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4694发布日期:2020-02-11 14:1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背光单元)和液晶面板,背光模组设置在液晶面板的非显示侧以为显示面板的显示操作提供光源。液晶面板包括偏光片、阵列基板、对置基板以及填充在由这两个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形成电场使液晶分子层中液晶分子偏转,偏转后的液晶分子配合偏光片可形成液晶光阀。由于液晶分子层本身并不发光,因此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来实现显示功能。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对比度、亮度均匀性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其包括数据线层以及顺次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根栅线,所述多根栅线的每根整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多个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顺次直接相连第一折线结构;所述数据线层包括多根数据线,所述多根数据线的每根整体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多根栅线和所述多根数据线彼此交叉以限定多个控光像素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阵列排布多个公共电极,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设置于所述多个控光像素单元至少之一中;以及所述多根栅线的至少一根与至少一个所述公共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对置的两个边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栅线的靠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的一侧重叠。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之间设置有间隔,与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均重叠的栅线与所述间隔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条状电极以及作为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对置的两个边的第一连接子电极和第二连接子电极;所述第一连接子电极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子电极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第二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连接子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子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栅线靠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的一侧部分重叠。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子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子电极的每个与所述多根栅线的对应区域具有相同的延伸趋势,所述多根栅线的对应区域为所述多根栅线的与所述第一连接子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子电极的每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以及所述多个条状电极与所述多根数据线的对应区域具有相同的延伸趋势,所述多根数据线的对应区域为所述多根数据线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重叠的区域。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根数据线的每根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二折线结构;所述多根栅线包括的多个第一折线结构与所述多个控光像素单元一一对应,所述多根数据线包括的多个第二折线结构与所述多个控光像素单元一一对应。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所述多个像素电极的每个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控光像素单元中;以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与所述多根栅线间隔设置。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像素电极为板状电极,所述板状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为连续的平面。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条状电极以及作为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对置的两个边的第一连接子电极和第二连接子电极;所述第一连接子电极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子电极与所述多个条状电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子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子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栅线靠近所述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的一侧部分重叠;以及所述多个像素电极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从对应的公共电极包括的相邻的条状电极之间的间隙露出。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公共电极和所述像素电极的每个包括透明导电氧化物,所述多根栅线的每根包括金属。

例如,在所述阵列基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根栅线的每根的靠近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凹凸结构。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光面板,其包括:对置基板、液晶层以及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相对设置,所述液晶层夹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

例如,在所述控光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对置基板包括黑矩阵层;所述黑矩阵层包括多个黑矩阵单元,所述多个黑矩阵单元的每个整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所述多根栅线在所述黑矩阵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黑矩阵单元之内。

例如,在所述控光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黑矩阵单元的每个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顺次直接相接的多个黑矩阵结构,所述多根栅线包括的多个第一折线结构在所述黑矩阵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黑矩阵结构中。

例如,在所述控光面板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多个黑矩阵单元的每个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栅线的宽度的比值位于1-2.5之间。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背光单元以及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光面板。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控光面板和所述背光单元层叠设置,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控光面板的出光侧,所述背光单元位于所述控光面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示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光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c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控光面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1d示出了图1a所示的控光面板的控光像素单元;

图2a示出了在第一视角下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栅线遮挡情况的示意图;

图2b示出了在第二视角下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栅线遮挡情况的示意图;

图3a是图1c所示的控光面板的另一个平面示意图;

图3b是图1c和图3a所示的控光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c是图3b所示的控光面板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4a是图3a所示的控光面板的第一区域的放大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控光面板的第一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4c是图3a所示的控光面板的第二区域的放大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光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a是图5所示的控光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另一个平面示意图;

图7a是图5所示的控光面板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

图7b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多根栅线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

图8a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公共电极的平面示意图;

图8b是图6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一区域的放大图;

图9a是图6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放大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阵列基板的第二区域的截面示意图;

图10a是图6b所示的阵列基板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0b是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折线结构和第一连接子电极(或第二连接子电极)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12a是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平面示意图;以及

图12b是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普通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具有单个液晶盒的基于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存在暗态漏光问题,这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对比度较低。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可以采用具有双液晶盒的液晶显示装置来提升显示画面的对比度,下面结合图1a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1a示出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500包括顺次设置的背光单元503、控光面板502和显示面板501。图1b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控光面板502和显示面板501的平面示意图。图1c示出了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控光面板502(控光面板502的阵列基板551)的平面示意图。例如,控光面板502被配置为调节背光单元503发射的且入射至显示面板501上的光线的强度。例如,从控光面板502出射的光线为白光,也即,控光面板502不具有色彩调节功能。

