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3124发布日期:2021-03-02 17:09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移动电子产品和大屏幕显示区的普及推动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小的方向发展,这要求必须有高密度、小体积、能自由安装的新一代封装技术来支持。现有的显示面板中驱动芯片的封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玻璃上芯片技术(chip on glass,cog),直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胶将驱动芯片封装在玻璃上;另一种是柔性基板上的芯片技术(chip on film,cof),将驱动芯片直接封装在柔性电路板上。以上两种技术均能达到高构装密度、减小体积的效果。
[0003]
现有的cog技术中,驱动芯片的引脚均设置于驱动芯片靠近显示区的一侧,连接引脚的数据引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由于数据引线的倾斜角度受到限制,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区较宽,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能够减小边框的宽度。
[0005]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包括:
[0006]
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0007]
所述显示区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
[0008]
所述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扇出线组和至少一组第二扇出线组;所述第一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一数据引线;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二数据引线;各所述数据信号线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数据引线的一端或各所述第二数据引线的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
[0009]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设置有多个数据引脚、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各所述数据引脚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各所述第一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各所述第二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数据引线与所述数据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引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数据引脚电连接;
[0010]
其中,与各所述第一数据引线和各所述第二数据引线电连接的数据引脚为不同的数据引脚,且各所述第一数据引线、各所述第二数据引线、各所述第一连接线以及各所述第二连接线互不交叠。
[0011]
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数据引脚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中轴线的一侧;
[0012]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一组第一扇出线组和一组第二扇出线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位于所述中轴线的一侧,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扇出线组位于所述中轴线的另一侧。
[0013]
可选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两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和一组所述第一扇出线组;两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扇出线组相对的两侧。
[0014]
可选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三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和两组所述第一扇出线组;所述第一扇出线组与所述第二扇出线组间隔设置。
[0015]
可选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四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和两组所述第一扇出线组;两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和一组所述第一扇出线组为一扇出线组,所述扇出线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扇出线组内的两组所述第二扇出线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扇出线组相对的两侧。
[0016]
可选地,所述第一扇出线组中的第一数据引线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扇出线组中的第二数据引线的数量。
[0017]
可选地,所述显示区还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信号线;
[0018]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一侧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设置有扫描驱动电路和时钟信号线;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各条所述时钟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扫描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各条所述扫描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
[0019]
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三扇出线组和多个时钟引脚;多个所述时钟引脚位于所述数据引脚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0020]
所述第三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时钟引线;各所述时钟信号线通过各所述时钟引线与各所述时钟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
[0021]
可选地,所述第一非显示区还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和多条第四连接线;
[0022]
各所述第三连接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各所述第四连接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时钟引线依次通过各所述第三连接线和各所述第四连接线与各所述时钟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
[0023]
其中,各所述时钟引线、各所述第三连接线以及各所述第四连接线互不交叠。
[0024]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阵列基板。
[0025]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显示面板和至少一个驱动芯片;
[0026]
