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扫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39219发布日期:2020-08-28 17:5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清扫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清扫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转印装置具有二次转印辊,所述二次转印辊包括弹性层、及以与弹性层的外侧密接的状态而配置的表面层,旋转并且将中间转印带表面的墨粉像转印至记录介质。进而,所述转印装置具有:清洁(cleaning)构件,与二次转印辊接触,刮除表面层的附着物;以及按压构件,构成为,在二次转印辊的旋转方向上的中间转印带接触部位的下游侧且清洁构件的上游侧被按压至表面层,相对于二次转印辊的旋转而顺向旋转。

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清扫装置包括:第一清扫板,使自由端接触至具有弹性层的圆柱状的二次转印旋转体的外周面,以使所述外周面弹性变形,从而进行清扫;以及第二清扫板,使自由端接触至下述部分,以进行清扫,所述部分是所述二次转印旋转体的外周面中的、较所述第一清扫板的自由端接触的位置处于所述二次转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部分,且通过与所述第一清扫板的自由端的接触而以表面曲率比其他部分小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7-126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8-2564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已知有设置刮拨部的结构,所述刮拨部的前端被按抵至墨粉所附着的旋转体,从旋转体刮落墨粉。此种结构中,有时墨粉会受到在刮拨部的前端及旋转体之间产生的摩擦热而熔解,从而导致墨粉固接于刮拨部的前端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收容部被密闭的情况相比,降低伴随摩擦热的产生而引起的墨粉对刮拨部的固接。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清扫装置,其包括:刮拨部,前端被按抵至墨粉所附着的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体刮落墨粉;以及收容部,收容从所述旋转体刮落的墨粉,所述收容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是在与所述刮拨部相向的部分开口,使气体从所述收容部的内部朝向所述刮拨部流动。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拨部具有:第一刮拨构件,前端被按抵至所述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体刮落墨粉;以及第二刮拨构件,较所述第一刮拨构件而设于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并且前端被按抵至所述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体刮落墨粉,所述贯穿孔使气体朝向所述第二刮拨构件流动。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使气体流至由所述第一刮拨构件及所述第二刮拨构件所夹着的空间内。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拨构件覆盖所述收容部的开口区域,抑制气体从所述收容部的内部朝向所述第二刮拨构件流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将朝向所述第二刮拨构件流动的气体朝沿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方向予以引导。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形成有所述贯穿孔的第一构件、及与所述第一构件结合并固定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具有定位爪,所述定位爪的前端被插入至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贯穿孔,以决定所述第二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位置。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由所述第一构件及所述第二构件夹着,密封所述收容部,所述密封部具有与所述贯穿孔相向的部分,与所述贯穿孔相向的部分允许气体朝向所述刮拨部流动,而抑制墨粉通过所述贯穿孔流出。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促进机构,所述促进机构是设在所述收容部的内部,促进朝向所述贯穿孔的气体流动。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机构是一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所述收容部的内面的一部分,朝向所述贯穿孔引导气体。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机构是朝沿着所述收容部内部的气体流动的方向旋转的另一旋转体。

技术方案11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0所述的清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旋转体是以沿着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轴的另一旋转轴为中心而旋转,将收容于所述收容部的墨粉朝沿着所述另一旋转轴的方向予以搬送。

技术方案12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清扫装置,其包括:刮拨部,前端被按抵至墨粉所附着的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体刮落墨粉;以及收容部,收容从所述旋转体刮落的墨粉,所述收容部具有与由所述刮拨部划分至少一部分的空间相向的开口。

技术方案13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清扫装置,其包括:刮拨部,前端被按抵至墨粉所附着的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体刮落墨粉;以及收容部,收容从所述旋转体刮落的墨粉,所述收容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在与所述刮拨部相向的部分开口,使所述收容部的内部与外部连续。

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墨粉保持体,对通过墨粉形成于像保持体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刮拨部,前端被按抵至从所述墨粉保持体供给的墨粉所附着的旋转体,从所述旋转体刮落墨粉;以及收容部,收容从所述旋转体刮落的墨粉,所述收容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在与所述刮拨部相向的部分开口,使气体从所述收容部的内部朝向所述刮拨部流动。