如图1b所示,显示面板501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541以及多根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542;多根第一信号线541和多根第二信号线542相交界定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子像素单元,多个显示子像素单元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530;每个显示像素单元530包括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例如分别为红色显示子像素单元、绿色显示子像素单元和蓝色显示子像素单元。例如,第一方向d1垂直于第二方向d2。例如,第一信号线541为显示面板501的栅线,第二信号线542为显示面板501的数据线。

如图1b和图1c所示,控光面板502(控光面板502的阵列基板551)包括分别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根栅线510以及分别沿与第一方向d1相交的第二方向d2的延伸的多根数据线521;多根栅线510和多根数据线521相交界定多个控光像素单元523。例如,控光面板502还包括分别沿与第二方向d2的延伸的多根公共电极线522。例如,控光面板502包括多个阵列布置的控光单元,阵列基板551的多个控光像素单元52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控光单元中。

例如,该控光面板502可以基于数据线521接收的数据信号来调节控光面板的各个控光单元的透射率,因此,控光面板502的控光单元可用于控制入射至对应于该控光单元的显示面板501的显示子像素单元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控光面板502可用于向显示面板501提供调节后的背光。例如,通过在显示装置500中设置控光面板502,可以使得对应于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的亮度较低(例如,亮度为零)的区域的控光单元的透射率较低(例如,透射率等于或接近于零),此种情况下,显示面板501的可能的暗态漏光问题对显示画面的对比度的不利影响较小,由此采用具有双液晶盒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即,具有控光面板的显示装置)可以提升显示画面的对比度。

例如,第一信号线541的宽度大于栅线510的宽度。例如,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彼此相同,例如,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彼此相同。

如图1b和图1c所示,控光面板502的每根栅线510实现为折线走线;每根栅线510包括多个第一走线部分511和多个第二走线部分512,多个第一走线部分511和多个第二走线部分512交替布置,且相邻的第一走线部分511和第二走线部分512彼此相连。如图1b所示,第一走线部分511(或/和第二走线部分512)与第一方向d1的夹角α(锐角)约为50-70度,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摩尔纹问题。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和第二走线部分512均为直线走线部分。

图1d示出了图1a所示的控光面板502的控光像素单元523。如图1d所示,控光像素单元52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为s1,控光像素单元523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为s2。如图1b-图1d所示,控光像素单元52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s1等于显示像素单元53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的两倍,控光像素单元523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s2等于显示像素单元530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的四倍。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注意到,通过使得栅线510实现为折线走线,可以抑制液晶显示装置500的亮度不均匀问题,例如,该亮度不均匀问题为黑白纹不良或横纹不良(例如,侧视角度下的黑白纹不良)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在栅线510(以及遮挡栅线的黑矩阵单元)实现为直线的情况下,如果在贴合控光面板502和显示面板501时出现对位误差,则栅线510(直线)在显示面板501上的正投影将与显示面板501的一行显示像素重叠,该栅线510将遮挡源于背光单元503提供的光线,并使得液晶显示装置500的对应于栅线510的区域的亮度接近于零(也即,对应于黑纹),液晶显示装置500的对应于栅线510以外的区域对应于白纹;此种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500在第二方向d2上存在交替排布的黑纹和白纹,也即,液晶显示装置500可能存在的黑白纹不良问题。在栅线510实现为折线走线的情况下,则可抑制液晶显示装置500的黑白纹不良或横纹不良问题。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还注意到,图1a和图1b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可能存在颜色不均匀问题(彩虹纹)问题。彩虹纹问题是显示装置的不同区域的混色不均匀问题。具体而言,在显示装置的预定显示画面为白色画面的情况下,用户观察到的实际的画面的具有彩色条纹。彩虹纹问题与栅线510(以及遮挡栅线的黑矩阵单元)对应于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单元的区域在不同视角下对背光单元出射的光线的遮挡存在差异相关。下面结合图2a和图2b对彩虹纹问题进行示例性说明。图2a示出了在第一视角(例如,正视视角)下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栅线510遮挡情况的示意图,图2b示出了在第二视角(例如,侧视视角)下图1a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00的栅线510遮挡情况的示意图。为方便解释,此处假设: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彼此相同;第一走线部分511和第二走线部分512均为直线走线部分。如图2a和图2b所示,由于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彼此相同,因此,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的对应于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的部分的长度,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的对应于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的部分的长度,以及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的对应于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的部分的长度彼此相同。如图2a所示,在第一视角下,由于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的对应于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的部分还与第一信号线541重叠,因此,在第一视角下,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与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1的重叠面积以及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与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533均大于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与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的重叠面积,也即,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受到对应于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的走线部分(例如,第一走线部分511)的遮挡最小,入射至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上的光线的强度最强;此种情况下,第一视角下的显示画面偏向于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532的颜色。基于类似的原因,如图2b所示,第二视角下的显示画面偏向于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532(也即,走线部分与第一信号线541重叠区域所在列的显示子像素单元)的颜色。由于用户在一定视角范围内观察液晶显示装置500,因此,用户观察到的实际的画面的具有彩色条纹。需要说明的是,走线部分的对应于显示子像素单元的部分是指走线部分的与该显示子像素单元(例如,该显示子像素单元所在的一列显示子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的边界的两个交点之间的部分。

