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371发布日期:2020-10-09 18:3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碳粉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电子成像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电子成像装置的碳粉匣。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成像装置如影印机或打印机等,皆设有一具有感光鼓的成像匣、以及一碳粉匣与该成像匣组接,该成像匣具有一入粉口,该碳粉匣是用以供应该成像匣于运转时的碳粉,该碳粉匣具有一壳体、一出粉口设于该壳体且与该入粉口对接、一开关件可移动地设于该壳体、一泡棉设于该开关件、以及一弹性件设于该壳体与该开关件之间,该开关件可相对该壳体于一封闭位置及一开放位置之间移动,当该开关件位于该封闭位置时,该泡棉可辅助该开关件封闭该出粉口,当该开关件位于该开放位置时则未封闭该出粉口,该弹性件施予该开关件一往该封闭位置的作用力,然而,若是该碳粉匣组接于该成像匣时定位不正确,造成该出粉口与该入粉口二者之间的间隙过大,便容易产生碳粉外漏的问题。

此外,该泡棉的厚度及该弹性件亦是另一个容易导致碳粉匣漏粉的潜在因素,若是该泡棉厚度过薄,则无法确实封闭该出粉口;而若该泡棉的厚度过厚,则导致该碳粉匣于组装时该开关件不易被推动,使该开关件无法移至正确位置;又或者该弹性件可能因弹性疲乏而使该开关件复位不确实,而无法封闭该出粉口,上述状况不仅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亦会使整个装置受碳粉的污染。因此,如何使碳粉匣于组装时能够确实的定位,且于组装前或拆卸后的各阶段都不会漏粉,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匣,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成像匣组接后可确实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匣,于组装前或拆卸后都能确实封闭出粉口以避免漏粉。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粉匣用来与一电子成像装置的成像匣组接,该成像匣具有一入粉口、以及一阶部位于该入粉口旁,该碳粉匣包含有一壳体,该壳体具有一用来容置碳粉的内部空间、一出粉口连通该内部空间与外界、以及一限位勾设于该出粉口旁,当该碳粉匣与该成像匣组接时,该限位勾勾持于该阶部,使该出粉口与该入粉口连通;借此,该碳粉匣与该成像匣组接后可确实定位,且于组装前或拆卸后都能确实封闭出粉口以避免漏粉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成像匣的阶部具有一朝下的阶面,该出粉口位于该壳体的一底侧,该限位勾具有一朝上的勾面,当该碳粉匣与该成像匣组接时,该勾面贴抵于该阶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碳粉匣还包含有一上滑片设于该壳体,该上滑片能相对该壳体于一封闭位置及一开放位置之间滑动,该上滑片位于该封闭位置时封闭该出粉口,该上滑片位于该开放位置时未封闭该出粉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上滑片延伸设有一弹性臂,该弹性臂的一末端能由一原始位置移动至一卡接位置,该壳体具有一与该弹性臂搭接的导引部,当该上滑片由该封闭位置移至该开放位置时,该弹性臂受该导引部的作用而使该弹性臂的末端由该原始位置移动至该卡接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卡接位置位于该原始位置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弹性臂具有一导槽,供该壳体的导引部伸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成像匣更具有一抵顶部,当该碳粉匣由该成像匣沿着一拆卸方向移动时,该弹性臂的末端位于该卡接位置而与该抵顶部贴抵,使该上滑片相对该壳体由该开放位置滑动至该封闭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成像匣具有一第一挡止部,该上滑片具有一第二挡止部,当该碳粉匣沿着一组入方向移动而与该成像匣组接时,该第一挡止部贴抵于该第二挡止部,使该上滑片相对该壳体由该封闭位置滑动至该开放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上滑片更具有一开口,该上滑片位于该开放位置时,该开口的位置对应于该出粉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碳粉匣还包含有一密封件设于该上滑片与该壳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碳粉匣还包含有一上滑片设于该壳体,该上滑片能相对该壳体于一封闭位置及一开放位置之间滑动,该上滑片位于该封闭位置时封闭该出粉口,该上滑片位于该开放位置时未封闭该出粉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匣设于该成像匣的立体图;

图2a、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匣脱离该成像匣时于不同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匣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匣的上滑片的侧视图;

图5为图1沿5-5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6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匣于不同状态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成像匣2…主体3…感光鼓

4…入粉口5…阶部

5a…阶面6…抵顶部

7…下滑片8…穿孔

9…第一挡止部

10…碳粉匣d1…组入方向d2…拆卸方向

20…壳体21…内部空间22…底侧

23…出粉口25…限位勾

26…勾面27…导引部

30…上滑片31…开口32…第二挡止部

33…弹性臂34…导槽

35…末端

p1…封闭位置p2…开放位置

p3…原始位置p4…卡接位置

40…密封件42…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匣10设于一成像匣1的立体图,该成像匣1是设于一电子成像装置(图未示)如影印机或打印机等,如图2a、图2b所示,该成像匣1具有一主体2、一感光鼓3设于该主体2、一下滑片7可滑动地设于该主体2、以及一弹性件(图未示)设于该主体2与该下滑片7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兹定义沿着平行该感光鼓2的轴向往该成像匣1接近的方向为组入方向d1(如图2a所示),反之则为拆卸方向d2(如图1所示)。该主体2的末端设有一抵顶部6,该主体2更具有一开口朝上的入粉口4(如图6-8)、以及一阶部5设于该入粉口4旁(如图2a、图5),碳粉可经由该入粉口4进到该主体2内部以供该感光鼓3成像,该阶部5具有一朝下的阶面5a,该下滑片7具有一穿孔8、以及一第一挡止部9位于该穿孔8旁,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挡止部9是形成于该下滑片7的一端,该弹性件施予该下滑片7朝向d2方向的作用力,当该下滑片7受该弹性件作用而朝d2方向移动至一预定位置时可封闭该入粉口4,相对地,当该下滑片7克服该弹性件作用而朝d1方向移动至另一预定位置时该穿孔8与该入粉口4位置对应。

