部101局部地设置在第一导体85中。在y轴方向上,第一突出部101的长度l2可以等于发热元件87a的长度。

第二突出部102与第二导体86b一体地设置。换言之,第二突出部102构成了第二导体86b。因此,第二突出部102是导电的。第二突出部102和第二导体86b连接到发热元件87b上。

第二突出部102从第二导体86b的第二边缘86a朝第一导体85突出。因此,第二突出部102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第二突出部102可以从第二导体86a的第二边缘86a朝第一导体85突出。第二突出部102与第一导体85间隔开。

第二突出部102位于连接到第二突出部102的发热元件87b和相邻的发热元件87a之间的间隙96附近。因而,第二突出部102在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b和87a的中心之间。此外,第二突出部102的至少一部分在y轴方向上相较于发热元件87b的中心更靠近发热元件87b和87a之间的间隙96。

第二突出部102具有大致直角三角形的形状。第二突出部102具有随着接近间隙96而变长的z轴长度。在z轴方向上,第二突出部102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第一突出部101的长度l1。第二突出部102的y轴向端102a在z轴方向上与第二导体86b的端86b是连续的,并且在x轴方向上与发热元件87b的端87a对齐。

在y轴方向上,第二突出部102的长度比发热元件87b的短。具体地,第二突出部102局部地设置在第二导体86b中。在y轴方向上,第二突出部102的长度可以等于发热元件87b的长度。在y轴方向上,第二突出部102的长度基本上等于第一突出部101的长度l2。尽管如此,第一突出部101的尺寸可以与第二突出部102不同。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0通过下面举例的方式将调色剂图像t定影在纸张p上。图像形成装置10将调色剂图像t定影到纸张p上的方法不限于以下方法。

例如,图1所示的读取部12利用图像传感器23读取文档并生成图像数据。图2所示的cpu61从rom62加载用于图像形成单元31的图像形成控制程序和用于定影装置46的定影控制程序以供执行。

cpu61处理所产生的图像数据。cpu61通过图像形成控制程序控制成像控制电路67从而在感光鼓51上产生静电潜像,并通过显影单元53使静电潜像显影。随后,一次转印辊54首先将调色剂图像t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4上,二次转印辊43将该调色剂图像t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

另一方面,cpu61例如从检测经过的纸张p的尺寸的线传感器或从向操作部13的输入获得关于纸张p的尺寸的信息。cpu61通过定影控制程序控制定影控制电路68,以使发热元件87中的位于纸张p要经过的位置的至少一个产生热。

具体地,定影控制电路68接通图4所示的开关元件68a中与位于纸张p要经过的位置的发热元件87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开关元件。由此,向与经过的纸张p的尺寸相对应的发热元件87施加电压,以产生热并升高加热器71的表面温度。

在加热器71已升至给定的表面温度的状态下,将已转印有调色剂图像t的纸张p进给到定影装置46。在定影装置46中,已形成有调色剂图像t的纸张p受到来自发热元件87中的至少一个的热和来自加压辊74的压力。由此,调色剂图像t被熔融并定影在纸张p上。只有与纸张p的尺寸相对应的发热元件87产生热量,这与所有发热元件87都发热,即加热器7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整个区域都发热而不管纸张p的尺寸如何相比,减少了不必要的加热并且降低了加热器71的功耗。

通常,发热元件87的发热量基本上与电流密度成正比,并且基本上与发热元件87的电阻成反比。例如,缩短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的电通路的距离能够降低电阻并增大发热元件87中的电流密度。

如图7所示,第一导体85的第一突出部101与第二导体86a之间的距离l3小于第一导体85的第一边缘85a与第二导体86a之间的距离l4。具体地,第一突出部101用于缩短间隙96附近的第一导体85与第二导体86之间的电通路。因此,发热元件87a从间隙96附近的部分产生的热量大于从远离间隙96的部分产生的热量。

第二导体86b的第二突出部102与第一导体85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距离l3。第二导体86b的第二边缘86a与第一导体85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距离l4。具体地,第二突出部102用于缩短间隙96附近的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的电通路。因而,发热元件87b从间隙96附近的部分产生的热量大于从远离间隙96的部分产生的热量。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的温度分布的示例性示意图。在图8中,由实线标出的曲线g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加热器71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分布的示例。同样,图8中的虚线标出的曲线g2表示用于比较的加热器71在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分布的示例。用于比较的加热器71既不包括第一突出部101也不包括第二突出部102。

