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3073发布日期:2021-04-27 18:0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其壳体大多为塑胶制件、金属制件、玻璃制件、陶瓷制件等,外观装饰效果相对单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包括透明壳体、电致变色器件和摄像头模组,电致变色器件贴设在透明壳体上,透明壳体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凸出主体部背离电致变色器件的一面,摄像头模组通过凸起部采集光线,电致变色器件至少部分围绕摄像头模组。
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其中,壳体组件包括透明壳体和贴设在透明壳体上的电致变色器件,透明壳体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和凸起部,凸起部凸出主体部背离电致变色器件的一面,电致变色器件至少部分围绕凸起部。
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透明壳体不仅能够满足摄像头模组采集光线以成像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贴设有电致变色器件。其中,透明壳体部分凸出以形成类似于“火山口”的结构,使得电子设备的壳体有别于传统的壳体结构,电致变色器件也能够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而以经透明壳体显现,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特性能够改变,进而改善电子设备的外观表现力。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7.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8.图2是图1中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9.图3是图2中壳体组件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0.图4是图2中壳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图5是图4中功能膜多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12.图6是图2中功能膜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图2中电致变色器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图7中电致变色器件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9是图2中电致变色器件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16.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11是图2中透明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12是图2中透明壳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13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14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5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2.图16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7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8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9是图2中透明壳体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0是图2中透明壳体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1是图1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
28.图22是图1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
29.图23是图22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4是电子设备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31.图25是电子设备的另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33.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4.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35.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其中,本实施例以电子设备10为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36.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显示模组11、中框12和壳体组件13。其中,显示模组11和壳体组件13分别位于中框12相背的两侧,并可以通过胶接、卡接、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与中框12装配连接,以使得三者组装之后形成显示模组11与壳体组件13一同夹持中框12的基本结构。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与壳体组件13之间还可以形成一具有一定容积的腔体,该腔体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模组14、主板15、电池16等结构件,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换言之,显示模组11位于摄像头模组14背离壳体组件13(具体可以为后文中提及的透明壳体131)的一侧。其中,显示模组11、摄像头模组14等结构件可以
