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40925发布日期:2021-06-18 20:3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能够开闭薄片体的供给口并作为薄片体盘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的盖部。



背景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有时包括所谓的手动盘。所述手动盘包括盖部,该盖部能够开闭薄片体的供给口,该供给口形成于内置有打印装置的主体箱体。所述盖部在敞开所述供给口的状态下作为承载薄片体的薄片体盘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例如,已知所述手动盘包括所述盖部和能够从所述盖部拉出的延长盘。通过设置所述延长盘,从而充分确保所述手动盘在薄片体送入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在所述手动盘中,所述延长盘需要收纳在关闭状态的所述盖部的内侧面内。因此,在关闭状态的所述盖部的高度低的情况下、即在打开状态的所述盖部的所述薄片体送入方向上的长度短的情况下,需要能够从所述盖部拉出的多个延长构件。

但是,在所述手动盘包括能够从所述盖部拉出的所述多个延长构件的情况下,难以增大所述延长部彼此重叠的部分的面积并确保所述手动盘的足够的强度。此外,所述盖部关闭时的所述手动盘整体的厚度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能够开闭薄片体的供给口的盖部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由所述盖部和连接于所述盖部的构件构成的薄片体盘的长度和强度。

本发明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箱体、盖部和辅助盘。所述箱体内置有打印装置,且形成有薄片体的供给口。所述盖部其基端部连接于所述供给口的下端部,以便能够在封闭所述供给口的关闭位置和敞开所述供给口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并且具有在所述打开位置堆放所述薄片体的薄片体承载面。所述辅助盘安装于所述盖部的所述薄片体承载面,与所述打开位置的所述盖部一起支承所述薄片体。所述辅助盘能够以第一安装状态或第二安装状态安装于所述盖部,所述第一安装状态是所述辅助盘的长边方向沿着与薄片体送入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且所述辅助盘收纳于所述盖部的所述薄片体承载面的状态,所述第二安装状态是所述辅助盘的长边方向沿着所述薄片体送入方向且所述辅助盘从所述盖部朝向所述薄片体送入方向的上游侧伸出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能够开闭薄片体的供给口的盖部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由所述盖部和连接于所述盖部的构件构成的薄片体盘的长度和强度。

本说明书适当地参照附图,通过使对以下详细说明中记载的概念进行总结的内容简略化的方式来进行介绍。本说明书的意图并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重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此外,意图也不是限定权利要求中记载的主题的范围。此外,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对象,并不限定于解决本发明中任意部分中记载的一部分或全部缺点的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盖部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盖部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包括横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的手动盘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包括横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的手动盘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包括纵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的手动盘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包括纵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的手动盘的立体图,并且是表示在手动盘上承载有薄片体的状态的图。

图7是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主端部引导件和辅助端部引导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复合机等。

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打印装置8和内置有打印装置8的主体箱体1,打印装置8执行在薄片体9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处理。打印装置8例如以电子照相方式或喷墨方式等预定的方式执行所述打印处理。

主体箱体1具有前面板11,前面板11形成有向打印装置8送入的薄片体9的供给口12。此外,主体箱体1在上表面具有排出盘13,排出盘13堆放从主体箱体1排出的形成图像后的薄片体9。

图像形成装置10还包括手动盘2,手动盘2装入主体箱体1的供给口12。手动盘2包括盖部3,盖部3封闭主体箱体1的供给口12。

如图1、图2所示,盖部3与主体箱体1连接成能够在封闭供给口12的关闭位置和敞开供给口12的打开位置之间位移。盖部3的基端部3a与主体箱体1中的供给口12的下端部连接(参照图1)。具体地说,盖部3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主体箱体1的未图示的支承轴,能够以所述支承轴为中心在所述关闭位置和所述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2所示,盖部3在所述打开位置从主体箱体1中的供给口12的下端部121向主体箱体1的外侧伸出。盖部3具有卡止部31,卡止部31通过与主体箱体1的一部分卡合而将盖部3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

