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384发布日期:2020-10-09 18:3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利用电子照相成像处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成像设备的示例包括电子照相复印机、电子照相打印机(例如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文字处理机等。处理盒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和能够作用在鼓上的处理装置(显影剂承载构件(显影辊))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子照相感光鼓和所述处理装置一体化构造为可拆卸安装至成像设备中的盒。盒可以包括一体的鼓和显影辊,或者可以包括鼓,或者可以包括显影辊。包括感光鼓的盒是鼓单元,包括显影辊的盒是显影单元。

如图1a和图1b所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鼓单元101与显影单元100的分离结构,其中,处理盒沿l方向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沿m和n方向移动,施力构件105由弹簧106支撑在预定位置。当处理盒沿l方向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时,设置在显影单元100上的力接收构件103下压上述施力构件105至压缩位置,施力构件105在压缩位置处沿n方向移动;当施力构件105上的突起部107越过上述力接收构件103后,施力构件105被弹簧106弹起并与力接收构件103上的凹部108啮合,施力构件105再沿m方向移动而通过力接收构件103推动显影单元100旋转,使得显影单元100中的显影辊102与鼓单元101中的感光鼓104分离。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施力构件上的突起部与显影单元中力接收构件的凹部啮合的机构,使得施力构件在推动显影单元旋转时容易出现卡死的情况。由于需要压迫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缩进,使得支撑施力构件105的弹簧106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容易造成弹簧106回弹不灵活的问题,进而导致施力构件105不能正常与力接收构件103啮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在推动显影单元旋转时容易出现卡死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包括有施力构件的成像设备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感光鼓;

显影辊;

鼓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感光鼓;

显影框架,用于支撑所述显影辊;

驱动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纵向一侧端,用于接收所述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力而驱动所述显影辊旋转;

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盒上与所述驱动力接收部件的同一侧端,具有间隔力接收部,所述间隔力接收部能够接收所述施力构件提供的间隔力以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间隔开;

当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成像设备中,所述感光鼓被定位在所述处理盒的下端侧,所述感光鼓的轴线被定位在所述显影辊的轴线的下端侧,所述间隔力接收部被定位在所述显影辊的轴线的下端侧;

当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成像设备中时,所述力接收构件可被所述施力构件迫推而至少在重力方向上向上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力接收构件具有第一侧面,所述施力构件抵接着所述第一侧面而将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相互分离的作用力传递至所述力接收构件,所述第一侧面为一竖直面。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一侧端的端盖,所述力接收构件设置在所述端盖上。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盒上形成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越来越小,所述力接收构件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之间。

进一步的,在所述力接收构件上贴有防滑部件,所述施力构件通过接触所述防滑部件对所述力接收构件施加力。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部件构造为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盒上形成有第一限制部和第二限制部,所述力接收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之间,当所述力接收构件接收所述施力构件传递的作用力而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相互分离时,所述第一限制部和所述第二限制部限制所述力接收构件在重力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构件连接一弹簧,当所述处理盒安装至所述成像设备的过程中,所述力接收构件向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的压力小于所述弹簧向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的迫推力。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构件连接一弹簧,所述力接收构件连接一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向所述力接收构件施加的迫推力小于所述弹簧向所述施力构件施加的迫推力。

进一步的,所述显影框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力接收构件上设置有可安装入所述安装孔内的旋转支撑部,所述力接收构件可被所述施力构件迫推绕着所述旋转支撑部向上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在上下方向是可自由活动的,而在左右方向是被限制活动的,因此,当处理盒安装进成像设备中时,力接收构件可移动至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不相干涉的位置;当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左右移动时,力接收构件可与施力构件配合使得处理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互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在推动显影单元旋转时容易出现卡死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是现有技术中处理盒与成像设备中分离机构配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驱动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装配至处理盒框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时,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相互配合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已安装在成像设备中时,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相互配合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已安装在成像设备中时,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相互配合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驱动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驱动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力接收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力接收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力接收组件与施力部件配合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力接收组件与施力部件配合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力接收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力接收构件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力接收构件与施力构件配合的过程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力接收构件与粉仓主体之间增加弹性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显影单元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1的结构示意图。处理盒1包括:显影单元2,包括显影框架,其内容纳有显影辊4;鼓单元3,包括鼓框架,容纳有感光鼓5;驱动力接收构件9,设置在处理盒1的纵向一侧,可接收成像设备传递的动力而带动显影辊4旋转;边盖6,与驱动力接收构件9设置在处理盒1的同一侧,支撑显影单元2和鼓单元3的一端;力接收构件7,设置在显影单元2上,可接收外力而推动显影单元2旋转,使得显影单元2中的显影辊4与鼓单元3中的感光鼓5分离。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在设置有边盖6的一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将处理盒1在设置有驱动力接收构件9的一侧定义为驱动侧。显影框架包括边盖6、端盖8、护盖10和粉仓主体等。其中,端盖8、驱动力接收构件9以及护盖10都设置在显影单元2的驱动侧,具体的,端盖8固定至显影单元2的粉仓主体的一侧,驱动力接收构件9安装在端盖8上,护盖10套接着驱动力接收构件9并与端盖8相结合,且护盖10穿过边盖6上形成的通孔6a而被边盖6所支撑。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具体设置在端盖8上,可选择的,也可将力接收构件7设置在护盖10上,或可将力接收构件7设置在显影单元2的框架上,只需满足力接收构件7接收外力后推动显影单元2旋转即可。为了便于下文描述,下面简要定义在本实施例中描述的方向,将处理盒1安装至成像设备中的重力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处理盒1的纵向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同时垂直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