本公开的发明人在研究中又注意到,为了避免图1c所示的控光面板的栅线510周边可能存在暗态漏光问题,用于遮挡栅线510的黑矩阵单元的宽度增加,这使得包括图1c所示的控光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彩虹纹问题较为严重。下面结合图3a-图3c以及图4a和图4b做示例性说明。

图3a是图1c所示的控光面板502(控光面板502的阵列基板551)的另一个平面示意图。相比于图1c,图3a示出了控光像素单元包括的像素电极。图3b是图1c和图3a所示的控光面板502的截面示意图,图3b示出的截面示意图对应于图3a所示的aa’线。

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控光面板502包括彼此对置的阵列基板551和对置基板552以及夹置于阵列基板551和对置基板552之间的液晶层553,入射至控光面板502的光线可以从阵列基板551入射至控光面板502中,并可以从对置基板552离开控光面板502。如图3b所示,该对置基板552包括黑矩阵单元564和第二衬底基板565。

如图3a和图3b所示,该阵列基板551包括数据线层以及顺次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561、第一电极层、绝缘层(例如,包括第一绝缘层562或第二绝缘层563)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根栅线510,多根栅线510的每根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数据线层包括多根数据线521,多根数据线521的每根整体沿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第二方向d2延伸;多根栅线510和多根数据线521彼此交叉以限定多个控光像素单元523;第二电极层包括阵列排布多个像素电极524,多个像素电极524的每个设置于多个控光像素单元523中。

如图3a和图3b所示,像素电极52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栅线510不重叠,像素电极524与栅线510形成的电场进入位于像素电极524远离栅线510的液晶层553。由于在暗态(也即,被栅线510驱动的控光像素单元523所在的控光单元理论上处于不透光的状态)下,像素电极524与栅线510之间依然存在电压差,因此,像素电极524与栅线510形成的电场使得栅线510附近的液晶分子在暗态下偏离预定的取向,并使得栅线510附近的液晶分子在暗态下允许部分入射至控光面板502的光线穿过液晶层553的对应于栅线510的区域入射至对置基板552。如果对置基板552包括黑矩阵单元564的宽度等于对应的栅线510的宽度,则上述光线穿过液晶层553的对应于栅线510的区域并入射至对置基板552,然后将穿过对置基板552并离开控光面板502,此种情况下,控光面板502的对应于栅线510附近的区域将存在暗态漏光问题。为了避免控光面板502的上述暗态漏光问题,黑矩阵单元564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栅线510的宽度。

图3c是图3b所示的控光面板502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如图3c所示,栅线510与对应的像素电极52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在第四方向da(也即,垂直于栅线510的走线部分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间距l3可以等于6-10微米(例如,8微米),栅线510在第四方向da上对置的侧边与黑矩阵单元56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在第四方向da对置的侧边的间距l1可以等于18-22微米(例如,20微米);黑矩阵单元564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与对应的栅线510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的差值等于2×l1。例如,黑矩阵单元564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等于52微米-60微米(例如,56微米),栅线510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等于12微米-20微米(例如,16微米)。

例如,由于黑矩阵单元564的宽度较大,因此,控光面板502的栅线510(或者黑矩阵单元564)与显示面板501的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重叠面积的差异较大,栅线510(或者黑矩阵单元564)对应于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对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遮挡差异较大,由此,背光单元503发出的、入射至显示面板503的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光线的强度的差异较大,包括该控光面板501502的显示装置的彩虹纹问题较为严重。

图4a是图3a所示的控光面板502的第一区域re1的放大后的平面示意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控光面板502的截面示意图,图4b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对应于图4a所示的带箭头的虚线。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图4b还示出了控光像素单元523包括的公共电极525。