如图8所示,间隙96处的温度低于在发热元件87的位置处的温度。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71中,用温差δt1表示间隙96处的最低温度与发热元件87的位置处的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在用于比较的加热器71中,用温差δt2表示间隙96处的最低温度与发热元件87的位置处的最高温度之间的差。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器71中,发热元件87a和87b在间隙96附近具有更大的发热量。在用于比较的加热器71中,发热元件87a和87b呈现出基本均匀的发热量。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温差δt1小于比较温差δt2。具体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具有比用于比较的加热器71更均匀的温度分布。

通过延长图7所示的第一突出部101的z轴长度l1,可以进一步增大发热元件87a在间隙96附近的发热量,从而进一步降低温差δt1。同样,通过延长第一突出部101的y轴长度l2,可以进一步降低温度δt1。温差δt1的降低量与长度l1的增加量的比率,大于温差δt1的降低量与长度l2的增加量的比率。

例如,第一配线82、第二配线83、绝缘层84、第一导体85、第二导体86、发热元件87、和保护层88可以通过材料的喷墨印刷形成在基板81上。加热器71可以通过除喷墨印刷之外的任何方法制造。

第一配线82、第二配线83、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例如由银和铂形成。例如,绝缘层84和保护层88由添加有诸如氧化铝的无机氧化物填料的玻璃形成。发热元件87例如由ta-sio2形成。第一配线82、第二配线83、绝缘层84、第一导体85、第二导体86、发热元件87和保护层88均可以由其他任何材料形成。

在根据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发热元件87在y轴方向上以一间隔彼此并列配置并且连接到相应的第二导体86和第一导体85。发热元件87在被施加电压时发热。然而,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之间的间隙96不发热,因而间隙96的温度低于发热元件87的温度。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01在z轴方向上从第一导体85朝第二导体86突出。此外,第一突出部101在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相邻的发热元件87a和87b的中心之间。这种布置用于缩短在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之间的间隙96附近的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的电通路,这使得电阻降低并增大了在其中流动的电流的密度。因此,发热元件87的发热量在其间的间隙96附近增大,这使得间隙96中的温度增加到接近发热元件87的温度并且有助于降低由不平衡温度分布引起的图像的颜色或光泽的不均匀性。

第一突出部101的z轴长度l1随着接近间隙96而变长。具体地,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的电通路随着接近间隙96而缩短。因此,发热元件87的发热量在间隙96附近增大,这使得间隙96中的温度增加到接近发热元件87的温度,并且降低了由发热元件87的不平衡温度分布引起的图像的颜色或光泽的不均匀性。

在y轴方向上,第一突出部101的长度l2小于连接到第一突出部101的发热元件87a的长度。这导致了在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之间的间隙96附近的部分的发热量的增大,而不是整个发热元件87的发热量增大。这可以使间隙96中的温度增大到接近发热元件87的温度,从而降低了由发热元件87的不平衡温度分布引起的图像的颜色或光泽的不均匀性。

(第二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图9描述第二实施方式。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的功能相同的功能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可以省略其描述。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的多个元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特性,并且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的示意平面图。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还包括多个第一突出部101和多个第二突出部10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01为示例性的第一突出导体,第二突出部102为示例性的第二突出导体。第一突出部101可以是示例性的第二突出导体,而第二突出部102可以是示例性的第一突出导体。

在下文中,第一突出部101也可以有区别地称为第一突出部101a和101b。第二突出部102也可以有区别地称为第二突出部102a和102b。

第一突出部101a与第一导体85一体化设置。第一突出部101a从第一导体85的第一边缘85a朝第二导体86a突出。因此,第一突出部101a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导体85和多个第二导体86之间。第一突出部101a连接到发热元件87a上。

第一突出部101b与第一导体85一体化设置。第一突出部101b从第一导体85的第一边缘85a朝第二导体86b突出。因此,第一突出部101b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第一突出部101b连接到发热元件87b上。两个第一突出部101a和101b以一间隙96彼此相邻,该间隙位于发热元件87a和发热元件87b之间。