如图4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端盖8和显影单元2的框架相互装配的示意图。其中,力接收构件7可活动地安装至端盖8上,具体的,端盖8上形成有第一限制部8a和第二限制部8b,第一限制部8a和第二限制部8b之间形成大致“倒八字”形状的容纳开口8c,力接收构件7两侧抵接着第一限制部8a和第二限制部8b而安置在容纳开口8c中,并可在容纳开口8c中上下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侧面7b和第二侧面7c分别抵接着第一限制部8a、第二限制部8b,且第一侧面7b为一竖直面,第二侧面7c为一斜平面。当力接收构件7沿容纳开口8c向下移动时,由于容纳开口8c自上而下越来越窄(即第一限制部8a与第二限制部8b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开口8c中的可活动空间逐渐变小,第一限制部8a、第二限制部8b逐渐夹紧力接收构件7而限制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开口8c中的活动量(晃动量);当力接收构件7沿容纳开口8c向上移动时,由于容纳开口8c自下而上越来越宽(即第一限制部8a与第二限制部8b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开口8c中的可活动空间逐渐变大,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开口8c中的活动量(晃动量)也会变大。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侧面7b和第二侧面7c与第一限制部8a、第二限制部8b之间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即第一侧面7b和第二侧面7c与第一限制部8a、第二限制部8b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当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开口8c中上下移动时,力接收构件7只需很小的向上作用力即可在容纳开口8c中向上移动,且力接收构件7由于自身重力即可在容纳开口8c中向下移动。

可选择的,第一限制部8a还可以用于防止力接收构件7在接收施力构件105的分离力后相对于显影单元的框架发生旋转。具体的,在第一限制部8a上设置有一个朝向容纳力接收构件7的容纳部突出的突出部,该突出部设置为当力接收构件7接收外力而带动显影单元相对于鼓单元旋转时防止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部滑动和松脱。

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上形成有一通孔7a,显影单元2的框架上形成有突起2a,当安置有力接收构件7的端盖8装配至显影单元2的框架上时,突起2a穿过力接收构件7的通孔7a而限制力接收构件7在容纳开口8c中的上下移动量,如此,力接收构件7不会从容纳开口8c中脱离。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配合而使显影辊4与感光鼓5相互分离的过程。

为了便于描述,将力接收构件7向下移动至一个可接收施力构件105的力的位置称为分隔力接收位置,将力接收构件7从上述分隔力接收位置向上移动至一个更靠上的位置称为撤回位置,力接收构7可在分隔力接收位置和撤回位置之间移动。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安装至成像设备中的示意图。当处理盒1向下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时,处理盒1的力接收构件7与成像设备中施力构件105的突起部107相接触,由于力接收构件7是可活动地安装在端盖8上的,且只需一很小的向上作用力即可向上移动,因此施力构件105的突起部107可迫推力接收构件7向上移动至撤回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成像设备中施力构件105是被弹簧106所支撑的,力接收构件7在弹簧106弹力作用下即可向上移动。此时,处理盒1的显影辊4与感光鼓5处于相互接触状态。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在成像设备中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当处理盒1已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时,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向左移动,施力构件105的突起部107越过力接收构件7,即施力构件105在上下方向不再抵接着力接收构件7,施力构件105移动至力接收构件7的左侧位置,力接收构件7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至分隔力接收位置,力接收构件7被第一限制部8a、第二限制部8b逐渐夹紧。此时,处理盒1的显影辊4与感光鼓5处于相互接触状态。