如图4a和图4b所示,该像素电极524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条状电极5243以及作为像素电极524电极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对置的两个边的第一连接子电极5241和第二连接子电极5242,也即,像素电极524可以实现为狭缝电极。需要说明的是,图4a和图4b所示的第一连接子电极5241和第二连接子电极5242分别属于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像素电极524。如图4b所示,公共电极525为板状电极,且公共电极525与对应的栅线510在第四方向da的间距l2可以等于6-10微米(例如,7.5微米)。例如,栅线510与对应的像素电极524(第一连接子电极5241或第二连接子电极5242)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在第四方向da的间距l3大于公共电极525与对应的栅线510在第四方向da的间距l2,由此部分公共电极525从第一连接子电极5241和第二连接子电极5242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之间的间隔露出。

如图4a所示,栅线510位于黑矩阵单元56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在第四方向(垂直于黑矩阵单元564的延伸方向)对置的两个边5641和5642形成的间隙之内,也即,栅线510位于黑矩阵单元56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之内。

图4c是另一种控光面板的局部区域的放大后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c所示,多根公共电极线522不限于实现为平行于第二方向d2的直线,还可以包括折线结构。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控光面板和显示装置。该阵列基板包括数据线层以及顺次设置的衬底基板、第一电极层、绝缘层和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根栅线,多根栅线的每根整体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上顺次直接相连第一折线结构;数据线层包括多根数据线,多根数据线的每根整体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延伸;多根栅线和多根数据线彼此交叉以限定多个控光像素单元;第二电极层包括阵列排布多个公共电极,多个公共电极的每个设置于多个控光像素单元至少之一中;多根栅线的至少一根与至少一个公共电极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通过使得多根栅线的至少一根与至少一个公共电极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阵列基板可以避免栅线和公共电极形成的电场进入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光面板,其包括:对置基板、液晶层以及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夹置于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

例如,通过使得该控光面板的阵列基板的多根栅线的至少一根与至少一个公共电极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控光面板具有在不设置黑矩阵层或者降低黑矩阵层的黑矩阵单元的尺寸的情况下抑制(例如,完全抑制)控光面板的暗态漏光问题的能力以及抑制包括该控光面板的显示装置的彩虹纹问题。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和实施例对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和控光面板进行非限制性的说明,如下面所描述的,在不相互抵触的情况下这些具体示例和实施例中不同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从而得到新的示例和实施例,这些新的示例和实施例也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图5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光面板10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控光面板10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对置的阵列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0,以及夹置在阵列基板100和对置基板200之间的液晶层300。

如图5所示,该阵列基板100包括数据线层(图5中未示出)以及顺次设置(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的第一衬底基板101、第一电极层、绝缘层(例如,绝缘层可以为第一绝缘层102和第二绝缘层103的一个)和第二电极层,相对于第一衬底基板101,第二电极层更靠近液晶层300。

如图5所示,对置基板200包括第二衬底基板210和黑矩阵层220。例如,相对于第二衬底基板210,黑矩阵层220更靠近液晶层300;黑矩阵层220包括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多个黑矩阵单元221。

图6a是图5所示的控光面板10的阵列基板100的平面示意图,如图5和图6a所示,该第一电极层包括多根栅线110,多根栅线110的每根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包括多个在第一方向d1上顺次直接相连第一折线结构111;数据线层(图6a中未标示)包括多根数据线120,多根数据线120的每根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多根栅线110和多根数据线120彼此交叉以限定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例如,第一方向d1、第二方向d2和第三方向d3彼此交叉(例如,彼此垂直)。

例如,控光面板10的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控光单元,阵列基板100多个的控光像素单元13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控光单元。例如,控光单元还包括与控光像素单元130在第三方向d3上叠置的液晶层的部分以及对置基板的部分。例如,该控光面板可以基于其接收的数据信号来调节控光面板的各个控光单元的透射率,因此,控光面板的控光单元可用于控制入射至对应于该控光单元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子像素单元上的光线的强度,由此控光面板可用于向包括该控光面板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提供调节后的背光。

例如,如图5和图6a所示,多根数据线120的每根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顺次直接相连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21。需要说明的是,多根栅线110的每根整体沿第一方向d1延伸仅限定了栅线110的延伸方向,而并不表示栅线110包括的走线处处平行于第一方向d1。例如,栅线110包括第一数目(大于等于2)的线段,部分线段可以与第一方向d1交叉。对应地,多根数据线120的每根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仅限定了数据线120的延伸方向,而并不表示数据线120包括的走线处处平行于第二方向d2。

例如,多根栅线110包括的多个第一折线结构111与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一一对应,多根数据线120包括的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21与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一一对应。例如,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的每个与对应的栅线110部分重叠。例如,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的每个与对应的数据线120部分重叠。

