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8862发布日期:2020-06-26 23:27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透镜模块及车用成像装置,每个车用成像装置包括这样的透镜模块。



背景技术:

包括透镜镜筒和布置在透镜镜筒中的多个透镜的透镜模块被用于各种成像装置,例如摄像装置,特别是车用成像装置。为了避免例如透镜的光轴的未对准,重要的是将透镜以适当的对准保持在透镜镜筒中。已经提出了各种技术来将多个透镜以适当的对准保持在透镜镜筒中。

例如,已知有使用夹具的技术。具体地,该技术经由穿过透镜镜筒形成的各个通孔将夹具插入到安装有透镜的透镜镜筒中,并且使用夹具使透镜的光轴彼此对准。

另外,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244393号(被称为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上述技术之一。

在公开的专利文献中披露的技术经由穿过透镜镜筒形成的各个通孔将粘合剂注入到安装有透镜的透镜镜筒中,从而将透镜结合到透镜镜筒。



技术实现要素:

经由各个通孔将粘合剂注入到透镜镜筒中以将透镜固定到透镜镜筒,可能使得粘合剂的一部分延伸到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有效孔径区域。这可能导致一个或更多个透镜的性能降低。

另外,用密封材料或密封剂密封每个通孔可能导致密封材料的一部分粘附到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如果将这种通孔各自用密封材料密封的透镜模块安装在车辆中,则粘附于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的密封材料的一部分可能由于例如密封材料与各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而导致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产生裂纹。

鉴于上述情况,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寻求提供一种透镜模块和成像装置,每个透镜模块和成像装置能够防止每个透镜的性能劣化,同时使得透镜的对准更加容易。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透镜模块。该透镜模块包括:具有围绕其光轴的侧壁的透镜镜筒;布置在透镜镜筒中的至少一个透镜;以及穿过侧壁形成的用于能够从外部进入透镜镜筒的至少一个贯通孔。透镜模块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被配置成封闭至少一个贯通孔。透镜镜筒的侧壁包括围绕至少一个贯通孔的第一壁部分和不同于第一壁部分的第二壁部分。第一壁部分具有第一内圆周表面和限定在第一内圆周表面与至少一个透镜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壁部具有第二内圆周表面和限定在第二内圆周表面与至少一个透镜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

这种配置限制封闭至少一个贯通孔的密封构件的一部分进入透镜镜筒的内部以及到达至少一个透镜的外圆周表面。密封构件的一部分的这种进入可以基于例如毛细管作用。因此,这防止了至少一个透镜中的裂纹和/或至少一个透镜的涂层材料中的裂纹(如果至少一个透镜涂覆有涂层材料的话)。

附图说明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公开内容的其他方面将变得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的横向截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将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临时固定在透镜镜筒中之前的透镜模块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4是透镜模块的立体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被临时固定在透镜镜筒中的情况;

图5是在使用定位夹具调节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状态下透镜模块的轴向截面图;

图6是在使用定位夹具调节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的状态下透镜模块的横向截面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被最终固定在透镜镜筒中之后的透镜模块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8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修改的透镜模块的横向截面图;

图8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修改的透镜模块的横向截面图;

图9a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再一修改的透镜模块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图9b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又一步修改的透镜模块的轴向截面图;以及

图10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用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和图10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用成像装置100。

参照图10,安装在车辆中的车用成像装置100包括透镜模块10、成像单元101、安装构件102和透镜支承件103。注意,车用成像装置100具有预定的视野。在图10中,左方对应于车辆的前方,右方对应于车辆的后方。

安装构件102例如具有矩形板状形状,该矩形板状形状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并且安装构件102被安装到车辆的车体上,使得车用成像装置100被布置成靠近前风挡的内表面的上部的中心,并且安装构件102的第一主表面指向车辆的前方。

成像单元101包括例如具有大体上为管状形状的壳体101a(即,中空圆柱形状),具有大体上为圆形的底壁101b和大体上为管状的侧壁101c。壳体101a在其底壁101b的外表面处被安装在安装构件102的第一主表面上。

成像单元101包括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例如已知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彩色图像传感器安装在底壁101b的内表面上,并且包括多个光接收元件,所述多个光接收元件分别对应于在与车辆的相应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相对应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二者上二维地布置的多个像素。二维布置的像素构成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的光接收表面。