如图3所示,该碳粉匣10包含有一壳体20、一上滑片30、以及一密封件40。

请同时参阅图3、图6,该壳体20具有一用来容置碳粉的内部空间21、一出粉口23连通该内部空间21与外界、一限位勾25设于该出粉口23旁、以及一导引部27设于该出粉口23旁,于本实施例中,该出粉口23位于该壳体20的一底侧22,该限位勾25由该出粉口23旁向下延伸且末端具有一朝上的勾面26,该导引部27是一大致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凸柱。

请同时参阅图4,该上滑片30设于该壳体20的底侧22且能相对该壳体20于一封闭位置p1及一开放位置p2之间滑动,该上滑片30具有一开口31、一第二挡止部32位于该开口31旁、以及一弹性臂33位于该第二挡止部32后方,该弹性臂33具有一导槽34以及一末端35,该导槽34位于该弹性臂33侧边且可供该壳体20的导引部27伸入,该末端35能由一原始位置p3(如图6所示)向下移动至一卡接位置p4(如图8所示),该卡接位置p4位于该原始位置p3下方,其中,当该上滑片30位于该封闭位置p1时封闭该出粉口23,当该上滑片30位于该开放位置p2时,该开口31的位置对应于该壳体20的出粉口23,即该上滑片30未封闭该出粉口23。

该密封件40设于该上滑片30与该壳体20之间,该密封件40具有一穿孔42且其位置对应于该出粉口23,于本实施例中,该密封件40是一泡棉且固设于该壳体20上,该密封件40受该上滑片30压抵而有些许变形,以提供较佳的密封效果。

当该碳粉匣10尚未与该成像匣1组接时,该碳粉匣10的该上滑片30位于该封闭位置p1,如第2、6图所示,该开口31的位置未对应于该出粉口23,此时,该出粉口23被该上滑片30及该密封件40封闭,该成像匣1的下滑片7亦封闭该入粉口4;该碳粉匣10沿着该组入方向d1移动而与该成像匣1组接的过程中,该限位勾25与该阶部5勾持,该勾面26贴抵于该阶面5a,如第5、7图所示,该第二挡止部32推抵于该第一挡止部9并克服该弹性件对于该下滑片7的作用力,使该下滑片7相对该主体2朝该组入方向d1滑动,直到该下滑片7受该主体2的挡止而不再滑动时,该下滑片7的穿孔8恰对应于该入粉口4,且该上滑片30的开口31位置对于于该下滑片7的穿孔8,如图7所示。

当该碳粉匣10继续往该组入方向d1移动时,该第二挡止部32受该第一挡止部9的抵顶,使该上滑片30无法相对该下滑片7移动但可相对该壳体20由该封闭位置p1滑动至该开放位置p2,当该上滑片30位于该开放位置p2时,该开口31的位置对应于该出粉口23,使该出粉口23与该入粉口4连通,该壳体20中的碳粉即可进入该成像匣1中,在该上滑片30相对该壳体20滑动的过程中,该导槽34受该导引部27的导引而使该弹性臂33的末端35由该原始位置p3向下移动至该卡接位置p4,令该弹性臂33的末端35与该抵顶部6贴抵,如图1、图8所示。

当该碳粉匣10中的碳粉用尽而使用者欲将该碳粉匣10沿着该拆卸方向d2取出时,由于该弹性臂33的末端35受该抵顶部6的挡止,如图8所示,使该上滑片30无法随该壳体20移动,如此即可使该上滑片30相对该壳体20由该开放位置p2滑动至该封闭位置p1,即使该密封件40因厚度较大或稍有翘曲变形而使摩擦力增加,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亦能确实将该上滑片30移送至该封闭位置p1,可避免习知结构中弹性件无法确实将该开关件定位的问题。直到该弹性臂33受到该导引部27的导引而从该卡接位置p4向上回到该原始位置p3时,如图7所示,该上滑片30才能随该壳体20一起脱离该成像匣1,随后该下滑片7受该弹性件的作用力而复位,并再次封闭该入粉口4,如图6所示,即完成整个拆卸碳粉匣的程序。

由于该碳粉匣10的限位勾25勾持于该成像匣1的阶部5,不仅可使该碳粉匣10准确地定位于该电子成像装置中,更可使该碳粉匣10与该成像匣1紧密的结合,减小该出粉口23与该入粉口4之间的空隙,确保该碳粉匣10装设于电子成像装置时不会漏粉。而在拆卸该碳粉匣10时,该上滑片30可先确实封闭该出粉口23,之后该碳粉匣10才能由该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如此,不论是该碳粉匣10与该电子成像装置组装前、组装后或是拆卸后,都确保不会有漏粉的问题,进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该成像匣1的结构并非本案重点,只要有一入粉口4能与该出粉口23对接、以及一阶部5与该限位勾25互相勾持即可,其余则可有其他变化,例如该下滑片7可省略不设;或者该成像匣1不具有抵顶部6。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该碳粉匣的结构亦可有其他变化,例如:该上滑片30或该密封件40可以其他可开闭该出粉口23的结构替代;或者导引部27与该导槽34的位置可互换,该弹性臂33与该导引部27亦可有其他设计变化,只要该弹性臂33可受该导引部27的作用而改变位置即可,举凡此等可轻易思及的结构变化,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