技术方案1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是将通过所述墨粉保持体而显影的墨粉像转印至记录材的转印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搬送路径,所述搬送路径将通过所述转印体而在其中一面转印有墨粉像的记录材再次搬送至所述转印体,以对所述记录材的另一面转印墨粉。

技术方案16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转印装置,其包括:转印体,伴随旋转而将由像保持体所保持的墨粉像转印至记录材;第一刮拨构件,前端被按抵至所述转印体,从所述转印体刮落墨粉;第二刮拨构件,较所述第一刮拨构件而设于所述转印体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并且前端被按抵至所述转印体,从所述转印体刮落墨粉;以及收容部,收容所述第一刮拨构件所刮落的墨粉,所述收容部具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在与所述第二刮拨构件相向的部分开口,使气体从所述收容部的内部朝向所述第二刮拨构件流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与收容部被密闭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伴随摩擦热的产生而引起的墨粉向刮拨部的固接。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能够降低第二刮拨构件为了刮落墨粉而被按压至旋转体的力,抑制第二刮拨构件的温度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可冷却第一刮拨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流经贯穿孔的气体增加。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大范围地冷却第二刮拨构件。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能够简化收容部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能够简化收容部的结构。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可进一步抑制刮拨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可通过简易的结构来进一步抑制刮拨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可进一步抑制刮拨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可抑制墨粉从贯穿孔溢出。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与收容部被密闭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伴随摩擦热的产生而引起的墨粉向刮拨部的固接。

根据技术方案13的发明,与收容部被密闭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伴随摩擦热的产生而引起的墨粉向刮拨部的固接。

根据技术方案14的发明,与收容部被密闭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伴随摩擦热的产生而引起的墨粉向刮拨部的固接。

根据技术方案15的发明,在因温度高的记录材被再次搬送来而转印体的温度容易上升的结构中,可抑制刮拨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技术方案16的发明,与收容部被密闭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伴随摩擦热的产生而引起的墨粉向刮拨部的固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适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壳体(housing)本体及壳体罩(housingcover)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iv-iv处的二次转印装置的剖面放大图。

图5是说明贯穿孔及罩爪的关系的图。

图6是说明废墨粉收容部内的气体流动的图。

图7是说明刮刀(scraper)周边的气体流动的图。

图8是说明二次转印辊的端部的气体流动的图。

[符号的说明]

20:二次转印装置

21:二次转印辊

22:清扫装置

25:刮片

27:刮刀

31:壳体

100:图像形成装置

310:废墨粉收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装置100>

图1是表示适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所谓的串联(tandem)式彩色打印机(colorprinter)。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图像形成部10,与各色的图像数据对应地进行图像形成;图像读取装置30,读取原稿的图像;纸张供给部40,向图像形成部10供给纸张s;搬送部50,当执行在纸张s的两面形成图像的双面印刷时搬送纸张s;以及控制部9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整体的动作。

此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构成构件被收容在框体60的内部。而且,在图像读取装置30的下方且框体60的上表面,设有装载部70,所述装载部70装载由图像形成部10形成有图像的纸张s。

<图像形成部10>

在图像形成部10中,配设有隔开固定的间隔而并列配置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通过所谓的电子照相方式来形成墨粉像。此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除了收纳在后述的显影器16中的墨粉以外,是同样地构成。并且,各图像形成单元1y、图像形成单元1m、图像形成单元1c、图像形成单元1k分别形成黄色(yellow,y)、品红色(magenta,m)、青色(cyan,c)、黑色(black,k)的墨粉像。

而且,图像形成部10具备中间转印带13,所述中间转印带13对形成于各图像形成单元1的感光鼓12上的各色墨粉像进行转印。而且,图像形成部10具备一次转印辊17,所述一次转印辊17将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所形成的各色墨粉像依序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进而,图像形成部10包括:二次转印装置20,将重叠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3上的各色墨粉像统一转印(二次转印)至纸张s;定影装置24,使经二次转印的各色墨粉像定影至纸张s;以及排出辊26,排出纸张s。