透镜支承件103具有大体上相同的圆柱形状。透镜支承件103被配置成支撑透镜模块10,从而将透镜模块10定位在预定位置,使得透镜模块10与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对准,并且透镜模块10的内腔与壳体101a的内部空间相通。这使得可以将通过透镜模块10入射在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的光接收表面上的光聚焦为图像。

透镜模块10包括透镜单元10a和用于保持透镜单元10a的透镜镜筒30。透镜镜筒30具有大体上为中空的圆柱形或管状轮廓,并且具有相对的圆形第一端30a1和圆形第二端30a2,圆形第一端30a1和圆形第二端30a2中的每个端具有圆形开口。第一端30a1和第二端30a2中的每个端具有与透镜镜筒30的中心轴(即,光轴)对准的中心。圆形第一端30a1被布置成与车辆的后端相比更靠近车辆的前端,并且圆形第二端30a2被布置成与车辆的前端相比更靠近车辆的后端。

车用成像装置100的透镜模块10具有经由圆形第一端30a1指向车辆前方的视野。

车用成像装置100被配置成使得透镜模块10将从例如车辆的前方入射到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的光接收表面上的光聚焦为包括要捕获的一个或更多个目标对象的图像。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接收聚焦在其光接收表面上的光作为图像,使得每个二维布置的光敏元件(像素)接收相应的光分量。

然后,彩色图像传感器101d使用每个光接收元件将相应的接收光分量的每个红、绿和蓝(rgb)的强度或亮度级转换成与相应的接收光分量的亮度级成比例的模拟像素值或模拟像素信号;所有像素(即,光接收元件)的模拟像素值构成模拟帧图像。

成像单元101或未示出的ecu被配置成基于预定的位宽(即,位数)将模拟帧图像的模拟像素信号(模拟像素值)转换为数字像素信号(数字像素值),从而获得包括二维排列的像素的数字帧图像,每个二维排列的像素具有相应的数字像素值。成像单元101被配置成例如周期性地获得数字帧图像,并且ecu可以使用数字帧图像来获得例如指示车辆正在行驶的道路的车道标记的车道标记信息和/或指示车辆周围的信息的环境信息。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透镜模块10的纵向截面图。

具体地,透镜单元10a包括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其中的每个玻璃透镜由例如玻璃制成,并且具有例如大体上为圆板状形状。

透镜21至透镜24中的每个透镜具有光轴。透镜21至透镜24中的每个透镜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并且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中的每个主表面包括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光学效果的球面或非球面光学孔径区域,以及被定位成围绕光学孔径区域的非光学外围。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中的每个主表面可以不包括非光学外围,使得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中的每个主表面可以仅包括光学孔径区域。

透镜镜筒30包括大体上为中空的圆柱形或管状,其中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按从透镜镜筒30的前面到后面的顺序适当对准地布置。也就是说,安装在透镜镜筒30中的相应的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的光轴彼此对准。

透镜镜筒30例如由相对硬的树脂材料制成。透镜镜筒30在其前端30a1形成闩锁壁31;闩锁壁31从透镜镜筒30的第一端30a1的内表面朝向透镜镜筒30的光轴向内突出,透镜镜筒30可由诸如金属的其他硬材料制成。

第一透镜21被设计成例如双凸透镜,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包括各自的有效孔径区域。第一透镜21被设置成使得第一主表面与透镜镜筒30的光轴对准地抵靠在透镜镜筒30的闩锁壁31的内边缘上。

第二透镜22被设计成例如双凹透镜,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包括各自的有效孔径区域;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朝第一透镜21的第二主表面。第二透镜22在第一透镜21的后面被设置成与第一透镜21同轴,其中在第一透镜21的中心和第二透镜22的中心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第三透镜23被设计为例如平凸透镜,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该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包括各自的有效孔径区域;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被成形为面朝第二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平面形状,并且第二主表面,即,后主表面,朝向车辆的后方凸出。第三透镜23在第二透镜22的后面被设置成与第二透镜22同轴,其中在第二透镜22的中心和第三透镜23的中心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第四透镜24被设计为例如双凸透镜,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即,前主表面,面朝第三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第四透镜24在第三透镜23的后面被设置成与第三透镜23同轴,其中在第三透镜23的中心和第四透镜24的中心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隔。