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所述数据引脚绑定。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通过在第一非显示区设置至少一组第一扇出线组、至少一组第二扇出线组、多个数据引脚、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第一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一数据引线,第二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二数据引线,第一数据引线电连接于数据引脚和数据信号线之间;通过将第一连接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各第二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数据引线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数据引脚电连接,各第一数据引线、各第二数据引线、各第一连接线以及各第二连接线互不交叠,使得第二数据引线能够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一侧移动,从而能够空出部分空间来设置第一数据引线,使得第一数据引线相对于第二方向具有相对较大的倾斜角,从而有利于缩短数据引脚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边框宽度;同时,还能够减小第二数据引线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增加第二
数据引线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即能够减小第二数据引线相对于第二方向的倾斜角,因此,能够补偿数据引脚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的减小导致的第二数据引线相对于第二方向的倾斜角的变化,以保证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于数据引脚和数据信号线之间。
附图说明
[0028]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0029]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8]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非显示区na设置有数据引脚10,数据引线11的一端与数据引脚10一一对应电连接,数据引线11的另一端与数据信号线12一一对应电连接,且数据引线11呈扇出排列。当减小第一非显示区na的宽度时,即显示区aa靠近第一非显示区na一侧的边缘移动至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会导致数据引线11的扇出角增大(图中虚线所示),即数据引线11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增大。由于数据引线11相对于y方向存在一个最大倾斜角,因此,可能会导致扇形边缘区域的数据引线11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无法进一步增加,从而无法实现数据信号线12与数据引线11的电连接。
[003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100包括:显示区101和围绕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显示区101设置有沿第一方向排列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数据信号线110。
[0040]
非显示区102包括位于显示区101一侧的第一非显示区102a;第一非显示区102a设置有至少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至少一组第二扇出线组130;第一扇出线组120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一数据引线121;第二扇出线组130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二数据引线131;各所述数据信号线110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数据引线121的一端或各所述第二数据引线131的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
[0041]
第一非显示区102a还设置有多个数据引脚140、多条第一连接线150和多条第二连接线160;各数据引脚140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各第一连接线15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
方向排列;各第二连接线160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一数据引线121与数据引脚140电连接,第二数据引线131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线150和第二连接线160与数据引脚140电连接。
[0042]
其中,与各第一数据引线121和各第二数据引线131电连接的数据引脚140为不同的数据引脚140,且各第一数据引线121、各第二数据引线131、各第一连接线150以及各第二连接线160互不交叠。
[0043]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第一扇出线组120包括9条第一数据引线121,第二扇出线组130包括6条第二数据引线131,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数据信号线110包括第一数据信号线111和第二数据信号线112,第一数据信号线111的第一端与第一数据引线121的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数据信号线112的第一端与第二数据引线131的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数据引脚140沿x方向排列,包括第一数据引脚141和第二数据引脚142,第一数据引线121的另一端与第一数据引脚141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数据引线131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线15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连接线150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接线160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连接线160的第二端与第二数据引脚142电连接。沿y方向,第二连接线160的第一端位于第二连接线160的第二端背离第一扇出线组120的一侧;沿x方向,第一连接线15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连接线150的第二端背离第一扇出线组120的一侧。沿第二连接线160第二端指向第二连接线160的第一端的方向,第一连接线150的长度逐渐增加;沿第一连接线150的第一端指向第一连接线150的第二端的方向,第二连接线160的长度逐渐增加。
[0044]