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分别与主板15、电池16等电性连接,以使得它们能够得到电池16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15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
37.进一步地,显示模组11的边缘可以朝向中框12弯曲,以使得显示模组11上显示的画面能够以类似于“瀑布”的形态从显示模组11的正面延伸至其侧面。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减小甚至是隐藏显示模组11的黑边,以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大的显示视野,还能够使得显示模组11营造一种环绕显示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给用户带来一种不同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升降式摄像头、滑盖式摄像头等平板式全面屏的视觉体验,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的竞争力。相应地,壳体组件13的边缘也可以朝向中框12弯曲,以便于改善电子设备10的握持手感及外观美感。
38.参阅图2,图2是图1中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39.如图2所示,壳体组件13可以包括透明壳体131和电致变色器件132。其中,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借助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psa)等胶体(图2中未示出)贴设在透明壳体131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壳体组件13与中框12组装之后,电致变色器件132相较于透明壳体131更靠近显示模组11。此时,透明壳体131可以为玻璃或塑胶等,这样既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以保护电子设备10,又对光线具有一定的透过率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的颜色能够显现。
40.一般地,电致变色(electro chromic,ec)是指材料的光学属性(例如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稳定、可逆的颜色变化的现象,在外观上表现为颜色、透明度的可逆变化。基于此,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是由电致变色材料(也即是后文中提及的电致变色层)制成的器件,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也能够发生稳定的、可逆的颜色变化,这种颜色上的变化使得透明壳体131的外观装饰效果也能够随之变化。换言之,在电致变色器件132与透明壳体131的配合作用下,壳体组件13不仅能够保护电子设备10,还使得电子设备10的外观特性能够改变,进而改善电子设备10的外观表现力。
4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132还可以是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polymer dispersed liquid crystal,pdlc)制成的器件,液晶以微米级液滴分散在有机固态聚合物基体内。其中,未施加电场时,液晶自由取向,其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不匹配,当光线通过基体时被液晶强烈散射而呈不透明的乳白状态或半透明状态(使得器件具有一定的雾度)。施加电场可调节液晶的光轴取向,当液晶的折射率与基体的折射率相匹配时,光线通过基体时不会被液晶散射而呈现透明态。当然,电场消失时,液晶又恢复最初的自由取向状态。
42.然而,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限于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基本结构(后文中有相关的描述,简而言之可以为层叠结构),当壳体组件13与中框12固定连接时,如果电致变色器件132与透明壳体131的中间区域贴合,而透明壳体131的边缘区域与中框12贴合,可能导致电致变色器件132背离透明壳体131的一侧悬空。换言之,如果电致变色器件132背离透明壳体131的一侧得不到限制,将导致电致变色器件132与透明壳体131形成类似悬臂的结构。此时,如果电子设备10出现碰撞、跌落等极限情景,可能存在电致变色器件132与透明壳体131剥离、电致变色器件132自身的层叠结构剥离等风险。对此,本申请中,壳体组件13还可以包括功能膜133。其中,功能膜133的一部分与电致变色器件132背离透明壳体131的一侧连接,功能膜133的另一部分与透明壳体131连接。换言之,电致变色器件132夹设
在功能膜133与透明壳体131之间,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背离透明壳体131的一侧能够得到限制,进而改善上述的剥离问题。进一步地,结合图2,壳体组件13与中框12组装时,可以是透明壳体131和/或功能膜133借助泡棉胶等胶体与中框12连接,以使得中框12环绕电致变色器件132。此时,电致变色器件132没有夹设在中框12与透明壳体131之间,可以避免电致变色器件132被压坏,尤其是在碰撞、跌落等极限情景下。当然,在电致变色器件132的结构强度允许的条件下,电致变色器件132也可以部分夹设在中框12与透明壳体131之间,以增加壳体组件13上可变色区域的大小。
43.共同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2中壳体组件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壳体组件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功能膜多种实施方式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44.一般地,对于手机这类电子设备10而言,其透明壳体131(俗称“电池盖”或“后盖”)大多可以简单地视作圆角矩形;相应地,电致变色器件132也可以大体呈圆角矩形。基于此,功能膜133可以为胶带,并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对角、邻角、任意三个角或者四个角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也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对边、邻边、任意三条边或者四条边,还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132整体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当然,功能膜133还可以以其它方式将电致变色器件132的角和/或边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在此不一一穷举。