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中的每个透镜具有外径,即,外径向直径,其小于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中的每个透镜的外径。透镜镜筒30中的透镜的数量和/或透镜镜筒30中的透镜的类型的组合可以根据透镜模块10的期望光学效果而自由地改变。例如,树脂透镜可以用作相应的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或者玻璃透镜和树脂透镜可以用作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

透镜模块10还包括第一间隔件11、第二间隔件12和第三间隔件13。第一间隔件11至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间隔件具有大体上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并且例如由相对硬的树脂材料构成。第一间隔件11、第二间隔件12和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间隔件具有相对的环形前表面和后表面。

第一间隔件11在透镜镜筒30中被设置成介于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之间。例如,第一间隔件11被布置成使得:

1.第一间隔件11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一透镜21的第二主表面上;

2.第一间隔件11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二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上。

这使得第一透镜21的中心和第二透镜22的中心能够彼此分离。

第二间隔件12在透镜镜筒30中被设置成介于第二透镜22和第三透镜23之间。例如,第二间隔件12被布置成使得:

1.第二间隔件12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二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圆周上;

2.第二间隔件12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三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上。

这使得第二透镜22的中心和第三透镜23的中心能够彼此分离。

第三间隔件13在透镜镜筒30中被配置成介于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之间。例如,第三间隔件13布置为使得:

1.第三间隔件13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三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上;

2.第三间隔件13的后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环形第四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上。

这使得第三透镜23的中心和第四透镜24的中心能够彼此分离。

第一间隔件11具有预定的形状和预定的尺寸,其使得第一间隔件11不能覆盖第一透镜21的第二主表面的有效孔径区域,并且使得第一间隔件11不能覆盖第二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的有效孔径区域。

类似地,第二间隔件12具有预定的形状和预定的尺寸,其使得第二间隔件12不能覆盖第二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的有效孔径区域,并且使得第二间隔件12不能覆盖第三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的有效孔径区域。

第三间隔件13具有预定的形状和预定的尺寸,其使得第三间隔件13不能覆盖第三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的有效孔径区域,并且使得第三间隔件13不能覆盖第四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的有效孔径区域。

注意,第一间隔件11具有比第二间隔件12和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间隔件的外径更小的外径,即,外径向直径。第一间隔件11的外径略大于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中的每个透镜的外径。第二间隔件12和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间隔件都具有外径,并且第二间隔件12和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间隔件的外径都略大于第三透镜23和第四透镜24中的每个透镜的外径。

透镜镜筒30从第一端30a1至第二端30a2具有大体上为恒定的外径。

具体地,透镜镜筒30包括第一镜筒部分32a1和位于比第一镜筒部分32a1更靠近车辆后端的第二镜筒部分32a2。

第一镜筒部分32a1包括管状侧壁ts1,其中形成有大体上为圆柱形的内腔,在该内腔中安装有第一透镜21、第一间隔件11和第二透镜22,上述管状侧壁ts1具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管状侧壁ts1围绕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光轴。第一镜筒部分32a1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前端和后端中的每个端具有开口。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前端对应于透镜镜筒30的圆形第一端30a1。

第二镜筒部分32a2包括管状侧壁ts2,其中形成有大体上为圆柱形的内腔,在该内腔中安装有第三透镜23、第二间隔件12、第三透镜23、第三间隔件13和第四透镜24,上述管状侧壁ts2具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管状侧壁ts2围绕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光轴。

第二镜筒部分32a2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并且从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第二端连续地布置以朝向车辆的后端延伸从而彼此对准。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后端对应于透镜镜筒30的圆形第二端30a2。

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和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构成透镜镜筒30的整个侧壁ts。

第一镜筒部分32a1用作直径减小部分,以具有比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平均内径更小的平均内径。换句话说,第二镜筒部分32a2用作直径扩展部分,以具有比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平均内径更大的平均内径。

如上所述,由于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和第一间隔件11中的每个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三透镜23、第四透镜24、第二间隔件12和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的外径尺寸,因此用于在其中容纳这些部件21、22和11的第一镜筒部分32a1具有较小的径向尺寸。这使得可以以较小的晃动来包含这些部件21、22和11。

透镜模块10包括沿着透镜镜筒30的轴向方向螺旋地形成在透镜镜筒30的第二端30a2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内螺纹构件,即,阴螺纹构件33。阴螺纹构件33被定位成比第四透镜24更靠近车辆的后端。