如图7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处理盒1在成像设备中的第二状态示意图。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向右移动,施力构件105的突起部107抵接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侧面7b,此时,第一侧面7b作为受力面,具体的将力接收构件7的第一侧面7b构造为在重力方向上延伸的一竖直面,施力构件105通过突起部107挤压第一侧面7b而向力接收构件7施加向右作用力,力接收构件7进而带动显影单元2旋转,显影辊4与感光鼓5逐渐分离。在该过程中,力接收构件7被第一限制部8a、第二限制部8b所夹紧,即使施力构件105在推动力接收构件7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向上作用力,力接收构件7也不会向上移动,始终保持与施力构件105的突起部107相互抵接的状态,使得处理盒1维持在显影辊4与感光鼓5相互分离状态。

优选的,为了使得力接收构件7可以更加顺畅的下移到力接收位置,也可在力接收构件7的上端连接一弹性构件,通过弹性构件向力接收构件7施加的向下弹性力迫使力接收构件7从撤回位置下移到力接收位置,如此可保持力接收构件7始终处于竖直位置,防止由于晃动等因素导致力接收构件7被卡在撤回位置。且该弹性构件向力接收构件7施加的向下弹性力小于弹簧106向施力构件105施加的向上弹性力,使得力接收构件7在施力构件105的作用下可向上移动至撤回位置。

优选的,为了使得力接收构件7与施力构件105配合并接收分隔力时更加稳定,在力接收构件7的受力面即第一侧面7b上设置一个防滑构件,具体的可以设置为一个海绵,海绵贴在该第一侧面7b上,突起部107在抵接上述海绵时,可以压迫海绵变形,突起部107与海绵接触的地方海绵会被压缩而自动凹入形成一个凹口,当突起部107在迫推力接收构件7移动时,由于突起部107与海绵上由于变形而形成的凹口配合不容易打滑,使得力接收构件7接收施力构件105的分隔力时更加稳定。防滑构件除了设置为为海绵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软性的塑胶和硅胶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向上”、“向下”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即不仅仅指在竖直方向的“向上”、“向下”,可以理解的是,也可解释为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一定角度的“斜向上”、“斜向下”,在处理盒向成像设备中安装的过程中,力接收构件7的移动方式可以总结为:当处理盒安装至成像设备中时,力接收构件7可被施力构件105迫推而至少在重力方向上向上移动。

实施例2

接下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2,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中力接收构件7的移动方向和与成像设备中施力构件105的预啮合位置与实施例1中不同。

本实施例中,力接收组件20包括力接收构件701和用于控制力接收构件701移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力接收杆21、控制杆22、回位弹簧23以及偏置构件24。受力杆21可与设置在护盖10中的肋板10a抵接以限制受力杆21在接收力时向显影单元2内侧移动,具体的,受力杆21的一侧端可抵接在肋板10a上。受力杆21的一个末端和控制杆22的一个末端活动连接,具体的,在受力杆21的一侧端设置有一个突出柱21a,在控制杆22的一端设置有与该突出柱21a匹配的孔22a,通过将该突出柱21a插入该孔22a中,控制杆22和受力杆21两者之间可相互旋转。在控制杆22上还设置有一个拉钩22b,在护盖10上也设置有拉钩10c,通过将回位弹簧23的两端分别勾住拉钩22b和10c,再结合肋板10a对受力杆21的阻挡作用,可以将受力杆21和控制杆22保持在一个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受力杆21的至少一部分是突出于显影单元框架的,该突出的部分用于接收外力。在护盖10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10b,控制杆22上设置有一个圆形突柱22c卡入该安装孔10b中,控制杆22可以该圆形突柱22c和安装孔10b的结合部为支点旋转。在控制杆22的另一端设置有施力部22d,用于对力接收构件701施力。显影单元2的粉仓主体11上临近力接收构件701的位置设置有沿显影单元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突出导向柱11a,力接收构件701上设置有与该突出导向柱11a匹配的滑动槽701c,滑动槽701c可沿着突出导向柱11a滑动。在护盖10和和力接收构件701之间设置的偏置构件24用于在显影单元的纵向方向上迫推力接收构件701至一个偏置位置。将力接收构件701的施力端22d设置有施力面22d1,力接收构件701上设置有被迫推面701a,当控制杆22绕着圆形突出柱22c旋转时,施力面22d1通过迫推被迫推面701a可迫推所述力接收构件701在显影单元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下面结合图12至图13说明本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701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啮合并接收分离力的过程。