第二突出部102a与第二导体86a一体化设置。第二突出部102a从第二导体86a的第二边缘86a朝第一导体85突出。因此,第二突出部102a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第二突出部102a连接到发热元件87a上。

第二突出部102b与第二导体86b一体化设置。第二突出部102b从第二导体86b的第二边缘86a朝第一导体85突出。因此,第二突出部102b在z轴方向上位于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第二突出部102b连接至发热元件87b。第二突出部102a和第二突出部102b以间隙96彼此相邻。

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在y轴方向上处于基本相同的位置,朝向彼此突出。因此,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在z轴方向上以一间隔彼此并列配置。

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均位于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a和87b之间的间隙96附近。因此,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在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a和87b的中心之间。并且,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在y轴方向上相较于邻近的发热元件87a的中心至少部分地更靠近发热元件87a和发热元件87b之间的间隙96。

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中的每一个具有朝间隙96延长的z轴长度。第一突出部101a的y轴向端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的y轴向端102a在x轴方向上与发热元件87a的端87a对齐。

在y轴方向上,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的长度比发热元件87a的短。尽管如此,第一突出部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a在y轴方向上可以具有与发热元件87a相同的长度。

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在y轴方向上处于基本相同的位置,朝向彼此突出。因此,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在z轴方向上以一间隔彼此并列配置。

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均位于相邻的发热元件87b和87a之间的间隙96附近。因此,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在y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相邻发热元件87b和87a的中心之间。并且,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在y轴方向上相较于发热元件87b的中心至少部分地更靠近发热元件87a和87b之间的间隙96。

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中的每一个具有随着接近间隙96而变长的z轴长度。第一突出部101b的y轴方向的端101a和第二突出部102b的y轴方向的端102a在x轴方向上与发热元件87b的端87a对齐。

在y轴方向上,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的长度比发热元件87b的短。尽管如此,第一突出部101b和第二突出部102b在y轴方向上可以具有与发热元件87b相同的长度。

根据上文记载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第二突出部102a在z轴方向上从第二导体86a朝第二导体86突出,连接至与第一突出部101a连接的发热元件87a,并且在z轴方向上以一间隔与第一突出部101a并列配置。这种结构可以进一步缩短在两个相邻发热元件87之间的间隙96附近的第一导体85和第二导体86之间的电通路,这使得电阻降低并增大了在其中流动的电流的密度。这能增大发热元件87在其间的间隙96附近的发热量,由此使得间隙96中的温度增加到接近发热元件87的温度并且降低由发热元件87的不平衡温度分布引起的图像的颜色或光泽的不均匀性。

两个第一突出部101a和101b以一间隙96彼此相邻。这种布置可以进一步增大发热元件87在其间的间隙96附近的发热量,由此使得间隙96中的温度增加到接近发热元件87的温度并且降低由发热元件87的不平衡温度分布引起的图像的颜色或光泽的不均匀性。

(第三实施方式)

下文参照图10描述第三实施方式。图10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71的一部分的示例性示意平面图。如图10所示,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突出部101a和101b以及第二突出部102a和102b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部101在z轴方向上各自具有基本一定的长度。类似地,第二突出部102在z轴方向上各自具有基本一定的长度。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容易地形成第一突出部101和第二突出部102。

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已经描述了将加热器71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定影装置46的示例。尽管如此,加热器71仍可应用于任何其他装置,例如热敏打印机。在这种情况下,发热元件87用于加热和熔融墨带中的油墨,并将油墨转印到诸如纸张p的介质上。

根据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发热元件在第一方向上以一间隔彼此并列配置,并且连接至对应的第二导体和第一导体。发热元件通过施加电压而发热。第一突出部在z轴方向上从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中的至少一个突出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位置。另外,第一突出部在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地位于发热元件中的第一个发热元件的中心与发热元件中与第一个发热元件相邻的第二个发热元件的中心之间。结果,可以在两个相邻的发热元件之间的间隙附近缩短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间的电通路,从而降低电阻和在其中流动的电流的密度。这样使得可以增大发热元件在它们之间的间隙附近的发热量,并降低温度分布的不平衡性。

虽然已经描述了特定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作为示例呈现,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描述的新颖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实现;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的形式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旨在覆盖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这些形式或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