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线160以第二数据引脚142为起点沿y方向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121的一侧延伸,使得第二数据引线131能够沿y方向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121一侧移动;第一连接线150以与第二连接线160的连接点为起点沿x方向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121的一侧延伸,使得第二数据引线131能够沿x方向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121一侧移动,从而能够空出部分来设置第一数据引线121。也就是说增加了设置第一扇出线组120的面积,从而使得第一数据引线121相对于y方向具有相对较大的倾斜角,由于第一数据引线121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与第一数据引线121在y方向的长度负相关,因此能够减小第一数据引线121在y方向的长度,即能够缩短数据引脚140到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边框宽度。此外,第二数据引线131沿y方向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121一侧移动,能够增加第二数据引线131在y方向的长度,第二数据引线131能够沿x方向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121一侧移动,能够减小第二数据引线131在x方向的长度,因此能够减小第二数据引线131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进而补偿了数据引脚140到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的减小导致的第二数据引线131相对于y方向的倾斜角的变化,确保第二数据引线131电连接于第二数据引脚142和第二数据信号线112之间。
[004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了清楚说明仅示例性展示了阵列基板100包括14条数据信号线110、9条第一数据引线121和6条第二数据引线131,在实际应用中,对数据信号线110、第一数据引线121和第二数据引线13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004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第一非显示区设置至少一组第一扇出线组、至少一组第二扇出线组、多个数据引脚、多条第一连接线和多条第二连接线,第一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一数据引线,第二扇出线组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多条第二数据引线,第一数据引线电连接于数据引脚和数据信号线之间;通过将第一连接
线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各第二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数据引线依次通过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与所述数据引脚电连接,各第一数据引线、各第二数据引线、各第一连接线以及各第二连接线互不交叠,使得第二数据引线能够向远离第一数据引线一侧移动,从而能够空出部分空间来设置第一数据引线,使得第一数据引线相对于第二方向具有相对较大的倾斜角,从而有利于缩短数据引脚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边框宽度;同时,还能够减小第二数据引线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增加第二数据引线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即能够减小第二数据引线相对于第二方向的倾斜角,因此,能够补偿数据引脚到显示区之间的距离的减小导致的第二数据引线相对于第二方向的倾斜角的变化,以保证第二数据线电连接于数据引脚和数据信号线之间。
[0047]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至少部分数据引脚140位于显示区101的中轴线s1的一侧;第一非显示区102a包括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一组第二扇出线组130;第二扇出线130组位于中轴线s1的一侧,至少部分第一扇出线组120位于中轴线s1的另一侧。
[0048]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显示区101的中轴线s1的左侧的数据引脚140的数量大于显示区101的中轴线s1的右侧的数据引脚140的数量,第二扇出线组130位于中轴线s1的右侧,部分第一扇出线组120位于中轴线s1的左侧,即第二扇出线组130位于第一扇出线组120的右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只需要在第一扇出线组120的一侧设置一组第二扇出线组130,相应设置的第一连接线150和第二连接线160的数量较少,工艺制程更简单。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显示区101的中轴线s1的左侧的数据引脚140的数量小于显示区101的中轴线s1的右侧的数据引脚140的数量,第二扇出线130组位于第一扇出线组120的左侧。
[0049]
可选地,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非显示区102a包括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和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分别位于第一扇出线组120相对的两侧。
[0050]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一非显示区102a包括第二扇出线组130,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分别位于第一扇出线组120的左、右两侧,能够将第一扇出线组120左、右两侧的第一数据引线121与x方向的夹角设置为相同角度,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数据引脚140到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边框宽度。
[0051]
可选地,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非显示区102a包括三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和两组第一扇出线组120;第一扇出线组120与第二扇出线组130间隔设置。
[0052]
示例性地,在大尺寸阵列基板100中,由于数据信号线110的数量比较多,单一驱动芯片上的引脚数量有限,无法通过单一驱动芯片提供数据信号,通常可以选择利用两个驱动芯片为数据信号线110提供数据信号。相应的数据引脚140设置于第一非显示区102a的两个区域内,如图4所示,左侧数据引脚140与左侧驱动芯片绑定,左侧数据引脚140分别与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一一对应电连接,右侧数据引脚140与右侧驱动芯片绑定,右侧数据引脚140分别与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一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一一对应电连接。在大尺寸阵列基板中,尽可能减小第一连接线150和第二连接线160的数量,以使其在工艺上更容易实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左侧数据引脚140分别与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一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一一对应电连接,右侧数据引脚140分别与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一一对应电连接。
[0053]
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非显示区102a包括四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和两组第一扇出线组120;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和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为一扇出线组,扇出线组沿第一方向排列;扇出线组内的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分别位于第一扇出线组120相对的两侧。
[0054]