图6b是图6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另一个平面示意图。相比于图6a,图6b示出了控光像素单元130包括的公共电极131,图5示出的截面示意图对应于图6b所示的aa’线。如图5、图6a和图6b所示,该第二电极层包括阵列排布多个公共电极131,多个公共电极131的每个设置于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至少之一中。例如,多个公共电极131和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一一对应,多个公共电极131的每个设置于(例如,完全位于)对应的控光像素单元130中。

如图5和图6b所示,多根栅线110的至少一根与至少一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例如,多根栅线110的每根与在第二方向d2与该根栅线110相邻的一行或两行公共电极131中的每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栅线110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例如,根据控光面板以及显示装置对电容的要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对于65英寸的显示装置,栅线110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的总体尺寸可以位于大于0,小于等于g_wl,此处,g_wl为栅线110的宽度。例如,在两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栅线110重叠的情况下,总体尺寸是指两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栅线110重叠尺寸之和。

图7a是图5所示的控光面板10的另一个截面示意图。例如,栅线110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略微重叠即可避免栅线110和与该栅线110重叠的公共电极131形成的电场进入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例如,如图5和图7a所示,上述略微重叠是指:栅线110的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的区域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ov1大于0小于1微米。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方向da是指垂直于栅线110的某一线段的延伸方向的方向。由于栅线110包括的多个线段的延伸方向不完全相同,对应于栅线110的不同线段的第四方向da可以不同。

例如,栅线110的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的区域在第四方向da(也即,垂直于栅线110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ov1可以位于3微米-7微米之间(4微米、5微米或6微米)。例如,通过使得栅线110的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的区域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ov1位于3微米-7微米之间(4微米、5微米或6微米),既可以避免栅线110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之间的潜在对位误差导致的实际产品中栅线110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可能不重叠问题,又可以避免栅线110与对应的公共电极131之间的电容过大导致栅线110和公共电极131所需的充电时间较长问题。

例如,通过使得多根栅线110的至少一根与至少一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阵列基板100可以避免栅线110和与该栅线110重叠的公共电极131形成的电场进入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例如,进入位于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的液晶层300中)。因此,尽管在暗态(也即,被栅线110驱动的控光像素单元130所在的控光单元理论上处于不透光的状态)下,公共电极131与栅线110之间依然存在电压差,公共电极131与栅线110形成的电场不能使得栅线110附近的液晶分子在暗态下偏离预定的取向,由此包括该阵列基板100的控光面板10具有在不设置黑矩阵层220或者降低黑矩阵层220的黑矩阵单元221的尺寸的情况下抑制控光面板10的暗态漏光问题的能力。

例如,栅线11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铜、铝或者铝合金)形成。例如,如图7a所示,多根栅线110在黑矩阵层22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黑矩阵单元221之内。例如,多个黑矩阵单元221的每个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顺次直接相接的多个第一黑矩阵结构(图中未标示),多根栅线110包括的多个第一折线结构111在黑矩阵层22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一黑矩阵结构中。

例如,多个第一黑矩阵结构的每个的延伸趋势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的延伸趋势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第一黑矩阵结构的每个的延伸趋势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的延伸趋势相同是指:第一黑矩阵结构的每个具有第一数目的黑矩阵子结构,每个第一黑矩阵结构的每个黑矩阵子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1的对应的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例如,通过使得多根栅线110在黑矩阵层22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黑矩阵单元221之内,可以利用黑矩阵单元221抑制栅线110的反光。例如,黑矩阵单元221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可以等于对应的栅线110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又例如,黑矩阵单元221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可以大于对应的栅线110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由此可以在黑矩阵单元221与栅线110之间存在对位误差的情况下,使得多根栅线110在黑矩阵层220上的正投影依然能够分别位于对应的黑矩阵单元221之内,由此可以提升黑矩阵单元221对栅线110反光的抑制效果。

例如,黑矩阵单元221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多个黑矩阵单元221的每个的宽度与对应的栅线110的宽度的比值位于1-2.5(例如,2)之间。例如,如图7a所示,黑矩阵单元221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与对应的栅线110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的差值等于2×l1,栅线110在第四方向da上对置的侧边与对应的黑矩阵单元22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在第四方向da对置的侧边的间距l1可以等于6-10微米(例如,8微米)。例如,黑矩阵单元221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等于28微米-36微米(例如,32微米),栅线110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等于12微米-20微米(例如,16微米)。