透镜模块10还包括按压构件14,其具有大体上为中空的圆柱形状并且由例如与第一透镜镜筒11的树脂材料相同的树脂材料制成。

按压构件14具有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并且包括沿其轴向方向螺旋地形成在其外圆周表面上的外螺纹构件,即,阳螺纹构件14a。

按压构件14具有预定的形状和尺寸,其在其径向方向上被设计成与第二端部30a2的开口的形状和尺寸一致。

即,在按压构件14安装在透镜镜筒30的第二端30a2中且外螺纹构件14a与内螺纹构件33完全啮合时,按压构件14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四透镜24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缘,同时防止按压构件14覆盖第四透镜24的第二主表面的光学有效部分。

参照图1和图2,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具有穿过其径向形成的第一组贯通孔,即,通孔35;上述第一组贯通孔35被布置成面朝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类似地,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具有穿过其径向形成的第二组贯通孔35;上述第二组贯通孔被布置成面朝第二透镜22的外圆周表面。

另外,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具有穿过其径向形成的第三组贯通孔35;上述第三组贯通孔35被布置为面朝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

接下来,下面参照图2描述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预定部分的结构的示例,其包括第三组贯通孔35。

图2是沿线ii-ii截取的横向截面图,其穿过图1中的第三组贯通孔35。注意,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包括第一组贯通孔的预定部分的结构和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包括第二组贯通孔的预定部分的结构中的每一个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包括第三组贯通孔35的预定部分的结构大体上相同。因此,省略了对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预定部分的说明和对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预定部分的说明。另外,省略了对第一镜筒部分32a1和第二镜筒部分32a2中的每一个的预定部分的图示。

注意,图2中所示的线i-i表示图1中所示的透镜模块10的纵向截面的位置。

如上所述,穿过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形成的第三组贯通孔35中的每个贯通孔被定位成面朝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例如,第一组至第三组中的每一组的贯通孔35的数量设定为三个,并且第一组至第三组中的每一组的三个贯通孔35彼此之间具有规则的间隔。

第一组的三个贯通孔35在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上分别与第二组的相应的三个贯通孔35对准。类似地,第二组的三个贯通孔35在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上分别与第三组的相应的三个贯通孔35对准。

每个贯通孔35具有预定的尺寸,例如预定的直径,其被设计成允许后面描述的任何定位夹具j的工作端(见图5)插入穿过其中。

注意,在透镜镜筒30的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一组至第三组中的每一组的贯通孔35的数量优选地设定为三个或更多个。在透镜镜筒30的圆周方向形成的第一组至第三组中的每一组的贯通孔35彼此之间可以具有不规则的间隔。

没有贯通孔穿过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形成以围绕第四透镜24的外圆周表面,因为第四透镜24的定位可以通过透镜镜筒30的第二端30a2的开口进行,但是贯通孔可以穿过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形成以围绕第四透镜24的外圆周表面。

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包括:多个第一壁部分36,每个第一壁部分被定位成围绕相应的贯通孔35中的一个;以及不同于第一壁部分36的多个第二壁部分37。每个第二壁部分37被定位成介于相应的一对相邻的第一壁部分36之间。第一壁部分36中的每个部分具有内圆周表面36a,第二壁部分37中的每个部分具有内圆周表面37a。

第一壁部分36中的每一个的内圆周表面36a沿着预定的轴向截面相对于透镜镜筒30的中心o具有预定的第一曲率半径,并且第二壁部分37中的每一个的内圆周表面37a沿着相同的轴向截面相对于透镜镜筒30的中心o具有预定的第二曲率半径。内圆周表面36a的第一半径设定为大于内圆周表面37a的第二半径。

即,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与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即,第一最小距离)l1设定为大于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与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的第二距离(即,第二最小距离)l2。即,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作为n半径扩展表面。

注意,第一距离l1被定义为连接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的透镜点与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的镜筒点之间的线的距离;镜筒点径向地面朝透镜点。

第二距离l2定义为连接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的透镜点与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的镜筒点之间的线的距离;镜筒点径向地面朝透镜点。

对于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中的每个透镜,可以满足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的这个特征。

用于第三透镜23的管状侧壁ts2的每个第二壁部分37用于在定位第三透镜23时限制第三透镜23进入每个贯通孔35。对于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中的每个透镜,可以满足第二壁部分37的这个特征。

用于第三透镜23的管状侧壁ts2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被配置成具有曲率半径大于内圆周表面37a的曲率半径的半径扩展表面36a。