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在大尺寸阵列基板中,左侧数据引脚140分别与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一一对应电连接,与左侧数据引脚140电连接的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为左侧扇出线组;右侧数据引脚140分别与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一一对应电连接,与右侧数据引脚140电连接的一组第一扇出线组120和两组第二扇出线组130为右侧扇出线组。能够将左侧扇出线组中第一扇出线组120左、右两侧的第一数据引线121与x方向的夹角可以设置成相同角度,右侧扇出线组中第一扇出线组120左、右两侧的第一数据引线121与x方向的夹角可以设置成相同角度,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大尺寸阵列基板100的数据引脚140到显示区101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大尺寸阵列基板100的边框宽度。
[0055]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2,第一扇出线组120中的第一数据引线121的数量大于第二扇出线组130中的第二数据引线131的数量。
[0056]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第二数据引线131与第二数据引脚142的电连接,需要占用第二数据引脚142背离第一扇出线组120一侧的区域设置第一连接线150和第二连接线160,如果第二数据引线131的数量过多,会导致第一连接线150和第二连接线160的过多,使得第二数据引脚142背离第一扇出线组120一侧区域的宽度的增加。通过将第二扇出线组130中的第二数据引线131的数量设置为小于第一扇出线组120中的第一数据引线121的数量,能够避免因第二扇出线组130中的第二数据引线131过多导致的数据引脚140与阵列基板100边缘之间的距离增加。
[0057]
可选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显示区101还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信号线170。
[0058]
非显示区102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01一侧的第二非显示区102b;第二非显示区102b设置有扫描驱动电路180和时钟信号线190;扫描驱动电路180的输入端与各条时钟信号线190一一对应电连接,扫描驱动电路180的输出端与各条扫描信号线170一一对应电连接。
[0059]
第一非显示区102a还设置有第三扇出线组210和多个时钟引脚220;多个时钟引脚220位于数据引脚140背离显示区101的一侧,且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
[0060]
第三扇出线组210包括扇出排列且互不交叠的时钟引线211;各时钟信号线190通过各时钟引线211与各时钟引脚220一一对应电连接。
[0061]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显示区101还包括沿y方向排列且沿x方向延伸的多条扫描信号线170,多个时钟引脚220沿x方向依次排列。时钟信号线190的一端通过时钟引线211与时钟引脚220一一对应电连接,时钟信号线190的另一端与扫描驱动电路180的输入端一一对应电连接,向扫描驱动电路180提供时钟信号;扫描驱动电路180的输出端与扫描信号线170一一对应电连接,扫描驱动电路180根据时钟信号向扫描信号线170输出扫描驱动信号。
[0062]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6,第一连接线160的沿y方向长度小于数据引脚140与时钟引脚220沿y方向的距离。具体的,驱动芯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一引脚与
数据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二引脚与时钟引脚一一对应电连接,因此数据引脚140与时钟引脚220沿y方向的距离等于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沿y方向的距离,即因此数据引脚140与时钟引脚220沿y方向的距离等于驱动芯片沿y方向的宽度。由于第一连接线160与时钟引脚220传输不同的信号,因此,需要将第一连接线160的沿y方向长度设置为小于驱动芯片沿y方向的宽度,防止发生短路,进而防止产生信号串扰。
[0063]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6,第一非显示区102a还包括多条第三连接线230和多条第四连接线240。
[0064]
各第三连接线23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各第四连接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时钟引线211依次通过各第三连接线230和各第四连接线240与各时钟引脚220一一对应电连接;其中,各时钟引线211、各第三连接线230以及各第四连接线240互不交叠。
[0065]
具体的,如图6所示,第三连接线230沿x方向延伸且沿y方向排列,第四连接线沿y方向延伸且沿x方向排列。时钟引线211的一端与第三连接线23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第三连接线230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线240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电连接,第四连接线240的第二端与时钟引脚220一一对应电连接,从而实现时钟引线211与时钟引脚220的电连接。
[0066]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阵列基板。
[0067]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显示面板200包括阵列基板100。
[0068]
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阵列基板100靠近工艺面一侧设置有对置基板250,对置基板250可以是阵列基板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对置基板250还可以是封装盖板形成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006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阵列基板1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0070]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
[0071]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300包括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任一显示面板200;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芯片310,驱动芯片310与显示面板200中的数据引脚绑定。
[0072]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显示装置300包括两个驱动芯片310,驱动芯片310,用于向显示装置300提供驱动信号,驱动芯片310上的引脚与数据引脚进行绑定,实现与数据引脚的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芯片310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比不做具体限制。
[007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300,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显示装置3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也可以为电视机、数码相框、导航仪、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产品或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0074]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
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