45.如图3所示,功能膜133可以呈面状,并至少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两条对边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此时,透明壳体131可以为双面曲结构(具体可以为图3中透明壳体131的上下两边弯曲),也即是透明壳体131的相对两个边缘朝向中框12弯曲。
46.如图4所示,功能膜133可以呈面状,并至少可以将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四条边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此时,透明壳体131可以为四面曲结构,也即是透明壳体131的边缘均朝向中框12弯曲。
47.需要说明的是:当透明壳体131为四面曲结构时,如果功能膜133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将电致变色器件132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可能会导致功能膜133对应于壳体组件13的四个角的位置出现褶皱,尤其是透明壳体131的弯曲程度较大时,这样既会影响壳体组件13与中框12的组装,又容易影响壳体组件13的外在表现力。对此,结合图5,相较于图3所示的功能膜133而言,图4所示的功能膜133的四个角处可以分别设一楔形避让结构1331(如图5中(a)所示,并在图4中为相应的拼接线),以在功能膜133将电致变色器件132固定于透明壳体131时改善上述褶皱问题。换言之,图4所示的功能膜133可以主要是为了适应四面曲结构的透明壳体131。当然,对于四面曲结构的透明壳体131而言,结合图5中(b)所示,还可以将功能膜133的四个角全部切掉。
48.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结合图3及图4,功能膜133至少与电致变色器件132连接,并可以形成至少两个条形边缘1332,每一条形边缘1332均可以与透明壳体131连接,以将电致变色器件132固定在透明壳体131上。其中,当功能膜133与电致变色器件132连接并形成两个条形边缘1332时,它们既可以相对,也可以相邻。
49.本申请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电致变色器件132(尤其是其中的电致变色层)对水氧较为敏感,容易失效。对此,相关技术一般是在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外表面设置水氧阻隔膜,以改善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可靠性。然而,这种自带水氧阻隔膜的电致变色器件132应用于电子设备10时,无疑会增加电子设备10的整机厚度。对此,本申请基于壳体组件
13的层叠结构对功能膜133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之不仅能够改善上述剥离问题,还可以对水氧具有一定的隔绝能力。此时,由于透明壳体131可以为玻璃制件、塑胶制件等,本身对水氧具有一定的隔绝能力,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至少相背的两侧能够较好地免受水氧的侵蚀,进而改善其可靠性。除此之外,由于省掉了电致变色器件132自带的水氧阻隔膜,使得电子设备10能够更加轻薄。当然,在电子设备10的整机厚度允许的条件下,电致变色器件132也可以自带水氧阻隔膜,以便于进一步改善其可靠性。
50.下面以图3或图4所示的壳体组件13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背离透明壳体131的一侧及其边缘尽可能被功能膜133覆盖而免受水氧的侵蚀。其中,功能膜133的大小、形状等参数可以与透明壳体131的一致,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形状可以与透明壳体131的一致而大小可以略小于透明壳体131的,以使得功能膜133与透明壳体131配合而将电致变色器件132夹在两者之间。
51.参阅图6,图6是图2中功能膜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
52.如图6所示,功能膜133可以包括基体1333和水氧阻隔层1334。其中,基体1333的材质可以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水氧阻隔层1334可以为金属氧化物、无机物、有机物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此时,结合图2及图6,当功能膜133借助光学胶、压敏胶等胶体(图2中未示出)而同时贴设在电致变色器件132及透明壳体131上时,水氧阻隔层1334设在基体1333靠近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一侧,这样可以使得基体1333保护水氧阻隔层1334,以改善功能膜133的可靠性。换言之,水氧阻隔层1334与电致变色器件132背离透明壳体131的一侧连接。
53.一般地,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未通电的工况下可以呈透明状态(大体与玻璃无异);而在通电的工况下则可以呈现相应的颜色(例如红色、蓝色等,具体取决于其中的电致变色材料)。因此,就电致变色器件132而言,其在未通电的工况下对透明壳体131的外观装饰效果往往较差。对此,本申请基于壳体组件13的层叠结构进一步地对功能膜133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之不仅能够改善上述剥离问题,并对水氧具有一定的隔绝能力,还可以具有一定的外观装饰效果。如此设置,以在电致变色器件132对透明壳体131的外观装饰效果较差的情景下,通过功能膜133代替电致变色器件132而使得壳体组件13同样具有一定的外观表现力。当然,在电致变色器件132因通电而呈现相应的颜色的情景下,功能膜133还可以与电致变色器件132配合,以丰富壳体组件13的外观表现力。
54.作为示例性地,功能膜133还可以包括光学层1335,其可以主要是用于改变光线的反射率、透光率、吸收率等光学属性。其中,光学层1335可以设在基体1333背离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另一侧。换言之,光学层1335与水氧阻隔层1334分别位于基体1333的正反两面,以使得两个膜层互不干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层1335可以包括纹理层1336和色彩层1337。其中,纹理层1336可以通过纳米压印、uv转印等方式设在基体1333上,色彩层1337可以通过涂布等方式设在纹理层1336上。前者可以主要是使得功能膜133在不同的角度下具有不同的光泽度,后者可以主要是使得功能膜133具有不同的颜色。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层1335可以主要为纳米压印在基体1333上的纹理层1336,也可以主要为涂布在基体1333上的色彩层1337。