<图像形成单元1>

图像形成单元1包括:感光鼓12,保持墨粉像;带电装置14,使感光鼓12带电;曝光器15,对带电的感光鼓12的表面进行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器16,对形成于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墨粉像。另外,显影器16使用所谓的双组分显影剂来作为显影剂,所述双组分显影剂包含具有磁性的载体、及被着色成预定颜色的墨粉。

<图像形成处理>

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控制部90的控制来执行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即,通过图像处理部(未图示),对从个人电脑(personalcomputer,pc)(未图示)或图像读取装置30获取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制成各色的图像数据并送往各图像形成单元1的曝光器15。接下来,通过曝光器15来进行曝光以及通过显影器16来进行显影,由此,在感光鼓12上形成墨粉像。

形成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的感光鼓12上的各色墨粉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7被依序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3上,在中间转印带13上形成由各色墨粉重叠而成的重叠墨粉像。然后,所述重叠墨粉像伴随中间转印带13的移动而朝向二次转印装置20搬送。

另一方面,添加中间转印带13上的重叠墨粉像的搬送时机(timing),将从纸张供给部40供应的纸张s搬送至二次转印装置20。然后,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0,将中间转印带13上的重叠墨粉像二次转印至纸张s上。转印至纸张s的重叠墨粉像在通过定影装置24而定影至纸张s后,由排出辊26排出至装载部70。而且,在双面打印时,将通过上述过程而在表面(第一面)上形成有定影图像的纸张s经由搬送部50再次搬送至二次转印装置20,以在背面(第二面)上形成定影图像。

此处,二次转印装置20作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配置,温度容易上升。具体而言,因受到定影装置24发出的热,二次转印装置20的温度容易上升。而且,在双面打印时,因在表面(第一面)上形成定影图像而温度上升的纸张s经由搬送部50被再次搬送至二次转印装置20,由此,二次转印装置20的温度容易上升。进而,如后述那样,二次转印装置20使二次转印辊21夹住(nip)中间转印带13,清扫装置22对二次转印辊21进行清扫。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例如与二次转印辊21包含带(未图示)的情况相比,从二次转印辊21外周的夹点直至被清扫的区域为止的距离短,二次转印装置20的温度容易上升。

另外,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简称作“上下方向”。而且,有时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中的上侧简称作“上侧”,将上下方向中的下侧简称作“下侧”。而且,有时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纸面的左右方向简称作“宽度方向”。而且,有时将图1中的纸面右侧简称作“其中一侧”,将纸面左侧简称作“另一侧”。而且,有时将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纸面的纵深方向简称作“纵深方向”。而且,有时将图1中的纸面跟前侧简称作“跟前侧”,将纸面里侧简称作“里侧”(参照图2)。

<二次转印装置20>

图2是适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装置20的立体图。

图3是壳体本体33及壳体罩35的立体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明了化而简化了壳体31中的一部分结构。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1至图3,一边对适用本实施方式的二次转印装置2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二次转印装置20具有:二次转印辊21,以预定的压力接触至中间转印带13(参照图1)的外周面而旋转;以及清扫装置22,将残留附着于二次转印辊21外周面的墨粉、纸粉等多余物予以去除而进行清扫。

二次转印辊21是至少具有弹性层的结构的圆柱状构件,以可朝预定方向(参照箭头a1)旋转的方式而设置。图示的二次转印辊21是使弹性层213与表面层215依序层叠在包含金属等材料的导电性的辊基体211的外周面的结构。弹性层213例如是包含下述材料的层,此材料是在发泡聚氨酯的弹性材料中添加有碳黑(carbonblack)等导电剂的材料。通过弹性层213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降低与例如刮刀27等碰抵构件的摩擦力。表面层215例如是包含聚酰亚胺(polyimide)树脂等合成树脂的层。图示的二次转印辊21是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3(参照图1)的外周面可接触/脱离地设置。

清扫装置22在沿着二次转印辊21外周的位置具有辊封(rollseal)23、刮片(blade)25及刮刀27。而且,清扫装置22具有壳封(housingseal)28、辅助辊29、壳体31及螺旋钻(auger)37。以下,对各构成构件进行说明。

