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0801发布日期:2020-06-02 19:0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电子照相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处理盒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鼓上的处理装置(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处理装置一体化构造为可拆卸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盒。随着现在的图像形成装置越来越小型化,在可执行彩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设置有可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移动的移动构件,移动构件上可同时支撑多个用于成像的处理盒。当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处理盒寿命结束,需要用更换新处理盒,用户需要将所述支撑部件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拉出,处理盒随着所述支撑部件一起被拉出;然后用户可以将旧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取出,用新的处理盒替换上,处理盒替换好后再将支撑部件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

图1是现有技术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处理盒、支撑所述处理盒的支撑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1构造为大致长方体的箱体,具有一个可打开和关闭的门盖2;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内设置有一个支撑部件3,支撑部件3构造为抽屉状,其内设置有多个容纳腔3k、3c、3m、3y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处理盒4k、4c、4m、4y。在现有技术中,处理盒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凸起6,当支撑部件3沿着图示的b方向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中拉出,将处理盒4k/4c/4m/4y安装至支撑部件3的容纳腔3k/3c/3m/3y时,支撑部件3上设置有多个凹槽7k/7c/7m/7y;处理盒壳体左、右两侧的固定凸起6被插入至凹槽7k/7c/7m/7y并被凹槽7k/7c/7m/7y支撑。但是在处理盒的这个安装过程中,处理盒上的固定凸起6与凹槽上的支撑面硬性接触,固定凸起6受到的冲击很大,容易发生断裂。而且当用户沿着a方向推动将安装有处理盒的支撑部件3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预定预定图像形成位置时,处理盒上的定位凹槽5会被图像形成装置侧壁上的凸台支撑,但是当支撑部件3沿着图示的c方向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移动向下移动;此时固定凸起6与支撑部件3中的凹槽7脱离接触,处理盒与支撑部件3脱离接触,支撑部件3与处理盒之间没有支撑,可能发生晃动,从而可能导致处理盒不能稳定的位于图像形成位置中,从而影响处理盒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包括主组件和支撑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支撑部件可支撑多个所述处理盒,所述支撑部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主组件内且所述处理盒位于图像形成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所述主组件移动而从所述第一位置内缩,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单元,包括用于形成静电潜像的感光鼓;显影单元,包括有向所述感光鼓输送显影剂的显影辊;边盖,可连接所述显影单元和所述感光单元;移动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边盖移动;当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移动部件可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在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过程中,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边盖移动且一直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

所述支撑部件具有位于所述主组件外的第三位置,所述处理盒安装至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支撑部件过程中,所述移动部件相对于所述边盖移动。

还包括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边盖抵接,所述弹性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部件抵接。

所述边盖和所述移动部件分别设置有两个,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两侧。

所述边盖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移动部件上设置有插入块,所述插入块可插入所述容纳槽中。

所述边盖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移动部件上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可插入至所述导向部,所述移动部件可沿着所述导向部相对于所述边盖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处理盒的两侧设置有移动部件,当处理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支撑部件时,处理盒上的移动部件可与所述支撑部件弹性接触,避免了现有技术处理盒在安装时,固定凸起与支撑部件硬性接触,导致处理盒中的固定凸起产生过大的冲击力,造成凸起断裂的技术问题。而且当所述支撑部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向下移动时,即相对于图像形成位置内缩时,移动部件依然可与所述支撑部件保持接触且被所述支撑部件支撑,这个过程中,处理盒不会相对于支撑部件发生晃动,从而可使得处理盒可稳定地位于图像形成位置,完成图像形成操作,处理盒可以实现高质量成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支撑部件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侧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移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的第二侧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安装至支撑部件上的示意图;

图10是支撑部件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外时,处理盒安装至支撑部件且刚与支撑部件接触的示意图;

图11是支撑部件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外时,处理盒完全安装至支撑部件上时的示意图