55.共同参阅图7及图8,图7是图2中电致变色器件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8是
图7中电致变色器件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56.如图7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1321、第一导电层1322、电致变色层1323、第二导电层1324和第二基材1325。其中,第一导电层1322、第二导电层1324分别与电致变色层1323相背的两侧电性连接。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132还可以包括胶框1326,胶框1326可以至少对电致变色层1323的侧周面进行封装,以隔绝水氧对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侵蚀。
57.第一基材1321和第二基材1325的材质可以为柔性透明树脂材料,进而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的整体结构为柔性可弯曲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一基材1321和第二基材1325可以起到支撑和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材1321和第二基材1325的材质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俗称涤纶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cpi)、环烯烃聚合物(copolymers of cycloolefin,coc)等。关于第一基材1321和第二基材1325的更多材料类型,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不再一一列举并详述。
58.第一导电层1322和第二导电层1324的材质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透明导电材料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锌铝氧化物(azo)氧化锡掺氟(fto)或者石墨烯薄膜等。第一导电层1322和第二导电层1324的形成方法则可以是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具体包括真空蒸发、溅射、离子镀(空心阴极离子镀、热阴极离子镀、电弧离子镀、活性反应离子镀、射频离子镀、直流放电离子镀)等。其中,第一导电层1322和第二导电层1324的厚度可是分别在100nm

300nm之间,具体可以为100nm、120nm、150nm、200nm、280nm以及300nm等。
59.本实施例中,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是一种错片的结构。作为示例性地,胶框1326可以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胶框部13261和第二胶框部13262。其中,第一胶框部13261围绕第一基材1321,且第一胶框部13261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基材1325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第二胶框部13262围绕第二基材1325,且第二胶框部13262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基材1321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
60.如图7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32还可以包括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其中,上述金属走线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银浆线、镀铜、镀铝、或者钼铝钼等多层走线结构。结合图8,第一金属走线1327可以沿第一导电层1322的边缘延伸,并与第一导电层1322电性连接;第二金属走线1328可以沿第二导电层1324的边缘延伸,并与第二导电层1324电性连接。进一步地,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中的至少一者埋设在胶框1326内,以使得埋设在胶框1326内的金属走线与电致变色层1323隔离,进而避免电致变色层1323对上述金属走线的侵蚀。作为示例性地,第一金属走线1327可以埋设在第二胶框部13262内,第二金属走线1328可以埋设在第一胶框部13261内。除此之外,上述金属走线埋设在胶框1326内,还可以增加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变色区域的大小。
61.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可以呈l型结构,并可以与柔性电路板17电性连接。如此设置,以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与主板15、电池16等电性连接,进而能够得到电池16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15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还可以呈环型结构,
同样可以实现上述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17靠近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一端可以呈y型,以分别与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绑定,也即是两面绑定。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先通过导电球等结构将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中的任意一者引导至另一者所在的基材上,例如通过丝印或者点涂银浆将第二金属走线1328引导至第一基材1321上,柔性电路板17与分别与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对应为银浆)绑定,也即是单面绑定。