辊封23是长条状的膜状构件(板状构件),以长边方向沿着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轴的方向而设。而且,辊封23的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密封宽度方向)的一端(根部)由壳体31予以支撑,并且密封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前端)接触至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整体上以挠曲的状态而设。所述辊封23防止通过刮片25等回收的墨粉等多余物漏出至壳体31外。即,辊封23作为覆盖壳体31的清扫用开口部32(后述)的盖构件发挥功能。

刮片25具有刮片本体251与保持刮片本体251的刮片保持部253。此处,刮片本体251为长条状的板状构件,以长边方向沿着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轴的方向而设。而且,刮片本体251的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刮片宽度方向)的一端(根部)由刮片保持部253予以支撑,并且刮片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前端)接触至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而设。刮片本体251较辊封23而在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方向(参照箭头a1)下游侧与二次转印辊21接触。而且,刮片本体251例如是由橡胶、合成树脂等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所形成。刮片保持部253包含将俯视大致长方形状的金属板弯曲加工成剖面l字状形状的板金属。所述刮片保持部253由壳体31予以支撑。

此处,刮片25将刮片本体251的前端按抵至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以刮除附着于二次转印辊21的墨粉。此处,所谓刮除,是指使构成构件(例如刮片本体251)接触至对象物(例如二次转印辊21),以去除附着于对象物表面者。另外,图示的刮片25抑制回收的墨粉等多余物漏出至壳体31外。即,刮片25作为覆盖壳体31的清扫用开口部32(后述)的构件发挥功能。

刮刀27具有刮刀本体271与保持刮刀本体271的刮刀保持部273。此处,刮刀本体271为长条状的板状构件,以长边方向沿着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轴的方向而设。而且,刮刀本体271的与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刮刀宽度方向)的一端(根部)由刮刀保持部273予以支撑,并且刮刀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前端)接触至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而设。刮刀本体271在较刮片本体251为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方向(箭头a1参照)下游侧与二次转印辊21接触。而且,刮刀本体271是由金属等形成,且以刚性比刮片本体251高的方式构成。而且,刮刀本体271包含其厚度(板厚)比刮片本体251薄的构件(薄板)。

刮刀保持部273包含将俯视大致长方形状的金属板弯曲加工成剖面l字状形状的板金属。所述刮刀保持部273由壳体31予以支撑。此处,刮刀保持部273及刮片保持部253是以各自的长边方向沿着纵深方向的方式而设,并且以各自的弯曲部远离另一者的方向而配置。即,刮刀保持部273及刮片保持部253以由两者夹着的空间即流路r变大的方式而配置。

刮刀27将刮刀本体271的前端按抵至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以刮除附着于二次转印辊21的墨粉。若作进一步说明,则刮刀27去除未被刮片25去除的多余物。此处,附着于二次转印辊21的墨粉等有时会引起呈膜状地固接于二次转印辊21表面的所谓起膜(filming)。刮刀27利用刮刀本体271的前端来刮削二次转印辊21的表面,以去除起膜。另外,刮刀27对二次转印辊21按压的力(例如垂直负荷)大于刮片25。而且,因已藉由刮片25预先去除了多余物,因而将较刮片25位于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方向(参照箭头a1)下游侧的刮刀27按压至二次转印辊21的力得以降低。

壳封28为长条状的膜状构件(板状构件),以长边方向沿着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轴的方向而设。壳封28是由氨基甲酸酯等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所形成,对由刮刀保持部273及刮片保持部253所夹着的流路r进行密封。另外,流路r是由二次转印辊21、刮片25、刮刀27及壳封28等所围成,且沿纵深方向延伸的空间。

图示的壳封28具有刮刀密封281、刮片密封283及中间密封285。刮刀密封281被设于刮刀保持部273与壳体本体33(后述)之间。刮片密封283被设于刮片保持部253与壳体本体33之间。中间密封285被设于壳体本体33的间隙(凹陷)内。

辅助辊29包含沿纵深方向排列有多个的辊对。辅助辊29是如下所述的辊,即,伴随各辊对的旋转,将从纸张供给部40(参照图1)供应的纸张s引导至二次转印辊21及中间转印带13的辊隙部。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2及图3,一边对壳体31进行说明。壳体31是以长边方向沿着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轴的方向而设,且朝向二次转印辊21开口的箱状结构物。若作进一步说明,则壳体31在上下方向上侧且宽度方向其中一侧,具有与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相对的长方形状开口即清扫用开口部32。