盖部3在所述打开位置作为承载薄片体9的薄片体盘的一部分发挥功能。如图6所示,盖部3的内侧面是堆放薄片体9的薄片体承载面30。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薄片体9从所述打开位置的盖部3上经过供给口12送入到主体箱体1内的方向称为薄片体送入方向d1。此外,将与薄片体送入方向d1交叉的水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d2。此外,将与宽度方向d2交叉且所述关闭位置的盖部3沿着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d3。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体送入方向d1、宽度方向d2和高度方向d3彼此正交。

此外,将与手动盘2不同的现有类型的手动盘称为参考手动盘。例如,所述参考手动盘包括盖部3和能够从盖部3拉出的一个以上的延长盘。

并且,在所述参考手动盘中,所述延长盘需要收纳在关闭状态的盖部3的内侧面内。因此,在所述关闭位置的盖部3的高度低的情况下、即在所述打开状态的盖部3的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长度短的情况下,需要能够从盖部3拉出的多个延长构件。

但是,在所述参考手动盘具有能够从盖部3拉出的所述多个延长构件的情况下,难以增大所述延长部彼此重叠的部分的面积并确保所述参考手动盘的足够的强度。此外,盖部3关闭时的所述参考手动盘整体的厚度变大。

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装置10的手动盘2包括与所述参考手动盘不同的结构。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说明。

[手动盘2的结构]

如图2、图3所示,手动盘2包括盖部3和安装于盖部3的内侧面的辅助盘4。

辅助盘4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的长度比其他方向上的长度长。如图2、图3所示,辅助盘4为大体矩形。

辅助盘4在安装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盖部3的状态下,支承经过供给口12向打印装置8输送的薄片体9(参照图6)。辅助盘4与所述打开位置的盖部3一起支承薄片体9。

辅助盘4可选地以横向安装状态和纵向安装状态中的任意一方的状态安装在盖部3的内侧面。所述横向安装状态是第一安装状态的一例,所述纵向安装状态是第二安装状态的一例。

所述横向安装状态是辅助盘4的长边方向沿着宽度方向d2且辅助盘4收纳在盖部3的内侧面内的收纳状态。图2~图4表示包括所述横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4的手动盘2。在辅助盘4处于所述横向安装状态的情况下,盖部3能够朝向所述关闭位置位移。

盖部3具有在所述横向安装状态下安装辅助盘4的盘安装部32(参照图3、图4)。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辅助盘4具有槽状的第一嵌合槽43,盖部3的盘安装部32具有与第一嵌合槽43嵌合的第一嵌合凸部321。

辅助盘4在沿着宽度方向d2承载于盖部3的盘安装部32的基础上,沿着宽度方向d2向一侧滑移,从而第一嵌合凸部321与第一嵌合槽43嵌合。由此,辅助盘4被保持于盖部3的盘安装部32。辅助盘4被保持于盘安装部32的状态是所述横向安装状态。

另一方面,所述横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4沿着宽度方向d2向另一侧滑移,从而解除第一嵌合凸部321与第一嵌合槽43的嵌合。由此,能够从盖部3的盘安装部32拆卸辅助盘4。

所述纵向安装状态是如下状态:作为辅助盘4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第一连接部41与盖部3的内侧面的安装部3c连接,辅助盘4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从所述打开位置的盖部3向与供给口12相反侧伸出。图5、图6表示包括所述纵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4的手动盘2。

安装部3c以凹陷的状态设置在盖部3的自由端部3b的内侧面中的宽度方向d2的中央部(参照图2、图3、图5)。

盖部3具有与辅助盘4的第一连接部41连接的第一被连接部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41形成在辅助盘4的靠近长边方向的一端的部分中的两侧的边缘。

盖部3的第一被连接部34形成有供第一连接部41沿着薄片体送入方向d1插入的槽。第一被连接部34对插入所述槽的第一连接部41进行支承。

此外,第一被连接部34具有形成在所述槽内的凹状的卡止凹部341,辅助盘4的第一连接部41具有与卡止凹部341嵌合的卡止爪部411(参照图4、图5)。卡止爪部411能够利用第一连接部41的挠曲而稍许位移。