例如,相比于图3b和图4b所示的控光面板,图5所示的控光面板10通过降低黑矩阵层220的黑矩阵单元221的尺寸,可以降低控光面板10的黑矩阵单元221与显示面板(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重叠面积的差异,降低黑矩阵单元221的对应于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区域对背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的遮挡差异,由此,降低背光单元(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发出的、入射至显示面板(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光线的强度的差异,进而可以抑制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彩虹纹问题。

例如,黑矩阵层220还包括多个第二黑矩阵单元221,多个第二黑矩阵单元221的每个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多根数据线120在黑矩阵层22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黑矩阵单元221之内。例如,多个第二黑矩阵单元221的每个包括在第二方向d2上顺次直接相接的多个第二黑矩阵结构,多根栅线110包括的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21在黑矩阵层220上的正投影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黑矩阵结构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对置基板200还可以不设置黑矩阵层。图7b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多根栅线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例如,如图7b所示,多根栅线110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为漫反射表面且具有凹凸结构191(也即,凹陷结构和凸起结构)。例如,多根栅线110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上的相邻的两个凸起结构之间的间距ru_l小于1毫米,多根栅线110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上的相邻的两个凹陷结构之间的间距小于1毫米。

例如,相比于图7a所示的控光面板,通过使得多根栅线110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为漫反射表面且具有凹凸结构191,栅线110对入射到多根栅线110的每根的靠近第二电极层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光线的反射率较小,此种情况下,对置基板200可以不设置黑矩阵层,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背光单元(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背光单元)发出的、入射至显示面板(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不同颜色的显示子像素的光线的强度的差异,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抑制包括该控光面板10的显示装置的彩虹纹问题。

例如,黑矩阵单元221的宽度可以大于等于零微米小于等于32微米。

例如,如图5和图6b所示,多个公共电极131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对置的两个边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分别与对应的两根栅线110的靠近多个公共电极131的每个的一侧重叠(例如,部分重叠),由此该阵列基板100可以更好的避免多根栅线110和与多根该栅线110重叠的公共电极131形成的电场进入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例如,进入位于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的液晶层300中)。

例如,如图5和图6b所示,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之间设置有间隔,与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均重叠的栅线110和上述间隔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例如,上述间隔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例如,完全位于)与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均重叠的栅线110之内。

例如,通过使得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之间设置有间隔,可以避免栅线110和对应的公共电极131之间的电容过大,由此可以避免潜在的栅线110和公共电极131所需的充电时间较长问题。在另一些示例中,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之间还可以不设置间隔,也即,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可以直接接触或者栅线110被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完全覆盖,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该控光面板10的抑制暗态漏光的能力。

例如,公共电极131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公共电极131可以为板状电极或者狭缝电极。图8a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公共电极131的一种平面示意图。如图8a所示,公共电极131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条状电极132以及作为多个公共电极131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对置的两个边的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第一连接子电极133与多个条状电极132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子电极134与多个条状电极132第二端连接。

图8b是图6b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区域re1的放大图,图9a是图6b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二区域re2的放大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二区域re2的截面示意图,图9b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对应于图9a所示的带箭头的虚线。图10a是图6b所示的阵列基板100的另一个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描述,图9b还示出了控光像素单元130包括的像素电极135。

如图8b、图9a-图9b和图10a所示,公共电极131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并列布置的多个条状电极132以及作为多个公共电极131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对置的两个边的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第一连接子电极133与多个条状电极132第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子电极134与多个条状电极132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栅线110靠近第一连接子电极133的一侧重叠(例如,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第二连接子电极13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栅线110靠近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一侧重叠(例如,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例如,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栅线110靠近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一侧完全重叠是指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栅线110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图9a和图9b所示的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分别属于在第二方向d2上相邻的两个公共电极131。例如,图9a和图9b所示的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之间具有间隔,与上述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均重叠的栅线110与上述间隔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重叠(例如,部分重叠)。

例如,如图6b、图8a、图8b和图9a所示,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1(多根栅线110的与上述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重叠的第一折线结构111)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多个条状电极132的每个与对应的第二折线结构121(多根数据线120的与多个条状电极132的每个在第一方向d1上重叠的第二折线结构121)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形状。