壳体31具有壳体本体33、相对于壳体本体33而固定的壳体罩35、以及由壳体本体33及壳体罩35所包夹的罩封36。壳体本体33及壳体罩35通过两者夹着的空间,形成将刮片25所回收的墨粉(废墨粉)贮留于内部的废墨粉收容部(废墨粉盒)310。

如图3所示,壳体本体33收容螺旋钻37,并且形成成为废墨粉收容部310的上侧的空间的上侧空间331。而且,壳体本体33在上下方向下侧具有正视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即开口部332。而且,壳体本体33具有包围开口部332而形成的密封槽333。即,密封槽333是沿着开口部332而形成为环状的槽部。而且,壳体本体33在本体侧面335具有使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侧与外侧连续的贯穿孔330。另外,关于贯穿孔330的详细将后述。

如图3所示,壳体罩35具有覆盖壳体本体33的开口部332的部分即罩本体351。而且,壳体罩35是与壳体本体33相向的一侧开放的箱状构件,形成成为废墨粉收容部310中的下侧的空间的下侧空间352(参照图2)。而且,壳体罩35具有:罩侧面353,在相对于壳体本体33而固定的状态下位于宽度方向其中一侧;以及罩爪350,从罩侧面353突出至宽度方向其中一侧。此处,罩爪350被插入至壳体本体33的贯穿孔330,以决定壳体罩35相对于壳体本体33的位置。图示的罩爪350是以板面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而配置的板状构件,且沿纵深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四个)。关于所述罩爪350的结构的详细将后述。

如图3所示,罩封36是由氨基甲酸酯等可弹性变形的材料所形成的环状构件。图示的罩封36是嵌入至形成为环状的密封槽333内而设。此处,罩封36是允许气体(空气(air))通过,且限制墨粉通过的构件。若作进一步说明,则罩封36是具有透气性,且具有大量比墨粉的粒子尺寸小的开口的构件。罩封36也能够理解为网眼状的构件即网眼体。所述罩封36抑制收容于废墨粉收容部310中的废墨粉流出至外部。

如图2所示,螺旋钻37具有旋转轴371与呈螺旋状地设在旋转轴371外周的叶片部373。在螺旋钻37中,伴随旋转轴371接受来自驱动源(未图示)的驱动力而旋转(参照图中箭头a2),叶片部373将收容于废墨粉收容部310中的墨粉沿着纵深方向予以搬送。由此,使收容于废墨粉收容部310中的废墨粉平整。即,螺旋钻37抑制废墨粉在废墨粉收容部310的一部分区域中堆积得较高。而且,螺旋钻37接受来自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伴随于此,促进废墨粉收容部310内的气体流动。另外,关于废墨粉收容部310内的气体流动将后述。

<贯穿孔330>

图4是图2的iv-iv处的二次转印装置20的剖面放大图。

图5是说明贯穿孔330及罩爪350的关系的图。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3至图5,一边说明贯穿孔330对刮刀27的冷却。

如上所述,刮刀27是以刮刀本体271的前端接触至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的方式而设。在此状态下,当二次转印装置20运转而二次转印辊21旋转时,刮刀本体271的前端摩擦二次转印辊21的外周面,而产生摩擦热。例如,因所述摩擦热而刮刀本体271的温度上升,有时会超过45度。此处,若刮刀本体271的温度超过墨粉的熔解温度,则有时墨粉会熔解而固接于刮刀本体271。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设置贯穿孔330,以抑制因刮刀本体271的温度上升引起的墨粉的固接。

如图3所示,贯穿孔330为正视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沿纵深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四个)。而且,如图4所示,贯穿孔330形成在至少一部分与刮刀27相向的位置。若作进一步说明,则贯穿孔330朝向刮刀27中的刮刀保持部273开口。并且,贯穿孔330允许气体从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朝向刮刀27的刮刀保持部273流动。而且,详细将后述,但伴随二次转印辊21的旋转,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压将上升,但通过气体从贯穿孔330漏出,可抑制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压上升。并且,通过来自贯穿孔330的气体流动,刮刀27得到冷却。若作进一步说明,则通过在废墨粉收容部310设置贯穿孔330,与未设贯穿孔330而密闭废墨粉收容部310的情况相比,可使刮刀27的温度降低。