图12是支撑部件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内且处理盒位于图像形成位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支撑部件位于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内且相对于主组件移动从图12所示位置内缩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20包括有显影单元21、感光单元22、第一侧组件60以及第二侧组件70;其中显影单元21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基本一致,包括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剂仓以及可向感光单元22输送显影剂的显影辊(未示出);感光单元22中设置有显影静电潜像的感光鼓(未示出)以及对感光鼓(未示出)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单元等构件。第一侧组件60设置在处理盒的第一侧端,处理盒的第一侧端设置有用于向所述处理盒输送电力的供电单元,第一侧组件60可部分覆盖处理盒设置在第一侧端上的导电构件和其他构件,防止处理盒第一侧端上的这些构件被其他外部物质干扰;处理盒的第二侧端设置为驱动端,可设置有提供驱动力的感光鼓齿轮、向显影辊提供驱动力的显影辊齿轮等驱动力传递构件,第二侧组件70可部分覆盖处理盒中的驱动力传递构件,防止其他外部物质干扰驱动力传递构件的正常工作。

如图5所示,第一侧组件60形成为大致矩形,可连接显影单元21和感光单元22;第一侧组件60包括有第一弹性构件32、第一移动部件31以及第一边盖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盖23构造为大致矩形,由树脂材料注塑成型,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5和第二定位槽26,第二定位槽26与第一定位槽25相隔一定间隙,第一定位槽25设置为与支撑部件中的支撑柱12配合;第二定位槽26设置为可与图像形成装置侧壁上的定位柱51配合,其中的第一定位槽25的形状可根据支撑部件中具体结构设置成不同形状;第一定位槽25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定位槽26的形状可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中定位凸台的形状而设置成不同的形状,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边盖23上还设置有可容纳第一移动部件31的容纳槽23c,以及限制第一移动部件31移动的限位凸台23d以及可以导向第一移动部件31移动的导向部23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32构造为弹簧,当然,可选择的,第一弹性构件32也可以构造为拉簧、扭簧等其他弹性构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构件32的一端被第一边盖23抵接,第一弹性构件32的另一端与第一移动部件31抵接。如图7所示,第一移动部件31构造为大致长条形,包括有凹部31a,凹部31a可插入至第一边盖23上的导向部23b中,从而第一移动部件31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沿着导向部23b限定的方向移动;第一移动部件31上还设置有弹性构件安装部31b,其设置为柱状,可容纳第一弹性构件32的一端;第一移动部件31上还设置有一个插入块31c,插入块31c构造为大致矩形块,从第一凸31的主体部朝向第一边盖23的一侧凸出,可插入至第一边盖23设置的容纳槽23c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侧组件70,包括有第二边盖24、第二弹性构件42和第二移动部件4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盖24在与第一边盖23对称的位置处也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5和第二定位槽26(未示出)。第二弹性构件42也构造为弹簧,当然,也可以设置为扭簧,拉簧等其他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42的一端与第二边盖抵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部件41抵接。第二移动部件41形成为大致z字形,具有第一末端41a和第二末端41b。第一末端41a和第二末端41b可分别与第二边盖24抵接。当处理盒20未安装至支撑部件10时,处理盒20处于自由状态,第一末端41a与第二边盖24抵接;当处理盒20安装至支撑部件10后,第二末端41b与第二边盖24抵接,同时第二弹性构件42被压缩。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的形状不同,当然,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的形状也可设置为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分别设置在第一边盖23和第二边盖24中,可选择的,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也可以设置在处理盒的其他地方,例如,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也可以设置在显影单元壳体上,或者设置在感光单元壳体上等其他地方,只要其能起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即可。

下面将结合9-12,具体描述处理盒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是如何工作的。为了描述简便,仅仅描述了处理盒第一侧组件60与支撑部件10的工作过程,第二侧组件720与支撑部件的过程与第一侧组件相似,就不重复描述。