这种配置使得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l1能够不同于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的第二距离l2,而不使第三透镜23变形。对于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中的每个透镜,可以满足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这个特征。

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径设定为等于或大于间隔件11至13中的每个间隔件的外径。这使得第二壁部分37能够无晃动地保持各间隔件11至13。

另外,第三透镜23在第二镜筒部分32a2中被设置成在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提供预定的空间;该空间使得第三透镜23能够径向地移动以进行第三透镜23的光轴调节,即,偏心调节。第四透镜24可以满足此特征。

类似地,第一透镜21在第一镜筒部分32a1中被设置成在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提供预定的空间;该空间使得第一透镜21能够径向地移动以进行第一透镜21的光轴调节。第二透镜22可以满足此特征。

第一壁部分36中的每一个的内圆周表面36a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预定的第一圆周长度,并且第二壁部分37中的每一个的内圆周表面37a在其圆周方向上具有预定的第二圆周长度。第一圆周长度被设定为大于第二圆周长度。这使得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的空间能够足够长。即使密封构件40通过贯通孔35泄漏到透镜镜筒30的内腔中,这也将减少后面描述的密封构件40对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中的至少一个的粘附。

第一透镜21和第二透镜22中的每一个的外径小于第三透镜23的外径。因此,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径向厚度设定为大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径向厚度(见图1),使得设置在第一镜筒部分32a1中的第一间隔件11的外径设定为小于设置在第二镜筒部分32a2中的第二间隔件12及第三间隔件13的外径。

相比之下,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表面在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上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的内表面齐平。即,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等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这使得穿过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形成的贯通孔35的径向深度等于穿过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形成的贯通孔35的径向厚度。

第一透镜21或第二透镜22的外圆周表面与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l1。

参照图4,透镜镜筒30的整个侧壁ts具有外表面30s,并且透镜镜筒30的整个侧壁ts包括各自形成在外表面30s中的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在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上从面朝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的开始部分延伸到面朝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的结束部分。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具有平坦的底部38a。通过每个凹槽38的平坦的底部38a,形成了第一组贯通孔至第三组贯通孔中的相应的一组贯通孔的、与相应的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相对应的贯通孔35。

即,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沿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延伸,以接合第一组贯通孔至第三组贯通孔中的对应一组的贯通孔35。

透镜镜筒30包括至少密封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的密封构件40。例如,液体形式的密封构件40被施加至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使得所施加的液态的密封构件40变得固化,导致密封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对应一个的固态的密封构件40。

特别地,作为粘性和黑色的液态粘性密封剂的密封构件40,被施加至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这使得可以防止外部光进入透镜镜筒30的内部。

当液态的粘性密封构件40被施加至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时,液态的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可以进入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对应一个中的贯通孔35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向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施加的液态的粘性密封构件40的量被确定为使得密封构件40可靠地封闭,即密封,相应的贯通孔35,同时防止延伸超过相应的贯通孔35的总长度。更优选地,向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施加的液态的粘性密封构件40的量被确定为使得密封构件40配装在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相应一个凹槽内。当密封构件40配装在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内时,可以防止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从外表面30s突出。与施加至凹槽38中的对应一个凹槽的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从外表面30s突出的情况相比,配装在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内的密封构件40难以剥离。

接下来,下面描述组装透镜模块10的过程的示例。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将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临时固定在透镜镜筒30中之前的透镜模块10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首先,将第一透镜21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一透镜21的第一主表面抵靠在透镜镜筒30的闩锁壁31的内边缘上。这使得第一透镜21能够被临时定位而不沿车辆的前方移动。

接下来,将第一间隔件11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一间隔件11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一透镜21的第二主表面上。随后,将第二透镜22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二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缘抵靠在第一间隔件11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上。这使得第二透镜22能够被临时定位。

在插入第二透镜22之后,将第二间隔件12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二间隔件12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二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上。随后,将第三透镜23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三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缘抵靠在第二间隔件12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上。这使得第三透镜23能够被临时定位。

接下来,将第三间隔件13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三间隔件13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圆周抵靠在第三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上。随后,将第四透镜24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使得第四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缘抵靠在第三间隔件13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上。这使得第四透镜24能够被临时定位。