此处,如图3所示,贯穿孔330沿厚度方向贯穿本体侧面335,使本体侧面335侧与密封槽333内部连续。换言之,贯穿孔330将本体侧面335的外部与内部相连。而且,在密封槽333内部,配置有罩封36。进而,罩封36的一部分朝向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露出。在此种配置中,从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经由密封槽333而朝向贯穿孔330的气体通过罩封36。若作进一步说明,则来自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的气体通过罩封36中的与贯穿孔330相向的部分361。由此,抑制废墨粉从贯穿孔330流出至外部。

此外,如图4所示,为了将壳体罩35固定于壳体本体33,罩爪350被插入至贯穿孔330。此处,图示的贯穿孔330是以比罩爪350大的尺寸而形成。由此,即使在插入有罩爪350的状态下,气体也会从由罩爪350与贯穿孔330所形成的间隙流出。若作具体说明,则贯穿孔330的纵深方向长度l12大于罩爪350的纵深方向长度l11。由此,在罩爪350被插入至贯穿孔330的状态下,形成纵深方向的间隙。而且,贯穿孔330的上下方向长度h12大于罩爪350的上下方向长度h11。由此,在罩爪350被插入至贯穿孔330的状态下,形成上下方向的间隙。通过以如上所述的尺寸来形成,从而即使在插入有罩爪350的状态下,气体也会通过形成在罩爪350周围的间隙而流出。

<气体流动>

图6是说明废墨粉收容部310内的气体流动的图。

图7是说明刮刀27周边的气体流动的图。

图8是说明二次转印辊21的端部的气体流动的图。

接下来,一边参照图6至图8,一边说明二次转印装置20中的气体流动。

如图6所示,在二次转印辊21接触至(夹住)中间转印带13的外周面的状态下,废墨粉收容部310的清扫用开口部32被二次转印辊21、辊封23及刮片25覆盖。即,废墨粉收容部310成为密闭的空间。

并且,当二次转印辊21旋转时,辊封23的密封宽度方向前端摆动,有时会暂时在与二次转印辊21之间形成间隙。伴随于此,气体流入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参照图中箭头b11),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压上升。而且,流入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的气体一边沿着刮片25移动(参照图中箭头b12),一边在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循环(参照图中箭头b13至箭头b16)。然后,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的气体从贯穿孔330流出(参照图中箭头b17)。这样,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碰到刮刀27。由此,因与二次转印辊21的滑动摩擦而温度上升的刮刀27得到冷却。

此处,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流入由刮片25、刮刀27及二次转印辊21等所夹着的空间,即,被划分的空间即流路r。因此,在流路r内移动的气体在冷却刮片25的同时,对刮刀27及二次转印辊21进行冷却。

而且,如图7所示,流路r沿纵深方向延伸,因此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沿着纵深方向流动(参照图中箭头c11及箭头c12)。这样,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在流路r内沿着纵深方向移动,由此可在纵深方向上对大范围进行冷却。例如,气体在流路r内沿着纵深方向流动,由此,可对比形成有贯穿孔330的区域(参照图中区域w1)大的范围进行冷却。

此处,在图示例中,在流路r内沿着纵深方向移动的气体从纵深方向上的流路r的两端漏出至二次转印装置20的外部。以下,一边参照图8,一边对所述流路r的两端的气体流动进行说明。

首先,尽管上文省略了说明,但如图8所示,在二次转印辊21的辊基体211的纵深方向跟前侧端部,设有第一驱动齿轮217及第二驱动齿轮218。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17及第二驱动齿轮218接受来自驱动源(未图示)的驱动力,由此,二次转印辊21旋转。而且,壳体本体33在纵深方向上的第一驱动齿轮217与弹性层213之间的位置,具有用于配置辊基体211的切口338。进而,在切口338与辊基体211之间形成间隙。此处,所述间隙位于流路r中的纵深方向跟前侧的端部。并且,通过所述间隙而在流路r内沿着纵深方向移动的气体漏出至二次转印装置20的外部(参照图中箭头c13及箭头c14)。另外,尽管省略详细说明,但在二次转印辊21的辊基体211的纵深方向里侧,也在壳体本体33上形成切口338,气体从所述切口338与辊基体211的间隙漏出至二次转印装置20的外部。