62.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电致变色器件132具有更快的变色速度,上述导电层的方阻可以设置为40

150欧,譬如40欧、50欧、80欧、100欧、120欧、550欧等具体数值;而上述金属走线的方阻可以为0.05

2欧,具体可以为0.05欧、0.06欧、0.1欧、1.2欧、1.5欧、2欧等数值,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如此设置,电致变色器件132的着色速度可以在10

20s之间,褪色速度8

12s之间,或者更快。
63.共同参阅图9及图10,图9是图2中电致变色器件另一实施例的层叠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64.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是一种大小片的结构。作为示例性地,胶框1326可以环绕第二基材1325,且胶框1326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基材1321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合。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一金属走线1327可以埋设在胶框1326内,第二金属走线1328可以埋设在电致变色层1323内。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走线1327和第二金属走线1328还可以位于电致变色层1323的同一侧。
65.如图10所示,电致变色层1323可以包括亚层结构。其中,电致变色层1323可以包括夹设于第一导电层1322和第二导电层1324之间且依次层叠设置的电致变色材料层(也即ec层)13231、离子存储层13232以及离子传导层(也即ic层)13233。由于离子传导层13233相较于电致变色层1323的其它层结构对金属走线的侵蚀更弱,使得第二金属走线1328具体可以埋设在离子传导层13233内。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132还可以包括绝缘层1329。其中,绝缘层1329可以主要是覆盖第二金属走线1328,以使得第二金属走线1328与电致变色层1323隔离。其中,绝缘层1329的材质可以是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还可以是无机物,譬如硅氧化物等。
66.电致变色材料层13231的材料可以选自有机聚合物(包括聚苯胺、聚噻吩等)、无机材料(普鲁士蓝、过渡金属氧化物,如三氧化钨)以及有机小分子(紫罗精)等。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电致变色层131为有机聚合物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具体可以为固态或者凝胶态材料。可选地,离子传导层13233和离子存储层13232可以是通过pvd的方式形成,电致变色材料层13231(即为前文所述的有机聚合物或者无机材料)可以是通过刮涂或者滴灌等方式形成,关于这部分详细的技术特征,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此处亦不再详述。另外,电致变色材料层13231还可以以有机小分子为电解质材料,具体的形成方式可以是在第一导电层1322和第二导电层1324之间通过真空灌装工艺形成,此处亦不再详细介绍。
67.基于上述的详细描述,结合图2、图7及图9,对于电致变色器件132而言,其变色区域主要是集中在电致变色层1323所在的区域。换言之,当电致变色器件132贴设在透明壳体131上时,壳体组件13上除电致变色层1323对应的区域以外的边缘区域是无法变色的。其中,上述边缘区域主要是包括胶框1326所对应的区域(如图7或图9所示),功能膜133的边缘
(如图2所示)。对此,本申请中,壳体组件13的边缘还可以设有遮蔽结构134。其中,遮蔽结构134可以至少用于遮蔽胶框1326,以改善壳体组件13在外观上的一致性。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2,遮蔽结构134可以为设在透明壳体131靠近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一面的油墨层、哑光层、渐变层、黄光处理层、压印层等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以遮蔽壳体组件13的边缘区域。其中,遮蔽结构134的颜色可以与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显色状态的颜色相同或者相近,进而达到遮蔽结构134与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显色状态下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
68.需要说明的是:遮蔽结构134还可以设置在装饰件135所对应的区域,以使得装饰件135与遮蔽结构134配合,进一步改善对胶框1326的遮蔽效果。
69.共同参阅图11及图12,图11是图2中透明壳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中透明壳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70.如图11或图12所示,透明壳体131可以包括一体连接的主体部1311和凸起部1312。其中,凸起部1312凸出主体部1311背离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一面。进一步地,凸起部1312与主体部1311之间可以圆弧连接或者斜面连接,以使得透明壳体131能够局部形成类似于“火山口”的结构,进而有别于传统的壳体结构,这样还可以增加凸起部1312背离主体部1311的端部的结构强度。其中,本实施方式以凸起部1312与主体部1311之间圆弧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此时,摄像头模组14通过凸起部1312采集光线。其中,凸起部1312背离主体部1311的端面呈矩形、圆形、菱形、长圆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呈其它不规则形状。
71.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3或图4所示的壳体组件13而言,功能膜133对应于主体部1311的部分可以设有避让孔,以避免摄像头模组14采集光线时受到功能膜133的影响,尤其是在功能膜133设有光学层1335的情景下。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透明壳体131满足摄像头模组14的采光需求的条件下,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尽可能地铺满透明壳体131,以增加壳体组件13上可变色区域的大小。