图像形成装置内设置有主组件(未示出),主组件内可容纳支撑部件10和处理盒20等其他部件,支撑部件10可沿着图9中箭头a或者b方向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或者从图像形成装装置中取出,图像形成装置左右两侧壁上还分别设置有定位柱51。支撑部件10设置有多个可容纳部10a,用于容纳不同颜色的处理盒,每一个可容纳部10a中设置有支撑部11,支撑部11构造为大致凹槽,可容纳部10a的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支撑柱12。

如图10所示,当支撑部件1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外时,用户可将本实用新型处理盒20沿着图10所示的d方向安装至支撑部件10的容纳部10a中;处理盒20在外力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处理盒第一侧组件60中的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侧组件中的第二移动部件41分别与支撑部件10的支撑部11接触,同时第一弹性构件32和第二弹性构件42被压缩,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2分别相对于第一边盖23和第二边盖24向上移动。

如图11所示,当处理盒20完全安装到支撑部件10后,支撑部件10上左右两侧的支撑柱12分别支撑处理盒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槽25,同时处理盒的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32分别被支撑部件10中的支撑部11支撑,处理盒20稳定地被支撑部件10支撑。

如图12所示,当用户将处理盒20和支撑部件10一起沿着图9所示a方向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组件内,处理盒20位于预定的图像形成位置时。处理盒中的第二定位槽26被图像形成装置侧壁上定位柱51支撑,第一定位槽25被支撑部件10中的支撑柱12支撑;同时处理盒的第一移动部件31被支撑部件10中的支撑部11支撑,从而处理盒20稳定地位于预定的图像形成位置中。

当处理盒需要执行打印任务时,关闭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门盖后,支撑部件10会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向下移动而从如图12所示的位置内缩至如图13所示的位置,此时,由于处理盒中的第一边盖23和第二边盖的第二定位槽26分别被图像形成装置两侧壁上的定位柱51支撑,处理盒20不会随着支撑部件10向下移动;但是,由于支撑部件10沿着图示e方向相对于主组件向下移动,处理盒20上的第一定位槽25不再被支撑部件10上的支撑柱12支撑,而处理盒上的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分别在第一弹性构件32和第二弹性构件42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但在支撑部件10内缩过程直至到达预定的如图13所示的位置,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与支撑部件的支撑面11依然保持接触并被支撑部11支撑,从而可以防止处理盒在支撑部件1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因支撑不稳而发生晃动的问题发生。

当处理盒完成图像形成任务后需要更换时,用户打开图像形成装置中的门盖,支撑部件10会从图13所示的位置向上移动而位于图12所示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支撑部件10中的支撑部11会首挤压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使第一移动部件31和第二移动部件41相对于第一边盖23和第二边盖24向上移动,同时第一弹性构件32和第二弹性构件32会被压缩直至移动至如图12所示的位置。然后支撑部件10和处理盒20再一起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拉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处理盒边盖上的凸起在支撑部件内缩时会与支撑部件完全脱离接触,处理盒只由图像形成装置侧壁上的定位柱支撑,从而而容易发生滑动。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在支撑部件从图示12的位置向下移动而内缩至图13所示的位置过程中,处理盒上的移动部件与支撑部件一直保持接触,从而处理盒同时被定位柱51和支撑部11支撑,处理盒稳定地位于预定图像形成位置而不会发生晃动,防止了因处理盒不能稳定地位于预定的图像形成位置而影响成像质量的问题发生。而且,当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盒安装至支撑部件时,由于在边盖和可移动部件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所以第一移动部件与第二移动部件可弹性地与支撑部件接触,可以使得移动部件在安装过程中与支撑部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现有技术处理盒在安装时容易发生固定凸起与支撑部件硬性接触,导致凸起在安装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冲击力,造成凸起断裂的技术问题。而且在处理盒完成成像任务从图像形成装置取出的过程中,支撑部件首先与移动部件弹性接触,也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硬性冲击而发生断裂的问题发生。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该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该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