此外,如图6所示,刮片25是设在覆盖废墨粉收容部310的清扫用开口部32的位置。而且,刮刀27较刮片25而位于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外侧(宽度方向其中一侧)。因此,刮片25抑制气体从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部朝向刮刀27流动。另一方面,因刮片25覆盖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开口,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压容易上升。其结果,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增加,刮刀27更容易得到冷却。而且,通过如图示例那样使刮片25的前端接触至二次转印辊21而配置,从而抑制气体从刮片25的前端与二次转印辊21之间流出,结果,通过贯穿孔330的气体的量增加。另外,图示的贯穿孔330可理解为如下所述的结构,即,从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部朝向位于气体难以流动的位置的刮刀27引导气体的结构。

而且,尽管上文省略了说明,但壳体罩35在废墨粉收容部310的内壁的一部分且较贯穿孔330为下侧的位置,具有倾斜面355。所述倾斜面355朝向随着朝宽度方向其中一侧前进而朝上下方向上侧前进的方向倾斜。并且,从宽度方向另一侧朝向其中一侧的气体(参照图中箭头b15)沿着倾斜面355前进而朝向上下方向上侧。因此,倾斜面355可理解为朝向贯穿孔330引导气流(气体)的结构。

而且,如图6所示,螺旋钻37的旋转方向(参照图中箭头a2)与气体在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循环的方向(参照图中箭头b13至箭头b16)一致。换言之,螺旋钻37具有朝向贯穿孔330引导气体的功能。由此,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的量增加,结果,冷却刮刀27的功能提高。附言之,若伴随螺旋钻37的旋转而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的废墨粉得到平整,则可抑制墨粉从贯穿孔330溢出。

<变形例>

此外,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在清扫二次转印辊21的清扫装置22设置贯穿孔330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具有使前端接触至旋转体表面的机构者,则清扫装置22清扫的对象并不限定于二次转印辊21。例如,在清扫中间转印带13或感光鼓12、或者转印辊(未图示)的清扫装置(未图示)中,也可采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清扫装置22具有刮片25及刮刀27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不具有刮片25的结构中,也可利用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来冷却刮刀27。而且,在不具有刮刀27的结构中,也可利用从贯穿孔330流出的气体来冷却刮片25。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贯穿孔330为正视大致长方形状的开口,且沿纵深方向排列设有多个(四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若作进一步说明,则只要是将来自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的气体引导至刮刀27等的开口,则形状及个数不受限定。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螺旋钻37旋转而朝向贯穿孔330引导气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若作进一步说明,则只要是在废墨粉收容部310内部旋转的旋转体,则也可为旋转辊或马达等。

而且,所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由刮片25、刮刀27及二次转印辊21等来划分流路r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若作进一步说明,则流路r只要是由刮片25及刮刀27中的至少一者划分的空间,则也可由刮片25及刮刀27这两者来划分空间。

另外,所述说明中的清扫装置22是清扫装置的一例。刮片25及刮刀27是刮拨部的一例。刮片25是第一刮拨构件的一例。刮刀27是第二刮拨构件的一例。废墨粉收容部310是收容部的一例。贯穿孔330是贯穿孔的一例。流路r是空间的一例。清扫用开口部32是开口区域的一例。壳封28是引导部的一例。辊基体211是旋转轴的一例。壳体本体33是第一构件的一例。壳体罩35是第二构件的一例。罩爪350是定位爪的一例。罩封36是密封部的一例。与贯穿孔330相向的部分361是与贯穿孔相向的部分的一例。倾斜面355及螺旋钻37是促进机构的一例。倾斜面355是引导面的一例。螺旋钻37是另一旋转体的一例。旋转轴371是另一旋转轴的一例。二次转印辊21是墨粉保持体及转印体的一例。搬送部50是搬送路径的一例。图像形成装置100是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二次转印装置20是转印装置的一例。

上文对各种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将这些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彼此组合而构成。

而且,本揭示并不受所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揭示的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