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5443发布日期:2019-08-07 01:1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通常包括侧入式的背光模组,传统的侧入式背光模组中,灯条与背板之间的固定通常采用导热胶黏贴固定的方式。然而采用该种固定方式时,需要提前在灯条上备胶,耗费工时、人力,尤其发现灯条出现异常需返工时,拆解灯条后背板和灯条上均易产生胶带残留物,很难去除,影响再次使用;此外采用该种固定方式时,组装过程易出现灯条偏移的现象,将灯条组高或者组歪,造成背光漏光现象。

因此在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中,改变传统灯条固定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灯条与背板之间采用导热胶固定,组装过程容易出现偏移,造成背光漏光,且组装耗费工时及人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中,包括:

背板,所述背板上开设有定位孔;

灯条,所述灯条上设置有突出的卡接部;其中,所述卡接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背板与所述灯条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卡接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定位卡钩;其中,所述卡接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所述定位卡钩由所述定位孔中伸出,所述背板卡设于所述定位卡钩与所述灯条之间。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卡接部设置所述定位卡钩的所述侧壁平行于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卡钩在所述侧壁上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卡接部包括与所述定位孔的形状匹配的四个侧壁;其中,所述定位卡钩设置于四个所述侧壁中朝向方向为背离所述背板的底面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灯条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光源,其中所述卡接部设置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

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背板设置所述定位孔的端面贴合连接,所述卡接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内固定。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基板为一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基板的制成材料为铝。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沿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所述灯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接部,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部一一对应的所述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板状体。

可选地,所述的背光模组,其中,每一所述板状体均平行于所述灯条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利用灯条上的卡接部插设于背板的定位孔内,不但能够实现背板与灯条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利用定位孔与卡接部之间安装时的定位作用,保证背板与灯条的组装不会出现位置偏移,从而避免背光漏光;采用该结构,组装过程简单、方便,避免现有技术背板与灯条之间采用导热胶固定,需要提前在灯条上备胶,耗费工时和人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灯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为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中,灯条与背板之间采用导热胶固定,组装过程容易出现偏移,造成背光漏光,且组装耗费工时及人力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在背板上开设定位孔,灯条上设置突出的卡接部,利用卡接部插设于定位孔内,不但能够实现背板与灯条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利用定位孔与卡接部之间安装时的定位作用,保证背板与灯条的组装不会出现位置偏移,从而避免背光漏光;采用该结构,组装过程简单、方便,避免现有技术背板与灯条之间采用导热胶固定,需要提前在灯条上备胶,耗费工时和人力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灯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100,其中背板100上开设有定位孔110;

灯条200,灯条200上设置有突出的卡接部210;卡接部210插设于定位孔110内,背板100与灯条20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结构的背光模组,通过灯条200上增加突出的卡接部210,背板100上设置与卡接部210对应的定位孔110,利用定位孔110与卡接部210实现背板100与灯条200之间的连接,并利用定位孔110与卡接部210之间的位置固定,保证背板100与灯条200的组装不会出现位置偏移,从而避免背光漏光。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在背装时,取消了人工贴附导热胶带的过程,因此能够节约工时,减少因人工贴附引起的不良,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图1所示,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

导光板300和设置于导光板300上方的光学膜片400等,其中背板100形成围置空间,用于承载导光板300、灯条200和光学膜片400。灯条200设置于导光板300的一侧,与背板100固定连接,且灯条300上的光源220与导光板300相对,光源220所发出光能够传导至导光板300的内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背板100、导光板300、灯条200和光学膜片400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不详细说明。

可选地,可以利用卡接部210与定位孔110之间的紧配合,实现背板100与灯条200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选地,卡接部210的侧壁212上设置有定位卡钩211;其中,卡接部210插设于定位孔110内,定位卡钩211由定位孔110中伸出,背板100卡设于定位卡钩211与灯条200之间。

具体地,利用卡接部210与定位孔110之间的配合,实现灯条200相对于背板100在X方向的定位;利用卡接部210上设置的定位卡钩211,实现灯条200相对于背板100在Y方向上的定位,通过两个方向上的限位,保证灯条200与背板100之间的稳固连接。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卡接部210设置定位卡钩211的侧壁212平行于灯条200的长度方向,定位卡钩211在侧壁212上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灯条200的长度方向。通过定位卡钩211形成为沿侧壁212长度方向延伸的结构,使卡接部210沿灯条200的长度方向每一位置点均与背板100卡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定位孔110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如图2所示,卡接部210包括与定位孔110的形状匹配的四个侧壁,其中定位卡钩211设置于四个侧壁中朝向方向为背离背板100底面120的侧壁212上,也即定位卡钩211设置于四个侧壁中朝向方向为与导光板300的出光方向相同的侧壁212上,当背光模组朝上放置时,侧壁212的方向朝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位卡钩211位于侧壁212与卡接部210远离光源220的端面之间的位置,也即在侧壁212上,定位卡钩212沿卡接部210远离光源220的端面的一边缘设置。

