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荧光轮结构及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2135发布日期:2020-05-26 17:12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荧光轮结构及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机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荧光轮结构及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dlp、lcd和lcos等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投影显示市场也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院线领域,而且还广泛覆盖于工程、家用、教学、监控等行业。人们对投影系统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攀升,特别是某些采用第四代新型激光光源的高端投影系统,其激光光源工作时大多采用蓝激光照射荧光轮,激发黄光后,与蓝光混合输出白光的模式。

但是大功率的激光照射在荧光轮表面,由此产生的高热量势必提高对荧光轮的散热需求,由于因为荧光轮在工作中处于不停地旋转状态,采用传统单片荧光轮被动散热已无法满足更高激光功率的需求,因此更高激光功率的激光照射能量会出现将荧光粉烧裂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荧光轮结构及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荧光轮结构,包括马达和荧光轮组件,所述荧光轮组件固定安装在马达上,所述荧光轮组件包括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所述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均固定安装在马达上,所述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的外侧面对称固定安装涂有荧光粉的荧光粉基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荧光粉基板与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之间采用粘合固定连接。

一种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包括双层荧光轮结构、对称分布在双层荧光轮结构两侧的光源输出组件和用于光聚集的积分柱,所述积分柱位于双层荧光轮结构下方,所述光源输出组件包括激光源和光路转换组件,所述光路转换组件位于双层荧光轮结构和激光源之间,用于分别转换激光源照射的路径,以使得部分激光源照射在双层荧光轮结构上,激发双层荧光轮结构上的荧光粉产生黄光,与激光源的蓝激光单色输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激光源为镭射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设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一反射镜、第二反射镜、第三透镜、扩散片、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位于第一反射镜下方的第六透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马达、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均固定安装在马达,有效避免因两组荧光轮转速不同导致的画面输出异常;以及在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的外侧面设置对称的荧光粉基板,因此当相同的激光光源能量等量均分分别作用在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上时,即将原有等量的激光光源能量分散作用在两侧的荧光粉基板上时,通过合光的方式能实现相同输出能量的同时保证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所受到的激光照射能量降低,进而避免因过高激光光源能量将荧光粉烧裂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提高荧光粉基板及第一荧光轮基板和第二荧光轮基板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能够根据实际投影亮度的需求,有更大空间提高激光光源能量的输出在不改变化学物质(荧光粉和胶合剂)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光能量的输出,即实现更高亮度的输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双层荧光轮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前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马达、2-第一荧光轮基板、3-第二荧光轮基板、4-荧光粉基板、5-激光源、6-第一透镜、7-第二透镜、8-第一反射镜、9-第二反射镜、10-第三透镜、11-第四透镜、12-第五透镜、13-第六透镜、14-扩散片、15-积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一种双层荧光轮结构,包括马达1和荧光轮组件,所述荧光轮组件固定安装在马达1上,所述荧光轮组件包括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所述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均固定安装在马达1上,所述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外侧面对称固定安装涂有荧光粉的荧光粉基板4。

投影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激光光源工作时大多采用蓝激光照射荧光轮,从而激发荧光轮上黄光,与蓝激光混合进而输出白光的模式。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马达1、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均固定安装在马达1,有效避免因两组荧光轮转速不同导致的画面输出异常;以及在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外侧面设置对称的荧光粉基板4,因此当相同的激光光源能量等量均分分别作用在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4上时,即将原有等量的激光光源能量分散作用在两侧的荧光粉基板4上时,通过合光的方式能实现相同输出能量的同时保证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4所受到的激光照射能量降低,进而也能避免因过高激光光源能量将荧光粉烧裂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提高荧光粉基板4及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能够根据实际投影亮度的需求,有更大空间提高激光光源能量的输出在不改变化学物质(荧光粉和胶合剂)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光能量的输出,即实现更高亮度的输出。

所述荧光粉基板4与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之间的固定方式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荧光粉基板4与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之间采用粘合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马达1、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均固定安装在马达1,有效避免因两组荧光轮转速不同导致的画面输出异常;以及在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外侧面设置对称的荧光粉基板4,因此当相同的激光光源能量等量均分分别作用在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4上时,即将原有等量的激光光源能量分散作用在两侧的荧光粉基板4上时,通过合光的方式能实现相同输出能量的同时保证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4所受到的激光照射能量降低,进而避免因过高激光光源能量将荧光粉烧裂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提高荧光粉基板4及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能够根据实际投影亮度的需求,有更大空间提高激光光源能量的输出在不改变化学物质(荧光粉和胶合剂)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光能量的输出,即实现更高亮度的输出。

实施例2

一种使用该双层荧光轮的投影系统,包括双层荧光轮结构、对称分布在双层荧光轮结构两侧的光源输出组件和用于光聚集的积分柱15,所述积分柱15位于双层荧光轮结构下方,所述光源输出组件包括激光源5和光路转换组件,所述光路转换组件位于双层荧光轮结构和激光源5之间,用于分别转换激光源5照射的路径,以使得部分激光源5照射在双层荧光轮结构上,激发双层荧光轮结构上的荧光粉产生黄光,与激光源5的蓝激光单色输出;通过设置双层荧光轮结构和对称分布在双层荧光轮结构两侧的光源输出组件,在与原有单侧光源输出组件输出的相同激光光源能量下,原有的所有激光光源能量均照射在单层荧光轮结构,现在将原有等量的激光光源能量分散作用在两侧的荧光粉基板4上时,通过合光的方式能实现相同输出能量的同时保证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4所受到的激光照射能量降低,进而避免因过高激光光源能量将荧光粉烧裂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提高荧光粉基板4及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能够根据实际投影亮度的需求,有更大空间提高激光光源能量的输出在不改变化学物质(荧光粉和胶合剂)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光能量的输出,即实现更高亮度的输出;所述激光源5的具体类型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激光源5为镭射灯。

所述光路转换组件的具体结构不加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设的第一透镜6、第二透镜7、第一反射镜8、第二反射镜9、第三透镜10、扩散片14、第四透镜11、第五透镜12和位于第一反射镜8下方的第六透镜13;通过设置光路转换组件,实现激光源5照射路径的转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设置双层荧光轮结构和对称分布在双层荧光轮结构两侧的光源输出组件,在与原有单侧光源输出组件输出的相同激光光源能量下,原有的所有激光光源能量均照射在单层荧光轮结构,现在将原有等量的激光光源能量分散作用在两侧的荧光粉基板4上时,通过合光的方式能实现相同输出能量的同时保证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外侧面的荧光粉基板4所受到的激光照射能量降低,进而避免因过高激光光源能量将荧光粉烧裂甚至烧毁的现象发生,提高荧光粉基板4及第一荧光轮基板2和第二荧光轮基板3的使用寿命;进一步能够根据实际投影亮度的需求,有更大空间提高激光光源能量的输出在不改变化学物质(荧光粉和胶合剂)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高光能量的输出,即实现更高亮度的输出。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