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型投影屏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1616发布日期:2020-02-14 16:23阅读:1054来源:国知局
反射型投影屏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映屏幕,尤指一种能提升投影装置的反射光亮度的反射型投影屏幕。



背景技术:

为了得到清晰的投影影像,传统的投影屏幕在使用时通常需要遮蔽环境光源(例如:太阳、电灯),而在使用上有所不便,且所观赏到的影像质量不够清晰。

中国台湾第m374077号专利案提出的一种高显度投影幕,其包含能设在基底层的多个光学结构,多个光学结构为连续排列的三角形,各个光学结构的作用面设置有反射层,吸收面设有光吸收层,反射层能将投影器材发出的光扩散地反射而成像,并投射至人眼的视线范围,而光吸收层能吸收来自环境的光源,而降低环境光源对投影幕影像对比造成的影响,在使用时,不须特别遮蔽阳光或担心投影画面会受到环境光源影响,让使用者不需关闭照明设备或遮蔽环境光源,即能在投影幕上观赏到清晰的影像。

然而,现有的高显度投影幕在亮度和清晰度上,尚有能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提升现有的投影屏幕的亮度及清晰度,本实用新型的反射面上增设了第二反射层,提供一种影像光线的亮度、明暗对比及影像清晰度更佳的反射型投影屏幕。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反射型投影屏幕,其包含:

连续排列的多个光学结构,各光学结构包含一反射面及一吸收面,该反射面相对一水平面倾斜地设置,该吸收面相对该水平面倾斜地设置且与该反射面倾斜方向相反,并设有:

一第一反射层,其设在该反射面且反射光线时能将光线均匀地扩散,且与该吸收面有一距离;

一光吸收层,其覆盖该吸收面且延伸到该反射面的延伸面;

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二反射层,其设在该反射面且位于该第一反射层与该光吸收层之间,该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高于该第一反射层的反射率。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光吸收层延伸到该反射面并远离该第一反射层。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层与该第一反射层及该吸收层相连。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该光吸收层局部覆盖该第二反射层。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层能反射光线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反射层能反射光线的面积。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一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一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为该第二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的3~4倍。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包含一基底层,所述多个光学结构设在该基底层。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所述多个光学结构与该基底层为一体式单一构件,所述多个光学结构形成于该基底层的其中一面。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层延伸到该吸收面并受该光吸收层覆盖。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光吸收层延伸到该反射面并远离该第一反射层。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层与该第一反射层相连。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层能反射光线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反射层能反射光线的面积。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一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大于该第二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一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为该第二反射层在截面上的长度的3~4倍。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包含一基底层,所述多个光学结构设在该基底层。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所述多个光学结构与该基底层为一体式单一构件,所述多个光学结构形成于该基底层的其中一面。

所述的反射型投影屏幕,其中所述的第二反射层的反射率能为该第一反射层的反射率的2到8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能带来的功效增进在于: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反射层及光吸收层之间增加反射率较高的第二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对投影装置光线有较高的反射量,能提升进入观众视线的影像亮度,由于影像的亮度提高的缘故,进一步能达到提升影像的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和影像清晰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学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光学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曲面型态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看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基底层10及多个光学结构20。该基底层10包含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基底层10能为透明的基底层或为不透明的基底层。

请参看图1及图2,该多个光学结构20设置在该基底层10的第一面,且该多个光学结构20是连续排列的。各光学结构20为微结构而难以以肉眼观察,因此各图皆为该光学结构20经放大后的侧视示意图,该光学结构20能为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各光学结构2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其包含一连接面21、一反射面22及一吸收面23,且设有一第一反射层30、一第二反射层40及一光吸收层50。该连接面21连接该基底层10的第一面,该反射面22与该吸收面23间有一交角,该交角位于该水平面h。该反射面22相对一水平面h有一倾斜角度θ1,且该吸收面23相对该水平面h有一倾斜角度θ2,在图2中,该反射面22的倾斜斜率为正斜率,该吸收面23的倾斜斜率为负斜率,而使该反射面22与该吸收面23向相反方向倾斜。一该光学结构20的反射面22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该光学结构20的吸收面23的交角为该倾斜角度θ1和该倾斜角度θ2的和。该倾斜角度θ1及倾斜角度θ2分别能依一投影装置70及一环境光源80需求做调整。

请参看图3,该第一反射层30是将反射材料局部地设置在该反射面22所形成,且该第一反射层30与该吸收面23之间有一距离。该第一反射层30能将投影环境中的该投影装置70所投射出的影像光线反射而将光线均匀地扩散而保持良好的视角。

请参看图2,该第二反射层40是将反射率高于该第一反射层30的材料设置在该反射面22及该吸收面23所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反射层40的反射率为该第一反射层30的2~8倍。该第二反射层40位于该反射面22的部分与该第一反射层30相连,且该第二反射层40位于该反射面22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反射层30的面积,而使该第二反射层40能反射该投影装置70的影像光线的面积小于该第一反射层30的面积,该第二反射层40位于该吸收面23的部分能局部或全部地设置在该吸收面23上。在该光学结构20反射层30的截面上,该第一反射层30的长度30a大于该第二反射层40的长度40a的三到四倍。请参看图3,相较于该第一反射层30在反射时会将光线均匀扩散,该第二反射层40能将该投影装置70所投射出的影像光线直接反射进入观众60的视线范围而提升影像的亮度。

请参看图2及图3,该光吸收层50是将光吸收材料设置在该第二反射层40所形成,其覆盖该第二反射层40位于该吸收面23上的部分,且延伸至该反射面22并远离该第一反射层30。该光吸收层50能吸收该环境光源80照在该吸收面23上的光线,还能吸收该环境光源80照在位于上方的另一该光学结构20的第二反射层40而向图3下方反射的光线。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位于该反射面22上的该第一反射层30能将该投影装置70所投射出的影像光线均匀地反射扩散而有良好的视角,意即在各视角得到的影像亮度是平均的,该吸收层50能吸收该环境光源80的光线,让该环境光源80的光线不会影响投射在投影幕上的影像的清晰度,而位于该反射面22上的该第二反射层40反射率较高,而对该投影装置70所投射出的影像光线有较高的反射量,能提升进入观众60的视线的影像亮度,由于亮度提高的缘故,进一步能达到提升影像的明暗对比、色彩饱和度和影像清晰度的效果。

以暗室测试测量,且该投影装置70对本实用新型的照度为1000lux为例,在观众60的视角所测得的该第一反射层30辉度范围为150~300nit,所测得的该第二反射层40辉度范围为600~1200nit。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4及图5,其和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光吸收层50直接设在该吸收面23上,且延伸到该反射面22并远离该第一反射层30而覆盖该反射面22与该吸收面23的交角,而该第二反射层40仅设在该反射面22,且与该第一反射层30及该光吸收层50相连接,只要在该第一反射层30及该光吸收层50之间有该第二反射层40能反射光线,皆能达到增强亮度、明暗对比及影像清晰度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基底层10与该多个光学结构20能为一体式单一构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投影屏幕亦能为曲面的投影屏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