例如,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与多根栅线110的对应区域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相同的延伸趋势,多根栅线110的对应区域为多根栅线110的与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重叠的区域(也即,多根栅线110的与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在第二方向d2上重叠的第一折线结构111);多个条状电极132与多根数据线120的对应区域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相同的延伸趋势,多根数据线120的对应区域为多根数据线120的在第一方向d1上与多个条状电极132重叠的区域(也即,多根数据线120的与多个条状电极132的每个在第一方向d1上重叠的第二折线结构1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与多根栅线110的对应区域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相同的延伸趋势是指: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具有第一数目的电极段,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的每个电极段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1的对应的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多个条状电极132与多根数据线120的对应区域在第二方向d2上具有相同的延伸趋势是指:多个条状电极132具有第二数目的电极段(第二折线结构121包括第二数据的线段),每个条状电极132的每个电极段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二折线结构121的对应的线段的延伸方向相同。

例如,如图6b、图8a、图8b、图9a和图10a所示,多个第一折线结构11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走线部分(也即,线段)122和第二走线部分113,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二走线部分113的每个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一电极部分1131和第二电极部分1132,第一电极部分(电极段)1131和第二电极部分1132的每个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例如,第一走线部分11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走线部分113的延伸方向分别等于第一电极部分1131的延伸方向和第二电极部分1132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一电极部分1131和第二电极部分1132分别与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二走线部分113在第二方向d2上重叠。

例如,如图6b、图8a、图8b、图9a和图10a所示,多个第二折线结构12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三走线部分122和第四走线部分123,第三走线部分122和第四走线部分123的每个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多个条状电极132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三电极部分1321和第四电极部分1322,第三电极部分1321和第四电极部分1322的每个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例如,第三走线部分122的延伸方向和第四走线部分123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三电极部分1321的延伸方向和第四电极部分1322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第三电极部分1321和第四电极部分1322分别与第三走线部分122和第四走线部分123在第一方向d1上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折线结构111和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不限于图6b和图8a所示的结构,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100的第一折线结构111和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还可以采用图10b示出的结构。

图10b是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第一折线结构111和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0b所示,第一折线结构111还包括第五走线部分114、第六走线部分115和第七走线部分116,第一连接子电极133和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每个构还包括第五电极部分1133、第六电极部分1134和第七电极部分1135。

例如,第五走线部分114的延伸方向、第六走线部分115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七走线部分116的延伸方向分别等于第五电极部分1133的延伸方向、第六电极部分1134的延伸方向和第七电极部分1135的延伸方向。例如,第五走线部分114、第六走线部分115、第七走线部分116、第五电极部分1133、第六电极部分1134和第七电极部分1135的每个均与第一方向d1平行。

例如,如图10b所示,第五走线部分114、第一走线部分112、第六走线部分115、第二走线部分113和第七走线部分116在第一方向d1上顺次相连;第五电极部分1133、第一电极部分1131、第六电极部分1134、第二电极部分1132和第七电极部分1135在第一方向d1上顺次相连。例如,每个第一折线结构111的第七走线部分116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折线结构111的第五走线部分114直接相连,每个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第七电极部分1135与位于其右侧的第一连接子电极133(或第二连接子电极134)的第五电极部分1133直接相连。

例如,多根数据线120的每根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1的第五走线部分114和第七走线部分116的至少一个重叠。

例如,如图9a所示,栅线110位于黑矩阵单元22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在第四方向da(垂直于黑矩阵单元221的延伸方向)对置的两个边2211和2212形成的间隙之内,也即,栅线110位于黑矩阵单元221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之内。

例如,如图9b所示,第一电极层还包括多个像素电极135;多个像素电极135的每个设置于(例如,完全位于)对应的控光像素单元130中。例如,多个像素电极135和多个控光像素单元130一一对应。例如,多个像素电极135彼此间隔设置,多个像素电极135彼此之间不电连接;如图9b所示,多个像素电极135与多根栅线110间隔设置。例如,每根栅线110与对应的像素电极135之间的间距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l2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每根栅线110与对应的像素电极135之间的间距在第四方向da上的宽度l2可以等于6-10微米(例如,7.5微米)。

例如,如图9b所示,多个像素电极135的每个为板状电极,板状电极在第二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为连续的平面。例如,如图9b所示,多个条状电极132之间具有狭缝,像素电极135在第二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从上述狭缝露出,从而使得像素电极135和公共电极131形成的电场可以进入第二电极层的远离第一电极层的一侧(进入液晶层300中),并根据需要驱动液晶层300中的液晶分子旋转。

例如,像素电极135和栅线110分别在不同的图案化工艺中形成。例如,像素电极135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透明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例如,通过使得第一电极层同时包括多根栅线110和多个像素电极135,可以降低在垂直于第一衬底基板101的方向上设置的绝缘层的数目,由此可以降低阵列基板100的厚度。