在将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并且将透镜21至24临时定位在透镜镜筒30中之后,将在其外圆周表面处形成有外螺纹构件14a的按压构件14插入到透镜镜筒30中,同时外螺纹构件14a的前端与形成在透镜镜筒30的第二端30a2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内螺纹构件33的后端接合。

然后,将按压构件14朝向车辆的前方(见图3中的箭头)拧入透镜镜筒30中,使得按压构件14在扭转的同时朝向第四透镜24移动。当按压构件14的外螺纹构件14a与透镜镜筒30的内螺纹构件33松动啮合时,按压构件14抵靠在第四透镜24的第二主表面的外周缘上。这使得按压构件14能够利用弱作用力暂时固定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该弱作用力使得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中的每个透镜能够在透镜镜筒30中径向地移动。

图4是透镜模块10的立体图,其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被临时固定在透镜镜筒30中的情况。当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被临时固定在透镜镜筒30中时,相应的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从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中的贯通孔35部分地暴露。

图5是在使用定位夹具j调节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的状态下透镜模块10的轴向截面图。另外,图6是在使用定位夹具j调节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的状态下透镜模块10的横向截面图。

在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被临时固定在透镜镜筒30中时,使用通过第一组至第三组中的每一组的相应的贯通孔35插入的相应的夹具来调节相应的透镜21至透镜23的位置,使得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的光轴大体上彼此相同,即,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大体上彼此同轴。

具体地,通过第一组的相应的贯通孔35插入的夹具j径向地按压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从而调节第一透镜21的光轴的径向位置。类似地,通过第二组的相应的贯通孔35插入的夹具j径向地按压第二透镜22的外圆周表面,从而调节第二透镜22的光轴的径向位置。

另外,通过第三组的相应的贯通孔35插入的夹具j径向地按压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从而调节第三透镜23的光轴的径向位置。

特别地,在圆周方向上为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中的每个透镜提供三个贯通孔35,使得可以将相应的透镜的光轴径向地移位到期望的位置。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在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被最终固定在透镜镜筒30中之后的透镜模块10的分解轴向截面图。

在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的光轴对准之后,按压构件14进一步朝向车辆的前方(见图7中的箭头)拧入透镜镜筒30中,使得按压构件14朝向车辆的前方按压第四透镜24。被按压构件14按压的第四透镜24按压第三间隔件13,使得第三间隔件13朝向车辆的前方按压第三透镜23。

被第三间隔件13按压的第三透镜23也按压第二间隔件12,使得第二间隔件12朝向车辆的前方按压第二透镜22。

被第二间隔件12按压的第二透镜22也按压第一间隔件11,使得第一间隔件11朝向车辆的前方按压第一透镜21。

此时,抵靠在闩锁壁31上的第一透镜21的第一主表面基于第一透镜21与闩锁壁31之间的摩擦力b而通过闩锁壁31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因此,第一透镜21、第一间隔件11、第二透镜22、第二间隔件12、第三透镜23、第三间隔件13、第四透镜24和按压构件14由于每对相邻的部件21、11、22、12、23、13和14之间的摩擦力而被固定地定位(即,固定地放置)在透镜镜筒30中。

即,通过按压构件14按压部件21、11、22、12、23和13,在前玻璃透镜21固定到闩锁壁31时,使得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和第一间隔件11至第三间隔件13中的每个能够位于透镜模块10的光轴方向上的相应的位置处。

另外,第一透镜21至第四透镜24和第一间隔件11至第三间隔件13在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上被按压构件14推动到透镜镜筒30的闩锁壁31,同时:

1.第一透镜21抵靠在闩锁壁31的内周缘上;

2.第一间隔件11抵靠在第一透镜21的第二主表面上;

3.第二透镜22抵靠在第一间隔件11的环状后表面的内周缘上;

4.第二间隔件12抵靠在第二透镜22的第二主表面上;

5.第三透镜23抵靠在第二间隔件12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上;

6.第三间隔件13抵靠在第三透镜23的第二主表面上;

7.第四透镜24抵靠在第三间隔件13的环形后表面的内周缘上;

8.按压构件14的环状前表面的内周缘抵靠在第四透镜24的第二主表面上。

这种配置使得第一玻璃透镜21至第四玻璃透镜24能够径向地定位在透镜镜筒30中,同时透镜21至24被调节为彼此对准。

此后,如图1和图2所示,将具有粘性的液体的密封构件40施加至形成在透镜镜筒30的外表面30s上的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此时,确定向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施加具有粘性的液态的密封构件40的量,使得密封构件40可靠地封闭(即,密封)相应的贯通孔35,同时防止延伸超过相应的贯通孔35的总长度而进入透镜镜筒30的内部。