可选地,定位孔110的尺寸略大于卡接部210的尺寸,在进行背板100与灯条200的组装时,可以先将卡接部210的定位卡钩211穿过定位孔110卡合于背板100的外壁上,之后再使整个卡接部210穿设定位孔110,利用卡接部210与定位孔110之间的紧密配合,以及定位卡钩211的卡设作用,实现背板100与灯条200之间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定位孔110与卡接部21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仅能够为四边形,定位卡钩211在卡接部210上的设置结构也不限于仅能够形成上述的形式,例如定位卡钩211在卡接部210上也可以形成为多个间隔设置的结构,在此不再对每一实施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灯条200还包括基板230,其中光源220设置于基板230的第一表面上,卡接部210设置于基板230背离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上。其中,该第二表面与背板100设置定位板110的端面贴合连接,卡接部210插设于定位孔110内固定。具体地,灯条200设置于背板100的内部,与背板100配合连接时,基板230设置卡接部210的第二表面与背板100的内端面贴合。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部210与基板230一体连接,以便于灯条200的加工制造。另外,可选地,卡接部210与基板230的制成材料为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如图1和图2所示,卡接部210包括多个相互间隔设置的板状体213,多个板状体213形成为灯条200的散热片结构,以增加灯条200的散热面积,提高灯条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在灯条200背离光源220的表面上设置多个间隔的板状体213,形成为散热片,以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散热,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卡接部210设置为多个散热片形式,增加了灯条与周围空间的表面接触面积,即增加了热对流的有效接触面积A,该结构的具体散热原理可以为:

假设灯条发出的热量用Q表示,根据公式:Q=H×A×△T可以看出,当热对流系数值H和灯条表面与周围空气的温度差△T值不变时,热对流的有效接触面积A增加,为现有技术灯条的2倍以上,因灯条散发的热量与散热面积成正比,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中的灯条,所能够散发的热量Q能够提升2倍以上,从而提高灯条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卡接部210所包括的多个板状体213均平行于灯条200的长度方向设置。另外,可选地,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相互间隔的多个板状体213形成为整个卡接部210,其中定位卡钩211位于最上端的板状体213的侧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中,灯条200所设置的卡接部210上,设置多个板状体213用于形成散热片结构的设置形式并不限于仅能够为图2所示,例如卡接部210可以形成为仅部分包括多个板状体,另一部分为整体结构的形式,也能够达到提高灯条200散热效率的目的。具体卡接部210上设置多个板状体213的每一结构形式,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另外,根据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沿灯条200的长度方向,灯条200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接部210,背板100上设置有与卡接部210一一对应的定位孔110。可选地,每一卡接部210的尺寸与形状相同,以及每一定位孔110的尺寸与形状也相同,以便于灯条200和背板100的制造。当灯条200与背板100组装时,至少两个卡接部210分别一一对应地插设于相应的定位孔110中,实现灯条200与背板100的稳固连接。可选地,至少两个卡接部210的尺寸、形状也可以分别不同,定位孔110具有与配合的卡接部210相对应的尺寸、形状,当至少两个卡接部210分别一一对应地插设于相应的定位孔110中时,也能够实现灯条200与背板100的稳固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边框500,盖设于背板100上,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配合从背板100中穿出的卡接部210,边框500上设置有对应的避让孔,以保证背板100与边框500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通过在背板上开设定位孔,灯条上设置突出的卡接部,卡接部包括多个间隔的板状体,形成散热片结构,且在卡接部的侧壁上设置定位卡钩,利用卡接部插设于定位孔内,实现灯条与背板组装时的双向定位,保证背板与灯条的组装不会出现位置偏移,解决因灯条组装问题所产生的漏光风险,而且通过多个板状体还能够增大灯条的散热面积,因此采用该结构的背光模组,可以将灯条直接卡合到背板上,取消现有技术灯条与背板组装时的导热胶带,从而减少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提高组装效率,减少导热胶贴附不当造成的不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结合图1至图3,并参阅以上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了解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