通过使卡止爪部411嵌合于卡止凹部341,从而卡止凹部341将辅助盘4保持在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预先确定的位置。但是,如果对辅助盘4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或其相反方向施加超过预定的卡止力的力,则卡止爪部411位移,解除卡止爪部411与卡止凹部341的嵌合。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两个卡止凹部341设置在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不同的位置。由此,第一被连接部34能够将辅助盘4保持在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不同的两个位置。

根据薄片体9的尺寸来选择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辅助盘4的保持位置。

在利用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长度短的薄片体9的情况下,辅助盘4以所述横向安装状态安装于盖部3,在利用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长度长的薄片体9的情况下,辅助盘4以所述纵向安装状态安装于盖部3。

在手动盘2中,一个辅助盘4可选地以两种安装状态中的一方的状态安装于盖部3。在这种情况下,与由两个部位以上的连接部连接盖部3和两个以上的延长构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构成强度高的手动盘2。其结果,手动盘2能够稳定地支承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长度长的薄片体9和长度短的薄片体9。

此外,由于安装于盖部3的辅助盘4为一个,所以手动盘2的厚度也不会格外变大。

此外,在盖部3关闭的情况下,辅助盘4以所述横向安装状态安装于盖部3。由此,能够将与盖部3的宽度方向d2的尺寸对应的长的辅助盘4收容在盖部3的内侧面内。

因此,即使在所述关闭位置的盖部3的高度方向d3的长度短的情况下、即在所述打开位置的盖部3的薄片体送入方向d1的长度短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地确保由盖部3和辅助盘4构成的薄片体盘的长度和强度。

手动盘2还包括与辅助盘4连接的主端部引导件5。主端部引导件5与辅助盘4连接成能够沿着辅助盘4的长边方向滑动,并且从辅助盘4立起。主端部引导件5是第一端部引导件的一例。

主端部引导件5具有与辅助盘4连接成能够滑动的滑动连接部51和形成为从滑动连接部51立起的立起部52。

如图6所示,主端部引导件5的立起部52与承载于所述纵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4的薄片体9的后端9a相对配置。

主端部引导件5在立起部52与辅助盘4上的薄片体9的后端9a抵接的状态下,被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压入到与薄片体9的尺寸对应的位置。由此,主端部引导件5将辅助盘4上的薄片体9引导到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正确位置。此外,主端部引导件5通过与薄片体9的后端9a抵接,从而限制薄片体9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此外,如图5、图7所示,辅助盘4具有沿着辅助盘4的长边方向形成的齿条42。此外,主端部引导件5包括操纵杆53和啮合爪54。

操纵杆53是按照用户的操作而摆动的构件。啮合爪54与操纵杆53的摆动联动而上下位移。操纵杆53被未图示的弹簧朝向使啮合爪54向下方位移的方向施力。

啮合爪54与操纵杆53的摆动联动,在与齿条42啮合的下方的位置和离开齿条42的上方的位置之间位移。

用户在对操纵杆53进行操作而使主端部引导件5沿着薄片体送入方向d1移动到目标位置之后,停止对操纵杆53的操作。由此,主端部引导件5利用啮合爪54与齿条42的啮合而被保持在目标位置。

手动盘2还具备可选地与主端部引导件5和盖部3中的一方连接的辅助端部引导件6。即,辅助端部引导件6可安装成能够相对于主端部引导件5拆卸,此外,可安装成也能够相对于盖部3的内侧面拆卸。即,辅助端部引导件6能够相对于主端部引导件5或盖部3的安装部3c进行装拆。另外,辅助端部引导件6是第二端部引导件的一例。

在盖部3关闭的情况下或在辅助盘4以所述横向安装状态安装于盖部3的情况下,辅助端部引导件6安装于盖部3的安装部3c(参照图2、图3)。辅助端部引导件6通过安装于盖部3的安装部3c而固定于盖部3。