例如,如图10a所示,每个控光像素单元130还包括开关元件151,该开关元件151例如为薄膜晶体管;该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例如,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与栅线110同层且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之一与数据线120同层且电连接,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的另一个与像素电极135电连接(例如,经由过孔电连接)。例如,该像素电极135被配置为接收数据线120提供的数据信号。例如,不同控光像素单元130包括的像素电极135接收的数据信号可以不完全相同,且可以根据显示需求变化。例如,开关元件151的数目等于多个第一折线结构111的数目。

例如,栅线110被配置为接收栅扫描信号。例如,栅线110、数据线120和公共电极线140被配置为与不同的信号源相连。

例如,如图6a、图6b和图10a所示,该阵列基板100还包括多根公共电极线140,多根公共电极线140的每根整体沿第二方向d2延伸,且包括多个在第二方向d2上顺次直接相连第三折线结构141。例如,该公共电极131被配置为接收公共电压信号,例如,该公共电压信号为恒定的电压信号。例如,多个公共电极131被配置为经由多根公共电极线140彼此电连接,以使得多个公共电极131上的多个公共电压信号彼此相同。例如,公共电极线140与数据线120在第一方向d1上交替布置。

例如,如图6a、图6b和图10a所示,多个第三折线结构141的每个包括顺次直接相连的第八走线部分142和第九走线部分143,第八走线部分142和第九走线部分143的每个均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相交。例如,第八走线部分142的延伸方向和第九走线部分143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三电极部分1321的延伸方向和第四电极部分1322的延伸方向相同。例如,第八走线部分142和第九走线部分143分别与第三电极部分1321和第四电极部分1322在第一方向d1上重叠。

例如,多根公共电极线140的每根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1的第一走线部分112和第二走线部分113的交点重叠。又例如,多根公共电极线140的每根在第一电极层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折线结构111的第六走线部分115重叠。

例如,公共电极131可以采用透明导电材料形成。例如,透明导电材料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又例如,公共电极13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形成。例如,第一衬底基板101和第二衬底基板210可以为透明基板。例如,透明基板可以是玻璃基板、石英基板、塑料基板(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板)或者由其它适合的材料制成的基板。例如,第一绝缘层102和第二绝缘层103可以采用无机或有机材料形成。例如,第一绝缘层102和第二绝缘层103可以采用有机树脂、氧化硅(siox)、氧氮化硅(sinxoy)或者氮化硅(sinx)形成。例如,数据线120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例如,铜、铝或者铝合金)形成。例如,数据线层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02和第二绝缘层103之间。

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01。例如。该显示显示装置01可以实现为基于ads(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的显示装置或者基于ips-ads(也即,i-ads,平面内转换-高级超维场转换技术)技术的显示装置。

图11是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01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显示装置01包括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叠置的显示面板30、背光单元20以及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控光面板10。显示面板30位于控光面板10的出光侧,背光单元20位于控光面板10远离显示面板30的一侧。例如,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30、控光面板10和背光单元20在第三方向d3上顺次设置。例如,相比于控光面板10的对置基板201,控光面板10的阵列基板100更靠近背光单元20。

图12a是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01的显示面板30的平面示意图。如图12a所示,显示面板30包括多根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第一信号线305以及多根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第二信号线306;多根第一信号线305和多根第二信号线306相交界定多个阵列排布的显示子像素单元,多个显示子像素单元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显示像素单元304。例如,第一信号线305为显示面板20的栅线,第二信号线306为显示面板30的数据线。例如,多根第一信号线305和多根第二信号线306与不同的信号源相连。

如图12a所示,每个显示像素单元304包括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304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304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3043;第一显示子像素单元3041、第二显示子像素单元3042和第三显示子像素单元3043例如分别为红色显示子像素单元、绿色显示子像素单元和蓝色显示子像素单元。

图12b是图11所示的显示装置01的平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2b所示,每个控光像素单元130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等于每个显示像素单元304在第一方向d1上的尺寸的两倍,每个控光像素单元130在第二方向d2上的尺寸等于或略小于每个显示像素单元304在第二方向d1上的尺寸的四倍。

例如,显示装置01还包括设置于显示面板30与控光面板10之间的各向同性扩散膜(isotropicdiffusionfilm,图中未示出)。各向同性扩散膜可以使由控光面板10出射的光在较小的角度范围内扩散,从而使数据线的图案变得模糊从而进一步消除摩尔纹,同时,不会对控光面板10出射的光的方向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该显示装置0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该显示装置01的其它组成部分(例如,控制装置、图像数据编码/解码装置、行扫描驱动器、列扫描驱动器、时钟电路等)可以采用适用的部件,这些均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应该理解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公开实施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