当处理盒安装入成像设备中,在显影单元的纵向方向,将力接收构件701的偏置位置设置成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不重叠,因此,处理盒可以正常沿着与显影单元纵向方向垂直的左右方向顺畅安装入成像设备中,随着成像设备中的门盖的合上动作,设置在处理盒上的力接收组件20可接收成像设备中外力,具体的是成像设备中的内壁对受力杆21施加压力,受力杆21和控制杆22一同开始受力,由于受力杆21被肋板10a阻挡,因此控制杆22开始绕着圆形突出柱22c旋转,并通过施力面22d1操作力接收构件701向靠近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移动,此时,在显影单元的纵向方向上,施力构件105和力接收构件701的至少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因此,力接收构件701被施力构件105阻挡而停止在施力构件105的一侧,此时,控制杆22被来自成像设备内壁的力挤压而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当成像设备预转并驱动施力构件105向左移动(参见图6)时,在显影单元的纵向方向,施力构件105将会与力接收构件701解除重叠状态,利用控制杆22的弹性恢复可以迫使力接收构件701在纵向方向上继续移动一定行程使得施力构件105与力接收构件107在左右方向上重叠,力接收构件107可以接收施力构件105的分离力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当需要取出盒子时,随着成像设备中的门盖的开启,成像设备取消对力接收组件20的力,在回位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控制杆22沿着相反方向旋转回到预设的初始位置,控制杆22取消对力接收构件701的按压力,力接收构件701在偏置构件24的偏置力下回到偏置位置,处理盒可以顺畅取出。

实施例3

接下来,接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将力接收构件702设置成可旋转移动的结构。

如图14和图15所示,粉仓主体11上设置有一个安装孔11b,力接收构件702上设置有可安装入所述安装孔11b内的旋转支撑部702a,力接收构件702通过旋转支撑部702a插入安装孔11b中可以相对于粉仓主体11旋转。在力接收构件702的分隔力接收一侧的侧面还贴有一个防滑构件7021,优选的,该防滑构件7021构造为海绵。

如图16中(a)至(c)所示,当处理盒初始安装入成像设备中,随着成像设备的门盖的闭合,力接收构件702初始位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105的左侧,此时,力接收构件702可以处于一个与施力构件105分隔的位置,也可以与施力构件105有接触并被施力构件105压迫而向上旋转一定角度,随着成像设备的预转,施力构件105开始从右向左移动,在施力构件105从右向左移动的过程中,会迫推力接收构件702向上旋转,施力构件105越过向上旋转后的力接收构件702,最终如图16中(c)所示,施力构件105的施力部在力接收构件702的左侧,力接收构件702将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旋转回到图16中(a)中位置,并与防滑构件7021接触,此位置时力接收构件702可以接收施力构件105的间隔力,当施力构件105被成像设备控制从图16中(c)中位置从左向右移动时,通过施力构件105对力接收构件702施加力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隔开。此种设置,可以使得力接收构件702被施力构件105迫推时更容易向上移动而避开与施力构件105的干涉。

优选的,为了使得力接收构件702在向上旋转后可以更加灵活的回到一个可以接收施力构件105的分隔力的力接收位置,可以在力接收构件702和粉仓主体11之间设置一个弹性构件26,利用弹性构件26的弹性力辅助力接收构件702向下旋转回到力接收位置。

以上各实施例中,力接收构件的移动方式可以总结为如下,力接收构件相对于显影框架具有一个可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接触并接收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间隔力的间隔力接收位置,以及一个与间隔力接收位置不同的避让位置,具体的,在上述避让位置和间隔力接收位置,力接收构件接收所述施力构件的分隔力的力接收部相对于与显影框架具有不同的位置,该不同的位置可以是在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也可以是在处理盒上下方向,也可以是同时在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和上下方向都具有不同的位置,只要满足,在间隔力接收位置力接收构件可以与施力构件接触并接收分隔显影辊和感光鼓的力,在避让位置时允许施力构件可以自由左右移动即可。另外,由于在处理盒的驱动侧具有驱动力接收构件9,当驱动力接收构件9接收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力旋转时会产生一个大的扭矩使得显影辊靠近感光鼓,即使现有技术中在该驱动力接收构件9与显影单元中增阿离合结构也会产品一个扭矩,因此,将力接收构件702设置在处理盒的驱动侧可以用里一个较小的分隔力以克服上述使得显影辊靠近感光鼓的扭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理盒的力接收构件在上下方向是可自由活动的,而在左右方向是被限制活动的,因此,当处理盒安装进成像设备中时,力接收构件可移动至与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不相干涉的位置;当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左右移动时,力接收构件可与施力构件配合使得处理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互分离。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成像设备中的施力构件在推动显影单元旋转时容易出现卡死的技术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