此外,在辅助盘4以所述纵向安装状态安装于盖部3的情况下,辅助端部引导件6安装于主端部引导件5(参照图5、图6)。

如图3所示,辅助端部引导件6具有安装于盖部3的第二连接部61,盖部3具有第二被连接部33,第二被连接部33安装辅助端部引导件6的第二连接部61。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二连接部61形成有槽,第二被连接部33是与第二连接部61所形成的槽嵌合的凸状。

辅助端部引导件6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滑移到相对于盖部3的预定位置,从而凸状的第二被连接部33与槽状的第二连接部61嵌合。由此,辅助端部引导件6固定于盖部3的第二被连接部33。

辅助端部引导件6具有盖锁定部64,在辅助端部引导件6与盖部3连接的状态下,当盖部3向所述关闭位置位移时,盖锁定部64与主体箱体1的一部分卡合,从而将盖部3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

即,辅助端部引导件6兼用作用于将盖部3保持在所述关闭位置的锁定构件。另外,通过以预定的力将所述关闭位置的盖部3向所述打开位置侧拉动,从而辅助端部引导件6挠曲而解除盖锁定部64的锁定。

另一方面,安装于盖部3的辅助端部引导件6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的相反方向滑移,从而解除第二被连接部33与第二连接部61的嵌合。由此,能够从盖部3的第二被连接部33拆卸辅助端部引导件6。

此外,辅助端部引导件6与主端部引导件5连接成能够在使用位置和避让位置之间位移。图5表示位于所述使用位置的辅助端部引导件6,图6表示位于所述避让位置的辅助端部引导件6。

所述使用位置是比主端部引导件5更靠薄片体送入方向d1的下游侧的位置。辅助端部引导件6在所述使用位置从主端部引导件5向辅助盘4的第一连接部41侧伸出。所述避让位置是比主端部引导件5更靠薄片体送入方向d1的上游侧的位置。

辅助端部引导件6在所述使用位置与承载于所述纵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4的薄片体9的后端9a相对配置。此时,辅助端部引导件6的引导面63与薄片体9的后端9a相对。

在辅助端部引导件6位于所述使用位置且辅助端部引导件6的引导面63与辅助盘4上的薄片体9的后端9a抵接的状态下,主端部引导件5被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压入到与薄片体9的尺寸对应的位置。由此,辅助端部引导件6将辅助盘4上的薄片体9引导到薄片体送入方向d1上的正确位置。

在辅助端部引导件6存在于所述避让位置时,主端部引导件5与承载于所述纵向安装状态的辅助盘4的薄片体9的后端9a相对配置(参照图6)。

在此,将被主端部引导件5限制移动的薄片体9称为第一薄片体。在辅助端部引导件6配置于所述避让位置的情况下,主端部引导件5通过与所述第一薄片体的后端相对而限制所述第一薄片体的移动。

另一方面,辅助端部引导件6通过在所述使用位置与比所述第一薄片体小的第二薄片体的后端相对,从而限制所述第二薄片体朝向薄片体送入方向d1的相反方向的移动。

如图7所示,辅助端部引导件6具有分别突出的轴状的两个第三连接部62,主端部引导件5具有两个第三被连接部55,两个第三被连接部55分别形成有供第三连接部62嵌入的孔。两个第三连接部62同轴设置。

通过将凸状的两个第三连接部62嵌入两个第三被连接部55,从而辅助端部引导件6被主端部引导件5支承成能够以两个第三连接部62为中心进行转动。

辅助端部引导件6通过相对于主端部引导件5转动,从而从所述使用位置和所述避让位置中的一方朝向另一方位移。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两个第三连接部62形成为直径不同的圆柱状,与此对应,两个第三被连接部55也形成有内径不同的孔。由此,防止辅助端部引导件6以错误的朝向与主端部引导件5连接。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内容,而是由权利要求的记载来定义,所以可以认为本说明书记载的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而并非进行限定。因此,所有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更改,以及等同于权利要求的范围、界限的内容都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