在施加具有粘性的液态的密封构件40之后,用紫外(uv)光照射每个密封构件40使得每个密封构件40能够被暂时硬化。此后,每个密封构件40经受加热,使得每个密封构件40完全硬化,从而制造出透镜模块10。

在将密封构件40施加至每个凹槽38时,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径向厚度不同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径向厚度。然而,围绕相应的通孔35的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等于围绕相应的通孔35的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换句话说,每个通孔35的径向长度被设定为大体上等于其他通孔35中的每个通孔的径向长度。

因此,这种配置使得能够管理每个凹槽38中的密封构件40的量,从而防止密封构件40延伸至透镜镜筒30的内表面。

特别地,每个凹槽38包括平坦的底部38a。通过每个凹槽38的平坦的底部38a,形成与相应的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对应的贯通孔35。将密封构件40施加至每个凹槽38使得密封构件40能够共同地封闭相应的凹槽38中的贯通孔35。这使得可以使用密封构件40容易地封闭贯通孔35。

假设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通过贯通孔35进入以延伸至透镜镜筒30的内表面中。

在该假设中,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l1被设定为足够长以限制延伸的密封构件40粘附到透镜21至透镜24上。因此,这防止了过量的密封构件40粘附到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中的至少一个透镜上。

上述配置的透镜模块10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具有穿过上述侧壁径向形成的第一组贯通孔35;第一组的贯通孔35被布置成面朝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并且用于第一透镜21的光轴对准。类似地,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具有穿过上述侧壁径向形成的第二组贯通孔35;第二组的贯通孔被布置成面朝第二透镜22的外圆周表面,并且用于第二透镜22的光轴对准。另外,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具有穿过上述侧壁径向形成的第三组贯通孔35;第三组的贯通孔35被布置为面朝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并且用于第三透镜23的光轴对准。

特别地,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围绕相应的贯通孔35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被设定为大于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的第二距离l2。

这种配置限制了密封或封闭每个贯通孔35的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进入透镜镜筒30的内部,从而到达透镜21至透镜24中的每一个的外圆周表面;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的这种进入可以基于例如毛细作用。因此,这防止了透镜21至24中的每个透镜中的裂纹和/或(如果透镜21至24中的相应的一个透镜涂覆有涂层材料)透镜21至24中的每个透镜的涂层材料中的裂纹。

例如,用于第一透镜21的管状侧壁ts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被配置成具有曲率半径大于内圆周表面37a的曲率半径的半径扩展表面36a。

这种配置使得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l1能够不同于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和每个第二壁部分37的内圆周表面37a之间的第二距离l2,而不会使第一透镜21变形。

围绕相应的通孔35的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等于围绕相应的通孔35的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换句话说,每个通孔35的径向长度被设定为大体上等于其他通孔35的径向长度。

因此,这种配置使得能够管理每个凹槽38中的密封构件40的量,从而防止密封构件40延伸至透镜镜筒30的内表面。

透镜镜筒30的整个侧壁ts具有各自形成在外表面30s中的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第一凹槽至第三凹槽38中的每个凹槽在透镜镜筒30的光轴方向上从面朝第一透镜21的外圆周表面的开始部分延伸到面朝第三透镜23的外圆周表面的结束部分。密封构件40填充在每个凹槽38中。

这种配置防止填充在每个凹槽38中的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从外表面30s突出,与施加至相应的凹槽38的密封构件40的一部分从外表面30s突出的情况相比,导致填充在每个凹槽38内的密封构件40难以剥离。

每个凹槽38具有平坦的底部38a。通过每个凹槽38的平坦的底部38a,形成了第一组贯通孔至第三组贯通孔中的相应的一组贯通孔的、与相应的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对应的贯通孔35。将密封构件40施加至每个凹槽38使得密封构件40能够共同地封闭或密封相应的凹槽38中的贯通孔35。这使得可以使用密封构件40容易地封闭或密封贯通孔35。

填充在相应的凹槽38中的每个密封构件40被着色,使得可以减少光线穿过贯通孔35进入透镜镜筒30。

修改

本公开内容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且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以下修改中的一种可以被应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或者以下修改中的至少两种的组合可以被应用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透镜模块10。