73.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透明壳体131满足摄像头模组14的采光需求的条件下,电致变色器件132也可以仅用于装饰摄像头模组14。换言之,图12所示的电致变色器件132的面积较图11所示的电致变色器件132的面积要小得多。此时,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呈环状。
74.进一步地,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至少部分围绕摄像头模组14(也即是可以至少部分围绕凸起部1312),以增加电子设备10在结构上的紧凑性。此时,摄像头模组14还可以部分伸入电致变色器件132内,甚至是部分伸入透明壳体131内,以增加电子设备10在结构上的紧凑性,也即是降低电子设备10的整机厚度。
75.共同参阅图13及图15,图13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76.如图13至图15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部分围绕凸起部1312,也即是部分围绕摄像头模组14。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具体可以是胶框1326部分围绕凸起部1312。其中,结合图13,凸起部1312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的角部(例如电子设备10的左上角区域)。结合图14,凸起部1312也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的另一角部(例如电子设备10的右上角区域,也即
是与图13相对的区域)。结合图15,凸起部1312还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的中间区域并邻近其一条边,也即是可以介于图13所示的左上角区域与图14所示的右上角区域之间。
77.共同参阅图16及图18,图16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1中电致变色器件与透明壳体相对位置关系又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78.如图16至图18所示,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环绕凸起部1312,也即是环绕摄像头模组14。基于上述的相关描述,具体可以是胶框1326环绕凸起部1312。此时,结合图11或图12,胶框1326既对电致变色层1323的外侧周面进行封装,还对电致变色器件1323靠近凸起部1312的内侧周面进行封装。换言之,胶框1326的数量有两个,较小者封装电致变色器件1323靠近凸起部1312的内侧周面,较大者封装电致变色层1323的外侧周面。其中,结合图16,凸起部1312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的角部(例如电子设备10的左上角区域)。结合图17,凸起部1312也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的另一角部(例如电子设备10的右上角区域,也即是与图13相对的区域)。结合图18,凸起部1312还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的中间区域并邻近其一条边,也即是可以介于图16所示的左上角区域与图17所示的右上角区域之间。
79.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1312还可以位于透明壳体131上的其它区域,在此不一一穷举。进一步地,当凸起部1312(或者摄像头模组14)太靠近透明壳体131的边缘时,考虑到电致变色器件132的胶框1326(及金属走线)的宽度,可能会在存在电致变色器件132遮挡摄像头组件14的情况。此时,透明壳体131可以选用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结构,也即是电致变色器件132部分围绕摄像头模组14。当凸起部1312(或者摄像头模组14)较为远离透明壳体131的边缘时,即便是考虑到电致变色器件132的胶框1326(及金属走线)的宽度,电致变色器件132遮挡摄像头组件14的风险依旧很低。此时,透明壳体131可以选用如图13至图15所示的结构,也即是电致变色器件132环绕摄像头模组14。进一步地,图13至图18所示的凸起部1312所在区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任意组合。
80.参阅图19,图19是图2中透明壳体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81.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凸起部1312可以设有一安装孔1313。相应地,壳体组件13还可以包括一装饰件135,装饰件135可以部分装设在安装孔1313内。此时,摄像头模组14能够通过装饰件135采集光线。
82.作为示例性地,装饰件135可以包括止挡部1351、装饰部1352和透光部1353。其中,止挡部1351与装饰部1352可以为一体连接的金属制件,且止挡部1351相对于装饰部1352呈弯折状设置。例如:止挡部1351与装饰部1352形成t字型结构。此时,止挡部1351可以至少部分位于透明壳体131靠近电致变色器件132的一侧;而装饰部1352则穿设于安装孔1313,并经安装孔1313显露。如此设置,止挡部1351可以避免装饰件135在外力作用下从安装孔1313内掉出,装饰件135则部分外露于透明壳体131,以起到装饰的效果。其中,装饰部1352背离止挡部1351的端部设置有倒角,该倒角可以为高光倒角。进一步地,透光部1353可以为玻璃制件或塑胶制件等,并可以装设在装饰部1352内,以使得摄像头模组14能够采集光线。
83.需要说明的是:装饰件135可以直接嵌设在安装孔1313内,也即是可以没有止挡部1351。
84.参阅图20,图20是图2中透明壳体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85.与上述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安装孔1313可以包括连通的第一安装孔段13131和第二安装孔段13132。其中,第一安装孔段13131的孔径可以大于第二安装孔段13132的孔径。此时,止挡部1351可以装设在第一安装段13131,装饰部1352可以部分装设在第二安装孔段13132内。
