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4887发布日期:2019-12-31 15:1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中,光线从光源进入导光板,经导光板下表面的网点发生反射和漫散射,之后沿多个路径传播到导光板的出光面,以调整光线的均匀度,使光线从出光面均匀出射。

背光网点最开始是通过在模具腐蚀的方式得到凸出的网点,腐蚀的网点直径和深度没有限制,但是腐蚀成本高,药水浓度管控要求高,经常出现腐蚀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状况。目前的主流方式的利用激光在模具打出小凹槽,注塑后形成导光板凸出网点。但是由于受激光束设备限制,目前的激光制作的单个网点直径、深度都很小,对于手机类薄的导光板来说,激光制作的网点能满足要求,随着工业设备、车载类液晶显示模组应用的增多,这类产品导光板的厚度一般比手机类导光板厚,厚度增加后激光打的网点对光线分布的控制受到限制,另外,模具内气体未完全排尽注塑后形成的气纹对效果也有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的网点设置成网点组的形式,扩大网点的深度和直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出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表面设有若干网点组,每一网点组内部设有若干网点。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网点组的形式,加大了网点的直径,提高光线的出光均匀度。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组是圆形,其直径大于100微米。

采用上述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单个网点直径一般在0.1微米以下,通过网点组的形式能有效扩大网点的直径。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组有边框,所述边框是由网点连接而成。

采用上述结构,单个网点互相连接形成网点组的边框。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组是长条形,所述长条形的网点组光源端的宽度小于尾部的宽度。

采用上述结构,长条形的网点形成的网点组区域大,对厚的导光板有更好的均匀出光的效果。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长条形网点组垂直于光源的排列方向。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长条形网点组平行于光源的排列方向。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组内的网点的深度不一致。

采用上述结构,激光一次加工的网点深度一般都是相同的,并且深度有限制;在此基础上再激光加工网点,相当于二次加工能够得到深度较深的网点。

进一步优化为,光源前端的网点组内的网点密度小,远离光源的位置的网点组内的网点密度大。

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导光板出光均匀。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网点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矩形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优化为,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导光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的网点设置成网点组的形式,扩大网点的深度和直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出射;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导光板,激光制作网点直径、深度都很小,不能满足较厚的导光板对于出光均匀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网点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现有技术中激光制作的单个网点。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点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网点组。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网点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网点组的具体构成。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组合多次加工后的网点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多次加工的网点组。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带边框的网点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带边框的网点组的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条形网点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条形网点组。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条形网点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背光模组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导光板和光源。

图9是导光板的示意图,主要用来说明导光板。

附图标记:1、导光板;101、导光板出光面;102、导光板网点面;2、光源;3、网点;31、网点边缘下凹4、圆形网点组;5、长条形网点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及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作进一步详述。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导光板的网点3是通过激光制作的,激光束在模具上烧蚀出一个一个的凹坑,注塑后在导光板网点面出现若干凸出的网点3。当设定加工网点直径、深度后要固定机器射出激光束能量,很难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调整,因此激光制作的网点所有点的直径深度是相同的。网点边缘下凹301,是因为激光烧蚀时,金属模具熔化的一小部分堆积在边缘,形成类似火山口的效果,注塑后导光板网点边缘下凹

由于激光能量和聚焦的限制,激光制作的网点3直径和深度都很小,一般直径在0.1微米以下,通常按0.04-0.05微米左右设计,深度20微米以内,每个网点间保持间隙。对于较厚的导光板来说,这种网点的直径和深度,难以满足均匀出光的要求。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1和光源2,导光板包括导光板出光面101以及导光板网点面102。在导光板网点面102上通过激光制作有网点组6,每个网点组6内部均包括至少一个网点3(内部网点在附图中以点示意)。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网点组6有边框7,所述边框7是由网点3连接而成,边框内部的若干网点3按随机排布或一定规则排布。在本实用新型的而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网点组6没有边框,依靠网点3的规则或随机排布形成相同或不同的形状。网点组内部的小网点3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矩形中的任意一种或是其组合(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网点组6内的网点3的深度可以按照需求设置。通过激光制作网点3后,网点组6内的网点3深度为d,在此基础上再用激光加工网点3,相当于二次加工能够得到深度为c的网点3,c大于d;可以理解的是,当所需网点3的深度较深时,可以在二次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即通过多次加工得到所需深度的网点3。

优选的,如图3所示,根据需求,可以将所述网点组6内的网点3的深度设置得不一致,现有技术中,设定加工网点直径、深度后要固定机器射出激光束能量,很难在加工过程中进行调整,因此激光制作的网点3的直径深度是相同的。二次或是多次激光加工可以在特定的位置经过加工出所需深度的网点3,使得网点组6内的网点3深度不同。可以理解的是,当后续加工与第一次激光加工使得位置完全一致,当然也可以得到深度加深且完全一致的网点3,这是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如图3、图8、图9所示,光源2前端的网点组6内的网点3密度小,远离光源的位置的网点组6内的网点3密度大(图中未示出)。由于光源前端的光线充足,光强较大,所以在光源附近的网点组6网点3密度小于远离光源位置的网点组6网点3密度,能够使得光源附近的网点3数量小于远离光源位置的网点3数量,使得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增加。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中的网点组6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5所示,网点组6为圆形网点组4,其直径大于100微米。现有技术中激光制作的单个网点直径在0.1微米以下,通过设置较大直径的网点组,有利于提升光线的出光均匀度;同时,模具内尚未排出的极少量气体可以容纳到各网点3的槽中,导光板的气纹效果不良大大改善。

如图6、图7所示,网点组6的形状还可以是长条形网点组5。长条形网点组5区域较大,能够更好地提升导光板1的出光均匀度,并减轻导光板1的气纹效果。可以理解的是,网点组6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和长条形,任意能将网点3组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导光板出光面101光线均匀度的网点组6都在本实施例的范围以内。

优选的,如图5、图8、图9所示,长条形网点组5光源端的宽度b小于长条形网点组5远离光源的尾端的宽度a,使得长条形网点组5光源端的网点3数量小于长条形网点组5尾端的网点3数量,进一步提升导光板的出光均匀度。

请参考图8、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条形网点组5垂直于导光板1外的光源2的排列方向(图中未示出)。

请参考图8、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长条形网点组5平行于导光板1外的光源2的排列方向(图中未示出)。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所述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和背光模组,通过将导光板的网点设置成网点组的形式,扩大网点的深度和直径,使得光线能够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均匀出射;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导光板,激光制作网点直径、深度都很小,不能满足较厚的导光板对于出光均匀的要求。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