透镜镜筒30具有分别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内圆周表面36a和内圆周表面37a,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具体地,替代分别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内圆周表面36a和内圆周表面37a,可以改变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中的每个透镜的配置。

例如,如图8a所示,第一透镜21a至第三透镜23a中的每个透镜的非光学外边缘的外圆周表面具有分别面朝贯通孔35的三个凹槽cr。

另外,如图8b所示,作为第二修改,第一透镜21a至第三透镜23a中的每个透镜的非光学外边缘的外圆周表面可以为多边形。第一透镜21a至第三透镜23a中的每个透镜的多边形外圆周表面中的每个表面的选定侧与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一距离l1a可以被设置为不同于第一透镜21a至第三透镜23a中的多边形的每个外圆周表面的其他选定侧与每个第一壁部分3的内圆周表面36a之间的第二距离(即,第二距离)l2a。

透镜模块10被配置成使得按压构件14螺纹接合至透镜镜筒30的第二端30a2,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

具体地,如图9a和图9b所示,透镜镜筒30a在其后端30a2处形成闩锁壁31a,闩锁壁31a从透镜镜筒30a的第二端30a2的内表面朝着透镜镜筒30a的光轴向内突出。

在透镜镜筒30a中,第四透镜24抵靠在闩锁壁31a的内周缘上,并且第三间隔件13抵靠在第四透镜24的第一主表面上。第三透镜23抵靠在第三间隔件13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上,并且第二间隔件12抵靠在第三透镜23的第一主表面上。

第二透镜22抵靠在第二间隔件12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上,并且第一间隔件11抵靠在第二透镜22的第一主表面上。第一透镜21抵靠在第一间隔件11的环形前表面的内周缘上。

此后,如图9a所示,按压构件50从其第一主表面朝向透镜镜筒30a的第二部分30a2按压第一透镜21。

当按压构件50从其第一主表面朝向透镜镜筒30a的第二部分30a2按压第一透镜21时,进行第一透镜21至第三透镜23中的每个透镜的光轴调节,即偏心调节。

在光轴调节之后,透镜镜筒30a的环形第一端30a1被向内热锻以将第一透镜21的第一主表面的外周缘向车辆的后方按压。向内锻造的第一端(附有附图标记39)相对于闩锁壁31a固定地保持第一透镜21、第一间隔件11、第二透镜22、第二间隔件12、第三透镜23、第三间隔件13、第四透镜24以及按压构件14(见图9b)。

注意,为了热锻透镜镜筒30,透镜镜筒30优选地由金属材料制成。透镜镜筒30的第二端30a2可以被向内热锻以在车辆的前方方向上按压第四透镜24。即,向内锻造的第二端能够相对于闩锁壁31固定地保持第一透镜21、第一间隔件11、第二透镜22、第二间隔件12、第三透镜23、第三间隔件13、第四透镜24以及按压构件14。

透镜镜筒3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按压构件14螺纹接合至透镜镜筒30的第一端30a1,从而从车辆的前侧相对于闩锁壁31a按压第一透镜21、第一间隔件11、第二透镜22、第二间隔件12、第三透镜23、第三间隔件13、第四透镜24以及按压构件14(见图9b)。

透镜镜筒30可以具有从第一端30a1扩展至第二端30a2的扩展外径,换句话说,从第二端30a2至第一端30a1成锥形的锥形外径。

在该修改中,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可以等于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并且每个凹槽38的径向深度可以被配置成从车辆的前端向其后端扩展。可替代地,第一镜筒部分32a1的管状侧壁ts1的每个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和第二镜筒部分32a2的管状侧壁ts2的相应的第一壁部分36的径向厚度可以被配置成从车辆的前端向车辆的后端扩展,并且每个凹槽38的径向深度从车辆的前端至车辆的后端可以是恒定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个元件的功能可以被分为多个元件的功能,多个元件具有的功能也可以被组合为一个元件的功能。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用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相同功能的已知结构来代替。可以去除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

包括在由权利要求所使用的语言所指定的技术思想中的所有方面构成了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已经描述了本公开内容的说明性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具有修改、省略、组合(例如,跨各种实施方式的各个方面的组合)、调整和/或替换的任何和所有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内容将理解的。权利要求中的限制应基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语言来宽泛地解释,并且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或在本申请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应解释为非排他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