86.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胶框1326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可以落在止挡部1351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的范围之内。优选地,胶框1326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与止挡部1351在透明壳体131上的正投影重合。换言之,装饰件135可以遮蔽电致变色器件132的部分结构(主要是胶框及金属走线这类不变色的结构)。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避免胶框1326显现出来,还可以使得装饰件135(尤其是其装饰部1352)更加邻近电致变色器件132(尤其是其电致变色层1323),进而增加装饰件135与电致变色器件132在外观装饰上的配合度,也即是进一步改善壳体组件13的外观表现力。
87.参阅图21,图21是图1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
88.如图21所示,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控制电路151,控制电路151可以集成在主板15上。其中,控制电路151可以与电致变色器件132耦接;控制电路151用于接收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用于控制电致变色器件132变色。
89.共同参阅图22及图23,图22是图1中电子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组成框图,图23是图22中电子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90.与上述实施方式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信号输入装置18。其中,信号输入装置18可以与控制电路151耦接;控制电路151用于接收通过信号输入装置18输入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工作状态。此时,电致变色器件132的工作状态可以包括控制改变其电压或者电流信号状态来达到控制电致变色器件132变色的目的。其中,信号输入装置18可以为显示模组11、操作按键181、触发传感器182等,详细结构以及信号输入方式如下。
91.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23,信号输入装置18可以为显示模组11,信号输入装置18输入的控制指令可以为显示模组11接收到的触控操作。其中,该触控操作可以包括滑动、点击以及长按中的至少一种。请参阅图24和图25,图24是电子设备的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5是电子设备的另一种操作状态的示意图。其中,图24中可以表示为操作者(图中标注005可以表示为操作者的手)通过显示模组11滑动来输入控制指令;而图25中的状态则可以表示操作者通过点击或者长按显示模组11上的图表或者特定位置来进行控制指令的输入过程。
92.结合图23,信号输入装置18可以为操作键32。控制指令还可以为操作键32的触发指令,其中,操作键32可以是单独的按键,也可以是与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按键,譬如电源键、音量键等的复用,根据不同的按键触发方式定义为控制电路151接收的不同控制指令,进而控制电路151可以实现对电致变色器件132进行不同的信号控制。
93.可选地,控制指令为需要电子设备进行变色的使用场景,具体可以包括图像采集需求、闪光灯开启需求、自动定时变色需求以及其他功能组件需求中的至少一种。具体来讲,图像采集需求可以是应用在使用者有拍摄需求,譬如拍照、摄像、视频通话等场景、电子设备解锁需求、支付、加密、接听来电或者其他的确认需求等场景。而闪光灯开启需求则可以是在使用者有对闪光灯开启有需要的情况,具体为控制电路151控制电致变色器件132改
变透明状态,还可以结合外观膜片以及衬底颜色层等结构,使电子设备可以呈现出变色的外观效果。
94.作为示例性地,结合图23,信号输入装置18可以为触发传感器182。其中,触发传感器182可以为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触发传感器182采集电子设备的周边信号,并通过控制电路151控制壳体组件改变外观颜色。即,壳体组件外观颜色的改变可以使使用者主动进行操作式的控制,类似通过触摸屏以及操作按键的控制方式;还可以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触发传感器自行检测环境信号,自动控制壳体组件改变其外观颜色的方式。
95.下面以电子设备10拍照这一应用场景为例,示例性地说明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摄像头模组14工作过程中起到的装饰效果。
96.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例如拍照场景,对于有记忆效应的电致变色器件132,当启动摄像头模组14时,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施加电场以上色,驱动电压可为0.6

2.0v,直至完全上色停止通电。如果在上色完成之前或者上色完成后关闭摄像头模组14,则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施加反向电场以褪色,驱动电压可为0.6

2.0v,直至完成褪色则停止通电。对于无记忆效应的电致变色器件132,当启动摄像头模组14时,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施加电场以上色,控制电压可为0.6

2.0v,直至完全上色并一直通电。关闭摄像头模组14后,则停止施加电场或者将电致变色器件132两极短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132褪色。
97.在另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例如摄像头模组14处于长曝光模式下,对于有记忆效应的电致变色器件132,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施加电场以上色,驱动电压可为0.6

2.0v;长曝光结束后,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施加反向电场以褪色;驱动电压可为0.6

2.0v。对于无记忆效应的电致变色器件132,电致变色器件132在控制指令的作用下施加电场以上色;长曝光结束后,则停止施加电场或者将电致变色器件132两极短路,以使电致变色器件132褪色。
98.在拍照场景中,电致变色器件132可以非常明显地指示拍照时摄像头模组14的启动和关闭。在长曝光模式下,电致变色器件132与曝光过程的交互;可增加电子设备10的趣味性和可玩性,提升产品的差异化与竞争力。
99.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